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的教学缺失与防治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15949071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的教学缺失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的教学缺失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的教学缺失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的教学缺失与防治泸县教育局教研室 叶康卉 内容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不少语文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理念,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本文从教学病理学研究的角度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正常状态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缺失基本上是由教师一方发生的,是主体性教学病理。主要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体作用、语文工具性、传统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缺失,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 语文 教学缺失 防治所谓教学缺失,一般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片面地关注一方面或有意无意的严重忽视某方面的不健康的教学状态。也可以指教学的某一或某些因素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不正常状况。教学缺失是教学疾病中的一种类型。新课程实施中的小学语文教学缺失指的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们为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某一或某些方面的问题的同时制造的新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的不健康状态或不正常情况。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般意义的几种教学缺失及防治给予分析。一、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出现的教学缺失缺失一:教师自我的缺失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角色作用。在课堂上有两种表现:一是做学生的奴隶。教学中,教师一味放手,放弃了作为指导者的导航作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学生自学时无明确要求,无学习指导,无反馈交流,放任自学。在课堂上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你喜欢读哪一段话就读哪段。”“你喜欢学哪段就学哪段。”在评价学生时不论学生回答得怎样也总是笑眯眯的说:“你真聪明!”“你真能干。” 二是“主心骨缺钙”。课堂上教师缺乏主见,特别是课堂生成的问题缺乏圈点的底气。如:教学养花,其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养蜂人的生活这样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学生非常活跃,有两位学生回答得很有意思:生一:养蜂人有可能被乱罚款。生2:养蜂人四处奔波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教师不置可否,学生讪讪而坐。这两位学生的回答角度不同,但都有一定的深刻性。生1的回答表现出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认识,生2的回答表现了当今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发财致富奔小康。可惜教师没有去面对学生的回答。缺失二:语文工具性的缺失课程改革前,小语教学在人文性方面比较弱化,比较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训练较扎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的编排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基本按人文精神为主题单元编排,教材中语文知识训练点有所弱化。因此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的倾向。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出现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小语课堂出现类似活动课的热闹场面: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非语文活动,太多的多媒体演示。 “乱花渐欲迷人眼。”众人深处其间常惑,食而不知其味。缺失三:传统教学方法的缺失课程改革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讲求创新。课堂中引进和使用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很多竞赛课和观摩课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教师就在摒弃了层层分析的阅读教学方法等很多语文教学中陈腐的、僵化的做法的同时,却又丢失了传统教学中精华的地方,优良的部分 ,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的教师认为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陈旧、落后的,就不是课改课。于是,传统的游戏识字法不见了;阅读教学中的熟读精思、评改批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讨论、表演;写字教学缺乏步骤,一步到位 。 低段教学忘了自己姓“幼” ,日记替代了往日的组词造句;高段则忘了自己姓“小”,教师们在课上乐于引领学生欣赏品味。 二. 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缺失的成因1.语文教师自身素养不高和专业知识匮乏。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决定于教师思想观点的先进,文化底蕴的丰厚,专业知识的广博,但很多语文教师(尤其是大批的农村语文教师)尚不具备驾驭新课程的能力,面对新课程感到彷徨,无所适从。有很多老师发出感叹:“语文,我们越来越不会教了。”2.实施者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缺乏辨证思维。在新课程实施中,一部分管理者和教师存在行而上学倾向,特别对一些“新颖”“流行”的提法不加分析的推崇、效仿,并影响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如过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弱化教师的作用;过度强调阅读的拓展,淡化文本语言的解读等,就是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过度”行为、“越位”行为和“不及”现象。3.语文课程标准不够完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引起了语文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课标总结了建国以来语文教学的发展历程,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较好的体现了纲要提出的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具体要求,内涵极其丰富,洋溢着时代气息。同时,课标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价值观,反映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反映了国家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但新课标有一些缺憾,朱绍禹在教学大参考撰文,对课程标准提出三点异议:1.对语文知识表述的异议;2.对学习方式表述的异议;3.对过程表述的异议。就在理论界、学术界探讨、争论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凭着自己对课程标准文字的表述的一知半解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实践。4.新课程理念和语文教学实践存在诸多落差。语文课程标准具有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面向未来。旨在培养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但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落差。最为突出的是课改的环境和教学实践的落差,现实的条件(师资、硬件)和理想追求的落差。如现在很多地区教学条件困难,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资金短缺;教师编制紧,工作量大,可自由支配时间少,经费少,动力不足;师资队伍水平不高,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学生班额大,使许多新课标的措施难以落实,合作性学习效果较差,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距离,教辅资料较少,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挂图、工具书不能与教材同步,使教材难度增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仍以考试为主,观念转变不到位,课改理念难落实。三、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缺失的防治方略一:不断完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有效发挥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课程改革过程中,一线教师反映出课程标准的部分理论陈述远离了教师的理解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一些理论表述上还不十分清晰,需要大量的解读,教师才能知其一二。也就是说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师存在距离。教师们认为,如果课程标准在修订时能结合基础教育实际,通俗易懂,具体翔实,表述严密,可操作性强些,更能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比如“阶段性目标”在层次上、要求上还不够清晰,建议给出具体的、明确的要求;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方面的目标定位更准确,要求更有梯度,更有弹性,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教师们在理解上的误差和操作实践上的茫然所失。方略二: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主体语文教师的全面素质,最根本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系统对教学疾病的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这是预防、抵抗教学疾病的重要内因,即:既是预防教学缺失的重要途径,也是防治教学缺失的基本手段。 “课改不是决裂意义上的革命,它依托自身的传统,实现自身的完善。课程改革确确实实是改变,是革新,它不能停滞在传统上,它必须不断进步。”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相融或相斥,交织着教师的失落、奋进、困惑、彷徨等各种心态。新课程改革要得以顺利实施,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而经验在课改这样富有挑战性的环境中更会迅速发生,反思在观念的冲击下更有效。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不断转变观念,不断获取反馈信息,夯实理论基础完善知识结构时,冷静的深入反思,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譬如:如何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中结合起来;如何充分地发挥学生与教师的双主体作用;如何准确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等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去寻找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做一些尝试性的验证等。而这一过程能让教师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教书者走向研究者。方略3:强化纵向继承“传统不应仅仅被当作障碍或不可避免的状况,抛弃传统应该看成是新事业的一种代价,保留传统则应算做是新事业的一种收益传统应该被当作是有价值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E.希尔斯)课程改革并不是“推倒一切重来”。语文教学有着自身深厚而有悠久发展的历史,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那些被证明了的、里面蕴藏着鲜活的生命力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比如: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诵读积累、熟读精思评点批注等教学方法;写字教学方法上的严格步骤;识字教学上的比照识字教学方法;古诗教学中的诵读法、涵咏法、属对等。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来继承和发扬,而不是“权威依赖”或是东施效颦。教学缺失是一种教学的病态,直到目前,我们无法避免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学的患病性,不管我们情愿不情愿,接受不接受,我们都应有勇气面对现实:教学在课程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难免要出问题。课程改革中解决了某些问题,有时也制造问题,还免不了赋予旧的问题以新的意义。归根结底,是我们在理解课程标准时认识不到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问题的处置过于简单化、一般化或反应过度造成。要解决这些问题有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我们只有坚定课程改革的信心,加强研究,通过内外因素的结合防治,才可能避免或减少其严重性,使课程改革健康有序的进行下去。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7、8期站着教语文 作者 陆云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主编:刘宏武 中央民族出版社 3 .小学语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