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坐标》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9-第1讲.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567490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坐标》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9-第1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坐标》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9-第1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坐标》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9-第1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考 点 一 考 点 二 课 后 限 时 练 专题九 生物技术实践 第 1 讲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考 纲 点 击 全 国 卷 考 频 1.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利用 3. 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4. 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高频考点:微生物的 培养与应用 低频考点: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体 系 重 组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体 系 重 组 自我校对: A. 氮源 B 灭菌 C 接种 D 酒精消毒 E 巴氏消毒 F 紫外线消毒 G 灼烧灭菌法 H 干热灭菌法 I 高压蒸汽灭菌 法 J 无氧条件 K 30 35 L 加盐腌制 M 温度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 1 培养基 下表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 KH 2 PO 4 Na 2 HP O 4 MgSO 4 7H 2 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H 2 O 1.4 g 2.1 g 0.2 g 10.0 g 1.0 g 15.0 g 1 000 m l (1) 该培养基中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是 , 此培养基为固体培养 基 , 因此培养基中加入了 。 葡萄糖 琼脂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 灭菌技术 对上述培养基进行灭菌 , 需采取 。 对接种环灭菌采取 ;对玻璃器皿灭菌采取 ; 2 制备培养基的过程: 计算 称量 溶化 高压蒸汽灭菌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倒平板 灭菌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 微生物的纯化培养的接种方法 ( 如图 ) (1) 图甲: ;图乙: 。 (2) 图丙是采用上述纯化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 , 其纯化方法是 ( 图 甲或图乙 ) 。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图乙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 微生物的分离 将下列各项填在相应的空白处: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 富含纤维素的选择培养基 含有 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 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多年 落叶形成的腐殖土 菌落周围出现不变红的透明圈 培养基变红 ( 1) 属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的有: 。 (2) 属于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有: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5 微生物计数法 (1) 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和显微镜直接计数。 (2)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依据: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 , 来源于样品 稀释液中的一个 。 活菌计数法 活菌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题组 微生物的培养、分离 与计数 1 ( 2015 全国卷 ) 已知微生物 A 可以产生油脂 , 微生物 B 可以产生脂肪酶。 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 显微观察时 , 微生物 A 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 _ 染色。微生物 A 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 , 可选用 _( 填 “ 萃取法 ” 或 “ 水蒸气蒸馏法 ” ) 从菌 体中提取。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 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 B 的单菌落 , 可从含有油料 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 , 并应选用以 _ _ 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 培养。 (3) 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 B 的菌体数 , 可在显微镜下用 _ _ 直接计 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 , 可选用 _ 法进行计数。 (4) 为了确定微生物 B 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 , 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 , 在 35 、 40 、 45 温度 下降解 10 g 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 4 mg 、 1 m g 、 6 mg , 则上述三个温度中 , _ _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 最适温度 , 应围绕 _ 设计后续实验。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1) 油脂可被苏丹 染液染成橘黄色 , 被苏丹 染液染成红色 , 因此油脂通常用苏丹 或苏丹 染色。不易挥发的物质大多采用萃取法进行提 取 , 水蒸 气蒸馏法一般用来提取易挥发的物质。 (2) 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 B 能利用脂肪 ( 油脂 ) 作为碳源 , 所以在制备选择 微生物 B 的培养基时 , 应将油脂作为唯一的碳源。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 3) 用显微镜直接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 需要用血细胞计数板。如果对活菌进 行计数 , 则要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平板 , 培养后统计菌落数目 , 然后计算出 活菌数量。 (4) 降解等量的油脂 , 需要的酶量越多 , 说明此温度下的酶的活力越 小。所以三种温度中 45 下酶的活力最小。从三种温度下的实验结果可知 , 4 0 下酶的活力最大 , 所以要想测定该酶的最适温度 , 应围绕该温度设计不同温 度梯度 , 进行后续实验。 【答案】 (1) 苏丹 ( 或苏丹 ) 萃取法 (2) 油脂 (3) 血细 胞计数板 稀 释涂布平板 ( 4)45 40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 ( 2015 江苏高考节选 ) 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 , 可用来发酵 处理秸秆 , 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 , 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 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 , 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 _( 填序号 ) 。 酒精灯 培养皿 显微镜 无菌水 (2) 在涂布平板时 , 滴 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 的原因是 _ 。 (3) 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 , 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 , 需要用酒精 棉球擦净的原因是 _ 。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 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 糖和葡萄糖发 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 明降解圈的菌落 ( 见下图 ) 。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 的 _ 有关。图中降解 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_( 填图中序号 ) 。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1) 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过程中 , 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操作 , 培养皿用于盛放培养基并培养细菌 , 无菌水做稀释的溶剂 , 此处唯一用 不到的是显微镜。 (2) 在涂布平板时 , 要取少量菌悬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 因为如 果滴加菌悬 液量过多 , 菌悬液就会堆积在培养基表面影响分离效果。 ( 3) 在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 , 如果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 , 就很容 易使棉塞受到污染 , 因此 , 需要用无菌的酒精棉球将试管口擦拭干净。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 因为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 且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反应。 所以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 , 菌落周围有透明降解圈是纤维素被降解的结果 , 降解圈大小由纤维素酶的活性和量决定。图中菌落 周围的降解圈最大 , 因此 其降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 【答案】 (1) (2) 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 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 响分离效果 ( 3) 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 (4) 量与活性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 培养基的成分:碳源、氮源、 水和无机盐等。 2 细菌培养和计数方法 (1) 稀释涂布平板法 :分离细菌 , 也能计数 ( 结果偏小 ) 。 ( 2) 平板划线法:只能纯化细菌 , 不能计数。 (3) 显微计数法:不能区分细菌死活 ( 结果偏大 ) 。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 灭菌常考的 3 种方法 (1) 灼烧灭菌 ( 如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 ) (2) 干热灭菌 ( 如玻璃 器皿和金属用具等 ) ( 3) 高压蒸汽灭菌 ( 如配制的培养基等 ) 4 筛选尿素分解菌: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 5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用以富含纤维素、添加刚果红的培养基培养 ( 出现明 显透明圈 ) 。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 传统发酵食品的发酵类型 (1) 果酒制作和泡菜制作 ( 有氧或无氧 ) 发酵 , 应控制 ( 有氧或无氧 ) 条件。 (2) 果醋制作为 ( 有氧或无氧 ) 发酵 , 腐乳制作时后期为 ( 有氧或无 氧 ) 发酵。 无氧 无氧 有氧 无氧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 发酵菌种类型 (1) 果酒制作的发酵菌种为 , 腐乳制作的发酵菌种为 等 , 两者所用菌种均属于 ( 真菌或细菌 ) (2) 果醋制作的发酵菌种为 , 泡菜制作的发酵菌种为 , 两者 所用菌种均属于 ( 真菌或细菌 ) 。 3 腐乳发酵的原理: 等微生物产生的 将蛋白质和脂 肪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蛋白酶和脂肪酶 真菌 毛霉、青霉、 曲霉 醋酸菌 乳酸菌 细菌 毛霉 酵母菌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 控制杂菌: 包括发酵条件 ( 如果酒制作时需控制的最适温度 为 ) 、盐 ( 如制作泡菜时需盐水煮沸 , 目的是 ) 、酒 ( 如腐乳制 作时 , 酒的作用是 微生物生长 , 又使腐乳 具有 ) 和香辛料等。 18 25 杀灭杂菌 抑制 独特的风味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题组 考查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1 ( 2015 江苏高考改编 ) 下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 , 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A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 越快 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 2 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 “J” 型增长 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 , 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A 项 , 酵母菌发酵过程中因营养物质的消耗、 pH 的变化等 , 酒 精的产生速率会越来越慢。 B 项 , 集气管收集的气体除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 2 外 , 还有有氧呼吸产生的 CO 2 。 C 项 , 发酵过程中 , 酵母菌的繁殖速度较慢 , 不会呈 “ J ” 型增长。 D 项 , 发酵液表面出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有 氧条件下繁 殖产 生的 , 说明发酵瓶可能漏气。 【答案】 D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 ( 2015 广东高考 ) 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 , 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 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 “ 科技创新大赛 ” , 查阅资 料得到下图。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 制作泡菜时 , 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 , 目的是 _ 。乳酸菌发酵第一 阶段的产物有 _ 。 (2) 据图,与第 3 天相比 , 第 8 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 , 因为后者 _ ; pH 呈下降趋势 , 原因是 _ _ 。 (3) 该小组得到一株 “ 优选 ” 乳酸菌 ( 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 5 倍 ) , 拟参照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 (4% 10%) , 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 “ 优选 ” 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 , 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 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 , 并推测实验结论。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1) 制作泡菜时 , 泡菜坛要选择密封性好的容器 , 一般用水密 封 , 以创造无氧环境 , 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 防止蔬菜腐烂。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 产物有丙酮酸、 H 和少量 A TP 。 (2) 第 3 天时 ,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高 , 在第 8 天后的泡菜中 , 亚硝 酸 盐含量降到最低 , 故第 8 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 酸会导致 pH 下降。 (3) 设计的记录表中要包含乳酸菌类型、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等自变量 , 因 变量为亚硝酸盐的含量。通过相互对照确定用 “ 优选 ” 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 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 , 并确定最适发酵条件。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1) 创造无氧环境 , 有利于乳酸菌 发酵 丙酮酸、 H( 少量 A TP ) (2) 亚硝酸盐含量低 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3) 两种乳酸菌在泡菜腌制过 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表 亚硝酸 盐含量 ( m g/ kg ) 乳酸菌类型 及食盐 浓度 发酵时间 ( 天 ) 普通乳酸菌 “ 优选 ” 乳酸菌 4% 5% 6% 9% 10% 4% 5% 6% 9% 10% 1 2 3 10 推测实验结论 : 与普通乳酸菌相比 , “ 优选 ” 乳酸菌制作泡菜时 , 相同条件 下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低。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微生物在传统发酵技术中的应用归纳 1 传统发酵技术 食品 菌种 类型 原理 温度 果酒 酵母菌 无氧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18 25 果醋 醋酸 菌 需氧 糖 ( 酒精 ) 醋酸 30 35 腐乳 毛霉等 需氧 蛋白酶、脂肪酶水解蛋白质、脂肪 15 18 泡菜 乳酸菌 无氧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8 32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 果酒和果醋发酵装置的设计思路 (1) 酵母菌繁殖需要空气 ,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 , 则果酒制作前期和果醋制作 整个过程都需要氧气;酵母菌产生酒精时是厌氧的 , 则在充气口应该设置开关。 (2) 发酵过程中产生 CO 2 , 需要设 置排气 口;为了防止空气中微生物污染 , 排气口应该连接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 (3) 为便于取样及监测发酵情况 , 需要设置出料口。 2016版 二轮专题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课后限时练(十八) 点击图标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