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17373005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儒释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当前社会传统文化与当前社会一.儒释道思想基本特征二 传统文化的精髓三.传统文化对当前社会的影响1ppt课件一、中华传统文化一、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的精髓儒释道的精髓2ppt课件1.儒家发展历程v(1 1)孔孟之道的发展史)孔孟之道的发展史诞生诞生于春秋战国:创始人是孔子;孔子;集大成者为孟子;孟子;发展于汉代董仲舒的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的主张,并逐渐成为主导文化;勃兴勃兴于唐宋:唐太宗“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曾经带来盛唐气象;衰弱衰弱于明清:“五四”对孔孟之道的全盘否定复兴复兴于现代:西方新儒学的兴起和当今中国的儒学热。3ppt课件1.1、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与儒家思想v孔子推行“礼”,倡导“仁”,政治思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v(1)思想核心:v “仁”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是为仁,v做事原则:中庸之道(中和之美)v修身:仁义礼智信v治国:德政-仁政 回复周礼 三纲五常v伦理:亲亲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仁礼)v教育原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4ppt课件我看孔子的思想v修身治国;理念优先v不能算作是有完整体系的哲学思想v本体认知的不完善人物关系(主客关系)v方法论的不足v这两方面由后人补充完善,but5ppt课件春秋春秋战国战国西汉西汉宋明宋明产生并初产生并初步发展、步发展、百家之一百家之一确立正确立正统地位统地位新发展并新发展并形成儒教形成儒教1.孔子:仁、礼、忠恕、中庸、为政以德孔子:仁、礼、忠恕、中庸、为政以德2.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3.荀子:仁义、君舟民水、礼治、荀子:仁义、君舟民水、礼治、制天制天命而用之命而用之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君权神授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朱熹:朱熹:理气论理气论-先理后气、心性论先理后气、心性论-存天存天理,灭人欲理,灭人欲、三从四德、三从四德3.王阳明: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明末明末清初清初1 李李 贽:儒学异端、贽:儒学异端、主张主张“革故鼎新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反对思想禁锢;否定孔子权威;用锢;否定孔子权威;用童心说(真实的思想感情)童心说(真实的思想感情)2 黄宗羲: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为主,君为客;公其非是于学校;工商皆本;公其非是于学校;工商皆本 3 顾炎武: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众治”,主张经世致用,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注重实学;4 王夫之:王夫之:循天下之公、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循天下之公、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 1.3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知识结构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知识结构 董仲舒董仲舒3.三纲五常三纲五常设太学,以设太学,以儒家经典教儒家经典教授学生授学生1.二程:天地只有一个理,二程:天地只有一个理,批判批判与继与继承承确立正确立正统地位统地位董仲舒董仲舒3.三纲五常三纲五常6ppt课件1.4、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和处事原则、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和处事原则 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明知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可为而为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建功立业。动性,积极建功立业。7ppt课件1.4.11.4.1重德重德(1 1)追求立德、立功、立言。)追求立德、立功、立言。左传左传言言“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言”。即三不朽。即三不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价值观的价值观 永垂不朽,流芳百世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人要脸树要皮人要脸树要皮(2 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言孟子言8ppt课件1.4.2、重义轻利、重义轻利v 认为追求利是人的本性,但义高于利,认为追求利是人的本性,但义高于利,是人们更高层次的追求。是人们更高层次的追求。v1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v2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v3 3、为人子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为人子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 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 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9ppt课件1.4.31.4.3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v论语:“礼之用,和为贵。”v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v孔子对“和”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君子和而不同。”二是“君子和而不流。”v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v这是儒家关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方面的德性原则。10ppt课件1.4.4.1.4.4.中庸为美的处事之道中庸为美的处事之道v庸者,以中为用;所以,孔子讲“过犹不及”v“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v“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v“极高明而道中庸。”v这是儒家关于做事方面做事方面的德性原则。v做事不要太苦;享欲不要太乐;v待人不要太苛;用物不要太荣。11ppt课件1.4.5.1.4.5.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v孔子: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v孔子还孔子还曾经提出克己的三大目标指向:v“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v明代王阳明:王阳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v这是儒家关于对己方面对己方面的德性原则。12ppt课件1.4.6.1.4.6.诚信无欺交往之道诚信无欺交往之道v论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v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v孟子: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v这是儒家关于交往方面交往方面的德性原则。13ppt课件思考: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的糟粕和精华?思考: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的糟粕和精华?v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消极影响有哪些?(个人整理,仅供参考)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消极影响有哪些?(个人整理,仅供参考)v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v道德规范意识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道德教育;有利于道德教育;v大一统思想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v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v和为贵思想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v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有利于有利于“三农三农”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v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v 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们的意志和人格,v 重天道,天命,人治思想,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重天道,天命,人治思想,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v 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v 它宣扬的等级制度,君权思想。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它宣扬的等级制度,君权思想。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v 重义轻利,不利于商业化的发展。重义轻利,不利于商业化的发展。14ppt课件探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能探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能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呢?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呢?v可以的。比如,儒学中可以的。比如,儒学中“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以民为本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民主建设民主建设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儒学中的儒学中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同样有一定的指导作对我们的学习同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用。如“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温故温故而知新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等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只要赋予中国传统儒学以新的时代济的大潮冲击下,只要赋予中国传统儒学以新的时代涵义,就可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涵义,就可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v可以的。可以的。“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是儒学的思想核心。在现实是儒学的思想核心。在现实生活中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生活中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儒家“修己安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正心修身”的主张也可以帮助我们的主张也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性格,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不能惟利是图。完善自己的性格,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不能惟利是图。15ppt课件2.道家发展史v(1 1)道家之学的产生)道家之学的产生v创始人创始人是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道法自然”的思想。v集大成者集大成者庄子则提出“不刻意”的命题来阐发之。v (2 2)道家的衰落与复兴)道家的衰落与复兴v道家在几经曲折之后具有复兴的趋势。林语堂林语堂把道家的智慧称为“自然”的智慧。“新道家”在美国及欧洲的兴起。v中国未来的命运:“自由就是无为而治”16ppt课件2.2、道家思想核心、道家思想核心v1哲学本体论道生万物v2朴素的辩证法道者反动、阴阳v3 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清心寡欲、以柔克刚)v4 v4无为而治的政治观17ppt课件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崇尚自然,倡导无为,是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无为并非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即掌握事物规律,顺其自然。看似没做什么,实则已经控制住了。无为是种智慧,宇宙的智慧,无言的智慧。不用控制什么,大家都是自由的。老子:“道法自然”,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1.1.崇尚天道的自然无为(自然界的法则)崇尚天道的自然无为(自然界的法则)18ppt课件儒家与道家的显隐之别刚健有为、入世进取柔顺无为、退守潜隐 人们常说秦汉之后无“纯儒”,秦汉之后也无“纯道”。二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吸收;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融和。儒道本是一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他们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19ppt课件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v“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祸兮福所倚祸兮福所倚”的人生智慧的人生智慧v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道道德经“夫唯不争,故无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v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的立世之道v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生存之道20ppt课件3.3.佛教的发展历程佛教的发展历程(1 1)创立)创立于古代印度 其创始人为乔达摩乔达摩悉加悉加多多,相传他在菩提树下悟道。(2 2)中国化过程)中国化过程:汉时传入(白马寺),隋唐时大发展:法相宗、律宗、密宗、天台宗、禅宗禅宗、净土宗以及藏传佛教喇嘛教等。21ppt课件3.13.1佛禅的核心思想佛禅的核心思想v 1.1.四大皆空四大皆空:v“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心经)v“空”即无常无常,故佛家讲“诸法无常”的教义。v“外四空”:地、水、风、火。v“内四空”:钱财、权位、家室、子女。v 因此,佛门主张“空观大千世界”。22ppt课件2.四圣谛: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的真理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的真理v苦谛苦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等八苦。(世间是苦果)v集谛集谛:贪、嗔、痴“人生三毒”(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v灭谛灭谛:断弃、离欲、灭没、寂静。(解脱与证果)v道谛道谛: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正道。(离苦的道路)23ppt课件3 3、普渡众生、普渡众生:v众生是缘和惜缘的思想。v印度佛教讲“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教义。v禅则更多地讲个体生命与众生的必然性(即“缘缘”的原本含义)。v佛祖佛祖曾以“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问弟子,从而阐明众生因缘的道理。24ppt课件4 4、因果报应、因果报应v佛祖有两大口头禅:其一是“三世轮回是因果”,其二是“怕因不怕果”。v中国禅的教义里更强调现世报: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v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v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25ppt课件佛家修行的智慧佛家修行的智慧v佛家以“诸法无我”的教义为出发点,给出的是注重修行的管理思路。佛家认为修行的目的是达到觉悟的境界。修行以破除对“我”的执著为起点,通过对贪、嗔、痴之“人生三毒”的祛除,以达到空灵的人生境界。这一禅悟的境界不是要我们看空一切,而是教人看空应该看空的身外之物。v佛家认为,一个觉悟的人是不可能没有忠诚度和执行力的。26ppt课件儒释道三家思想比较儒释道三家思想比较27ppt课件儒:人所需要的!v儒家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v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28ppt课件道家:假如中国所有的书都要烧掉,只道家:假如中国所有的书都要烧掉,只留下一本最有价值的书留下一本最有价值的书德道经德道经v南怀瑾:道家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v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29ppt课件佛: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 v南怀瑾: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30ppt课件和谐:儒释道三教共同追求的境界v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理念作为文化方面的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理念作为文化方面的支撑。支撑。v和谐理念的生成途径是多维的,其中对和谐理念的生成途径是多维的,其中对传统文传统文化化的继承和发扬应该是我们在营造和谐文化的的继承和发扬应该是我们在营造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着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过程中必须着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v我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传统的。也是因我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传统的。也是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大陆中国出现了此我们可以发现大陆中国出现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热。热。”31ppt课件1.“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达到的和谐境界v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v以道家、儒家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观念与做法,而是竭力主张在“敬天”、“畏天”的基础上追求天人协调,天人合一。32ppt课件v尤其是道家的思想,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v“天道无为,任物自然。”v 李约瑟:道家智慧的实质是禁止反自然的行为。33ppt课件v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迭起,这无疑是破坏天人平衡与和谐的结果。v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当代西方许多学者对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畏天”从而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v“天人合一”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与政策法规等。34ppt课件2.2.“人我合一人我合一”:人与他人关系问题上达到的和谐境界v与西方文化有悠久的利己主义(或称合理利己主义)不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一直主张利他主义即仁仁道、恕恕道。v儒家:孔子:“仁者不忧”,“仁者无敌”!v道家:自在逍遥 谦卑不争v佛家:因果报应 看破、放下、随缘、自在 35ppt课件3.“欲理合一欲理合一”:人自身内部欲望与理智关系问题上达到的内心和谐状态。v人必须谨守“以理制欲”的原则。先秦思想家在承认欲望之合理性的同时几乎毫不例外地主张对欲望必须进行理性的引导。v儒家:以礼制欲v道家:以道治欲 自然无为,清心寡欲v佛家:以悟抑欲36ppt课件v儒家儒家:节欲。孟子主张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不使可欲”等。v道家道家:无欲。“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无欲则刚,“知足之足常足矣”。v佛家佛家:禁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心经)v古老格言:天欲灭之,比先使之狂。v 小人得志便猖狂!37ppt课件v反对纵欲主义纵欲主义:“人之生也,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之谓遁人也。”(列子杨朱)v这和西方古希腊以来的张扬欲望传统也是相反的。v 这个传统对我们的启迪可以归结为:v 在人性修炼中培养“不使可欲”的自制自制力力38ppt课件4、修养身心:三家的修炼观!儒家强调儒家强调道德道德的力量的力量:“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家强调道家强调自然自然的力量:的力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家强调佛家强调觉悟觉悟的力量:的力量:佛教的“佛”就是觉悟者的意思,它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由觉而悟,从而拥有信仰的过程。39ppt课件三、传统文化对当前社会的影响40ppt课件积极影响v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儒、道天人合一)v家国意识,提倡人的社会责任感。(儒家,大一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v注重家庭和睦 尊老爱幼(儒家思想家庭伦理仁孝)v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儒家:忠孝礼智信,道家:厚德载物)v注重家庭人伦。(儒家:仁孝观念。忠孝礼智信)v宣传仁爱精神 (儒家的仁者爱人,佛家的慈悲为怀)v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v注重礼仪与道德(儒家:以礼治国,回复周礼)v对国民性格的影响:v乐观(追求快乐),(道家:道者反动的辩证思想。儒家:佛家:极乐世界)v知足勤俭。(儒家,自强不息与中庸之道。儒道:尚朴贵俭(合理禁欲)v热情好客(仁者爱人,以人为本)v谦虚低调(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后发制人)41ppt课件消极影响v0忽略个性与自由。(儒家:中庸之道三纲五常封建等级制度,)v1男女不平等(儒家:三纲)v缺乏民主,(儒家:礼教的制度化大一统思想(封建集权制)v商品经济发展受阻。(儒家,道家:重义轻利,重农抑商)v自然科学的发展缓慢。(儒家:重徳轻才,)v2重关系,人治大于法治。(儒家:重徳轻法。情理法,王法合乎情)v对国民性格的影响:v2好面子。虚伪伪君子(一味尚德,忽视人的功利性的后果)v1主奴根性。封闭自守。(三纲五常)v0求同,随大众,缺乏创意。(儒家:中庸之道)42ppt课件结结 束束 语语v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理性原则。v 我们可以而且应该从中汲取丰富的修身之道、处世之道处世之道和管理智慧管理智慧。v我们可以从中体悟“亦儒亦道亦禅”的圆融境界,以儒养心、以道养身、以禅养性。v 周易说:“既济,未济。”本次的交流到此已经结束,但希望诸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思、习、行”却只是一个新的开始。43ppt课件v感谢您的聆听!v悉听您的赐教!44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