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诗歌复习学案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17043571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诗歌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上诗歌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上诗歌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上诗歌复习学案 - 生本高效课堂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编号: 日期: 班级: 姓名: 课题:课内古诗文复习-七年级上册 【早读课目的】 大声朗读并背诵七上古诗文。 【自学目的】 1. 背诵、默写诗词名句。 2. 把握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感情,鉴赏诗词中的名句及艺术手法等。 3进步古诗文鉴赏才能。 【自学导引】 2023年连云港中考指南指出:诗歌鉴赏能欣赏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中 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手法。 一、古诗赏析常见题型 1. 描绘画面。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绘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再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如其分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2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p 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冲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详细。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或者对“什么”而“哀伤”。 3赏析词语。 1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或分析p 该词所运用的手法及作用。 2点出该词衬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赏析句子。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或者有什么特点。 2结合诗句阐释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诗歌意象含义。 表层含义(结合诗句进展描绘) +深层含义 6.表达技巧鉴赏。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 详细的考点有:动静结合、托物言志、铺垫悬念、抑扬结合、点面结合、 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比照、伏笔照应、借古讽今、白描细描、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解答步骤按照“手法表达作用”的格式进展表述。 二、七上古诗词赏析练习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的画面,并评析其妙处。 答: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江面非常开阔,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顺风而来,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以“白帆”这一小景与“两岸阔”这一大景互相映衬,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到达了一字传神的程度,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 1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光阴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景中含情,景中出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2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妙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两句分别以“生”“入”写海日和江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活力,更有情趣,表现了光阴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主题内容:这首诗歌咏历史上面重大题材赤壁之战,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触物生情,抒发感慨,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慨叹。这是由小到大的艺术手法。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与古代战争联络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答:议论构思巧妙,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富有情致,令人回味。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出心裁。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含有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曲折的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似乎又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 1.主题内容:这首词是苏轼游览清泉寺时,见溪水西流,有感而作。词的上阕描写眼前活力勃勃、境界清远的自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词的下阕就溪水西流抒发感慨。 2.浣溪沙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溪水边兰草丛生,松林间沙路干净无泥,潇潇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3词的上阕描写了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例如:“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活力盎然,充满活力。 4.下阕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赏析“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点出作者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兰草发出了短短的芽,浸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这是春天兰溪的典型风光。作者漫步在溪边松树林里的小路上,闲散自在,连“沙路净无泥”也深有感受,录入词中。说明苏轼被贬到黄州,虽然心中不免凄凉,但由于生性旷达也能自安,词中才有如此精细的描绘。 6.赏析“休将白发唱黄鸡。” 白居易醉歌中有“听唱黄鸡与白日”,白诗是以黄鸡催时,白日催年作比来慨叹光阴流逝,人生易老。苏轼在这里反用其意,不要感慨光阴易逝,人生易老。表现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和情怀。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感情。或“思乡怀人”的感情 2. 体会“地白”、 “树栖鸦”的妙处。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衬托了月夜的寂静。 3.体会“无声”的妙处。 答:细致地写出了冷露的轻盈无迹,同时也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4.第二句中的“冷”表现了诗人的何种心境? 答:表达了诗人客游他乡的孤寂、怅然的情怀。从外表上看,“冷”写的是秋露之“冷”,实际突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或者体会“冷”字的妙处:既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凉,又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5. 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所展现出的画面。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似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冰凉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 6.“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诗有何作用? 3 答:渲染了中秋望月环境的凄清、孤寂,加重了思乡怀人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意长的意境 7.末句中的“落”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试分析p 它好在何处。 答:“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一种动的感觉,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8.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在许多望月的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了。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高远。 水 调 歌 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 2.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两者的联络何在? 答:上阕主要写月下饮酒,由梦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欢人间生活。下阕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对离人的祝福。上阕问“天”,下阕问“月”,都是问人生。 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整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的失意,梦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p 。 答:作者由自然现象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说明人月无常,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是人生无法克制的遗憾,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5.想象一下“起舞弄清影”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弄”字用得好不好? 描绘了人在月下起舞,清影也随人一起飞舞的妙境。“弄”字表现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到动作的美妙。 6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表达了词人对天下离人最真挚的美妙祝愿。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此诗写了什么景物,此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天街,小雨,草,烟柳。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兴趣。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快乐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 3体会“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妙处。 答:写出了草色假设隐假设现,似有似无。形象地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的“最”换成“真”好不好?为什么? “最”字很能反响作者的心情,应该是非常愉悦的,非常爱春天这个季节。但是“真”字在情感表达上没有那么强烈。并且“最”字与下文的“绝胜”相对应。 5.体会最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用比照的手法,突出了早春的得意:满城烟柳,风光也很迷人,但总比不上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景。重点写晴朗的夜晚。词人抓住“明月”、“清风”、“稻花”、“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在望的夜晚。词人从视觉上以“惊鹊”“别枝”突出月光之亮堂;从听觉上以“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说丰年”渲染“蛙声”之浑厚雄壮热闹;从嗅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香给人丰收的想象。简短四句话,寥寥几种事物的勾画,一个清朗、幽静、温馨、恬淡、悦耳、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就呈如今读者面前了。 下阕:避雨。 “七八个”说明月光亮堂,可见的只有几颗大而亮的星星在闪烁,可见夜之明朗。“两三点”说明雨点稀疏,一走而过而已,可见是随风而来的阵雨。然而,那也得避一避呀,于是想起原来这里曾经有一个茅舍小店,此时却看它不见,正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路转溪桥忽见”,拐过一道弯路,走上小溪桥头,那座茅舍小店突然展如今词人面前。欣喜假设狂的程度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2.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这首词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风光,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3.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明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4.上阕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农村夏夜景象。明月是视觉感受,惊鹊、鸣蝉、蛙声是听觉感受,稻花香是嗅觉感受、清风是触觉感受。 5.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农村特有的风光,也抒发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6.词的下阕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展描绘100 字内。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仍然在社林边。 7.“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夜行遇雨,要寻找避雨之处,避雨之处“忽见”,表达了作者喜出望外之情。 5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主题内容:秋词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的作品,他另辟蹊径,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妙,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情景理结合,表现出高扬的精神和开阔胸襟。 2.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比照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3.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不仅写出了秋天的活力,更表现了诗人高扬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主题内容: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 2.简要分析p 这些叠音词的妙用。 大量使用叠字,对人物进展刻画,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音乐性。“皎皎”:突出织女星的光芒,使人联想到织女娇艳的容颜。“纤纤”:极言手的细长秀美,使人联想到她温顺的体态和气质:“札札”:织布的声音,使人联想到织女娴熟的织技。“盈盈”写银河水的清澈:“脉脉”:蕴含织女情感的丰富与专一。总之,这些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表达情境,无不生动传神,既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又自然贴切地传达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增强了全诗缠绵的情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主题内容:这是一篇以景传情的思念友人的诗。意境新颖,感情真挚。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哀之语,而悲哀之意自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抒发了离别的忧伤 。 3.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诗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诗人要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6 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