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练习答案》PPT课件.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543693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辞练习答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修辞练习答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修辞练习答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 )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 春 杜牧)( 夸张 ) 解说: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 升庵诗话 中 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 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 酒旗,皆在其中矣。”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诗 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 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 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比喻、 夸张 ) 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 题乌江 )( 反问 ) 解说: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 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 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登高 ) ( 对偶 ) 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玉楼 春 )( 拟人 )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 春夜喜雨 )( 拟人 ) 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 书湖 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 拟人 ) 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 说愁。(辛弃疾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 反复 ) 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反复 ) 解说:“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 往复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 美人 )( 比喻、夸张、设问 ) 1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青玉案 )( 设问、比喻、夸张 ) 解说: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濛的衰草那样多, 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 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 ( 互文 ) 1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石灰吟 ) ( 双关 ) 15、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 梅尧臣 陶者 )( 对比 ) 解说: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 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1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对比、借代 ) 1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燕歌行 ) ( 对比、对偶 ) 解说: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 揭露深刻。 18、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如梦令 )( 借 代 ) 解说: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19、“终岁不闻丝竹声”、“ 门前冷落鞍马稀” (白居易 琵琶行 )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短歌行 ) ( 借代 ) 解说: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 ,以“鞍马”代客人,以 “杜康”代酒 2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 双关 ) 解说:“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 的情,一语相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 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其他如以“丝”(思)、“枝” (知)、“藕”(偶)、“莲”(怜)谐音,都是此类。 21、“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 山园小 梅 )( 拟人 ) 解说: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 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 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 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 点。 ( 2008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 了哪种修辞手法?( 2分) 【 参考答案 】 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冒寒开花的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 2006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 注 】 将:行,流过。 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 要分析。( 6分) 【 参考答案 】 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比喻 的修辞手法,( 2分)将“山溪渡”比作“交情” 、将 “水上风波”比作“人生波折”,赋予 “山溪渡”、 “风波”象征意义,( 2分)从而形象地表达了友情恒久 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2分) 试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新晴 刘颁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 参考答案 】 用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南风”人格化,在 雨后初晴的天气里,自己的旧相识南风偷偷的推开门户, 顽皮的翻着书,传达了作者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 之情。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 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问题: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 答案: 二者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前者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 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海无闲田”反映农民拼命劳动,全国已没有荒废不耕 种的土地了,农民种得广,收得多,这种现象与“农夫犹 饿死”的现实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 建剥削制度的不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13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深幽寂静 的环境,主要运用 了 以动写静 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 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 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 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阅读宋朝杨万里 小池 一诗后回答 47小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这首诗写了 泉眼 、树阴、 小荷、蜻蜓 四种景物,并用 惜 、爱、 露 、 立 四个动词,把四种景物刻划得生动形象, 充分赞美了 初夏时节荷花池塘 的美丽景色。 5、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拟人,使无意化为有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 的境界,饶有情趣 6、“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 含 苞待放的小荷蓓蕾 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7、“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 ? 多用说明某人的才华刚刚表露出来,就得到赏识 阅读这首元曲后回答 810小题: 越调 天净沙 元 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 黄云红叶青山。 8、这首曲子以 白描、 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 绿草、 黄沙、 红叶、青山 ,构成了一幅 大漠清秋 特有的景色。 9、全曲没有一个词是 动 词,但却 处处跃动着活 力 。 10、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 用意? 以动衬静 读晏殊 浣溪沙 后回答 1113小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 重归的燕 子 以及 徘徊于小园的诗人 ,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 自然 的春光 和 人的青春年华 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 伤别 怀旧 的情怀,这是运用了 以景传情,情景文融 的表现手法。 1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 婉约 词。 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 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 里? 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 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2122题。( 7分)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 2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3分) 巧妙运用比喻,( 1分) 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 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 ( 1分) 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 1分) ( 2012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 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 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变做:纵使。 (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 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 )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 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 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 绵延。( 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 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 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 2分) 2008年 【 江苏卷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注 】 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分 比喻。 ( 1分)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 奸邪为非作 歹; ( 1分)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 忧民。 ( 1分) 2012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鹧鸪天预报 金 王 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 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 溪南旧钓矶。 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 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 惊”。 (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 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4分) 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 2分) “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 暗含着晓云弥漫时山峰的壮阔; ( 1分) “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 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 1分) 2008年 【 四川卷 】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 双调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 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 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 (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3分) 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 ( 1分) 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 等; ( 1分) 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 方法。 ( 1分) 2008【 辽宁卷 】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正宫 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 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周德清( 1277 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 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3分) 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 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 1分) 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 偶等。 ( 1分) 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 1分) 2012天津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 ) 野菊 【 宋 】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 注 】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 离骚 “夕餐秋菊之落英” 句。 政:通“正” (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 修辞: 借代 ( 1分) “碧”借代青山碧绿,“黄”指代菊花,勾勒出色彩鲜 明的图景。 ( 1分) 体现了作者对野外大自然的欣赏和对野菊的喜爱之情。 ( 1分) 【 答案 】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 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 汉书 .终军传 ;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 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2010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 注 】 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 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4分) 【 答案 】 运用借代手法( 2分)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 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 1分)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 “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 1分) 2009重庆卷 试题: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分) 【 折桂令 】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 何处笙箫 ?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 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分) 【 答案 】 借代,反问 【 解题指导 】 “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 均属借代; ( 1分)“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 1分)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 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 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 柳毅传 “娥眉不 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 “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 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 注 】 将:行,流过。 ( 2)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 要分析。( 6分) 答: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将“山溪渡”比作 “交情” 、“水上风波”比 作“人 生波折”,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 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 20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问: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 简要分析。 答 :拟人修辞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 风”,尽显“荷”的哀婉之态,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 感不平之情;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 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 爱喜悦之情。 2006年安徽卷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 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 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 :吹奏 梅花落 。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 内容具体说明。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 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孙光宪 空碛无边,万里阳光道路。马萧萧,人去去 ,陇 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 魂梦隔,上高楼。 注 : 空碛:空旷的大沙漠。 去去:走了一程又一程。 香貂:贵重貂皮做的战袍。 “陇云愁”是什么意思?请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说 明。 答:这里说“云愁”实际说的是人愁,运用拟人的手法, 赋予陇云愁绪,由此可见人的愁之深,借以衬托征人的悲 凉心情。 (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 岳阳而作此诗。 ( 2)对第三联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所运用的艺术 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2分)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 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 行杯 ,写 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 14-16题。 (8分 )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注 谪仙:李白。 (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 (2分 )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 2) (用夸张手法 )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以比喻手法 )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 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 石灰吟 : “ 千锤万凿出深 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 “ 清白 ” 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 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 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陆龟蒙 白莲 : “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 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 就是用 “ 月晓风清 ” 的背景,写 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三、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 生活,形成了所谓的 “ 边塞诗派 ” ,后人称他们 为 “ 边塞诗人 ” 。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 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大 国的一朵奇葩。当然,我们这里所指的边塞诗, 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 为这一类。 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 盛唐 ,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 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 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 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 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 ,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 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 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宋代 ,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 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 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 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 更多一些惆怅。 边塞诗的内容显得异彩纷呈。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报效国家的激情: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写士兵的乡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岑参 ) 连年征战的残酷: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对荒淫将军的怨恨: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 歌舞 ” (高适 ) 描绘塞外绝域的风光: “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王维) 四、咏史诗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 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 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 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 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 风,甚至出现了像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 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 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 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 主要有刘禹锡、杜牧等。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 西塞山怀 古 、 乌衣巷 、 石头城 、 蜀先主庙 等;杜牧的 咏史绝句被人称为 “ 二十八字史论 ” ,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足 见其艺术造诣之深。其咏史诗名篇有 泊秦淮 、 过华清 宫绝句 、 赤壁 登乐游原 、 题乌江亭 等。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 : (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 (2)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 是抨击社会现实。 (3)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五、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 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 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这类作品 如果扩而大之的话,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 抒情诗。由于 “ 诗言志 ” 的关系,咏怀的作 品相当多,内容包括思亲、送友、怀乡、 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鉴赏咏怀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3分析 “ 事 ” 与 “ 怀 ” 的结合。 阊门即事 张继 耕夫占募逐楼船, 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看郡郭, 清明几处有新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