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组备课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6285304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组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组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组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本单元以 “读书有方”为主题共安排了古诗两首、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三篇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四篇课文分别通过不同的形式,告诉学生读书、学习的不同方法。在表达特色上都是以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以及生活中的事例为主线,让学生领悟文中的道理以及一些学习方法。为了扩大阅读量,充分落实单元主题目标,我们又拓展阅读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日、大自然的语言、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二、单元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本单元教学以“多种形式阅读典型事例,领悟蕴含道理”的表达特色为主线,以“目标导向教学”为设计理念,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唤醒学生主动发现事例中蕴含的道理。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朗读、体悟、复述,拓展阅读书籍,使学生受到学习及读书方法的熏陶感染,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1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能理解并运用本组课文中所出现的很多成语。2通过朗读,理解文本,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3学习“多种形式阅读典型事例,领悟蕴含道理”的读书方法,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品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5通过阅读报纸,筛选新闻和归类剪贴,锻炼学生浏览、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6促进学生读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天下大事;学做剪报,将报纸进行二次利用,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四、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完成基础的预习任务,已经养成摘抄、积累语言的习惯。但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文中道理的领悟,还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基于本单元课例的特点,以及课标中对于高年级段阅读要求,对印象较深的课文内容能有自己的阅读见解,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因此,在阅读中,我们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我们采用“多种形式阅读典型事例,领悟蕴含道理”的方法,让学生形成阅读感受。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课时教学内容基本课型教学目标主要教学活动第1课时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和课文的初读感知“预习过关”课1.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3.摘抄重点词语和感受较深的语句。4.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对存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或与学习伙伴商议。1.下发预习单,学生课前预习2、通过“闯关”的形式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正确、规范书写,和课文朗读情况。3.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第2课时 学与问方法指导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读中感悟。2、学习“多种形式阅读典型事例,领悟蕴含道理”的方法,通过文中的事例,了解学与问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3、.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初步知道说理性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得真知”的道理,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1、学习“多种形式阅读典型事例,领悟蕴含道理”的方法,通过文中的事例,了解学与问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得真知”的道理,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第3课时大自然的文字方法实践课1.根据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搜集信息,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解决阅读中自己不能理解的疑问。 2. 合作探究,抓住文中关键句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 继续运用“多种形式阅读典型事例,领悟蕴含道理”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1、合作探究,抓住文中关键句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继续运用“多种形式阅读典型事例,领悟蕴含道理”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第4课时冬夜读书示子聿古诗欣赏(一)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会联系具体的事例说出自己的理解。3、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1、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联系具体的事例说出自己的理解。2、图文对照,练写剧本,深化古诗意境的理解。第5课时 观书有感古诗欣赏(二)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1、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2、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第6课时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自主阅读课1、通过自主阅读认识读报的重要性,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所讲的主要意思,在今后生活中养成读报的好惯。通过自主阅读认识读报的重要性,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第7课时单元总结提升 日积月累+小结与整理1巩固本单元生字、生词,做到规范书写。相关语句抄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2、回顾本单元课文,再现各种学习方法,并联系自己的实际形成不同的阅读感受,愿意与人交流。 1.单元自主单展示,明确目标.2.汇报交流,分享展示。(从字、词、优美句段等方面分组展示)3.吟诵有关学习、读书的经典诗词或名言警句。第一课时 “预习过关”课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3.摘抄重点词语和感受较深的语句。 4.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对存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或与学习伙伴商议。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能够借助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摘抄重点词语和感受深刻的语句。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1.练习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中出现的生字新词。2.在田字格中写一写生字,并把你认为最难写和最容易写错的生字多写几遍。3.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记下不理解的词语,并通过查工具书等方法解决。4摘抄重点词语和感受深刻的语句。 教师: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对第七单元的课文进行了预习,你在预习中有哪些收获和疑惑呢?不妨拿出来晒一晒。1教师根据课前查看预习单了解到的情况,把部分同学的预习单做成课件,同步播放。师生评议,说出优点及缺点,相互取长补短。2.既然大家认识了本单元所有的生字词,如果让你写下来,你能做到正确、美观吗?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一次闯关比赛,看看哪些同学得到的星星最多。出示课件: 第一关:勇闯“字词”关。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得到两颗星;能正确、规范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得到两颗星。第二关:勇闯“阅读”关。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得到三颗星。第三关:勇闯“感悟”关。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就别人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到三颗星。(二) 勇闯“字词”关1.乐读:我能读正确(1) 课件出示重点词语,我能读正确。 徘徊 无影无踪 瞬息万变 相辅相成 无遗力 上瘾 翱翔 九霄云外 回肠荡气 息息相通 耸立 铁砧(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瞬、砧”的读音以及四个多音字。(3)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4)你认为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小组赛读。(能顺利通过此关者得到两颗星)2.乐说:我能说准确(1)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上词语的意思。(2)重点理解“瞬息万变 ”和“无影无踪”的意思,并进行说话练习。 3.乐写:我能写美观 (1)出示预习单,小组互评。师明确评改标准:书写正确、规范、整洁的,加两颗星;有错字的圈出来,然后互相交流:错在哪里?如何记住这个字?小组长把本组内同学的错字依次写在黑板上。 (2)对黑板上的错字,学生共同评议:怎样能更快记准、记牢这些容易错的字。 (3)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瞬、鉴、翔”的写法。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6)小结:根据闯关要求,看看自己是否顺利闯过了第二关?书写美观、正确的,请为自己再加上两颗星。没有得到星的同学可要加油了!(三)勇闯“阅读”关师: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你读好了吗?找出自己认为读的不满意的地方再次朗读,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1.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能够把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正确、流利、感情地读下来。读正确 读流利 读出感情 2.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句段读一读,对长句子以及易错的句子反复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小组内互相检查轮读课文,听完后,依据标准得星。比一比,谁得的星数最多?听出错误的地方,随时用笔圈出来,待这位同学读完后,提醒他再次练读,直到正确、流利为止。 4.教师了解情况:请选择感受深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可以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师生评议。5.课件出示重点段落,小组赛读,评出最佳“金话筒”。6.你认为哪些句子感受深刻?把你感受较深的语句摘抄到写字本上,看谁背得最快。7.师小结:在“勇闯阅读关”时,谁得到了三颗星?两颗星?一颗星?继续努力!(四)勇闯“感悟”关1.同位交流感悟。师:会读书的人,不但能把课文读熟练,还能读懂课文内容,能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刚才我们熟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不妨和同位交流交流。2、 质疑问难,互相解惑。 师:常言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读书思考的过程中,你有哪些问题不能自己解决?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试着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互相解惑,把别人好的想法记下来充实自己。教师巡回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情况。小组长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3.全班交流:你们组内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一起来研究。(出示课件) (1)交流难懂的词义: (2)交流难理解的问题:观书有感这首诗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却用了“观书有感”作题目,这是为什么?通过读课文,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文分别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怎样才能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教师对提出的重点问题进行强调,有的当堂解决,有的放在后面的课时中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感悟到读熟、读懂课文的重要性,学会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 4.小结:根据我们的过关要求,你认为你们小组同学分别能得到几颗星?小组内交流得星。 (五)课内总结1.总结:看看哪个小组得到的星星最多?哪位同学得到的星星最多?表扬得星最多的同学,促进其他同学不断进步。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第二课时 方法指导课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读中感悟。2、学习“多种形式阅读典型事例,领悟蕴含道理”的方法,通过文中的事例,了解学与问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3、.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初步知道说理性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得真知”的道理,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多种形式阅读典型事例,领悟蕴含道理”的读书方法,阅读说理性作品。能抓住文中典型事例,抓住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等方式,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得真知”的道理,难点: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初步知道说理性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三、前置学习活动搜集哥白尼、沈括的资料,了解哥白尼、沈括。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激趣导入1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板书课题:23、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这样的文章通常会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2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二)、整体感知,熟悉事例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作者的观点和结论,概况地说一说列举的事例。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呈现观点,感受“问”的重要性。1作者在哪自然段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指名读第一节。2读读观点,说说这句话作者强调的是什么?3问有何作用?用文中句子回答。4比作“金钥匙”、“铺路石”说明什么?过渡:为了突出问的重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要用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证明,课文举了什么例子来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段(2-3节)。(四)、创设情境,分析事例,让学生“知问”、“会问”1学生自学课文2-3自然段后,问:课文举了什么例子来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请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哥白尼的成就3从“经常”、“缠” 你体会到什么?4如果你是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这里的省略表示什么?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6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呢?。请用文中句子回答,并把文中“你”改成“我”。(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我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我启发,给我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7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能者为师。过渡:可见,学贵在 ?8出示并齐读名言:敏而好学,不耻好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过渡: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当别人也不知道时该怎么办呢?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五)、问思结合,在体验中收获方法1沈括是什么人?指名简要介绍一下?2指名介绍沈括身上发生的事,思考:举沈括的例子要说明什么?3完成下面题目。(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1)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出自_代诗人_的。“尽”的意思是_,“始盛开”的意思是_。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林桃花始盛开的意思是: 。后两句诗是:_,_。 4齐读大林寺桃花5沈括在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6他是如何解决这个疑问的呢?自由读第四节,独立思考。7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8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可见,学除了贵在问,还贵在 ?(思、勤、恒)9出示名言,读一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事例。(六)、理清关系,明确努力方向。1为了证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作者分别举了哪两个事例?只举一个事例行不行?为什么?2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3说说“相辅相成”和“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的含义。4今后我们该怎么做呢?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七)、谈收获,巩固课文内容。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首小诗 问到底,齐读。3、链接大阅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1).总结:这节课,我们用“多种形式阅读典型事例,领悟蕴含道理”的读书方法,阅读了说理性作品,收获了不同的阅读感受,明白了一些道理。 ( 2)、在生活中,同学们肯定会有一些新奇的发现,有许多不明白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去问一问十万个为什么。板书设计:23、学与问发现问题 勤学好问 能者为师观察思考第三课时 方法实践课一、 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搜集信息,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解决阅读中自己不能理解的疑问。 2. 合作探究,抓住文中关键句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 继续运用“多种形式阅读典型事例,领悟蕴含道理”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 合作探究, 抓住文中关键句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 继续运用“多种形式阅读典型事例,领悟蕴含道理”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三、前置性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把自己的感受在课文上作批注。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流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由“文字”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1、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课件展示课题)2、看到这个课题,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问题呢?(大自然的文字是什么样的?怎样去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大自然的文字中我们能读懂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从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2、小组合作探究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运用“多种形式阅读典型事例,领悟蕴含道理”的读书方法品读课文: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主要描写了哪一种文字?认识这种文字有什么作用? (2)抓住重点句子“即使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体会认识这种大自然文字的作用。(3)交流概括:星星辨别方向(4)、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自主学习其余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完成表格。大自然的文字从中了解的信息星星辨别方向云石灰石花岗石(5)请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段文字,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叙述:文字-情态-破译的内容。(6)、知识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交流发言)(四)、拓展延伸,回归主题。1、大自然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有趣,认识它的文字,我们会收获意想不道的财富。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浅谈认识,归纳总结:观察 寻找 请教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课堂小结,结束全文:同学们,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妙无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会有一个温馨安宁的家园。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小诗。(课件展示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在音乐伴奏下齐读。)板书设计: 星星辨别方向24 大自然的语言 云 预兆天气 石灰石地质变化 (多去走走、学会观察、不懂就问) 花岗石地质迁移第四课时 古诗欣赏 (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会联系具体的事例说出自己的理解。3、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三、前置学习活动搜集陆游的资料,背诵陆游写的古诗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温故然后才知新”背诵古诗,揭示课题1、诵读古诗。(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到本学期学习的示儿一诗。) 2、简介陆游。(先让学生自由交流,然后教师补充。)补充:陆游一生爱国,作诗大多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活了80多岁,写了无数好诗,流传至今的有9000多首,是著名的多产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仍然“读书有味身忘老”,还像年轻时那样发愤读书。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陆游写给儿子的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指名读课题,提醒“聿”的读音。)4、谈话:陆游的一生,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诗篇。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常被世人津津乐道。(多媒体出示全诗,并板书课题) (二)、“不会作诗也会吟”理解题意,读熟诗歌 1、讨论:从这首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冬夜”交代了当时的读书环境。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2、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指导读好诗题。 3、启发谈话:在冬日寒冷的夜晚,陆游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冷气逼人,他却浑然不顾,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一气呵成写下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我们学的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那么,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生发了哪些感想呢?他要用诗来教育儿子懂得什么呢?让我们回到了800多年前的那个深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4、熟读古诗。 学生自由朗读。 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字音的正确、朗读的节奏等。) 教师激励:会读诗的同学不仅要读得准确,还要让人听着感觉舒服,能读出诗歌的韵味来。 再次听读检查。过渡:学习古诗,除了熟读成诵以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而理解古诗就要先弄懂关键的字词意思,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全诗的主旨。(出示全诗,点击关键词)。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打破沙锅问到底”深入理解,感悟领会 1、师:你对这些关键的字词理解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的? 2、学生思考,或者在小组中轻声讨论。 3、全班交流,略谈感悟。 “学问” :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 :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遗” :留; “始” :才; “终” :到底、毕竟的意思; “绝” :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绝知” :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 :亲自;“躬行” :亲自实践。 注意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追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的? 师:陆游的这首诗,你大概读懂了些什么? 4、深入理解诗句(各句学情预设)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A、指名学生读、背。B、师: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 C、师点拨:其实古人学习是十分刻苦的,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请大家想想,有哪些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十载寒窗、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程门立雪) D、这些成语背后的一个个故事,让我们真切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板书:孜孜不倦) 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 A、指名学生读、背。 B、师点拨:从“少壮”到“老”,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的过程是极其漫长的。也就是说,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板书:持之以恒) C、师:做学问,从“少壮”努力,直到老了才有所成就,这要花多少工夫啊!老师想到还有一个词:功夫。同学们经常会混淆,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看你能不能弄清楚。 D、多媒体出示: A工夫 B 功夫 1他三天( )就学会了游泳。 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 3明天有( )再来玩吧! 4中国( ),名扬海外。 E、师:通过选择比较,我们知道:“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 我们知道:古人做学问,强调积累,要花平生工夫,也就是一生的时间才能有所成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第三、四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指名读、背。 B、理解:“纸上得来” 获得书本知识;“浅”浅薄。(相机板书:书本知识)“此事”获得真知; “躬行” 亲自实践。 C、再读34两句,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大意。 D、师述: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与这两句诗相关的故事,那就是“纸上谈兵” 。(欣赏视频。) E、引导学生交流对这一故事的看法。 (相机板书:实践经验) G、教师启发:看来,“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 ,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赵括就是没有做到第二层意思的要求,所以大败而死。H、 学生交流,师生评价。I、 师述:通过刚才的学习与交流,我想大家应该知道了,陆游希望小儿子子聿做个怎样的人?J、 巩固练习(填空):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5、全诗熟读成诵。师:我们想象一下,子聿会怎么诵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如果你就是子聿,你会怎么读?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不动笔墨不读书”图文对照,练写剧本1、师:这首诗我们读熟了,背得出了,诗的意思我们刚才也进行了讨论学习,但不知大家到底掌握了多少,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你有信心吗? 请同学们对照插图,结合诗句意思,尝试完善剧本。时 间 1199年(即宋宁宗庆元五年)的 。 。地 点 山阴(浙江绍兴) 。人 物 (姓名): (身份)。 (姓名): (身份)。第一幕幕启。室外一片静寂,寒气逼人,翠竹禁不住这样的天气,不由得打着冷颤。室内,书桌上摆放着书籍以及文房用品,在昏黄的烛光下,大诗人陆游正在苦读着诗书。陆 游 (情不自禁地拿起笔,边写边吟)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写完后,有点激动地喊)子聿子聿快过来!爹爹有话要跟你说。幕落。第二幕幕启。两三分钟后。天真可爱的子聿应声来到书房,站在了陆游的身旁。陆游坐在凳子上,手捧诗书。陆子聿 (疑惑地)爹爹,您找我有什么事?陆 游 (捋了两下长须,夸奖地)好孩子,爹爹知道你爱好读书,也读了不少书。刚才爹爹写了一首诗,你读一读,想想爹爹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你什么?陆子聿 (认真读桌上诗稿,思考片刻后)爹爹,这开头两句,孩儿知道了,意思是: 。爹爹,我讲得对不对?陆 游 (用手抚摸着子聿的头)儿啊,你说得不错。那么后头两句呢?陆子聿 (再读桌上诗稿)爹爹,您是想要教育孩儿: 。是不是这个理儿,爹爹? 陆 游 (语重心长地)儿啊,我是想把我毕生的读书心得教于你。想不到你年龄这么小,就能明事理了,真是让我感到欣慰。陆子聿 (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爹爹,我一定会努力读书,将来孝敬您。陆 游 (会心一笑)子聿啊,时间不早了,快去睡觉吧。陆子聿应声下。昏黄的烛光下,陆游坐在凳子上,手捧诗书继续苦读。幕落。2、学生交流完善的剧本,师生评价。3、作业超市:抄写并背诵古诗;继续搜集陆游的资料,制作人物卡片。选择一句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选读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其它几首。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做学问 书本知识+实践经验 有学问第五课时 古诗欣赏(二)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三、前置学习活动搜集朱熹的资料。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品读名句初识作者。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四句名言,请你去读一读,力争读懂它们。【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2、学生自由读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3、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法】4、这就是朱熹,【课件出示朱熹】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朱熹的资料。5、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品析诗句理解诗意1、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自学这首诗。【出示自学提示: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生开始自学,师巡视,提示要扎扎实实把这三个要求落实到位了。一半时间后,可以建议学生互相交流交流。2、检查诵读。1)同学们,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 2)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 3)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所以这句要读出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 4)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3、品读一二句。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板:方塘】多大的方塘?【板:半亩】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板:清】2)浏览全诗,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3)“鉴”是个生字,什么意思?(镜子)古人用的是铜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方塘的清澈明净。【板:清澈明净】水的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4)(“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什么意思?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来回地移动)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5)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总是让人非常喜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同学们,虽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够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4、品读三四句。1)过渡: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诗人自问又自答为有源头活水来。【出示三四句】2)“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板:源头活水】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3)我们可以想象: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4)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5)如果没有活水涌来,方塘会怎样?(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5、小结:同学们,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配乐读全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三)、辩论明理享受诗趣。1、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机出示填空题: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_,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_。2、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不能改!3、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哪得”,“如许”,“活水”,及问号。后两句要读得意味深长,一语双关)【指名读(2人)齐读】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拓展延伸温故知新。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板书:说理诗】2、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回忆吗?【出示: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 )。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 ),(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这正是( ),( )。】(五)、反复诵读,完满总结。1、同学们,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出示,引读】2、我想,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板:景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去,这就叫读出韵味。)4、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六)、作业布置。1、阅读朱熹的观书有感(二),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读书道理。(灵活机动处理,若时间宽裕,就作为课堂上补充阅读)2、搜集一些读书名言和富有哲理的诗和同学分享。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朱熹 说理诗半亩方塘: 清澈透明源头活水 (景)人的心智: 更加聪明读书汲取 (理)第六课时 自主阅读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认识读报的重要性,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所讲的主要意思,在今后生活中养成读报的好惯。二、教学重难点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三、前置性学习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提前准备。1、每人买一份扬州晚报或其它报纸。2、回家后按下列要求完成作业:(1)你看这份报纸时,觉得怎样看既快又有收获,写一写方法。(2)你读了这份报纸后,你对哪个版块感兴趣?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准备一个简要的谈话提纲。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1、老师呀,是个再忙碌也喜欢读报的人,想听听老师的读报体会和感受吗?教师讲述自己的读报感受。2、学生交流读报的体会。(1)、学生互相交流昨晚读报作业和感受。教师巡视中倾听学生发言,将失误之处默记于心。(2)对昨晚读报收获有了明确的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读报的实践进入25课的自学。(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自主学习课文师:请大家带着心中的成败、疑问去读课文,不懂的字词查一查,结合课文理解一下字词和重点语句的意思。先朗读相关课文13小节,结合课文中理解重点词句:边读课文,边在课文中批注自己的学习心得。如: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1、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这句话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再如: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2、思考:连用三个“新”你体会出什么?(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3、再结合课文中讲得读报方法的句子67小节,朗读并谈谈自己读报的真实体会。4、请学生自我简要地概括和归纳一下学习本课的重点收获: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四)、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2、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拓展与实践活动。1、你认为你所读哪些报纸哪些内容是特别值得记住的?再挑选一下做好记号并准备把你最近看过一则感兴趣的文章给大家介绍。2、回家后把你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贴到一个本子上或一张纸上,并加以心得批注写成读书笔记或办成小报,参加班内板报竞赛活动3、从现在起,你也可以试着把班上的事仿写成消息或通讯报道稿,投到红领巾广播站去。板书: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读报的重要 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如何读报 先浏览,再细读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受益终身推荐阅读:附阅读的多种方法一、报题阅读法 报纸的文章标题,等于报纸的眼睛。阅读报纸的题目,往往能较快地了解作者、编辑的意图,明确文章要表达的内容。二、粗读、细读结合法 三、剪贴法 剪报的范围可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和个人兴趣而定。四、资料摘录法 有些文章的片断、精彩语句、出色的标题,一些有用的事实、数据等,因其比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摘录时要注明出处。五、读写结合法 读报后,写些读后感,对报纸写点书面意见,模仿报上的文章练习写作,都是读报写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读报时,注意积累词汇,学习写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也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第七课时 日积月累+小结与整理一、教学目标:1巩固本单元生字、生词,做到规范书写。相关语句抄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2、回顾本单元课文,再现各种学习方法,并联系自己的实际形成不同的阅读感受,愿意与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回顾本单元课文,再现各种学习方法,并联系自己的实际形成不同的阅读感受,愿意与人交流。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搜集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经过近两周的共同学习,大家一定收获不小,不仅学到了一些学习方法,还明白了一些道理,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新的词句,学会了新的表达方法,提高了阅读和习作等语文水平。今天,我们一起来检查检查自己从这一组的学习中都有哪些收获。(二)、交流展示1.小组合作交流。课前,同学们结合“单元自主展示学习单”对本单元课文进行了自主展示。现在请拿出各自的“单元自主展示单”,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内容。教师对合作学习提出建议:(分组分项交流)(1)字词句复习。组内互评摘抄本单元生字、生词书写规范,相关语句抄写行款整齐。(2)背诵古诗。2、书写评比,展示自我我们先来交流复习字词句的内容,现在请准备好的小组交流展示,在交流时,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展示的优点,并进行适当的指导。(1)说说这一单元中哪些字容易写错。预设:瞬、鉴、翔(2)怎样能牢牢的记住这些字。预设: 找出相似的字比较记忆。说说错的原因。(3)把易错的字再写一遍记住它。3本单元我们积累了哪些学习方法,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预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得真知。大自然中也有许多知识。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4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与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总结。5比一比,评一评。教师出示一段文字,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抄写,是否做到规范书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6、经典诵读,展示积累学生可背诵古诗两首,也可以背诵其他三篇课文中经典的段落,也可以背诵课下搜集到的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总结。(三)、教师总结,学以致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把这些学习方法运用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 张汪中心小学 黄娟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