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型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6341712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I型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II型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II型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I型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由于长期“三高”饮食,摄入量长期超过人体需要量,刺激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使胰岛素分泌逐步增加2 3倍,形成高胰岛素血症,促使血糖、血脂加速合成糖原和脂肪储存,使血糖下降速度加快,引起饥饿,食欲亢进,食量增多,体重不断增加和肥胖;因肥胖对健康不利而刺激人体防卫系统,引起褐色脂肪细胞产生抗胰岛素抗体(TNF-a),使胰岛素原不能转变成有活性的胰岛素,使胰岛素活性降低,从而引起血糖、血脂和血浆脂蛋白浓度过高,导致血液浓缩,粘度过高,血氧含量降低;从而引起食物分解代谢障碍和细胞内核酸分解代谢障碍,产生内-外源性“2多1少”,损伤全身血管和器官结构-功能,从而引起II型糖尿病。因此,II型糖尿病是继发于肥胖病的慢性糖尿病。一,病因:主要病因是长期“三高”饮食,量过多;同时与多因素缺氧(如活动过少、吸烟、慢性病、空气污染等因素)、遗传性因素和胰岛病变等有关。高发人群:肥胖人群、有家族遗传史、有慢性病等人群,都是II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一)长期“三高”饮食量过多:长期三高饮食,摄入量长期超过人正常需要量,刺激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使胰岛素分泌逐步增加2 3倍,形成高胰岛素血症,促使血糖、血脂加速合成糖原和脂肪储存,导致饥饿,食欲亢进,食量增多,体重不断增加和肥胖;肥胖又能刺激人体免疫防卫功能,使褐色脂肪细胞产生抗胰岛素抗体,使胰岛素原不能变成有活性的胰岛素,胰岛素活性降低必导致血糖升高和血氧含量降低,从而引起食物分解代谢障碍和细胞内核酸分解代谢障碍,产生内外源性“2多1少”,损伤全身血管和器官结构-功能,引起II型糖尿病。(二)多因素缺氧:现代使人类缺氧的因素较多,概括起来有5大类:如吸烟、大矿山、油田、城市汽车尾气、大餐馆和家庭厨房等对大气的污染,导致低张性缺氧和中毒性缺氧,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人体内只要存在12种缺氧因素,缺氧可积累加重,若超过人体代偿功能的抵抗,必引起代谢障碍,产生内外源性“2多1少”;是导致肿瘤、心血管病、遗传病发病率不断增高的重要原因。(三)胰岛病变:胰岛素与血糖、血脂存在正负反馈关系:如血糖和血脂过高,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血脂合成糖原和中性脂肪储存体内,使血糖、血脂降低;血糖、血脂降低又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并能促使储存的糖原和中性脂肪分解动用,同时还能抑制糖原异生和脂肪合成,使血糖升高。胰岛素与血糖的正负反馈关系,对血糖、血脂的自然调节,能使人体血糖、血脂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维持血浆渗透压和血压相对稳定,保持血液循环通畅无阻,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功能。惟有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能使血糖升高,使血氧含量降低,导致血液与循环性缺氧,从而引起代谢障碍,产生“2多1少”,损伤全身血管和器官,导致心血管病。以下举例说明:如1,若不控制饮食,长期进食过多,刺激胰岛细胞增生,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和肥胖,能刺激人体防卫系统产生胰岛抵抗,使胰岛素的活性降低,导致血糖升高,引起II型糖尿病。 如2,妊娠挤压导致母体全身缺血性缺氧,引起多种全身性疾病:如引起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妊娠肝性黄疸、妊娠肾性蛋白尿和血尿、妊娠脑病子痫、妊娠心脏病等。 (四)遗传因素: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肥胖有明显的遗传性,父母单方肥胖,子女肥胖的发生率比无遗传史的子女高58倍,父母双方肥胖,其子女肥胖发生率为80%。II型糖尿病就是肥胖人群特有的糖尿病;故II型糖尿病能遗传。从理论上讲,自由基能损伤细胞基因结构,就可以引起糖代谢酶的缺乏或缺陷,导致糖代谢障碍,所以糖尿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但现在还没有人发现糖代谢酶的缺乏或缺陷。二,发病机理:II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病程很长,共分四个阶段:初期-胰岛增生期(体重增加肥胖期),早期-胰岛抵抗期(血管损坏期):中期-器官损坏期,晚期-并发症期(器官衰竭期)。 (一)初期-胰岛增生(体重增加肥胖)期:由于长期“三高”饮食量过多,刺激胰岛细胞适应代偿性增生,胰岛素分泌逐步增多,超过正常水平2 3倍,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增多能促进血糖、血脂合成糖原和脂肪储存,并能抑制糖原和脂肪分解动用,使血糖、血脂迅速降低,引起饥饿,食欲增强,体重不断增加和肥胖,同时由于血液浓缩,粘度升高,口渴多饮,使血容量增多,开始引起高排低阻型高血压和左心肥大;除此之外,无其它病变和不适症状。 (二)早期-胰岛抵抗(血管损坏)期:因肥胖到一定程度,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引起褐色脂肪细胞产生抗胰岛素抗体(TNF-a肿瘤坏死因子),能抑制胰岛素受体,使胰岛素原不能转变成胰岛素,使胰岛素活性降低,导致血糖、血脂、血浆脂蛋白浓度逐步升高,使血液浓缩,粘度升高,血氧含量降低;损伤血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应激反应和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血氧含量再降低,导致食物分解代谢障碍和细胞内核酸分解代谢障碍,产生内外源性“2多1少”; 损伤全身血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膜结构,使血管内膜水肿、糜烂;血浆脂蛋白、糖蛋白、纤维蛋白、尿酸盐等沉积在血管内膜下层;同时全身动脉,尤其是小动脉长期反复痉挛,使动脉中层环形平滑肌代偿性增生肥厚;随着时间的延长,导致全身大-中-小动脉管壁粥样硬化,管腔狭窄。 (三)中期-胰岛损坏(糖尿转变)期:由于全身大-中-小动脉管壁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导致全身多器官微循环小血管内缺血缺氧和供氧中断,引起器官细胞核酸分解代谢障碍,产生“2多1少”,损伤胰岛等多器官,使胰岛细胞肿大、凋亡,数量减少,胰岛内形成弥漫性纤维化瘢痕,使胰岛素分泌逐步减少,促使II型糖尿逐步向I型糖尿转变。因此,肥胖人群早期都是II型糖尿病,随着时间的延长,II型都会逐步向I型转变,这就是肥胖人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在转化过程中,还能存在II型和I型混合性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减少,能促进脂肪和糖原分解动用,使体重逐步减轻,褐色脂肪细胞逐步减少到消失,抗胰岛素抗体也随之减少和消失,最终使II型完全转变成I型糖尿。但由于多数II型糖尿病人在未完全转变成I型糖尿之前,因糖尿并发症而终,因此,在晚期肥胖病人群中,II型糖尿病约占3/4,I型糖尿病占1/4。(四)晚期-并发症(器官衰竭)期:由于晚期血糖、尿酸、血脂、血浆脂蛋白浓度过高,血氧含量大幅度降低,器官内弥漫性纤维硬化癍痕范围不断扩大,使多器官功能不断衰退,随时可能引起并发症:如在患者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全身动脉收缩和痉挛,导致脑严重缺血缺氧,引起血浆高渗性昏迷;如因血糖大量丢失和ATP缺少,导致脂肪酵解增强,酮体生成过多,引起酮症酸中毒和昏迷;如因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突然大幅度升高,引起心或脑血管破裂、出血和心、脑衰竭而终。 四,三早: II型糖尿病必须早防、早诊,早治;以早防为主。因为肥胖人初期血糖、血脂、尿酸不高,也无任何症状;因此必须以早防为主。 早诊:定期检查体重、血糖、血脂、尿酸、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等前期病变; 早治:长期控制饮食量,坚持活动锻炼,早防体重超标和前期病变,若体重超标及时减少食量,增加活动量,把肥胖和II型糖尿病消灭在前期病变阶段。 三高饮食量过多,促细胞增生,胰岛素促糖原异生,脂肪合成血糖,多食,肥胖抗胰岛素抗体,胰岛素活性 II型糖尿病血糖,血氧含量 2多1少,损坏血管内膜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细胞凋亡,数量胰岛素分泌血糖II型变I型糖尿病 血糖过高,血氧含量过低心、脑功能衰竭 图4 , II型糖尿病发病机理及转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