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治疗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6571192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外线治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紫外线治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紫外线治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外线疗法 1 紫外线疗法 紫外线生物物理学特征 紫外线生物学和生理学作用 紫外线的治疗作用 紫外线治疗技术 紫外线照射方法 紫外线临床应用 禁忌症 2 一、紫外线生物物理学特征 紫外线为不可见光线, 位于紫光以外。 利用紫外线防治疾病的方法成为紫外线疗法。 3 一、紫外线生物物理学特征 紫外线的波长 紫外线的剂量单位 紫外线对皮肤的穿透 4 1.1 紫外线的波长 电磁波谱中紫外线位于可见光和 X线之间, 即 400-10nm。 医疗上的紫外线波为 400-180nm。 5 1.1 紫外线的波长 根据生物学作用通常分为三波段: 长波紫外线( UVA),波长为 400-320nm 中波紫外线( UVB),波长为 320-280nm 短波紫外线( UVC),波长为 280-180nm 短于 200nm的紫外线很难穿透空气,又称真空 紫外线 6 1.2 紫外线的剂量单位 医疗上计算紫外线剂量多采用物理定 量法和生物定量法。 物理定量法 是计算紫外线照射到单位面 积上的剂量。照射剂量等于光强 ( W/cm2)和照射时间( s)的积,单位 为焦耳( J)。 生物学定量法 以生物剂量为单位 。 7 1.2 紫外线的剂量单位 生物剂量或最小红斑量( MED): 紫外线照射人体最敏感部位,引起最弱 的红斑反应时间为 1个生物剂量 。 8 1.3 紫外线对皮肤的穿透 紫外线对皮肤的穿透能力很弱,波长愈 短穿透能力愈弱。短波紫外线基本上被 表皮组织吸收,深度只有 0.2-0.5mm。 中波和长波有相当部分可达到真皮层。 9 二、紫外线生物学和生理学作用 红斑反应 色素沉着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对血液的影响 10 2.1 红斑反应 红斑反应: 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皮肤, 经过一定时间,照射区出现均匀的、边界清 楚的红斑,称为紫外线红斑。 一般在照射后 2-4小时出现反应, 12-24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 11 2.1 红斑反应 2.1.1 紫外线红斑与波长的关系 1934年由 Codletz和 Stair测得的 红斑曲线(国际标准曲线),以 297nm为最 有效,在 280nm有一低谷, 254nm为第二高 峰。近年来研究,以 254nm红斑效应最强, 280nm低谷不明显,随波长增加红斑效应逐 渐减弱, 330nm降到最低水平。 12 2.1 红斑反应 不同波长紫外线引起的红斑 出现和消退时间亦不同: 短波出现较快,消退亦快 . 中、长波红斑出现稍晚,消退 的亦较慢 . 短波红斑颜色较淡。 13 2.1 红斑反应 2.1.2 红斑反应与剂量的关系 不同波长紫外线引起红斑所需剂量不同 : 254nm波长用较小剂量即可引起阈红 斑反应,但继续增加剂量,红斑强度 增加却很小。当剂量增加 3-4倍时,红 斑强度仅增加 1-2倍,所以 254nm很难 达到 4级红斑反应,引起烧伤则更难。 14 2.1 红斑反应 波长 313nm、 302nm、 297nm紫外线需要较大 的剂量才能引起阈红斑反应,但稍增加剂量红 斑反因即见明显增加,由阈红斑到引起烧伤的 剂量范围很窄。 15 2.1 红斑反应 2.1.3 红斑组织学改变 紫外线红斑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组 织学改变主要在表皮组织,真皮改变 较小。 照射后 30分钟,即可见到血管扩张、 充血、渗出增加和白细胞增多, 8-24 小时达到正常, 24-48小时可见表皮 细胞和组织间水肿, 72小时见到丝状 分裂增生改变, 7-10天组织增生下降, 30-60天逐渐恢复正常 16 2.1 红斑反应 2.1.4 影响红斑反应的因素 生理状态的改变:月经前期反应增强, 后期减弱。妊娠期红斑反应增强,产 后红斑反应减弱。 疾病因素:高血压、甲亢、活动性肺 结核、糖尿病、卟啉症等,红斑反应 增强;粘液水肿、伤寒、气性坏疽、 营养不良、甲低、丹毒等红斑反应减 弱。 17 2.1 红斑反应 光敏药物能增强红斑反应。 其他:季节对红斑反应的影响,春季 红斑反应高于秋季,长期从事室内工 作者比从事室外工作者红斑反应强。 18 2.1 红斑反应 2.1.5 粘膜红斑反应特点 粘膜组织结构特点:血管丰富,血液、 淋巴循环旺盛,含水量高,除个别部 位外,均无角化层。粘膜对紫外线透 过能力高于皮肤。 粘膜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意见不尽一 致。一般认为粘膜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低于皮肤,约低 2倍。 19 2.1 红斑反应 粘膜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粘膜对紫 外线的耐受能力低于皮肤,从生物剂 量( MED)到产生烧伤(水泡)之间 的范围较小。 粘膜对紫外线的习惯性:粘膜重复接 受紫外线照射,不像皮肤容易形成习 惯性。粘膜红斑照射量一般按照每次 增加 10-20%比较适宜。 粘膜红斑特点:粘膜红斑出现的较快, 消退的也快。粘膜照射一般采用每日 1次或隔日 1次 20 2.1 红斑反应 2.1.6 红斑形成机理 不十分清楚,有以下几种学 说: 组胺说:紫外线作用下引起蛋白分解, 形成组胺或类组胺物质,引起毛细血 管扩张、充血、皮肤粘膜发红。 血管内皮损伤说:从 250nm到长波紫 外线,可直接作用于真皮血管,使之 释放出激肽,引起血管扩张。 21 2.1 红斑反应 溶酶体说:紫外线照射可使细胞溶酶体膜受损 伤,酶被释放出来,引起蛋白分解,血管扩张、 充血 前列腺素说:实验证明,中波紫外线照射后 ( 3MED), 6-12小时皮肤内前列腺素含量增 加, 18小时达到高峰, 48小时恢复正常水平。 前列腺素是一种炎性介质,可引起血管扩张、 充血、水肿、细胞损伤。 22 2.2 色素沉着 直接黑色素沉着 照射后立即出现的变黑, 1-2小时达到 高峰, 6-8小时恢复正常。波长 320- 700nm紫外线均可引起这种反应。 延迟性色素沉着 主要由 290-320nm紫外线引起。短波 紫外线色素沉着作用较弱。 23 二、紫外线生物学和生理学作用 2.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4 对血液的影响 24 三、紫外线的治疗作用 消炎作用 镇痛作用 抗佝偻作用 促进组织再生 杀菌作用 脱敏作用 25 三 、 紫外线的治疗作用 3.1 消炎作用 紫外线红斑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 。 红斑 区血液循环加速 , 温度升高 , 新陈代谢旺 盛 , 血管扩张 , 通透性增强 , 对炎性渗出 物吸收加快 , 白细胞数量增加 , 吞噬功能 增强 , 免疫防御功能提高等 。 紫外线照射 对浅表组织内的细菌有直接杀灭作用 , 这 些对控制炎症感染 、 加快炎症恢复均有重 要作用 。 26 三、紫外线的治疗作用 3.2 镇痛作用 紫外线照射可使痛阈升高,感觉时值延 长。 3.3 抗佝偻作用 3.4 促进组织再生 小剂量紫外线照射可促进组织细胞再 生。 3.5 杀菌作用 254-257nm杀菌作用最强。 3.6 脱敏作用 27 四 、 紫外线治疗技术 4.1 紫外线光源 4.1.1 汞紫外线灯 ( 1) 高压汞灯 辐射光谱为 248-577nm, 紫 外线光谱主峰在 365nm。 ( 2) 低压汞灯 又称冷光紫外线灯 。 紫外线 光谱以短波为主 , 254nm在 80%以上 。 28 四、紫外线治疗技术 4.1.2 荧光灯 低压汞灯的灯管内壁涂有荧光 物质,该荧光物质受 254nm紫外线 激发辐射出较长波长的紫外线。其 波长取决于管壁的荧光物质。 29 四、紫外线治疗技术 4.2 紫外线剂量测定 1)物理剂量测定法 紫外线强度计测量 2)生物剂量测定法 生物剂量测定器 30 五、紫外线照射方法 全身照射 局部照射 体腔照射 31 五、紫外线照射方法 5.1 全身照射 四野照射,要求先测定生物剂量。照 射剂量一般采用亚红斑量,以后增加剂量视 病人反应或治疗要求而定。 32 五、紫外线照射方法 5.2 局部照射 多采用红斑量照射,一般采用平均生 物剂量。 33 五、紫外线照射方法 照射后的红斑反应程度一般分为 4级: I级红斑(弱红斑量):相当于 1-2个生物 剂量。照射后 6-8小时出现较强的红斑,有 较明显的痒感, 24小时消退,不留痕迹。 II级红斑(中等红斑量):相当于 3-5个 生物剂量。照射后 4-6小时出现红斑,有较 明显的瘙痒,约在 2-3天内消退,皮肤有轻 度脱屑及色素沉着。 34 五、紫外线照射方法 III级红斑(强红斑量):相当于 6-8个生物剂 量。红斑明显,可有小水泡出现,灼痛明显, 红斑 3-5天消退,有明显脱皮,留有明显的 色素沉着。 IV级红斑(超红斑量):相当于 9-10个生物剂 量。红斑明显,拌有小出血点和水泡形成, 红斑一周后消退,有大片脱皮,留有明显的 色素沉着。多用于感染性炎症及创口照射 35 五、紫外线照射方法 红斑量照射时,要求在前次照射的红斑消退 后,再开始下次照射。 红斑量照射后,由于皮肤增厚、色素沉着, 对紫外线敏感性降低,重复照射剂量要相应 增加,一般要增加 30-50%。同一部位照射 一般不超过 3-5次。 36 五、紫外线照射方法 红斑量照射面积, I、 II级红斑量照射,一般 成人每次不超过 800cm2, III级红斑量不超 过 250cm2 , IV级红斑量不超过 30cm2。 局部照射要考虑到机体不同部位对紫外线的 敏感性的差异。 37 五、紫外线照射方法 人体不同部位敏感性的比较 (以腹部为 1) 胸腹部、背部 1 颈部 1.2 臀部 1.8 大腿内侧 1.5 大腿外侧 2 38 五、紫外线照射方法 小腿内侧 4 小腿外侧 6 手背部 8 足背部 12 面部 1.2 头皮 2.5 39 五、紫外线照射方法 5.2.1 常规照射 暴露照射部位 , 除去皮肤上附 着物,非照射部位用白步盖好, 照射野要固定。 5.2.2 多孔照射 主要用于躯干部位。 40 五、紫外线照射方法 5.2.3 中心重叠照射 病灶的中心用大剂量照射,周 围用较小剂量。多用于化脓性 炎症、创口感染等。 5.2.4 穴位照射 41 五、紫外线照射方法 5.3 体腔照射 体腔照射多借助石英导子进行, 石英具有很强的透过紫外线的能力, 其纯度愈高,透过紫外线能力愈好。 根据治疗部位要求,可制成不同形 态和大小的石英导子。 42 六、紫外线临床应用 6.1 预防、保健 6.1.1 长期接受日光不足,可进行 全 身紫外线照射。 6.1.2 提高机体抵抗能力。 6.1.3 预防佝偻病。白喉杆菌、乙 型 6.1.4 溶血性链球菌带菌者,可 用体腔紫外线照射咽部。 43 六 、 紫外线临床应用 6.2 临床应用 6.2.1 外科疾病:丹毒、蜂窝织炎、 淋巴腺炎、浅静脉炎、疖、痈、乳 腺炎、软组织损伤、皮下淤血、压 疮、冻伤、烫伤、化脓性创口、窦 道等。 6.2.2 内科疾病:急性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胸膜炎、风湿性关节炎、 溃疡病、慢性胃炎、骨软化病、肌 纤维织炎、神经炎(痛)等。 44 六、紫外线临床应用 6.2.3 妇产科疾病:外阴炎、外阴瘙 痒、会阴破裂、阴道炎、子宫颈炎、 盆腔炎等。 6.2.4 儿科疾病:佝偻病。 6.2.5 皮肤科疾病:瘙痒症、银屑病、 毛囊炎、痤疮、圆形脱发、神经性 皮炎、皮肤结核、慢性湿疹、玫瑰 糠疹等。 45 六、紫外线临床应用 6.2.6 其他科疾病:急、慢性扁桃体 炎、咽炎、喉炎、鼻炎、外耳道炎 (疖)、鼓膜炎、口腔溃疡、眼睑 炎、尿道炎、肛管炎、肛裂、溃疡 性直肠炎等。 46 七 、 禁忌症 活动性肺结核 高度动脉硬化 甲亢 红斑狼疮 严重肝 、 肾功能不全 紫外线过敏者 癌的局部 47 谢谢! Thank you! 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