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及物理因素检测.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7035186 上传时间:2020-11-07 格式:PPT 页数:217 大小:14.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及物理因素检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7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及物理因素检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7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及物理因素检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 识及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一部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基础知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1.职业病危害因素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规与标准 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常用术语 职业病危害因素 ,又称职业性有害因 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 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 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统称, 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工作场所: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 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 作地点。 工作地点: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或进 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 或作业地点。 职业接触限值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 对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 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 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 8h工作日、 40h工作周 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PC-TWA)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在遵守 PC-TWA的前提下,容许短时间 ( 15min)接触的浓度。( PC-STEL)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最高容许浓度 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 超过的浓度。( MAC) 超限倍数 对未制定 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 PC-TWA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 15min) 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 PC-TWA的倍数值。 采样点 个体采样 采样对象 定点采样 采样时段 采样时间 采样流量 短时间采样 长时间采样 标准采样体积 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 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 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 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统称, 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与职业病病种相对应: 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 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 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 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10类。 职业病目录 115种( 2002)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132种( 2013) 职业性有害因素 按来源分类 :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2.物理因素 3.生物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常见的工业性化学毒物: 工业生产中,作业工人所接触的生产原料、中间 体、辅助剂、成品、副产品、杂质和废弃物等。 金属与类金属,如铅、汞、锰、镉、铬、砷、 磷等。 刺激性气体,如氨、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光气、硫酸二甲酯、臭氧等。 窒息性毒物,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 有机溶剂,如醇类、酯类、氯烃、芳香烃等。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 。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2)生产性粉尘: 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固体物料进行破碎、研磨、 熔融,粉料的装卸、运输、混拌以及气态物质的 升华、氧化等操作时,都可能接触生产性粉尘。 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 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 造粉尘、其他粉尘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2.物理因素 (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热辐射、高湿 和低温等。 (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 3)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 ( 4)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 电磁场、微波、激光等。 ( 5)电离辐射:如 X-射线、 -射线等。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 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 SARS 病毒、艾滋病病毒。 炭疽杆菌:农牧民、家禽及野生动物管理人员、 动物皮毛加工人员等有接触机会,引起炭疽。 布氏杆菌:牧民、挤奶工、屠宰工、卫生检疫人 员等有接触机会,引起布氏杆菌病。 森林脑炎病毒:林业人员如伐木工等有接触机会, 引起森林脑炎。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 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2.劳动中的精神(心理)过度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 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或生 产定额过高,或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由于光线不 足而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5.不良体位:长时间处于某种姿势,或使用 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 如厂房矮小、狭窄,车间布置不合理(有 毒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等; 2.缺乏必要的卫生工程技术设施,如没有通 风换气或照明设备,或未加净化而排放污 水;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噪声 等措施、设备或有而不完善、效果不好; 3.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太阳辐射;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 求,利用采样设备和检测仪器,对生产过程 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 识别、检测 与 鉴定,掌握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 质、浓度(强度)及分布情况,评价工作场 所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 准的要求,为制定卫生防护对策和措施、改 善不良劳动条件、预防控制职业病、保障劳 动者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主要包括: 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2.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 3.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生物检测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利用仪器设备对工作场所噪声、高温、 振动、射频辐射、紫外光、激光等物 理因素的强度及其接触时间进行测量, 以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和劳 动者的接触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 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 是指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检测工 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以评 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 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 响。 主要针对化学毒物和粉尘 如 TWA,STEL的测定。 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生物检测 是指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定期地检测人体 生物材料中 有害物质 或其 代谢物 的含量 (浓度)或由它们所致的 生物效应 水平, 以评价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及可能 的健康影响。 生物材料:血、尿、毛发、呼出气等。 主要针对化学毒物,如血铅、尿铅、尿汞、 尿 2,5-己二酮、尿苯乙醇酸、碳氧血红蛋白、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等。 空气检测的特点 1.适用范围广,可测各种毒物; 2.操作较易、较快; 3.适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空气质量,不能反映 个体差异; 4.测定结果仅能反映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可能 剂量; 5.一个毒物只有 12个评价指标; 6.结果的解释明确 7.评价指标: PC-TWA,PC-STEL,MAC 生物检测的特点 1.适用范围小,可检测的毒物少; 2.操作较难、较慢; 3.适用于评价个体接触剂量,能反映个体差 异; 4.测定结果能反映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剂 量,不能指明进入途径; 5.一个毒物可有多个评价指标; 6.结果解释需慎重 。 7.评价指标:职业接触生物限值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 1. 现场检测: (1) 检气管法 (2)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 (3)物理因素的现场测量 2.实验室检测 : (1) 称量法 (2)光谱法 (3) 色谱法 现场检测 现场检测是指利用便携直读式仪器设备在 工作场所进行实时检测、快速给出检测结 果,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 出迅速判断。例如,事故检测、高毒物质 工作场所的日常检测等。 常用方法有检气管(气体检测管)法、便 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物理因素的现场 测量等。 现场检测 检气管法: 将浸渍过化学试剂的固体吸附剂制成指示剂, 装在玻璃管内,当空气通过时,有害物质与化学 试剂反应引起固体吸附剂变色,根据颜色深浅、 或变色柱的长度,并与事先制备好的标准色板或 浓度标尺比较后,即时作出定性或定量的检测。 可检测 100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特点:体积小、质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 速和费用低等优点,但是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较差。 现场检测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 采用以红外线、半导体、电化学、色谱 分析、激光等检测原理制成的便携式直读 仪器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快速检测。 特点: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 可用于多种有害物质的检测;仪器设备体 积较小,质量较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 快速。 有标准方法: CO、 CO2 现场检测 物理因素的现场测量 : 使用便携式直读仪器,对工作场所噪声、 高温、振动、射频辐射、微波、紫外光、 激光等进行的测量。 特点:仪器设备体积较小,质量较轻,携 带方便;操作简单快速,有较高的灵敏度、 准确度。 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是指在现场采样后,将样品送回实验 室,利用更加精准的仪器进行测定分析的方法, 是目前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最常用的检 测方法。 ( 1)称量法:主要用于粉尘的测定。 ( 2)光谱法;广泛用于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以及部分有机物的测定,如紫 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 ( 3)色谱法: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 离子的测定,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 色谱法等。 实验室检测 用于实验室检测的分析仪器:分析天平、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 光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红外光谱分析仪、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离子色 谱仪、液相色谱仪、相差显微镜等。 特点: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测定各种毒物和各类 样品,测定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我国已颁布的职业卫生标准检测方法中以实验室 检测方法为主。实验室检测的缺点是检测所需时 间较长,加上样品的运输,所需时间更长。 第三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项目委托 现场调查 检测方案制订 现场采样 现场检测 检测前期准备 实验室检测 数据处理 报告编制 报告审核签发 项目委托 检测机构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 对象和 检测范围 等,结合自身资质和 技术 能力, 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来自企业 客户、评价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等的委托, 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现场调查 (1)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 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等。 (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 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 其理化性质等。 (3)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人方式、加热温度和 时间、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 (4)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工作地 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 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5)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 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6)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 施及其使用状况、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状况等。 检测方案制订 检测方案应包括利用便携式仪器设备对物 理因素的现场检测和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 样品采集两个方面的内容。 方案应包括检测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种类)、有害物质样品采集方式( 个体或 定点方法 )、物理因素的检测时间和地点、 化学有害因素的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 样时间和采样频次等。 检测前期准备 (1)确定现场采样检测执行人员及各自任务分工。 (2)做好采样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选择符 合采样要求的仪器设备,检查其正常运行操作、 电池电量、充电器、计量校准有效期、防爆性能 等情况。 (3)做好采样设备的充电工作和流量校准工作。 (4)准备采样介质、器材、材料及相关试剂,确保 其质量完好、数量充足。 (5)准备足够的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 (6)做好采样人员必要的个体防护和仪器设备搬运 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现场采样、现场检测 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按照检测方案开 展工作,采样(检测)前再次调查和 了解工作现场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 确保现场采样(检测)的代表性和有 效性。 如实记录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相 关信息,并由被检测单位陪同人员签 字。 实验室检测 对现场采集的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样 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和浓度测定。 现场采集样品的交接、采样记录单的 交接、样品的编号和保存、实验室内 样品的流转和分析测定。 数据处理、报告编制 数据处理包括检测分析仪器产出的原始数 据和原始图谱的计算整理、质控数据计算、 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的计算、标准采样体 积的计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单位换 算、数字修约等方面。 检测报告是整个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 的最终产出,既是整个检测工作的总结, 也是对工作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浓度 或强度及分布的归纳总结和结论,并且检 测报告一旦签发盖章生效后将具有法律效 力。 报告审核签发 报告编制完成后,经过检测人员、校 核人员、审核人员以及质量监督人员 的逐次核对确认后,由授权签字人签 发,加盖资质印章和检测机构检测专 用印章,即可发送给委托方。 报告签 发盖章后,相关原始记录和报告应归 档管理。 第四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相关法规与标准 法律、法规和规章 标准和规范 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 法律、法规和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主 席令第 60号, 2001,主席令第 52号, 2011年(修正) )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 例 (国务院令第 352号, 2002) 法律、法规和规章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安监总局令第 47号, 2012)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安监总局令第 48号, 2012)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 “ 三同时 ” 监督 管理暂行办法 (安监总局令第 51号, 2012) 法律、法规和规章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 4部门联合印发 ) ( 国卫疾控发 2013 48 号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法监发 200263号 ) 高毒物品目录 (卫法监发 2003142号 ) 标准和规范 (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部 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 (GBZ2.2-2007) (3)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 规范 ) (GBZ 159-2004) (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 GBZ/T 160.1160.85) 标准和规范 (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1部分:总粉尘 浓度 ) (GBZ/T192 1-2007)。 (6) 工昨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2部分:呼吸性 粉尘浓度 )(GBZ/T 192.2-2007)。 (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3部分:粉尘分 散度 (GBZ/T 192.3-2007)。 (8)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4部分:游离二 氧化硅含量 ( GBZ/T 192.4-2007)。 (9)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5部分:石棉纤 维浓度 ( GBZ/T 192.5-2007)。 标准和规范 (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1部分:超高频辐 射 (GBZ/T 189.1-2007)。 (11)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2部分:高频电磁 场 ) (GBZ/T 189.2-2007)。 (12)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3部分:工频电场 (GBZ/T 189.3-2007)。 (13)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4部分:激光辐射 (GBZ/T 189.4-2007)。 (14)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5部分:微波辐射 (GBZ/T 189. 5-2007)。 (15)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6部分:紫外辐射 (GBZ/T 189.6-2007) 标准和规范 (16)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7部分:高温 (GBZ/T 189.7-2007)。 (1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8部分:噪声 (GBZ/T 189.8-2007)。 (18)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9部分:手传振动 ( GBZ/T 189.9-2007)。 (19)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10部分:体力劳 动强度分级 ( GBZ/T 189.10-2007)。 (2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11部分:体力劳 动时的心率 ( GBZ/T 189.11-2007)。 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四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 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 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 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十五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 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 外,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 还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十七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 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 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 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 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 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 职业病防护措施。 第二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工作场 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 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 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第十三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 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 害的,应当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中 毒危害预评价;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建设项 目的职业中毒危言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建设项 目竣工,应当进行职业中毒危署控制效果评价, 并经行政部门验收合格。 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第十四条规定: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 用人单位,在申报使用高毒物品作业项目 时,应当向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 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卫生 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材料、职业中毒事 故应急救援预案。 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第二十六条规定: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 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 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 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高毒作业场所职业中 毒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时,用人单位必须立即停止高毒作业,并采取相 应的治理措施;经治理,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符合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第二部分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物理因素特点 1. 物理因素是以能量状态存在。工作场所的物理 因素在自然界中多有存在。(除激光外) 2. 工作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通 常称作“源”,当产生物理因素的装置处于工 作状态时,周围环境中存在这种因素;一旦装 置停止工作,则作业场所相应的物理因素即消 失。 物理因素特点(续) 3. 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强度一般不是均匀的,多 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如果没有阻挡, 一般随距离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在进行现场评 价时需要注意这一特点,在采取保护措施时也可 以充分利用这种特点。 4.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物理因 素对人体是否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是由这些 参数决定的。如噪声与振动的频率、电磁辐射的 波长与频率等。 物理因素特点(续) 5. 物理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没有所接触因素的残 留,因此物理因素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或疾病的治 疗不能采用 “ 驱除 ” 或 “ 排出 ” 有害因素的治疗 方法,而主要是针对人体的病变特点和程度采取 相应治疗措施。 6.如果作业场所的物理因素超出正常范围对人体健 康构成危害,采取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又难 以达到要求时,可采取缩短接触时间的办法保护 劳动者健康。 噪声测量 概述 术语和定义 噪声测量 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噪声频谱测量 概述 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的 物体是声音的声源。 声音的本质是波动。受作用的介质发生振动,当振动频率在 20 20000Hz时,作用于 人耳的鼓膜而产生的感觉称为声音。声源 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流体(液体和气体) 的振动。声音的传媒介质有空气、水和固 体,它们分别称为空气声、水声和固体声等。 噪声测量主要讨论空气声。 概述 声音的频率、波长和声速 频率:声源在一秒中内振动的次数, 记作 f,单位为 Hz。 波长:沿声波传播方向,振动一个周 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 同的相邻两点间距离,记作 ,单位 为 m。 声速:声波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记作 c,单位为 m/s。 描述声音的调 频率 频率提高一倍,音调提高一个八度: (do re mi fa so la ti do) 1秒 低频 1秒 高频 声波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 :赫兹 (Hz) 概述 频率 f、波长 和声速 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c = f。当物体在空气中振动,使周围空气 发生疏、密交替变化并向外传递,且这种 振动频率在 2020000Hz之间,人耳可以感 觉,称为可听声,简称声音,噪声测量的 就是这个范围内的声波。频率低于 20Hz的 叫次声,高于 20000Hz的叫超声,它们作用 到人的听觉器官时不引起声音的感觉,所 以不能听到。 概述 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环境中,通过声音进 行交谈、表达思想感情以及开展各种活动。但有 些声音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震耳欲聋的 机器声,呼啸而过的飞机声等。这些都是人们生 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 噪声:频率和强度无规律的组合形成的使人感到 厌烦声音。 通常讲,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都叫 噪声。 谈话、音乐,对于不需要的人来讲,也是噪声 。 概述 生产性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特点 1)以能量状态存在,向四周传播,随距离的 增加逐渐衰减。 2)有明确的 “ 声源 ” 。声源运行时,产生噪 声;声源停止工作,噪声消失。 3)通过技术措施通常难以达到控制目的,可 以采取缩短接触时间的办法保护劳动者健 康。 概述 生产性噪声分类 按来源分: 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 转动而产生,如冲压、打磨、织布等,最 常见。 2)流体动力学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 突然变化而产生,如汽笛、风机等。 3)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 概述 生产性噪声分类 按随时间的变化分: 1)连续声 稳态噪声:随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较小, 声音强度变化不大,如织布机。 非稳态噪声:随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较 大,声音强度变化较大,如筛分机。 2)间断声 脉冲噪声:如 冲压 机。 概述 生产性噪声分类 根据频率特性分: 低频噪声:主频率 300Hz 中频噪声:主频率 300Hz 800Hz 高频噪声:主频率 800Hz 概述 声压 ( sound pressure) 由于声波振动对 介质产生的压力称为声压 , 单位为帕 ( Pa) 或牛顿 /米 2( N/m2 ) 听阈声压:正常人耳刚能引起音响觉 的 声压 , 2 10-5 N/m2 痛阈声压: 20 N/m2 听阈声压和痛阈声压之间相差 10-6倍 。 概述 声压级 ( sound pressure level) Lp=20lgP/P0 Lp: 声压级 (dB) P: 被测声压 ( N/m2 ) P0 :基准声压 ( 2 10-5 N/m2 ) *听阈 -痛阈相差 120 dB 声级计:用来测量声压级的一种仪器 概述 声级:使用频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 级。频率计权网络: A, B, C, D A计权网络: A声级, dB( A) A计权网络对低率频段有较大幅度 的衰减,对高率频段不衰减,与人耳 对高频音敏感、对低频音不敏感的感 音特性相似。 职业接触限值: 以 A声级表示 术语和定义 稳态噪声 ( steady noise) 指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 时,声级波动 3dB(A)的噪声。 非稳态噪声 ( nonsteady noise) 指在观察时间内 , 采用声级计 “ 慢挡 ” 动态特性测量时 , 声级波动 3dB(A)的噪声 。 脉冲噪声 ( impulsive noise) 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 0.5s,间隔时间 1s,声压有效值变化 40dB,称为脉冲噪声。 术语和定义 等效连续 A计权声压级 ( 等效声级 ) (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LAeq,T, LAeq) 在规定的时间内 , 某一连续稳态噪声的 A计权声压 , 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的均方 A计权声压 , 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 此时变噪声的等效声级 , 单位用 dB(A)表示 。 术语和定义 8h等效声级:按额定 8h工作日规格化的等 效连续 A计权声压级 ( Normalization of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to a nominal 8h working day, LEX,8h) 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的噪声强度 等效为工作 8h的等效声级。 术语和定义 40h等效声级:按额定每周工作 40小时规格化 的等效连续 A计权声压级 ( Normalization of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to a nominal 40h working week, LEX,W) 将一周工作天数不是 5天的特殊工作所接 触的噪声声级等效为每周工作工作 5天( 40h) 的等效声级。 术语和定义 噪声作业 : 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 危害的声音,且 8h/d或 40h/w噪声暴露 等效声级 80dB(A)的作业。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 GBZ/T224-2010 2010.8.1实施 噪声测量 噪声仪器测量要求 声级计: 2型或以上,具有 A计权, “ S (慢) ” 档。 积分声级计、个人噪声剂量计: 2型或以上, 具有 A计权, “ S(慢 )”档和 “ Peak(峰值 )” 档。 噪声测量 声级计结构: 传声器 放大器 衰减器 A 计权 网络 滤波器 显 示 器 噪声测量 声级计的工作原理 由传声器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再由前 置放大器变换阻抗,使传声器与衰减器匹 配。放大器将输出信号加到计权网络,对 信号进行频率计权 ( 或外接滤波器 ) ,然后 再经衰减器及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到一定的 幅值,送到有效值检波器 ( 或外按电平记录 仪 ) ,在指示表头上给出噪声声级的数值。 噪声测量 声级计按精度可分为精密声级计和普 通声级计。 精密声级计 的测量误差约 为土 1dB,普通声级计约为土 3dB。 声级计按用途可分为两类:一类用于 测量稳态噪声,一类则用于测量不稳 态噪声和脉冲噪声。 AWA (爱华) 6270 +ABC 系列 噪声 分析 仪 AWA 6291 型实 时信 号分 析仪 测试传声器 校准电位器 启动 / 暂停开关 设定采样时间 / 删除开关 复位开关 电源开关 方式开关 英国 CEL- 620 精密 积分 声级 计 英国 CEL -320 噪音 剂量 计 美国 NP- DL型 ( QUE ST) 噪声 剂量计 噪声测量 测量前准备 现场调查 为正确选择测量点、测量方法和测量时机等, 必须在测量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 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区划、噪声设备布局 等,绘制略图。 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 化的规律等。 噪声测量 预测量,判定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 均匀。 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工作方式、 停留时间等。 噪声测量 测量仪器准备 测量仪器选择:固定的工作岗位选用声级计; 流动的工作岗位 , 优先选用个体噪声剂量计 , 或对不同的工作地点使用声级计分别测量 , 并计算等效声级 。 测量前应根据仪器说明书对测量仪器进行校 正 。 噪声测量 声级计的检定与校准: 定期检定: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 日常校准: 1) CENTER326型声校准器 适用于普通声级计(传声器直径 1英寸或半英寸) 的校准。 分 94dB和 114dB两档 。读数在 94 0.5 dB或 114 0.5 dB范围内表示声级计测量准确。否 则,需调节声级计 “ 校准电位器 ” 。 2) QC-10型声校准器 适用于防爆声级计的校准,只有 114dB档 。 噪声测量 噪声测量 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设置为 A计 权 、 “ S(慢 )”档 , 取值为声级 LpA或等效 声级 LAeq; 测量脉冲噪声时 , 使用 “ Peak(峰值 )”档 进行测量 。 噪声测量 测点选择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 ( 测量范围内 A声级差别 3dB(A), 选择 3个测点 , 取平均值 。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 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 3dB(A)。每个区域内, 选择 2个测点,取平均值。 噪声测量 劳动者是流动的 , 在流动范围内 , 对工作地 点分别测量 , 并记录累计作业时间计算等效声 级 。 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见表 4。 噪声测量 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 抽样对象的选定: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 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抽样对象。 在工 作过程中,凡接触噪声危害的劳动者都列为抽 样对象范围。抽样对象中应包括不同工作岗位 的、接触噪声危害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 者,其余的抽样对象随机选择。 噪声测量 抽样对象数量的确定: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 3 名时 , 全部选为抽样对象 , 劳动者大于 3名时 , 按 表 4选择 , 测量结果取平均值 。 表 4 抽样对象数量 4 10 3 6 10 2 3 5 采样对象数 劳动者数 噪声测量 测量 传声器应放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位置 ,站姿为 1.50m, 坐姿为 1.10m。 传声器的指向为声源的方向 。 测量仪器固定在三角架上,置于测点;若现场不 适于放三角架,可手持声级计,但应保持测试者与 传声器的间距 0.5m。 噪声测量 测量 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 , 每个测点测量 3次 , 取平均值 。 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 , 根据声级变化 ( 声级波动 3dB) 确定时间段 , 测量各时间段的等效声级 , 并 记录各时间段的持续时间 。 脉冲噪声测量时 , 应测量脉冲噪声的峰值和工作日 内脉冲次数 。 噪声测量 测量 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 工作场所风速超过 3m/s时 , 传声器应戴风罩 。 应尽量避免电磁场的干扰 。 测量声级的计算 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 , 按声级相近的原则把一天 的工作时间分为若干个 n个时间段 , 用积分声级计测 量每个时间段的等效声级 , 按照公式 ( 1) 计算全天的等效声级: ( 1) 式中: :全天等效声级 :时间间 Ti内等效声级; T:这些时间段的总和 ; Ti: i时间段的时间 n: 总的时间段个数 噪声测量 iTAe q,L iTAeq,L TAeq,L 噪声测量 等效声级的计算 1.预调查:详细记录作业工人在一个工作 班内所去过的工作地点和停留时间。 2.对不同工作地点分别测量噪声 A声级。 3.代入公式计算等效声级。 举例:电厂锅炉巡检工接触噪声的等效声 级计算 噪声测量 电厂锅炉巡检工 8: 00-9: 30 集控室监盘; 9: 30-10: 30 巡检 10: 30-14: 00 集控室监盘 14: 00-15: 00 巡检 15: 00-16: 00 集控室监盘 巡检路线及停留时间: 在锅炉 0米处巡检 10分钟( 1/6h), 在锅炉 12米平 台巡检 30分钟( 1/2h),在锅炉 18米平台巡检 20分 钟( 1/3h)。 噪声测量 电厂锅炉巡检工的工作地点和停留时间: 锅炉 0米处: 1/6h 2=1/3h 锅炉 12米平台: 1/2h 2=1h 锅炉 18米平台 : 1/3h 2=2/3h 集控室监盘 :1.5h+3.5h+1h=6h 各工作地点噪声测量结果: 锅炉 0米处: 88 dB(A) 锅炉 12米平台: 93 dB(A) 锅炉 18米平台 : 90 dB(A) 集控室监盘 :72 dB(A) 噪声测量 代入公式: LAeq.T=10lg1/8 (1/3 100.1 88+ 1 100.1 93+2/3 100.1 90 +6 100.1 72)=85.7 噪声测量 8h等效声级 ( LEX,8h) 的计算 根据等能量原理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 规格化到工作 8h的等效声级 , 按公式 ( 2) 计算: ( 2) 式中: :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规格化到工作 8h的 等效声级 LAeq,Te:实际工作时间的等效声级; Te:工作日实际工作时间; T0:标准工作日时间, 8h。 dB(A ) TT10lgLL 0 eTA eq,E X , 8h e EX ,8hL 噪声测量 举例 测量或计算得到 4小时的 等效声级是 88 dB( A),规格到 8小时的等效声级: LEX,8h=88+10lg4/8=88+10 (-0.3) =88-3=85 dB( A) 噪声测量 40h的等效声级 通过 LEX,8h计算规格化每周工作 5天 ( 40h) 的等效连续 A计权声级用公式 ( 3) : dB(A) ( 3) 式中 : LEX,W:每周平均接触值 , 通过每天接触 LEX,8h计算而 来 ; n:指每周实际工作天数 。 n i L ihEX 1 )(1.0 WEX, )105 1lg(10L 8, 噪声测量 举例 某工种每天工作 8h,每周工作 7天( 56h), 测得 7天的 8h等效声级分别是: 85.5, 86.0, 83.5, 87.0, 87.5, 88.0, 84.5 dB( A),计算 40h等效声级: LEX,W=10lg1/5 (100.1 85.5+ 100.1 86 +100.1 83.5+100.1 87+100.1 87.5 +100.1 85+100.1 84.5)=87.2 噪声测量 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 、 测量时间 、 气象条件 ( 温度 、 相对湿度 ) 、 测量地点 ( 单位 、 厂矿名称 、 车间和具体 测量位置 ) 、 被测仪器设备型号和参数 、 测量仪器型号 、 测量数据 、 测量人员等 。 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 , 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 防护 。 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每周工作 5天 , 每天工作 8h, 稳态噪声限值 为 85dB(A), 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 85dB(A)。 每周工作 5天 , 每天工作时间不等于 8h需计 算 8h等效声级 , 每周工作天数不是 5天需计 算 40h等效声级 , 限值为 85dB(A)。 表 1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计算 40h等效声级 85 5d/w 计算 8h等效声级 85 5d/w, 8h/d 非稳态噪声计算 8h 等效声级 85 5d/w, =8h/d 备注 接触限值 dB(A) 接触时间 表 2 工作场所噪声等效声级接触限值 97 0.5 94 1 91 2 88 4 85 8 接触限值 dB(A) 日接触时间( h) 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脉冲噪声工作场所 , 噪声测量峰值不应超过 表 3的规定 。 表 3 工作地点脉冲噪声接触限值 工作日接触脉冲次数 声级峰值( dB) 100 140 1000 130 10000 120 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噪声职业接触限值的意义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 对绝大多数劳动者不引起听力损伤等 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噪声频谱测量 概念 纯音:由单一频率发出的声音。 如电测听仪发出的测试声。 复合音:由不同频率组成的声音。 频谱:把复合音的各种频率由低到高进行 排列而形成的连续频率谱。 噪声频谱测量 倍频程和 1/3倍频程 人为地将声频范围( 20 20000Hz)划分 成若干小的频段,称为频程。 倍频程:按照频率之间的倍比关系将声频 划分成若干频段。一个频段的上限频率是 下限频率的 2倍。每一个频段用一个几何中 心频率代表,常用的 8个中心频率: 63,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Hz 1/3倍频程: 24个中心频率 噪声频谱测量 频谱测量 根据仪器的不同,测量方法不一样。 一键式:直接显示各频率的噪声强度 及图谱; 分键分频率测量:按不同的频率按键, 测量这一频率下的噪声强度。 噪声频谱测量 频谱图(频谱曲线) 噪声频谱测量 根据频谱曲线主频率的分布特点,判 断噪声的性质: 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 接触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对人体的危 害性: 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 频谱分析是一种辅助分析方法 噪声频谱测量 实际应用 噪声超标时,需进一步采取工程技术措施 进行治理时,应对噪声源噪声进行频谱分 析。 或需要为劳动者配发个人防护用品时,参 考噪声频谱分析结果。 工作场所高温测量 术语和定义 高温作业 ( heat stress) 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 合的异常气象条件 , 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 业 。 WBGT指数 ( 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 又称湿球黑球温度 , 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 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 , 单位为 。 术语和定义 接触时间率 ( exposure time rate) 工作人员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 累计时间与 8h的比率。 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 ( local outside ventilation design temperature) 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的每 日 13 14点的气温平均值。 高温作业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 冶金工业的 炼焦 、 炼铁 、 炼钢 等车间;机械 制造工业的 铸造 车间车间 ; 陶瓷 、 玻璃 、 建材 工 业的炉窑车间; 发电厂 (热电站 )、煤气厂的锅炉 间等。 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 低,形成干热环境。 2.高温高湿作业 : 纺织 印染 等工厂。 特点:高气温、高气湿、热辐射强度小,形成湿 热环境。 3.夏天露天作业 : 建筑工地 等。 特点:作业环境中热辐射较强,且辐射持续时间 长。 高温职业接触限值 接触时间率 100%, 体力劳动强度为 IV级的 WBGT指数 限值为 25 ;劳动强度分级每下降一级 , WBGT指数 限值增加 1 2 ;接触时间率每减少 25 , WBGT限 值指数增加 1 2 , 见表 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按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准 执行 , 实际工作中可参考表 2。 表 1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 WBGT限值( ) 30 31 32 33 25 28 29 30 32 50 26 28 29 31 75 25 26 28 30 100% IV III II I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工作时间率 表 2 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职业描述 I (轻劳动 ) 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 (正常情况下 , 打字 、 缝纫 、 脚踏开关或踏脚 ) 立姿:操作仪器 , 控制 、 查看设备 , 主要上臂用 力的装配工作 。 II (中等劳动 ) 手和臂持续动作 (如 锯木头 ), 臂和腿的工作 (如 卡 车 、 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非运输操作等 ), 臂和躯 干的工作 (如 锻造 、 风动工具操作 、 粉刷 、 间断搬 运中等重物 、 除草 , 锄田 , 摘水果和蔬菜等 )。 III(重劳动 ) 臂和躯干负荷工作 (如搬重物 、 铲 、 锤锻 、 锯刨 或凿硬木 , 割草 、 挖掘等 ) 。 IV (极重劳动 ) 大强度的挖掘 、 搬运 , 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 。 高温职业接触限值 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 30 的地区 , 表 1中规定 的 WBGT指数相应增加 1 。 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的每日 13 14点的气温平均值。 如:北京 30 、 上海 32 、 天津 31 、 哈尔滨 28 、 大连 27 、 南京 33 、 郑州 33 高温测量 测量参数 WBGT指数、接触时间率、体力劳动强度 WBGT指数是评价高温作业的主要参数, 综合考虑了气温、气湿、气流和辐射热四 个因素。 高温测量 测量仪器 WBGT指数测定仪 , WBGT指数测量范围为 21 49 , 可用于直接测量 。 辅助设备为三脚架 、 线缆 、 校正模块 。 高温测量 测量仪器 干球温度计 ( 测量范围为 10 60 。 ) 、 自然 湿球温度计 ( 测量范围为 5 40 ) 、 黑球温度 计 ( 直径为 150mm或 50mm的黑球 , 测量范围为 20 120 ) 。 分别测量三种温度 , 通过下列公 式计算得到 WBGT指数 。 室外: WBGT = 湿球温度 ( ) 0.7黑球温度 ( ) 0.2干球温度 ( ) 0.1 室内: WBGT = 湿球温度 ( ) 0.7黑球温度 ( ) 0.3 高温测量 测量方法 现场调查 了解每年或工期内最热月份工作环境变化幅度和规律 。 工作场所的面积 、 空间 、 作业和休息区域划分和隔热设 施 , 热源分布和作业方式等一般情况 , 绘制简图 。 工作流程包括生产工艺 、 加热温度和时间 、 生产方式和 作息时间等 。 工作人员的数量 、 工作路线 、 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 、 工 作方式 、 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 高温测量 测量前准备 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正 。 确定湿球温度计的储水槽注入蒸馏水 , 确保棉 芯干净并且充分浸湿 , 注意不能加自来水 。 在开机的过程中 , 如果显示的电池电压低 , 则 应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 。 测定前或者加水后 , 需要 10min的稳定时间 。 高温测量 测点选择 测点数量 工作场所无生产性热源 , 选择 3个测点 , 取平 均值;存在生产性热源的工作场所 , 选择 3 5个测点 , 取平均值 。 工作场所被隔离为不同热环境或通风环境 , 每个区域内设置 2个测点 , 取平均值 。 高温测量 测点位置 测点应包括温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工作地点 。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 , 在流动范围内 , 对工 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 , 计算时间加权 WBGT指 数 。 高温测量 测量高度 :立姿作业为 1.5m;坐姿作业为 1.1m, 作业 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 , 应分别测量头部 、 腹部和踝 部 。 立姿作业为 1.7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