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识体系总结之唯物的辩证法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5937448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知识体系总结之唯物的辩证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知识体系总结之唯物的辩证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知识体系总结之唯物的辩证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知识体系总结之唯物的辩证法唯物的辩证法联系观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承认事物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3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原理【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的联系。【方法论】人们既要认识事物的联系,又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4.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原理】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5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无限多样,事物之间的联系也纷繁复杂、多种多样。(多种多样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方法论】人们要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对它所处的各种不同联系作出具体的分析。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6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考虑世界观依据)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考虑世界观依据)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和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发展观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原理】物质与运动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方法论】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2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否认运动绝对性,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一是否认相对静上,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要求: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和基础。【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5、内外因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要充分重视内因,但又不能忽视外因,对外因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反对颠倒内外因的作用;片面看待内外因的作用,把二者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6、量变质变的原理(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新质的基础上,又会开始新的量变,再一次引起新的质变,如此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具体要求: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还要优化结构。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反对瞻前顾后,贻误时机;反对忽视量的积累和结构优化。7、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要求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准备走曲折的路。反对盲目乐观,对困难估计不足或悲观失望,对前途失去信心。矛盾观(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对立统一原理【原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方法论】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不要片面看问题;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原理】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即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不要把矛盾双方的转化看作是虚幻的、任意的,否认了转化的条件性,是错误的。3、矛盾客观性原理【原理】矛盾是客观的,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方法论】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不要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4、矛盾普遍性原理【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矛盾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不相同;矛盾的每一个侧面也各不相同。)【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搞形而上学的“一风吹”、“一刀切”。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又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具体要求:认识事物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要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看不到特殊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只看事物的特殊性而否认普遍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7、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具体要求: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世界观原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世界观依据:主次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要反对主、次不分,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单打一”的错误观点。8、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要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不分主次,抓不住事物的主流、分不清事物的性质;颠倒主次,混淆事物的性质。9、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和离开重点谈两点、主次不分的均衡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