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典型错例分析及应对策略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6552691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典型错例分析及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典型错例分析及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典型错例分析及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典型错例分析及应对策略 小学数学论文解 读 错 误 背 后 的 故 事- 小学数学典型错例分析及应对策略内容摘要: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都这么笨,一点脑筋也不动,这么简单的题目讲来讲去,都讲了好几十遍了,考试时还是错。其实我也被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苦苦纠缠着,烦脑着,这激起了我对错题的关注。本文列举了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几个典型错例,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思考,努力找寻错误的性质、产生的原因,试途找到内在的合理性,提出对策,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为学生形成良好思维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词:数学 错例 分析 应对策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一叠不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会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重复,在不知不觉中出错,订正以后仍旧照样“旧病复发”,“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错题依然是那错题”。这种现象常常令学生、家长、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用“太马虎,太粗心,不认真”来概括了事,却忽略了“马虎粗心”深处所隐藏的症结。其实学生的很多错例都值得教师细细去探索和研究,本文特撷取几个典型错例,让我们一起走进错误,去解读错误背后所蕴藏着的故事。一、“粗心大意”的背后,暗藏“不良习惯”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能看到部分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在拿到本子后,总是难免要一声叹息或者几声叹息。“这么简单的计算我怎么居然算错了?”,“我怎么草稿纸上算对了,本子上却写错了?”很多同学都把错误归结为不小心,粗心。我不禁要问:“粗心大意”真是本质原因吗?“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错例再现 2.6 4.5 = 2.6 4.5 1 3 0 1 0 4 1 1 7 0把脉问诊 据研究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与学习习惯有着直接的联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由于学生注意力的不稳定性及其分配和转移的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因此,在被要求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分配到两个对象时,他们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情况。再加上计算本身外显形式简单,很容易造成学生感知粗略、不够具体的结果。同时,学生在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往往会将题目中相似、相近的数据符号抄错,如果没能及时检查,就会造成计算错误。本题,学生的错误就是在计算过程中忘记在得数上添加小数点,同时也忘记在等号后面写上得数。诊治处方 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快速“定性”,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把估算渗透到学生平日计算的点点滴滴中。在进行计算时,可以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做预先定位,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1二、“直观感觉”的背后,暗藏“审题偏差”“解决问题”是很多教师的集中聚焦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面对着一个个情境对话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部分学生无从入手,一筹莫展;面对稍复杂的“解决问题”,对条件的指向和所需解决的问题缺乏清晰的分析和判断;面对多重条件的呈现,该如何取舍而茫然失措。“解决问题”在他们眼里成了拦路虎,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是望而生畏。错例再现 错解:9+5=14 错解:9+6=14把脉问诊 学生出现这两种错误方法的主要缘由是受“相信直观”的年龄特点影响,他们看到题的第一反应便是“数”。上课时我仔细观察了一些学生的动作,当他们看到图后,第一个动作是“数有几个人”,然后把数出来的数填到方框中。在与孩子的互动交流中得知,一些孩子看到了“又来了9人”,但看到右边那几个孩子有向“左”跑的动作时,他们更“相信直观”,认为另一个加数是“5”,而一些细心的孩子看到图中“树的下面多出一只脚”,就认为另一个加数是“6”。有几个学生相信直观的程度到了极致。记得课上有学生说:“树下有一只脚,这说明树后面有人,又来了9人是说,被树挡住的是4人。”可他们不相信,仍认为被树挡住的是1个人。2诊治处方 正确读题,领会题意的前提是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但信息比较多时,教师就需引导学生的观察要有方向性,可用手指去指一指,特别要指那些图中的文字,用嘴说一说是什么,它和谁有关系。尤其如上题中图与数字不对应的情况,更应重点让学生指一指“又来了9人”,并说一说哪些人是又来的。指导学生学会图文结合,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三、“融会贯通”的背后,暗藏“理解不透彻”如果说计算教学是支撑小学数学的最基本框架“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它被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过简便计算的老师,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上课时,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运算定律,举一反三,看上去好像已经融会贯通了,可是等到做作业时,知觉性错误 4425 ( 114)25 ( 1125)(425) 275100 27500把脉问诊 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一些学生容易造成知觉上的错误,误把乘法结合律当乘法分配律用,这说明学生对这两条运算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于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分配律,而乘法结合律是几个数连乘时,可以交换运算顺序,像上题三个连乘应选用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而不应选用乘法分配律。面对生,教师不能简单地从形式入手,告诉学生括号里是乘号时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只能当括号里是加法或减法时才能用乘法分配律。而应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入手,可以通过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加以理解,4425 4425 ( 114)25(404)25 11(425)4025425 111001000100 11001100 错例再现 3783664 378(3664) 378100 278 把脉问诊 这种现象在那些学习有困难,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中最常见。他们一看到有特殊数据可以“凑整”,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凑整上,全然不顾计算法则“凑整”固然能使计算简便,但“凑整”必须建立在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地追求“凑整”,否则就会为“凑整”而“凑整”,造成知识学习的机械性。再细细琢磨这一题,不难发现其实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势引起的干扰性错误。定势的思维是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习题的影响,使学生先入为主,计算中学生常常要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灵活计算的能力,切忌让学生形成简便计算就是“凑整”,就是仅限于运用运算定律的错误思想,应要求学生建立“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的观念。因此,在教学简便计算时,最好把能简便与不能简便的习题同时呈现,让学生知道有些习题通过运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而有些则不能,甚至用了运算定律反而使计算变得复杂。另一方面还应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地学习态度,从小养成用估算或按运算顺序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的良好习惯。错题就像放在太阳光下的多棱镜,它能折射出学生在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它是一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帮助学生找出错题,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错题所反映的问题,合理地开发错题资源, /xiaoshu/ShowArticle.asp?ArticleID=98643小学数学简便计算常见错误的分析及策略. /diary/Diary_ Detail.aspx?uid=312529DiaryId=7988664王月琴.错题研究,打开有效教学的另一扇窗./xiaoshu/ShowArticle.asp?ArticleID=986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