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本问题介绍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17186902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X 页数:171 大小:40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基本问题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国际贸易基本问题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国际贸易基本问题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国际贸易基本问题介绍一、国际贸易课程的研究内容u总体来说,国际贸易课程重点研究两大部分内容:国际贸易理论:Why do countries trade?How does trade affect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each country?How does trade affect economic well-being of each country?What are the effects of tr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within each country?Winners,Losers.国际贸易政策:u本课程的内容安排第一章 国际贸易基本问题介绍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第四章 国际贸易政策及政策措施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第六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七章 世界贸易组织二、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释义(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Foreign Trade)1.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或地区之间的交易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具体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以来。国际贸易包括狭义的含义和广义的含义。2.对外贸易: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研究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所进行的交易活动。(二)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 (Visible trade,Invisible trade)1.有形贸易:是指一切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2.无形贸易:以劳务或其它非物质形态的商品为对象的贸易活动。(三)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 (Direct Trade,Entreport Trade,Transit Trade)国际贸易按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划分,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直接进行的货物买卖行为。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货物买卖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它与过境贸易不同。(四)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General Trade System,Special System)1.总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2.专门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关镜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国家记录和编制进出口统计的方法。(五)贸易条件 (Terms of Trade)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贸易条件可以反映一国进出口商品价格对该国有利或不利,可以反映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的状况。(六)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 (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1.国际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值。国际贸易值是以各国对外贸易值为基础统计而成;以相同的货币单位来表示。2.国际贸易量: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国际贸易值。(七)国际货物贸易结构与地理方向(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1.国际货物贸易结构:是指各类货物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战后以来,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初级产品的比重逐渐减少,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增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增加更快。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2008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放缓,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呈现平稳迹象。中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比上年回落10.3个百分点,占当年中国出口总值的57.6%,与上年持平。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420.2亿美元,增长13.9%;机械及设备出口26,86.3亿美元,增长17.5%。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出口4,156.1亿美元,增长13.1%。受2008年8月份起国家连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影响,部分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速平稳。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比上年回落16.8个百分点;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653.7亿美元,增长16.6%,加快1.6个百分点;鞋类296.6亿美元,增长17.2%,加快1.2个百分点;家具269.1亿美元,增长21.5%,回落7.8个百分点;塑料制品158.3亿美元,增长9.4%,小幅提高0.6个百分点。此外,原油出口416万吨,下降28.4%;成品油1,703万吨,增长9.8%;煤炭4543万吨,下降14.6%;钢材5,923万吨,下降5.5%;钢坯129万吨,下降80%。初级产品进口比重提高,资源性产品进口均价上涨明显。2008年,中国进口初级产品3,627.8亿美元,增长49.2%,占当年中国进口总值的32%,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铁矿砂4.4亿吨,增长15.9%,进口均价136.5美元/吨,上涨54.5%;原油1.8亿吨,增长9.6%,均价723美元/吨,上涨47.8%;成品油3,885万吨,增长15%,均价773.3美元/吨,上涨58.9%;煤炭4,040万吨,下降20.8%,均价86.9美元/吨,上涨83%;大豆3,744万吨,增长21.5%,均价582.6美元/吨,上涨56.5%。同期,进口工业制品7,703.1亿美元,增长8.1%,占当年中国进口总值的68%;其中,进口机电产品5,386.6亿美元,增长7.9%;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1,191.9亿美元,增长10.8%;汽车40.8万辆,增长30.6%;钢材1,543万吨,下降8.6%。2009年第一季度,服装等产品出口由降转升,机电产品年第一季度,服装等产品出口由降转升,机电产品出口下降较多。出口下降较多。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需求弹性较小,我国这些产品竞争力较强,加上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措施带动,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轻,一季度服装、鞋类、家具、箱包出口合计369.1亿美元,下降4.5%,比整体出口降幅低15.2个百分点。其中服装下降5%,鞋类增长0.8%,家具下降8.5%,箱包下降1%。3月当月服装、鞋类、家具、箱包出口由降转升,分别增长9.9%、7.7%、1.3%和11.7%。但由于投资品和高端消费品需求受金融危机影响更加明显,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降幅仍大于总体降幅。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1436.9亿美元,下降20.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11.9亿美元,下降23.2%。为了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扩大了国内需求,有力地拉动了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一季度,铁矿砂进口1.3亿吨,增长19.0%;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512万吨,增长21.3%;未锻造的铜和铜材进口94万吨,增长32.9%。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分别下降10.2%和3.5%,但3月当月原油进口量降幅缩小到5.5%,成品油进口量增长2.2%。2008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欧出口2,928.8亿美元,增长19.5%,占当年中国出口总值的20.5%;中国自欧进口1327亿美元,增长19.6%;对欧盟贸易顺差160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同期,美国继续保持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337.4亿美元,增长10.5%,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美出口2,523亿美元,增长8.4%,占当年中国出口总值的17.7%;自美国进口814.4亿美元,增长17.4%,对美实现贸易顺差1,70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日本仍然处于第三大贸易伙伴的位置,2008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667.8亿美元,增长13%。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1,161.3亿美元,增长13.8%;自日本进口15,06.5亿美元,增长12.5%,对日本出现贸易逆差34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此外,印度在中国10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十位,2008年,中印双边贸易总值为517.8亿美元,增长34%,比上年大幅回落21.5个百分点。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对欧美日出口有所改善,对新兴年第一季度,中国对欧美日出口有所改善,对新兴市场出口分化明显。市场出口分化明显。一季度,受欧、美、日三大经济体陷入深度衰退的影响,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进出口继续下降,但降幅低于总体降幅,且3月份出口降幅呈现收窄态势。一季度,对欧盟出口下降22.1%,进口下降15.1%;对美国出口下降14.9%,进口下降18.0%;对日本出口下降16.2%,进口下降29.6%。3月份,对欧、美、日出口分别下降20.2%、12.6%和13.6%,降幅比前两个月缩小2.7、3.5和3.9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普遍下行,需求继续萎缩。一季度中国对发展中国家进出口降幅超过总体降幅。其中对东盟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34.1%;对韩国出口下降29.4%,进口下降27.4%;对俄罗斯出口下降43.5%,进口下降40.3%;对巴西出口下降36.2%,进口下降29.9%。3月当月,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态势明显分化。其中对巴西和俄罗斯出口加速下滑,分别下降45.1%和52%,降幅比前两个月扩大14.4和12.9个百分点;对南非、印度、东盟出口下降趋缓,分别下降5.8%、7.9%和18.2%,降幅比前两个月缩小15.9、7.2和6.3个百分点。(八)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如果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称为贸易平衡。二、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概述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二是国家或政治实体的形成。在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形成后,跨国界的贸易活动便开始出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的发展。(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1.国际贸易迅速扩大,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 2.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3.国际贸易中国别地位发展不平衡 4.贸易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5.发达国家的外贸政策由自由转向保护 6.贸易活动与资本流动紧密相关 7.国际贸易政策的协调增强三、国际贸易的特点(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同一性(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差异性 1.实现经济联系的范围不同 2.生产要素流通受限制的程度不同 3.国际贸易面临的困难更多 4.国际贸易的风险更大 5.国际贸易更为复杂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一、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一)国际分工概述 1.含义 分工,即劳动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分工的前提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分工的发展又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总之,劳动分工是各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现象,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分工发展的历史。国际分工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相互依赖的劳动分工,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的延伸和继续,是一国内部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在国际上所形成的一种劳动联系,这种劳动联系只有通过某种媒介才能表现出来;是对各国社会再生产运动必不可少的、经常的、稳定的一种劳动联系;是各个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 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讨论:大国崛起的规律及其启示?讨论:大国崛起的规律及其启示?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首先,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突出表现在科学技术的应用上。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国际分工开始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分工体系得以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战后),国际分工的范围和形式都得以发展,它不仅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并且传统产业得以改造,世界的整体工业化程度得到提升,世界经济的整体性表现为工业生产的国际分工。其次,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国在国际分工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变革最先开始于英国,英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欧美国家率先进行变革,相继与英国一道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战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正在逐步改变着它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再次,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国际分工日益多样化和细分化。最后,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构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间产品、技术贸易和劳务贸易更多地出现在国际分工中。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同时也对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产生重大影响。自然条件的差别会造成不同国家生产领域的差别,曾经引起了早期的、萌芽状态的地域分工和国际分工。自然条件的差别是国际分工产生的重要条件,但是不是决定性条件。有利的自然条件并不能保证某种生产活动一定能够进行。而且,自然条件的差别本身也不能提供联结各国不同生产领域的交通、市场等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替代品大量出现,自然条件在国际分工的地位和作用也在趋于下降。但是并不能据此否定自然条件的影响因素。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国际生产关系是指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各国在世界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既然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国际延伸,那么,社会生产关系也超出国界形成国际生产关系。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当今世界的国际生产关系不可避免地具有一种混合结构。当今国际分工体系的主要方面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与这种国际分工的性质相适应,国际分工的作用会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必然具有不平等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改善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形成新的国际分工的格局。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指具有能动作用的政府、军队和各种组织机构。表现为:通过殖民统治,强迫殖民主地建立符合国际分工的经济结构;建立超国家的经济组织,运用超国家的政治经济权利,调节经济贸易关系,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反映了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跨国公司对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3.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与形式 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18世界中叶)国际分工的形成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二战)国际分工有多种形式,而且在不断增加。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国际分工参与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同,可分为:垂直型国际分工。它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表现为农业、矿业和制造业的分工。在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中,有的国家提供技术水平较低的初级产品,有的国家提供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如,日本的进口额中原料占80%以上,出口中工业制成品占90%以上。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主要出口石油,并用所得换回大量的制成品。水平型国际分工。它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它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如,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表现为:不同产业之间、同一产业之间产品的分工、产品加工程序的分工等。混合型国际分工。即垂直型和水平型两者相结合的分工形式。4.现代国际分工发展的新特点 各国之间工业部门内部的分工有逐步加强的趋势。部门内的分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同一产品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如,拖拉机的生产,由美国、英国和德国分工生产大功率、中型和小功率的拖拉机。零配件和部件的专业化分工。由于各国科技和工艺水平的差异,一国对某一零配件或部件的生产具有优势,另一方国对另一种零配件或部件的生产有比较优势,因此,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如,汽车、电视机、计算机等大批量生产所需的各种零配件或部件往往在不同的国家中进行专业化生产。如,美国波音公司747型客机的试制和生产,是由15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参加协作的。工艺过程的专业化。这种分工是指不同国家对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的专业化生产。如,举世闻名的“拜耳”公司以它所生产的中间产品提供给世界各地上万家化工厂,制造各种化学产品,就属于工艺过程的专业化。科学技术在现代国际分工中的作用加强,自然资源的作用不断减弱,知识经济成为新型国际分工的基础。科技对国际分工的影响表现在:知识的分布状况成为新型国际分工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制造能力已不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必须考虑信息经济的发展程度、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水平。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获得的利益与其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时代也面临着机遇,甚至在某些关键领域执掌牛耳,从而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被动地位。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深刻改造,使传统产业的国际分工调整重组。在一定意义上说,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传统产业的发展过程。发达国家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并应用于传统产业中。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为新型国际分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以知识为中心的新型国际分工具有与以往国际分工不尽相同的特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分工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分工过渡,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分工加深。二三十年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污染较高的产业,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国际分工中出现了“大脑手脚”型的分工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些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跨国公司逐渐认识到:技术知识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和决定公司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为了提高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应更专注于这些核心资产的经营。由此,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股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重新回到专业化经营道路上去的经营浪潮。与这一浪潮相适应,国际分工中出现了“大脑手脚”型的分工。即产业或企业中专门从事管理和创造技术、知识等核心资产的功能部门,日益独立为专业化的子产业和企业,而这些新型的子产业和企业与其它的子产业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分工关系。新型的子产业和企业凭借着对核心资产的掌握,操纵和控制其它子产业和企业的行为,这就如同大脑和手脚的分工,故将其称为“大脑手脚”型分工。国际分工的形成媒介不仅表现为商品交换,更多地表现为国际投资,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力量。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国际分工不仅表现在物质生产领域进行,而且已深入到劳务或其它非物质生产领域进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使国际分工成为真正意义的世界范围的分工,国际分工体系更加完善。5.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分工极大地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地区分布与地理方向。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分工影响外贸依存度。二、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一)世界市场概述 1.含义:是商品生产的社会分工发展为国际分工的产物,是商品交换关系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而扩展到整个世界的结果。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世界市场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和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2.世界市场的一般特点 统一性 世界市场的统一性有三个主要的标志:各国经济循环和周期的同步性;商品和资本的自由转移;一种商品一个价格规律的经常存在。竞争性 竞争性主要体现为商品国际交换中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上。扩展性 从内容上说,卷入世界市场的商品的数量、品种和商品结构的变化;贸易组织的完善、交易手段的多样化和市场职能的增大。从特征上说,世界市场的扩展主要有两大标志:一是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二是世界出口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大。层次性 在统一的世界市场中,不同类型的国家共存于同一个世界市场中。但作为整体的世界市场又是分为不同的层次的。世界市场存在着多层次的区域市场。如,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内部市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市场、以地理区域形式存在的比较松散的地区市场等。市场规律作用的局限性 主权国家的存在阻碍着国际市场规律自发作用的范围和程度。首先,各种外贸政策和关税制约着商品的自由流动。关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国和世界进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的高低,从而影响着进出口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不同商品的不同关税率,直接影响着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其次,各国货币的差异导致了商品国际流动的复杂性。商品国际流动的数量和方向不但受到汇率的影响,而且受到一国货币强弱的影响。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本币汇率下跌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本币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则比较复杂。因此,汇率机制也是世界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之一。再次,主权国家建立的经济组织、订立的贸易协议,更是世界市场中的一个人为的干扰因素。3.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新特征 世界市场在波动中空前扩大 战后,世界市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特征上。但是,世界市场的发展不时一帆风顺的,是在波动中扩大。参加世界市场的国家类型趋于多样化发展 战前,世界市场参与国的类型单一,主要是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占统治地位。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但贸易得很小,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很小。战后,世界市场的参与国有工业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不同类型。垄断与竞争加剧 战后,世界市场张的垄断现象进一步加强。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加强了垄断的趋势。再次,各国利用外贸政策干预世界市场的活动。战后,世界市场的竞争也更趋激烈。价格竞争地位逐渐下降,而转向非价格竞争。世界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多方面的不平衡性 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地位的不平衡性。战后,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变化。美国由于战争而跃居世界头号强国。但随其国内经济问题的暴露,特别是随德、日经济的崛起,美国的地位不断削弱,德、日不断吞噬美国的市场份额,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战后,虽然发展中国家不断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不断壮大自己在世界市场中的实力。但从总体上说,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市场上仍处于不利地位。其原因在于:发达国家操纵世界市场规则的制定和国际立法;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实力,影响多边贸易体系,为其所用;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所交易的商品结构的状况。电子商务成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 4.世界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 国际价格机制 资本收益率机制 驱动机制 关税税率机制 汇率机制 作用机制 传导机制(二)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 实践证明,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开拓,进入世界市场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也大幅度增加。各种贸易组织的正规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都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展。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介绍(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1、内容:绝对优势理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一国生产其中一种产品的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卖价较便宜,从而形成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或贸易,进而形成专业化分工。参加贸易和分工的国家可以从中得到利益。(二)举例说明 假设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假定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生产情况如表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对两国都有利。以表2-1(b)加以说明。假定分工后,英国以1单位毛呢交换葡萄牙1单位酒,则两国拥有产品状况如表2-1(c)。分工前 国家 酒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毛呢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英国 1 120 1 70葡萄牙 1 80 1 110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对两国都有利。以表加以说明。分工后 国家 酒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毛呢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英国 葡萄牙 2.375 190 2.7 190 假定分工后,英国以1单位毛呢交换葡萄牙1单位酒,则两国拥有产品状况如表 毛呢与葡萄酒交换结果 国家 酒产量(单位)毛呢产量(单位)英国 1 1.7葡萄牙 1.375 1 可见,英、葡两国在分工的情况下,产量比分工前都提高了。通过国际贸易,两国人民的消费都增加了。总结: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两个国家都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部门。2、双方进行贸易,可以用本国劳动率高、成本低,也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换取本国劳动率低、成本高,处于劣势的产品。3、双方进行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国际专业化分工,双方都发挥了本国的绝对优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由于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之间存在着差异。3、简要评价(二)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1、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的提出2、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生产这两种产品上均处于有利地位,而两一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那么,处于有利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产品,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产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中获得利益。简言之:“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3、举例说明 为了说明这个理论,李嘉图沿用了斯密的英国和葡萄牙的例子,但对条件作了一些变化,加以解释。分工前 分工前 呢绒 葡萄酒 英国 100人/年 120人/年 葡萄牙 90人/年 80人/年 分工后 分工后 呢绒 葡萄酒 英国 (100+120)/100=2.2单位 葡萄牙 (80+90)/80=2.125单位 可见,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分工原则,葡萄牙应分工生产葡萄酒,英国应分工生产呢绒,然后,双方进行交换。分工的结果是,两国总的劳动量投入未增加,但两种产品的总产量增加了。两国进行交换,对双方均有好处,也就是说,双方都获得了比较利益。4、简要评价5、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说明 机会成本: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一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生产的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了一个国家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商品数量的不同组合。社会无差异曲线:在既定收入和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使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封闭条件下,一国经济的均衡:开放条件下,两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经济均衡过程:6、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大卫李嘉图解释国际交换比率存在的局限性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在国际交易中,一方的出口供给构成其购买另一方所提供的商品的手段,交易双方相互间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决定着国际间商品交换比率。国际间的物物交换的比率必然在交易双方各自国内交换比率所形成的上下限内摆动。这一摆动的比率要能稳定下来而成为现实的国际价值,必须满足国际需求方程式。国际交换比率的摆动方向和幅度取决于两国的相互需求量和需求相对强度。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即相互需求曲线,是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下,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它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1、HO定理 在两国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引起供给能力的差别。相对价格差的存在引起国际贸易。结论: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于它们不同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一国将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简要评价: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随贸易的开展,两国同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一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差异不断缩小并趋于均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意义及限制条件。3、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4、里昂惕夫反论二、现代国际贸易新理论介绍(一)现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产生背景:一是新的大量的国际贸易现象的出现二是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发展过程:(二)需求与国际贸易重叠需求贸易理论:一国平均的消费产品的档次就是该国的代表性需求。重叠需求: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对某种产品需求档次相同的那部分需求。重叠需求与代表性需求的存在成为各国部门内贸易产生的一个动因。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相似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意义:(三)技术变动与国际贸易1、技术差距理论:按照技术差距理论,工业国之间的大量的贸易建立在新产品和采用新工艺生产的基础上,新产品和新工艺使技术创新的国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了暂时的垄断地位,因而对外出口。进口国通过进口产品进行技术模仿,与创新国技术差距与日递减,直至消失。创新国可能会开发更新技术,生产更新的产品,新一轮的技术差距又会产生。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新产品开发阶段 产品成熟阶段 产品标准化阶段(2)贸易模式(3)评价 受到重叠需求理论的影响,但从国际间技术的不同和变动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动因。是一种动态的国际贸易理论。是率先研究贸易与投资关系的理论。(四)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即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意义在于:无论国家之间是否存在相对价格差异,规模经济的存在都会导致各国厂商的专业化生产。规模经济成为有别于比较优势的另一种独立的国际贸易起因。第一,规模经济与国际分工。规模经济是国际分工产生的一个原因。第二,规模经济与国际分工结构。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国际分工结构不是完全确定的。第三,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结构。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结构决定于由此推动的国际分工结构。理论的意义:补充了比较优势理论。由规模经济推动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具有不确定性。规模经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之间可以是一种良性循环。第四章 国际贸易政策及政策措施一、国际贸易政策基本问题概述(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内容构成 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在对外贸易中所制定和实行的各项管理措施的总称。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构成:对外贸易总政策 进出口商品政策 国别贸易政策意义:保护本国市场;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资金积累;维护本国的对外政治关系。二、国际贸易政策类型(一)自由贸易政策 1、主要内容:国家对国际贸易活动采取不干预或尽可能不干预的基本立场,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2、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3、自由贸易政策的成本与收益 自由贸易政策会给一国带来的收益:增加消费者剩余,提高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加深社会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地利用资源;动态上,可以促进一国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完善,可以对一国产业结构、技术发展和制度变迁产生重大影响;推进世界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客观地说,在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其不利的影响:国内的幼稚产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国际收支可能恶化;由于资源的转移不可能立即实现,从而可能出现失业;国外市场机制的缺陷也会一定程度地被引进。但是如果一国能够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则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过程中的成本和负效应会越来越小,甚至成本可能转化为收益。(二)保护贸易政策 1、主要内容: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的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2、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两个基本理论:以生产力理论和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对古典派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提出其贸易保护的原则与措施。保护目的:为了促进和保护国内工业生产力 保护对象:处于经济发展第四阶段的国家中的幼稚工业 保护手段:主张通过保护关税政策发展生产力 保护时间:不宜过长,最多为30年 保护程度:区别不同对象给予不同程度的保护3、保护贸易政策可能给一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 收益:保护和发展国内生产力;保护或增加国内就业;改善国际收支,保障国家安全;调节贸易利益在国内的分配;作为不公平贸易的报复。风险:第一,对幼稚工业选择的失误是贸易保护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关于幼稚产业的判断标准:穆勒标准:强调被保护产业的未来的成本优势巴斯塔布尔(C.F.Bastable)标准:强调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坎普(M.C.Kemp)标准: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第二,保护时限与力度的不适应第三,贸易保护的具体措施运用的不科学合理的贸易保护 应注意的问题:要有合理的贸易保护措施。要进行适度的贸易保护。贸易保护的目的应是最终取消保护。合理的贸易保护必须是有效的贸易保护。合理的贸易保护应体现一国的产业政策。合理的贸易保护必须符合WTO的准则要求。三、贸易政策类型的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品竞争能力 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本国的国内经济状况本国各种利益集团的力量的对比政府领导人的经济贸易思想本国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关系 四、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保护贸易政策 为主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 政策为基调垄断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战后的贸易政策: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当代贸易保护 的新特征:变国家保护为超国家保护,变政策保护为协定保护。变单边贸易保护为区域贸易保护,贸易保护向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变强制性保护为所谓的“人文化”保护,绿色壁垒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和利用。变强制性保护为所谓的“人文化”保护,绿色壁垒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和利用,绿色壁垒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和利用。当代贸易保护运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以环境保护为借口)、劳工保护(以人文主义关怀为借口)等,使贸易保护政策带有“人文化”的色彩而更具隐蔽性、迷惑性、欺骗性和难于抵制性。利用GATT/WTO中的一些漏洞,规避多边贸易规则的约束,使贸易保护更为隐蔽。可以说,虽然GATT/WTO的宗旨是以自由贸易为目标的,但其过程充满了贸易保护的色彩,因为没有理由认为任何一个国家会主动地、单方面地宣布贸易自由化。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矛盾,注定了它的运作必将是一个不断地对各种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进行界定、修正和规范,进而达到贸易自由化彼岸的一个过程。贸易保护的重点由一般产业转为高科技产业。贸易保护的重点由一般产业转为高科技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以其特有的战略地位倍受各国政府的重视。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及对传统产业的溢出效应,并且其相应的市场结构呈现垄断竞争的性质。高科技产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具有“先行优势”。而政府可以灵活运用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培育竞争优势。贸易保护与一国的政治问题紧密联结,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为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五、国际贸易政策措施(一)关税 T ariff is a tax on importing a good or service into a country,usually collected by customs offcials at the place of entry.关税:指对进口至国的商品或服务所征收的税,关税通常由海关人员在入境处征收。specific tariff:从量关税。指对单位进口实物所征收的税额。ad valorem:从价关税。指对进口商品按其市场价值的一定百分比征税。关税的效应分析:关税对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政府收入、总国民福利的影响。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某一产业的有效保护率是指一国整个的贸易壁垒体系使某产业单位产出的增值提高的百分比。假设某一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1000元,该产品在国内生产时的每单位产出需要使用500元的中间品投入。1.如对制成品征收30%关税,对中间产品不征税。2.如对制成品征收30%关税,对中间产品也征税30%。3.如对制成品征收30%关税,对中间产品征税40%。(二)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NTB):是指除了关税以外的所有限制进口的措施,包括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政府采购、国产化程度要求、产品标准、复杂的外汇管制等。直接限制进口数量增加将外国商品进口到本国市场的成本建立准许可进口条件的不确定性进口配额(Import quota):它是对一国每年进口某种商品的总量的限制。它是最为著名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实施进口配额的效应:进口配额的实施方式:固定的受惠对象 竞争性拍卖资源使用申请自愿出口限制:进口国政府迫使外国出口者“自愿地”同意限制其对本国的出口。其他非关税壁垒:Product standards(产品标准)Domestic content requirement(国产化程度要求)Government procurement(政府采购)(三)关于促进出口 1、倾销:倾销的含义:倾销是指以过低的价格,即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市场价值”的价格出口商品的行为。正常价值有两种含义:一是出口国购买者在国内市场所支付的价格。二是以成本为基础,包括利润和经营成本在内的平均生产成本。倾销类型(倾销的原因):掠夺性倾销指公司暂时性地以低价格向国外市场出口商品,其目的在于将竞争者逐出市场。一旦竞争者被淘汰出局,该公司将利用其垄断力量而提高价格,获取暴利。周期性倾销发生于经济衰退时期。在经济周期中需求较弱的阶段,公司以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出口商品。季节性倾销的目的在于售出过量的库存产品。也可以被作为一种在新市场推销新产品的技术。持久性倾销指拥有市场竞争力量的公司在不同市场之间实行价格歧视,以便增加其总利润。持续性倾销发生的条件: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公司在国内市场比在国外市场有更大的垄断力量(面对更少的竞争)2、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因此不存在销售到国外市场的产品流回到本国的可能性。3.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面临的需求弹性不同。其中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比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要大。2、出口补贴 是指一国政府为了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出口补贴的效应。3、其它促进出口的措施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一、跨国公司的概念及特征(一)定义 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该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反映企业全球战略目标的政策;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责任。(二)特征 1.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性 这是跨国公司经营方式的最基本的特征。跨国公司在一个国家设立总部,在多个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生产网点,形成跨越国界的企业组织形式。它对再生产周期的所有环节都实行国际化的安排,利用当地资源就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2.实行“全球战略”一般地,跨国公司都以本国为基地,把全世界作为活动的舞台。在实施全球战略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的总公司作为决策中心在做出经营决策时,并不单纯考虑某一子公司所在国的市场、资源的情况,而是考虑多国或全球的情况,不单纯考虑某一子公司或局部的损失,而是考虑公司的整体和长远的利益。跨国公司通过制定严密的全球经营战略,可以做到在世界上劳动力最便宜的国家雇佣劳动力,在资源最廉价的地方采购原材料,在利率最低的地方筹措资金,在税率最低的国家交纳税金,从而最终达到获取最大利润的目的。跨国公司实行高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子公司要根据总公司的全球战略制定自己的经营计划和行动措施。3.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 跨国公司实行全球战略,高度集权的经营管理体制,使得总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配合、协作,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企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体系和网络,这种国际分工内部化或“内部国际分工”是跨国公司区别于其它公司的一个显著特点。二、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一)所有权策略 1.股权占有:这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核心部分。跨国公司能否取得实效,一定程度取决于它所拥有的国外子公司的股权占用的程度。一般来说,股权占有的越多,缺容易控制企业,从而影响公司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职务的任命。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的所有权一般有四种类型:全部拥有、多数拥有、对等拥有、少数拥有。跨国公司选择何种股权参与类型,取决于跨国公司自身以及东道国双方势力的情况。对于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大型跨国公司,它们对子公司的股权要求一般都比较强烈,要求建立拥有全部股权的子公司的比较普遍。对于技术较先进、规模略小的跨国公司,其产品在市场上不处于垄断优势,对东道国又有原料、市场等要求,这类公司除建立全资公司外,也可以建立多数股权拥有的公司。对于技术不太先进、销售能力不太强的跨国公司,而东道国又有一定的经济势力,因此,它们在子公司的股权要求上不很强烈,比较容易接受多数股权安排。跨国公司在股权策略上,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2.非股权占有:这是指跨国公司在子公司中不参与股份,因而不能凭借股权对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而是通过对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各种资源技术的控制,并通过签定一系列合同,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与东道国的公司建立密切联系并从中获利。(二)产品策略 1.产品多样化策略。即跨国公司不是只经营一种产品,而是生产并经营多种产品,甚至与本行业无关的产品。2.产品生命周期策略。跨国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策略实质上是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三)价格策略 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目标,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商品、劳务或技术交易时所采用的内部价格,其制定不受市场一般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以实现公司的全球战略,追求全球最大利润为目标。跨国公司实行转移价格的目的有:1.逃避税收。各个子公司所在国,对企业所得税的规定是不同的,有高有低。跨国公司为了减少高税国家或地区子公司的税负,通过转移价格降低其帐面利润,以减少税款。转移价格的具体做法:当子公司所在国税率较高时,总公司就抬高价格向子公司供应商品或劳务,从而增加子公司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利润,减少了纳税。或者子公司降低价格对总公司销售商品。简单地说,就是低税地区的子公司向高税地区的子公司出售商品和劳务时要高价,而高税地区的子公司向低税地区的子公司出售商品和劳务时要低价,使得利润在低税地区或无税地区的子公司实现。2.转逃资金。不少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资的调度都有许多限制性规定,如对利润的汇出的限制等。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绕过东道国对资金转移的限制。如通过较高的价格向设在某东道国的子公司发货,或以高利贷歀方式将资金以利息的形式调出。3.调节利润水平。跨国公司的利润水平过高会招致东道国政府要求分享赢利;诱惑竞争者加入;工会要求提高工资;还会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利润过低则不易在当地取得信贷,筹措资金和销售证劵。因此,根据经营需要,跨国公司通过制定转移价格来调整其帐面利润水平。4.增强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5.减少或避免风险,并通过转移价格从事金融投机获取巨额利润。三、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呈现的新特征(一)发展状况及原因 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状况: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1.外部环境和条件战后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是其物质技术基础。战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长,海外经济活动日益增多,是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和基础。战后资本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发展,使各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积累过程进一步加速,垄断资本的经济势力不断壮大,这是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战后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的加强,也是促进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国政府在国际经济方面采取了积极的干预措施,促进了本国企业的国际化。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和技术手段。2.跨国公司本身的优势因素 具有“要素优化组合”的优势。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可以按各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条件等,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的途径。可以利用“内部优势”提高其整体效益。其内部一体化有利于将知识产权、技术工艺和管理技能等通过内部直接转让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避风险优势”。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投资地区的网络化和投资行业的多样化,避免或防止某一产业的衰落的危险,躲避或减少某一国家的政治经济危机,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从而使其整个企业保持更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二)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特点 1.投资的部门结构和地区结构发生变化 部门结构:从原材料向加工工业、从标准技术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从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移。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商贸、服务业及不动产业等成为跨国公司争夺的投资重点。地区结构。2.跨国兼并与收购之风盛行 过去跨国公司都试图拥有全部或多数股权,以便于对子公司进行控制。但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发生变化,一些国家的海外直接投资中,用于新建企业的较少,而购买和兼并原有企业的形式迅速增多,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跨国公司并购总额急剧膨胀,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全球并购的汹涌浪潮。并购交易额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处于跨国并购的主导地位。并购的地域更加集中,产业范围十分广泛。在跨国并购中,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而其中尤其集中于美、日、欧盟三极地区。跨国并购涉及范围广泛。3.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体制发生变化 由内部的封闭型经营转向开放型全球跨国联合经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改变以往封闭的经营模式,采取开放型的联合经营的战略,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使得一些大公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跨国公司的“国籍”观念趋于淡化,而走向“无国籍”公司。管理体制逐步以网络化代替了传统的一元化领导。传统的管理体制,强调以总公司为中心,管理权高度集中,实行一元化的管理体制,造成机构臃肿庞大,效率低下,要求对其组织形式进行调整,逐步由一元化转向网络化管理体制。处于网络上的每一个阶层都可以是一个小的中心,在这种体制下,人力、信息等资源在母、子公司之间进行自由流动,有效地调动网络内每个子公司的积极性以使其取胜。4.强调与东道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融合 为了适应新的竞争需要,跨国公司放弃狭隘的民族观念,培养经营者“当地化”观念。如:产品适应当地需求;生产有利于当地发展;利润分配尽可能实行利润再投资;管理上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管理方式,多参加当地各种活动;选用人员时,不分国籍等。四、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内容,扩展了国际贸易领域,进而对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起了决定性影响 跨国公司从以下方面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是跨国公司创造了企业内部贸易。二是跨国公司自身的发展推动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三是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发展。(二)跨国公司的活动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区结构和商品结构。(三)对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也有不利影响第六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成因(一)含义 一体化一词最早来源于企业的联合。20世纪50年,当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合开始出现时,这一词被赋予新的含义。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特定区域内的国家或地区通过达成经济合作的某种承诺或组建一定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谋求商品或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及生产分工的最优化,直至形成各种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体制某种程度的统一。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时,应注意的问题。(二)成因 1.形成与发展 战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出现。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并形成两次较大的高潮。2.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历史原因:经济的重建、恢复与发展。客观基础:科技及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直接动因:联合抗衡外部强大势力。经济源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的经济效应。基本前提:政府职能的加强。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一)自由贸易区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以及其它同等效力的贸易壁垒而形成的超越国界的产品自由流动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自由贸易区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及数量限制,各成员国的商品可自由流动。二是各成员国没有共同的对外关税,即各国各自保持各自的外贸政策,按各自的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对非成员国进行贸易活动。(二)关税同盟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取消相互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财经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