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和结果的对比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66584085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和结果的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影响和结果的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影响和结果的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和结果的对比】完成目的对比的表格后老师指出:郑和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哥伦布航海最主要的目的是寻找黄金和土地。【承转】目的的不同导致了影响的不同。请看一段史料:郑和在不到20年时间内(前 6次)跨越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的远播到海外。剑桥中国明代史【分析史料】这是郑和下西洋什么方面的影响呢?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可见,明朝统治者注重了哪一方面?而忽视了哪一方面(政治方面的影响;注重了政治、外交,而忽视了经济)【叙述】郑和下西洋结果以国库的巨大开支作为代价。据史料记载:明朝三年的国库 收入才够下一次西洋。正因为忽视了经济上的利益,对于郑和下西洋也有这样的评价: “三保下西洋,费银钱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与国家何益?” 【分析史料】这段文字指出郑和下西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陈述】由于郑和下西洋以国库的巨大开支作为代价,注定了下西洋的活动不能持久。 因此,随着郑和七下西洋之后,中国人的海上探索就嘎然停止了。郑和下西洋成了中国古代 航海史上的“千古绝唱”,多么可惜啊!【分析史料】嘉靖 27 年(1548 年),浙江巡抚朱纨上疏请行海禁。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22 年(1757),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 一处对外通商。(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阅读史料的能力)【启发思考】可见,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从积极发展对外商贸往来到厉行海禁、闭关锁国,中国从自信开放逐步走向了封闭保守。【启发思考】这会导致什么严重后果?跟不上历史发展的潮流,日见落后,从一个繁荣强大的封建大国沦为列强争相侵略、掠夺的落后贫穷的半殖民地国家,让我们牢记历史的教训。【展示】八国联军侵华图片,辛丑条约签订的图片(设计目的:层层深入,由浅入深,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开启学生的思维。) 【承转】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结果和影响后,我们再来看看以哥伦布航海为代表的新 航路开辟的影响: 【复习旧课】让学生回忆本单元第三课新航路开辟以后所带来的影响的内容。 西洋人开辟了新航路,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果没有新航路的开辟,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不可能这么快。 (设计目的: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启发】从新航路开辟及后来的一系列事件中,我们可以西方对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开放进取,积极开拓。(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现实】比较完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基本情况、目的和影响后,我们来联系一下我们生活着的美丽城市深圳。【提问】我们生活的深圳,由边陲小镇发展为繁华的大都市,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政策 ,特区人的拼搏精神(设计目的:贴近生活,关注现实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正 所谓:探索历史,关注社会,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畅所欲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略。(设计目的: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让学生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体现教 学的民主和合作精神)【老师的观点】无论个人或集体、国家,要取得进步:都必须有勇于进取、开拓创新 的精神。【理论升华】最后,再出示三则材料,让学生形成理论上的升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郑和下西洋 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周积明教授:“历史通过郑和下西洋向中国提供了重要发展机会,然而中国未能把握 这一机遇。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评论:当年中国统治者没有将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转变为商 业化、外交化的贸易和知识国家,留下历史遗憾,然而现在中国的发展完全有可能弥补这个 缺陷。(设计目的: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无论个人或集体、国家,要取得进步:都必须 有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 宝特产的需求。还有一种观点是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哥伦布航海的主要目的一般都从经济角度来解释,认为他直接目的在于寻找黄金。另 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15 世纪中叶,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土耳其人 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使得运往欧洲的商品数量少而且价格贵,在这种情况下,欧 洲各国贵族、商人、新兴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开辟一条新航路,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另外, 也有人认为,掠夺土地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哥伦布和郑和都是著名的航海家,但在当时种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之下,出现两人远航的 不同结果: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确立了其在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地位;郑和七下西洋 却对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没有多大的贡献。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1两者身份不同:郑和是以官吏身份、奉皇帝圣旨、代表国家出使,其远航的经费由 国家承担。哥伦布则是个私人航海家,远航资金部分靠自筹,其余由西班牙政府支付或向富商 募捐,他的航海活动是个人、社会和国家三者结合的活动。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5年第4期航海家郑和与哥伦布作者叶洵灶2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中国当时传统的封闭式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的 政治经济已发展到顶点,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处在萌芽的前夕。西欧处于封建制度开始瓦解 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西欧各国的封建王朝把开辟新航路同开拓疆土、扩张领土相结合,货 币和黄金是驱使欧洲人远渡大洋的动力。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航海家郑和与哥伦布作者叶洵灶3两者航海目标不同:郑和远航本质上看是为了强化和巩固明初中央集权统治,出使 他国目的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与所到国家恢复和发展政治上的藩属关系,旨在 通好他国,怀柔远人。哥伦布的远航从根本上说是西方要求与东方直接交往的产物,意在征 服和扩张,是为了寻找一块新的地域或一条通往某地之航线。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 6期郑和与哥伦布比较研究作者彭顺生4两者所处的社会经济结构不同:中国当时明王朝仍处于农业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 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迟缓,尚无大规模进行海外贸易的迫切需要, 当时明统治者“重本抑末”的传统,严禁“私出海”和“私自下番”,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压制了发 展海外贸易的社会需求。西欧当时的商品货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并迅速 发展,琳琅满目的商品购买,货币地租的交换,使得西欧社会各个阶级、阶层无不对黄金充 满渴求。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比较研讨作者 陶松云郑家红杨昆标摘文摘2规模大小不同:郑和自1405年到1433年下西洋共7次,历时28年,经事三朝,所经国 家33国,船队遍印度洋各地,总航程达10万公里。比哥伦布四次西航所乘船只总数30艘 还要多好几倍。郑和下西洋尽管比哥伦布西航要早将近一个世纪,但不论是航行次数之多、 时间之长、航程之远、活动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众和素质之高、组织之严密都 是此后的哥伦布远航所望尘莫及,背景不同:郑和下西洋所处历史条件就是中国传统的封闭式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的 政治经济已发展到顶点,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尚处在萌芽的前夕。哥伦布西航发生在封建 制度开始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的西欧。西欧各国的封建王朝把开辟新航路同开拓疆土、 扩张领土相结合;货币、黄金是驱使欧洲人远渡大洋的动力,西欧这种开放式的充满经济活 力的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为哥伦布西航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们两人社会经济发展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商品经济为基 础,这就使得他们远航的目的的性质和影响各不相同。经济后果不同:郑和下西洋开支浩繁,消耗国家大量储备,加重人民负担,难以长期维持, 完全是弊大于利,明政府对远航只考虑政治影响,而不顾及经济效益。哥伦布到达美洲带来 的是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的大肆掠夺和欺骗性贸易,使大量金银财富源源不断流向西欧,转 化为资本,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以引起欧洲价格革命”,新兴资产阶级从中 获取暴利,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历史功绩:郑和下西洋所发展起来的“朝贡贸易”本质上仍然是为了达到宣扬国威、示中 国富强的政治目的。哥伦布西航把西半球和东半球,旧大陆和新大陆连接了起来,世界开始 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中世纪狭小的世界观被彻底打破,从而为新哲学和新科学的产生开辟了 道路;同时,它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先作为主要商路的地中海东部地区现在转移到大西 洋彼岸,使西班牙成为16世纪西欧经济最繁荣的国家,商业、海运和工场手工业获得很大 发展。航海史方面:郑和第一次横渡印度洋,开创了洲际航海史的新篇章,这对达伽马绕过非洲南 端、开辟欧洲到印度的新航路以及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起了先导作用,深深地影响了他们 的航程,不难看出,郑和实际上是15、16实际世界规模航海活动的引发者;哥伦布西航对 世界航海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最大贡献是: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新航路, 促使葡萄牙人加快了开辟欧洲到亚洲印度新航路的步伐,从而把西方航海探险活动推向高 峰。总之,哥伦布远航为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意义远远超过郑和下西洋如果仅从航行技术与开拓新航路的角度来看,两者大致相似的。但如深入观察一下 ,就会发现郑和航行方式与哥伦布的航行方式大不相同。首先,哥伦布的航行是西欧中世纪后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品与市场的需求,特别是 对东方的香料和金银的需求所刺激,是被一种内在的经济力量所推动。而郑和航行却是在另 一种历史背景下进行的,郑和在成宣时期30年间曾6次北征和7次下西洋,足以说明当时 的社会经济繁荣与富足,但关键在于这些活动的动力是政治的而非经济的。下西洋主要是为 了确保南洋海道的畅通,以重新确立海外册封制度,恢复洪武初年诸藩朝贡的盛况,遂赏封 建帝王“君主天下”、“御临万方”的虚荣心。郑和航海的壮举尽管规模空前,但在方式上仍然 是秦皇汉武的封建王权顶峰的威力显示。其次,郑和航行的组织形式与哥伦布航行的组织完全不同。后者是私人积资的海外 探险活动。船只装备是自备的,更多的是求助与商人,是一种契约式的利益结合。郑和航行 的组织形式则不大相同。它是由中央王权组织的官方出使海外的活动,它的船只是一支庞大 的皇家舰队。郑和的远洋航行,构成一系列连续的海上出征,只有高度中央集权、财力雄厚 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出现。第三,两种完全不同的远洋航行的组织方式,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在欧洲的航海探险和远洋贸易中,已经出现了王权向私人或商业公司转让专属所有权和特 权的趋势,而中国却仍然在传统的制度结构中发展。哥伦布的航行的主要任务是开辟新航路, 其目的是为了发展东西贸易。从表面上看,郑和航行似乎是明王朝积极经管海外政策的重要 标志,事实上这只是历史的表象。首先,郑和出使南洋虽然已具有发展海外贸易的性质,但 仍然是在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下进行的。其次,朝贡贸易是一种特殊的贸易体制,其贸易方 针是“厚往薄来”。郑和航行与哥伦布航行对各自国家的航海事业发展引起截然不同的社会效果。后者 激起了举国上下的航海热,从而开辟了欧洲向海外已知和未知世界进行殖民征服的大进军。 而前者却未能也不可能激起民间的下西洋热,反而是严禁民间下海,所以中国没有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政治方面的,他七下西洋,经济目的并不明确,又给政府增加了财政负 担而哥伦布远航主要是经济目的,是为了发现新的殖民地和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