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学简答题答案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7090018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8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治疗学简答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运动治疗学简答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运动治疗学简答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运动治疗学简答题答案(未仔细核对,有疑问及时反馈)1.制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a)b)c)d)e)代谢影响:肌肉相对缺血缺氧,无氧酵解活动加强,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肌纤维变化: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肌纤维变细,排列紊乱,非收缩成分增加肌肉形态的变化:肌肉的体积、重量减小,肌肉萎缩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皮质类固醇的水平升高降低了肌肉中蛋白质的合成肌力影响:导致肌肉单位面积的张力下降,肌力、肌耐力下降2.制动对骨关节系统的影响a)b)c)d)对骨骼的影响:骨吸收加快,尤其是骨小梁吸收增加;轴向应力减少导致骨密度下降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对关节的影响:长期固定后关节出现僵直,导致滑膜粘连,纤维连接组织增生,关节挛缩, 产生严重的关节退变对关节韧带的影响:关节周围韧带强度降低,易于断裂,关节囊壁血管滑膜增生,纤维结缔组织与软骨面之间发生粘连,出现疼痛,继而关节囊收缩,关节挛缩,活动范围减小对关节软骨的影响:含水量下降,透明质酸盐和硫酸软骨素减少,非接触面纤维化蛋白多糖合成减少形态,改变出现,软骨退变和损伤3.影响肌力大小的因素a)肌肉的横截面积精品资料_b)c)d)e)f)g)h)肌纤维类型运动单位募集率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收缩速度肌肉的初长度肌收缩类型个体因素:年龄与性别等其他力学因素:包括肌纤维走向、牵拉角度、力臂长度等4.MRC 徒手肌力分级评定标准5 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5- 四级与五级之间4 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4- 三级与四级的中间水平,能抗重力及弱的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3+ 此级与 4-只是阻力大小程度的区别3 不能加阻力,能抗肢体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3- 抗重力完成正常关节活动范围的 50% 以上2+ 抗重力完成正常关节活动范围的 50%以下2 解除重力的影响,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2- 解除重力的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 50% 以上1+ 解除重力的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 50% 以下1 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的活动0 不能触及肌肉的收缩精品资料_5.肌肉收缩的类型a)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1)2)向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点与止点之间距离缩短,引起身体运动。其运动学功能是加速。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延长,其主要作用是使动作的快慢或肢体下落的速度得到控制,其运动学的功能是减速。b)c)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无变化,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亦不发生关节运动,但肌张力明显增高。肌肉等长收缩时由于长度不变,因而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等速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6.痉挛的益处和弊端a)益处:1)2)3)4)5)6)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站立和行走充当静脉肌肉泵,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麻痹神经的依赖性水肿在无承重的废用的情况下,可因此而预防骨质疏松可相对保持肌容积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和离心自主收缩的肌力但向心收缩的力量弱b)弊端:1)影响站立平衡稳定性,和步态的摆动期精品资料_2)3)4)5)6)7)8)增加运动的阻力,使随意运动难以完成由于阻力增加,运动迟缓,难以控制,难以完成精巧的动作由于主运动缓慢,动作协调困难,容易摔倒强直痉挛,导致皮肤应力增加且不便护理,容易发生压疮等并发症导致疼痛增加骨折,异位骨化的危险性影响日常生活活动7.肌张力的概念及影响肌张力的因素a)b)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影响因素:1)2)3)4)5)6)7)8)姿势和肢体位置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紧张和焦虑等心理因素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并发症的问题,如:疼痛,挛缩等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药物环境温度8. Ashworth 分级法评定标准精品资料_0 无肌张力的增加1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在 ROM 之末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1+肌张力轻度增加:在 ROM 后 50% 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 ROM 的后 50% 均呈现最小阻力2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 ROM 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被移动3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4 僵直: 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而不能活动。9.痉挛的概念及痉挛与肌张力过强的区别a)b)c)痉挛: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肌肉张力异常增高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区别:肌张力过强时的阻力包括动态成分和静态成分,动态成分为肌肉被动拉伸时神经性(反射性的)因素和非神经性(生物力学的)因素所致的阻力,静态成分则是肌肉从拉长状态回复到正常静息状态的势能,为非神经性因素。神经性因素表现为肌肉运动单位的活动由于牵张反射性高兴奋性而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痉挛,折刀样反射和阵挛皆属此类;非神经性因素则表现为结缔组织的弹性成分和肌肉的粘弹性成分的改变,尤其是在肌肉处于拉伸或短缩位制动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因神经性因素造成肢体处于异常位置,并由此导致非神经因素的继发性改变。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肌张力过强是神经性因素和非神经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痉挛与肌张力过强并非等同。精品资料_10.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原因a)b)c)d)e)f)g)疼痛痉挛皮肤瘢痕粘连挛缩肿胀、积液关节内结构变化11. 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a)b)c)d)e)f)躯体感觉系统:包括皮肤触、压觉和本体感觉输入视觉系统前庭系统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活动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12. Berg 平衡量表的检查项目?a)b)c)从坐位站起 d)无支持站立 e)无支持坐位 f)从站立位坐下转移闭目站立精品资料_g)h)i)j)双脚并拢站立上肢向前伸展并向前移动从地面拾起物品转身向后看k)l)m)n)转身 360 将一只脚放在凳子上两脚一前一后站立单腿站立13. 描述步行周期的各个阶段?a)b)c)d)e)f)g)h)首次着地:步行周期和站立相的起始点,指足跟或足底的其他部位第一次与地面接触的瞬间负荷反应期:指足跟着地后至足底与地面全面接触瞬间的一段时间,是重心由足跟转移至足底的过程站立中期:指从对侧下肢离地至躯干位于该侧(支撑)腿正上方时,为单腿支撑期,此时重心位于支撑面正上方站立末期:为单腿支撑期,指从支撑腿足跟离地时到对侧下肢足跟着地迈步前期:指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足趾离地之前的一段时间,为第二个双支撑期迈步初期:从支撑腿离地至该腿膝关节达到最大屈曲时迈步中期: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腿与地面垂直时迈步末期:指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动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前14. 评定步态常用的时空参数?a)b)c)d)步频:参考值为 95-125 步/分步速:参考值为 1.2m/s步长:即从一足跟着地处向后量至对侧足跟着地处之间的垂直距离,参考值为 50-80cm跨步长:即同一侧足跟着地处至再次足跟着地处之间的直线距离,参考值为 100-160cm精品资料_e)f)步宽:即双足足中线之间的宽度,也就是支撑面的宽度足偏角:即足跟中点到第二趾的连线与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15. 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a)b)c)d)e)f)g)h)保持肢体良好的体位体位转移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牵张训练与自我牵张训练关节功能牵引持续关节被动活动关节松动术16. 关节松动术治疗作用及其机制a)b)治疗作用:1.缓解疼痛;2.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3.增加本体感觉反馈机制:是以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达到1)2)3)缓解疼痛:刺激机械性感受器以抑制伤害性刺激的输入;促进关节内滑液流动,可加速肿胀及伤害性刺激物吸收,并改善关节内及关节软骨或关节盘的营养;改善 ROM:牵张和延伸关节、关节囊、周围韧带等结缔组织,矫正紊乱的关节及关节半脱位增加本体感觉反馈:通过刺激关节内本体感受器,传递信息到中枢神经,从而提供关节位置和关节运动方面的反馈,促进稳定性精品资料_17. 关节松动术手法分级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18.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a)b)c)阻力原则:阻力的施加是增强肌力的重要原则超常负荷原则肌肉收缩的疲劳度原则19. 根据肌力水平选择肌力训练方法的原则?0 级肌力:电刺激、被动运动、传递神经冲动的训练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1 2 级肌力:肌肉电刺激疗法、主动辅助训练、1 级主要为被动运动1 级肌力:辅助运动、辅助主动运动、免负荷运动,即减除重力负荷的主动训练1 4 级肌力:3 级为主动抗部分重力运动,由主动运动进展到抗阻运动20. 简述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分类精品资料_a)b)c)根据训练目的的分类:增强肌力训练;增强肌肉耐力的训练根据训练中施加的阻力分类:徒手抗阻训练;器械抗阻训练根据训练时肌肉收缩的形式分类:等长训练;等张训练;等速训练21. 肌耐力训练与肌力训练的区别与联系a)b)联系:肌耐力训练与肌力训练密切相关。在发展肌力时,如重复次数过多或持续时间过久,必然导致速度或肌力下降;在发展耐力中,如不增加负荷,则不可能较快地产生肌耐力,对肌力的增长也不利。因此,临床上常将发展肌力和耐力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从而使肌肉做功更为合理。区别:耐力是肌力所能维持的时间。肌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的方法不同,为迅速发展肌力,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抗较重负荷,重复次数并不需要很多(高强度,少重复);而发展耐力则需在较轻负荷下,在较长时间内多次重复才能有效(小强度,多重复)。22. 牵张训练的生理机制牵张训练针对的组织主要分为两大类:非收缩性组织和收缩性组织。牵伸训练主要通过非收缩性组织的机械力学特性及收缩性组织的机械力学特性和神经生理学学特性产生组织延展的作用。a)非收缩性组织:包括皮肤、韧带、肌腱、关节囊、筋膜以及肌肉的非收缩组织。1)机械力学特性:在牵伸过程中可发生弹性形变(弹性特征)、塑性形变(塑性特征)、蠕变(粘性特征和水分重新分布)、应力-松弛现象(粘弹性和水分重新分布)、以及反复牵伸后的结缔组织疲劳(胶原微损伤与修复),损伤后愈合的组织在长期牵伸下还可以发生纤维成分及纤维排列方式的变化b)收缩性组织:即肌纤维。精品资料_1)2)机械力学特性:首先是连接肌纤维的非收缩性组织的弹性延长,之后横桥破坏,肌丝滑动产生肌小节伸展,持续牵伸的组织发生塑性形变。神经生理学特性:主要涉及到肌梭和高尔基腱器官。当肌肉被牵拉导致梭内、外肌被拉长时,引起肌梭兴奋,通过、类纤维将信息传入脊髓,使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通过纤维和纤维导致梭外、内肌收缩,产生牵张反射,肌张力增高(所以一个缓慢的、持续的、低强度的牵伸是必须的)。另一方面,在持续牵伸的情况下,高尔基腱器官感受到肌纤维牵伸张力后对肌纤维作出抑制性反应(即自发抑制),使肌肉放松。23. 平衡训练基本原则a)b)c)d)e)f)g)支撑面积由大到小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身体重心由低到高从自我保持平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到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从训练时睁眼过渡到闭眼破坏前庭器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的平衡24. Brunnstrom 关于中风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第阶段:急性期发作后,患侧肢体失去控制,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称为弛缓阶段。第阶段:随着病情的控制,患肢开始出现运动,而这种运动伴随着痉挛,联合反应和联带运动的特点第阶段:痉挛进一步加重,患肢可以完成随意运动,但由始至终贯穿着联带运动的特点,因联带运精品资料_动达到高峰,故此阶段称为联带运动阶段第阶段:痉挛程度开始减轻,运动模式开始脱离联带运动的控制,出现了部分分离运动的组合,被称为部分分离运动阶段第阶段:运动逐渐失去联带运动的控制,出现了难度较大的分离运动的组合,被称为分离运动阶段第阶段:由于痉挛的消失,各关节均可完成随意的运动,协调性与速度均接近正常,被称为正常阶段。25. Brunnstrom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期:无随意运动期:开始出现轻微的屈曲共同运动 (肩伸展过度,肘屈曲,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期:能充分进行上两项运动,能进行伸展共同运动(肩内收,内旋时伸展,前臂旋前)期:(1)肘屈曲位前臂能部分旋前,旋后;(2)肘伸展位肩能前屈 90 ;(3)将手向腰后旋转期:(1)肘伸展位肩能外展 90(前臂旋前位);(2)肘伸展位肩能前屈 180;(3)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期:正常动作或稍欠灵巧,快速动作不灵活26. Brunnstrom 偏瘫手指运动功能评价?期:无随意运动期:稍出现指的联合屈曲期:指能充分联合屈曲,但不能联合伸展期:(1)全部手指稍能伸,总的伸展达不到全关节活动范围;(2)拇指能侧方捏握期: (1) 总的伸展可达全范围,能抓圆柱状物体,球形体,完成第三指对指; (2)指伸展位外展; (3)精品资料_手掌抓握期:指屈曲位外展,能投球,系纽扣,稍欠灵巧,大体上正常27. Brunnstrom 偏瘫下肢运动功能评价?期:无随意运动期:下肢的轻微随意运动期:坐位,立位时有髋,膝,足的屈曲期:(1)坐位,膝屈曲 90 时可将脚向后滑行;(2)坐位,足跟接地,足能背屈期:(1)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2)立位,膝伸展位,脚稍向前踏出,足能背屈期:(1)立位,髋能外展并能超过骨盆上提范围;(2)立位,小腿能内旋,外旋,伴有足内翻及外翻28. Brunnstrom 技术常用反射及模式?a)b)c)联合反应:对侧性联合反应、同侧性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原始反射:同侧伸屈反射、交叉伸屈反射、屈曲回缩反射、伤害性屈曲反射;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和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腰反射、.正,负支持反射29. PNF 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技术?a)b)基本程序:阻力、扩散和强化、手法接触、体位与身体力学、言语刺激(命令)、视觉接触、牵引与挤压、牵张、时序、运动模式等基本技术:节律性启动、等张组合、拮抗肌逆转(动态反转、静态反转、节律性稳定)、重复牵张、收缩放松、维持放松精品资料_30. 描述原始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b)c)紧张性迷路反射:是由头部位置的改变诱发出来的。仰卧位时,全身伸肌张力升高,头部后仰、脊柱伸直、肩后缩、四肢以伸肌模式伸展。俯卧位时,全身的屈肌张力升高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本体感觉反射,由颈部肌肉和关节受到牵拉而引出。即头部伸展时,双上肢伸展,伸肌张力升高,而双下肢的屈肌张力升高;头部屈曲时,屈肌张力占优势,而双下肢出现伸肌张力升高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颈部肌肉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反应。即当头转向一侧时,面部转向另一侧上肢出现伸展,即伸肌张力升高,而另侧上肢出现屈肌张力升高。31. 简述:共同运动、联合反应、联合运动a)b)c)共同运动:是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当让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相邻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运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这种模式就成为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在某些环境下出现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脑损伤患者在进行健肢全力抗阻运动时,可以不同程度的诱发患肢发生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联合运动:不是联合反应,是正常人两侧肢体的完全相同的运动,即一侧肢体的活动加强了对侧,肢体相同的活动,是伴随随意运动的、自动的姿势调整。32. 描述上肢屈肌共同运动模式/下肢伸肌共同运动模式a)上肢屈曲共同运动模式:表现为腕和手指屈曲,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如同手抓同侧腋窝前的动作。精品资料_b)下肢伸展共同运动模式:表现为脚趾跖屈,踝跖屈、内翻,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内收、内旋。33. 运动再学习治疗方案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及制定计划的步骤?a)b)c)基本原理:功能重建的机制;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消除不必要的肌肉活动;重心的调整;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创造恢复和学习的环境组成部分:即上肢功能、口面部功能、从仰卧到床边坐起、坐位平衡、站起与坐下、站立平衡、步行等步骤:分析作业;练习丧失的成分;练习作业;训练的转移。34. 偏瘫病人的良肢位摆放a)b)c)仰卧位:患侧肩胛和下肢下垫一长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长浴巾卷起垫在大腿外侧,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垫毛巾卷,保持膝伸展微屈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伸展位,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在患者身后放长枕或被子,以保持稳定的侧卧位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伸展位,患侧下肢轻度屈曲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在躯干上,放松35. 脊髓损伤的 ASIA 分级(最新版本与此答案有出入,此处以书本为标准)A 级:完全损伤,骶段 S4-5 无任何运动、感觉功能保留。B 级: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至骶段 S4-5 ,无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存。C 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的保留,但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在 3 级以下。D 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的保留,且至少一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 3 级。精品资料_E 级: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36. 部分保留区、神经根逃逸和骶残留的概念a)b)c)部分保留区 :是损伤水平以下仍有感觉或运动功能残留的节段;或感觉和运动均保留而功能弱于正常的区域。该概念只存在于完全性损伤,且范围不应超出三个节段神经根逃逸:是指脊髓损伤平面上一节段的神经根受到损伤,表现为神经平面上移。而神经根功能有可能通过外周神经纤维生长的机制得到恢复,从而造成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平面“下移”的假象,此情况称为神经根逃逸。骶残留:是骶部神经传导束幸免于损伤之意,是不完全性损伤的重要特征。骶残留的原因是由于不完全性损伤多属挫裂伤,容易引起出血,而脊髓中央灰质血运丰富,容易发生出血性坏死,但皮质脊髓束下行到骶部的纤维最靠近外侧,因而常能幸免。37. 判断脊髓休克期的标准a)b)c)d)球-海绵体反射感觉和运动功能腱反射和病理反射肌张力38. 痉挛的治疗方法a)b)c)解除诱因:诱发痉挛的因素有发热、结石、尿路感染、压疮、疼痛、便秘和加重痉挛的药物。姿势和体位:患者应从急性期开始采取抗痉挛的姿势体位,学会脑瘫患儿的正确抱姿物理治疗:冷疗法;水疗;温热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等精品资料_d)e)f)g)运动疗法:(1)主动运动痉挛肌的拮抗肌,产生交互性抑制作用,降低肌痉挛;(2)被动运动时也可结合某些反射机制来降低肌张力;(3)深而持久的肌肉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张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药物治疗:口服药有巴氯芬、地西泮等,也可肌肉内注射肉毒素康复工程学方法39. 挛缩的治疗方法a)b)c)d)保持良好体位物理治疗:如超声波、超短波、红外线、蜡疗、水疗和泥疗运动疗法: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关节功能牵引、牵张训练矫形器的应用:动态矫形器;静态矫形器;低温热塑板材矫形器精品资料_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