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健脾法治疗少弱精症临床观察

上传人:wuli****0220 文档编号:166979822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肾健脾法治疗少弱精症临床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补肾健脾法治疗少弱精症临床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补肾健脾法治疗少弱精症临床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补肾健脾法治疗少弱精症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少弱精症的疗效。方法 对52例少弱精症患者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 病例随访总结经验。结果 治愈4例,显效31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38%。结论 补肾健脾法治疗少弱精症效果满意。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补肾健脾法;少弱精症男性不育症是男科常见病,其中少弱精症所导致的不育占很大比例,据文献报道少、弱精子症约占男性不育的46%1,由于该病病因目前仍未完全阐明,因此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治疗男性不育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2。笔者采用补肾健脾为主的方法观察对少弱精症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年龄2240岁,平均29.6岁;病程19年,平均3.36年。全部病人性功能正常,配偶妇科检查正常。1.2 纳入标准 根据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黏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1)婚后夫妇同居1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避孕而不育, 女方妇科检查正常无不孕症;(2)精液常规:精子密度20106/ml以下,或(和)前向运动A+B级少于50%或A级少于25%;(3)全身及生殖系统专科检查:无严重肺、肝、肾、心血管、内分泌疾病,第二性征正常,无其他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1.3 排除标准 排除隐睾、睾丸萎缩,精索静脉曲张,生殖道感染;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1.4 治疗方法 基本方:太子参、山萸肉、山药、枸杞子、熟地、覆盆子、牡蛎、黄精、菟丝子。肾阳虚明显者加补骨脂、蛇床子、鹿角胶;肾阴虚甚者加制首乌、黄精;兼有瘀血者加当归、红花、王不留行、牛膝;夹湿热者加蒲公英、滑石、车前子等。加水浸泡30min后,煎煮2次,服药方法:每日3次,一次150ml;治疗期间保持正常的性生活,定期排精,每周12次,每月复查1次精液常规,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注意休息,忌烟酒、辛辣。2 治疗结果2.1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男性不育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WHO 1992年颁布标准4。(1)治愈:配偶受孕;(2)显效:虽未受孕,但治疗3个月精子数量、活动力等常规检查已正常;(3)有效:精子常规检查虽还未达正常,但有群级间改善,如C级进入B级,精子数量比治疗前增加;(4)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2.2 结果 按上述疗效标准,随访6个月。治愈4例,显效31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38%。3 讨论少弱精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或因素造成的结果。引起少精弱精症的常见原因有精索静脉曲张、免疫因素、隐睾、生殖道感染、内分泌疾病、理化因素、药物、营养状况及全身性疾病等。目前少精、弱精症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的治疗,以及各种激素的应用,本病病因复杂,治疗措施繁多,疗效不够理想。因此,探讨治疗少弱精症不育的高效、安全药物和方法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人的生殖功能是在以肾为主的脏腑、经络、气血协调一致的整体作用下,所具有的生理功能,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其化生水谷之精。生殖之精是由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合化而成。若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化生不足,肾精乏源,则精液稀薄或清冷,精虫活力不足,先后天失调可影响肾精的盈满,从而引起生殖机能异常,导致不育。再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环境的污染,情志内伤,过食肥甘,恣贪酒色等,常常又易兼夹气血瘀滞,湿热下注。因此男性不育症病位在肾,累及肝脾,肾虚是本,血瘀、湿热是标。肾虚、湿热、血瘀等是男性不育症的主要原因。病呈本虚标实,治疗当以补肾健脾为主,兼活血通络,清热利湿为辅的治疗原则,由于个体的病因、病程的差异,又有脾肾亏虚、湿热、瘀血的病理偏重不同,临证时,当谨守病机,随症加减,切合病机,标本兼治。方中山萸肉、枸杞子、黄精、熟地、菟丝子补肾滋阴、填精益髓;太子参、山药健脾补气养阴。助后天生化之源而益肾精,仙灵脾、覆盆子、仙茅温肾壮阳生精;牡蛎潜阳补阴。现代研究表明体内微量元素锌与精子质量有关,精浆中锌浓度与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均显著正相关5。药理研究发现牡蛎、枸杞子富含锌等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为睾丸生精所必需。该方补肾填精,健运脾胃,补气养血,共奏生精强精之功。临床观察表明对少弱精症所致男子不育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应同时强调心理疏导、饮食宜忌在不育症治疗中的作用。【参考文献】 1 金之刚.男性不育.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154-163.2 姚重华,宾彬.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研究进展.山东中医杂志,2006,25(3):212-214.3 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1993,192-196.4 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3.5 Fuse H, Kazama T.Ohta S,et al . Relationship between zinc concentrations in seminal plasma and various sperm parameters.Int Urol Nephrol,1999,31(3):401-4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