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课件:21 肝炎病毒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5876342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课件:21 肝炎病毒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微生物课件:21 肝炎病毒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微生物课件:21 肝炎病毒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 肝炎病毒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掌握掌握肝炎病毒的种类肝炎病毒的种类 乙型肝炎病毒形态结构、致病性、预防原则乙型肝炎病毒形态结构、致病性、预防原则 熟悉熟悉丁型肝炎病毒结构特征及致病特点丁型肝炎病毒结构特征及致病特点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及致病特点传播途径及致病特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 乏力 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肝肿大 肝功能损害 黄疸肝炎病毒的定义:肝炎病毒的定义:指以侵犯人类肝细胞为主,引起肝炎的指以侵犯人类肝细胞为主,引起肝炎的病毒。病毒。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肝炎病毒的类型肝炎病毒的类型病毒病毒 病毒科病毒科 核酸类型核酸类型 传播方式传播方式HAV 小小RNA病毒病毒 +ssRNA 粪粪-口口HBV 嗜肝嗜肝DNA病毒病毒 dsDNA 输血输血HCV 黄病毒黄病毒 +ssRNA 输血输血HDV -ssRNA 输血输血HEV 肝炎病毒肝炎病毒 +ssRNA 粪粪-口口HGV 黄病毒黄病毒 +ssRNA 输血输血TTV 细小病毒细小病毒 -ssDNA 输血输血肝炎病毒特点肝炎病毒特点种类多:种类多:目前已知的目前已知的甲、乙、丙、甲、乙、丙、丁、戊、庚及丁、戊、庚及TTV型肝炎,在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尤以甲、乙、型肝炎,在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尤以甲、乙、丙、戊丙、戊4个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个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危害大:危害大:病毒性肝炎是对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传病毒性肝炎是对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染病,导致,导致肝癌、肝硬化肝癌、肝硬化。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1、粪、粪-口:口:HAV、HEV(流行性)(流行性)2、输血、垂直:、输血、垂直:HBV、HCV、HDV、HGV、TTV(散发性)(散发性)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的病原体甲型肝炎的病原体 甲型肝炎特点:甲型肝炎特点:世界性急性传染病世界性急性传染病,占病毒性肝炎的占病毒性肝炎的50 年发病数超过年发病数超过200万万,中国感染率中国感染率7080%1973年年Feinstone首次从病人粪便中发现首次从病人粪便中发现了了HAV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HAV的电镜照片的电镜照片Feinstone(1973年)世界世界HAV感染分布感染分布一、一、HAV的生物学性状的生物学性状v属属小小RNA病毒病毒科科,无包膜无包膜球形病毒,球形病毒,27nm,20面面体体立体对称立体对称v衣壳:衣壳:由VP1 4组成v核心:核心:+ssRNAv衣壳特异性抗原:衣壳特异性抗原:HAV-Ag1.1.形态结构形态结构HAV的结构的结构基因组长度:基因组长度:7.5kb编码区只有一个开放读码框架(编码区只有一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分为分为P1、P2、P3功能区功能区P1区编码区编码VP1、VP2、VP3、VP4 P2和和P3区编码区编码RNA多聚酶、蛋白酶等非结构蛋白多聚酶、蛋白酶等非结构蛋白 HAV基因组基因组 PHAVHAV的其他生物学特性的其他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性培养特性动物模型:黑猩猩、绒猴动物模型:黑猩猩、绒猴人胚肺人胚肺/肾,绿猴肾细胞中增殖,生长缓慢,不引起细胞裂解肾,绿猴肾细胞中增殖,生长缓慢,不引起细胞裂解 抵抗力抵抗力:较强较强 比肠道病毒更耐热,比肠道病毒更耐热,6060 1h 1h不被灭活,不被灭活,100 100 5min 5min可灭活可灭活 低温环境存活:数天低温环境存活:数天 数月(在数月(在污水、海水及贝类生物中污水、海水及贝类生物中)对乙醚、酸处理(对乙醚、酸处理(pH 3pH 3)均有抵抗力均有抵抗力 氯消毒、氯消毒、甲醛甲醛处理、紫外线照射均可破坏其传染性处理、紫外线照射均可破坏其传染性 二、二、HAV的致病性的致病性 传染源:传染源:甲肝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甲肝患者或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粪口途径传播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海产品、食具等传播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海产品、食具等传播常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面积流行常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面积流行毛蚶中存活数月:毛蚶中存活数月: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年上海甲肝大流行潜伏期:潜伏期:1545d,潜伏期末传染性最强潜伏期末传染性最强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儿童青少年(多为隐性感染)儿童青少年(多为隐性感染)毛蚶毛蚶花蛤花蛤HAV的致病机制的致病机制粪口途径传播粪口途径传播口咽部或唾液口咽部或唾液腺中早期增殖腺中早期增殖肠道与局部肠道与局部淋巴结中大淋巴结中大量增殖量增殖入血并形成入血并形成病毒血症病毒血症肝脏为最终靶肝脏为最终靶器官(病毒直器官(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接损伤或免疫病理作用)病理作用)通过胆汁随粪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便排出体外主要是机体的免疫病理损伤主要是机体的免疫病理损伤早期:早期:NK细胞的杀伤作用细胞的杀伤作用 中晚期:中晚期:CTL杀伤杀伤 IFN-分泌增加,促进分泌增加,促进肝细胞表达肝细胞表达HLA,HLA介导的介导的CTL对肝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肝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增强。致病与免疫机制致病与免疫机制肝细胞溶解肝细胞溶解常见症状常见症状发热发热、疲乏疲乏和食欲不振、和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恶心、呕吐、腹痛、腹痛肝脾肿大肝脾肿大、黄疸(眼部及皮肤呈黄色)黄疸(眼部及皮肤呈黄色)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 血胆红素升高血胆红素升高 一般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不发展不发展成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成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黄黄 疸疸v预后好,获得持久免疫力预后好,获得持久免疫力vHAV抗原抗体系统抗原抗体系统:即即HAVAg和抗和抗-HAV 显性感染显性感染、隐性感染均能诱生出高效价抗隐性感染均能诱生出高效价抗-HAV 抗抗-HAV IgM阳性阳性是甲肝的确诊依据是甲肝的确诊依据 v抗抗-HAV IgM 发病后发病后1周达高峰,维持周达高峰,维持2月后逐渐下降月后逐渐下降v抗抗-HAV IgG 可存在多年可存在多年-保护作用保护作用 三三 HAV的免疫性的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四、微生物学检查以检测以检测HAV的抗体为主的抗体为主直接检测:直接检测:HAV抗原或抗原或RNA五、甲肝的防治五、甲肝的防治1 1、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 所有废弃物及日常用水均需严格消毒所有废弃物及日常用水均需严格消毒2 2、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 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水产品不宜生吃水产品不宜生吃 水果蔬菜要洗干净水果蔬菜要洗干净保护易感人群:免疫预防保护易感人群:免疫预防|免疫预防对象:免疫预防对象: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 与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与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减毒活疫苗(我国减毒活疫苗(我国H2,L-A-1株)株)或灭活疫苗(国外)或灭活疫苗(国外)第五节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EV)v球形,直径球形,直径2734nm,无包膜,无包膜v+ssRNA,7.5 kb,3个个ORFv一个血清型,分为一个血清型,分为8 8个基因型,我国流行基因个基因型,我国流行基因型型和和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HEV传染源:传染源:潜伏期末及急性期病人潜伏期末及急性期病人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粪:粪-口传播口传播易感人群:易感人群:青壮年青壮年(儿童隐形感染多见)(儿童隐形感染多见)潜伏期:潜伏期:210w,平均,平均6w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v致病机制致病机制:1)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及免疫病理作用)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及免疫病理作用 2)多表现为急性肝炎)多表现为急性肝炎 3)孕妇感染病情严重(病死率孕妇感染病情严重(病死率1020%)戊型肝炎的特点戊型肝炎的特点 与甲型肝炎相比,患者症状重,病程持续时间较与甲型肝炎相比,患者症状重,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病死率较高,特别是孕妇感染长,病死率较高,特别是孕妇感染HEV后。后。青壮年是青壮年是HEV易易攻击的人群。攻击的人群。有明显季节性,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雨季和洪水后多发生在雨季和洪水后 尚末发现有尚末发现有2次发病者。次发病者。:HEV-RNA:HEV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一般性预防原则与甲型肝炎相同:一般性预防原则与甲型肝炎相同:保护水源,做好粪便管理保护水源,做好粪便管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注意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个人和环境卫生。无有效疫苗无有效疫苗,无特效药物无特效药物 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Hepatitis B virusv HBV属于嗜肝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病毒属病毒科正嗜肝病毒属vHBV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HBV流行久远、传播广泛流行久远、传播广泛,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全球3.5亿人携带亿人携带HBV我国为高流行区我国为高流行区 HBV总总感染率感染率 50%-60%HBsAg携带率携带率 8%-10%慢性乙肝病人慢性乙肝病人 1000万万易慢性化:易慢性化:10%为慢性肝炎,为慢性肝炎,15%25可转为肝硬化、肝癌可转为肝硬化、肝癌80%原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与HBV慢性感染有关慢性感染有关一、一、HBV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3种形态)种形态)1)大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2)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3)管型颗粒管型颗粒电镜下的电镜下的HBVHepatitis B virus,color-enhanced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120,000 magnification 大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Dane 颗粒,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颗粒,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具有感染性1、外衣壳、外衣壳=包膜包膜(脂质双层脂质双层+蛋白质蛋白质)含乙肝表面抗原(含乙肝表面抗原(HBsAg)、)、PreS1、PreS2等等 2、内衣壳、内衣壳=核衣壳核衣壳 含乙肝核心抗原(含乙肝核心抗原(HBcAg)乙肝乙肝e抗原(抗原(HBeAg)3、核心:、核心:DNA 及及 DNA多聚酶多聚酶 (具逆转录酶和具逆转录酶和RNA酶酶H活性活性)2)HBV的小球形颗粒的小球形颗粒合成过剩释放到血清中的包膜合成过剩释放到血清中的包膜不含不含DNADNA及酶类中空颗粒及酶类中空颗粒成分:脂蛋白成分:脂蛋白 HBsAg HBsAg无感染性无感染性3)HBV的管形颗粒的管形颗粒 小球形颗粒串联形成小球形颗粒串联形成 HBV:Structure包膜核衣壳基因组DNAHBsAg脂质双层HBeAgHBcAg2、HBV的基因组结构的基因组结构3.2Kb不完全双链环状不完全双链环状DNA,负链含负链含4个开放个开放读码框架(读码框架(ORF),),即即S、C、P、X 正链(短链)正链(短链)dsDNA 负链(长链)负链(长链)HBV 基因结构(基因结构(dsDNA)p 正链正链p 负链负链 S区区 S gene 编码编码 HBsAg preS1、preS2 gene preS1、preS2 Ag C区区 C gene,pre C 编码编码 HBcAg 和和 HBe Ag P区区 最长最长 编码编码 DNA多聚酶多聚酶 X区区 编码编码 HBxAg(肝癌有关)(肝癌有关)DNA RNA DNA 转录转录逆转录逆转录 HBV的复制方式很特殊,在复制过程中有的复制方式很特殊,在复制过程中有逆逆转录转录过程,与逆转录病毒相似,逆转录后的过程,与逆转录病毒相似,逆转录后的DNA可整合至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可整合至宿主细胞的染色体 3、HBV的复制(了解)的复制(了解)3.5Kb mRNA:编码编码HBcAg,HBeAg,DNA聚合酶聚合酶 复制模板复制模板-前基因组前基因组RNA2.4Kb mRNA:编码编码S蛋白蛋白 2.1Kb mRNA:编码编码S1和和S2蛋白蛋白0.8Kb mRNA:编码编码X蛋白蛋白 HBV复制周期4、HBV的其它生物学性状的其它生物学性状 组织培养与细胞模型:难以细胞培养组织培养与细胞模型:难以细胞培养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用用HBV DNA转染肝细胞转染肝细胞可表达相应抗原,甚至能可表达相应抗原,甚至能产生产生Dane颗粒颗粒 抵抗力:强,抵抗力:强,强于强于HAV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不被不被75乙醇灭活乙醇灭活高压、高压、0.5过氧乙酸,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次氯酸钠,100 10min100 10min可灭可灭活活 5、HBV的抗原组成的抗原组成|外衣壳抗原外衣壳抗原 表面抗原表面抗原 HBsAg 前前S1抗原抗原 前前S2抗原抗原|内衣壳抗原内衣壳抗原 核心抗原核心抗原 HBcAg e抗原抗原 HBeAg1)表面抗原)表面抗原HBsAgv存在于三型颗粒中存在于三型颗粒中v分亚型(分亚型(a,d/y,w/r):adr(汉族)(汉族)v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感染的主要标志,大量存在感染者血液中,大量存在感染者血液中v有免疫原性,有免疫原性,疫苗主要成分疫苗主要成分:-中和中和Ab(HBsAb),是乙肝恢复标志),是乙肝恢复标志vPreS1、PreS2有吸附肝细胞的表位,抗原性更强:有吸附肝细胞的表位,抗原性更强:抗抗-Pre S1和抗和抗-Pre S22)核心抗原)核心抗原HBcAgv 存在于存在于Dane颗粒核衣壳表面。颗粒核衣壳表面。-不易在血液中检出:内衣壳表面,被不易在血液中检出:内衣壳表面,被HBsAg覆盖覆盖v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存在,引起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存在,引起Tc杀伤靶细胞。杀伤靶细胞。v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HBc(IgM、IgG):v抗抗-HBc IgM():表明病毒在复制():表明病毒在复制v抗抗HBc IgG :血清中长期存在,无保护性血清中长期存在,无保护性抗抗-HBc抗抗HBc-IgM:是: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抗HBc-IgG:凡:凡“有过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感染者均可阳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的免疫原性最强持续时间:持续时间:618个月个月3)e抗原抗原-HBeAg|Pre C和和C基因编码。基因编码。|可溶性蛋白质:游离存在于血液中。可溶性蛋白质:游离存在于血液中。|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其消长与病毒体其消长与病毒体 及及DNA多聚酶的消长基本一致多聚酶的消长基本一致|具有抗原性: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刺激机体产生抗-HBe-HBe,保护性抗体,保护性抗体。|抗抗HBeHBe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是预后良好的征象是预后良好的征象|变异株:变异株:PreCPreC突变,不转录突变,不转录HBeAg,HBeAg,抗抗HBeHBe阳性仍阳性仍然大量复制然大量复制 二、二、HBV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传染源: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患者或无症状HBV携带者携带者传播途径:传播途径:血液及血制品血液及血制品 母婴传播:胎盘,产道,哺乳母婴传播:胎盘,产道,哺乳 性接触传播:体液性接触传播:体液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普遍易感传播途径传播途径2、HBV的致病机制的致病机制 v除了病毒在肝细胞内增殖而直接损害肝细胞,除了病毒在肝细胞内增殖而直接损害肝细胞,主要是主要是免疫性病理损伤免疫性病理损伤v免疫性:免疫性:保护作用和免疫损伤相互作用保护作用和免疫损伤相互作用体液体液免疫免疫病理病理损伤损伤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病理病理损伤损伤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与慢性肝炎HBVHBV与与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1)(1).体液免疫病理体液免疫病理损伤损伤HBsAg 机体机体 B 抗体抗体 Ag-Ab复合物复合物HBeAg 肝外组织:肾小球肝外组织:肾小球 关节囊等关节囊等 III 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 肾炎肾炎 关节炎关节炎 沉积于肝内沉积于肝内 沉积沉积 II 型型超敏反超敏反应应 补补体体毛细血管栓塞毛细血管栓塞急性肝坏死急性肝坏死 重症肝炎重症肝炎(2)(2).细胞免疫病理细胞免疫病理损伤损伤HBcAg 机体机体 T 致敏致敏T细胞细胞LSPCTL 直接杀伤;凋亡直接杀伤;凋亡清除清除HBV肝肝C损伤损伤Th 炎性因子炎性因子 肝肝C损伤损伤 肝炎肝炎v病程转归与机体免疫应答病程转归与机体免疫应答强弱有关强弱有关HBV免疫耐受产生的条件:免疫耐受产生的条件:1)幼龄感染幼龄感染HBV,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2)PreC基因变异基因变异:PreC基因不能转译出完整的基因不能转译出完整的HBeAg,免疫逃逸;,免疫逃逸;3)3)机体免疫力低下等;机体免疫力低下等;机体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机体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导致导致HBV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 (3).(3).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 HBxAg可激活癌基因,是致癌的启动因子可激活癌基因,是致癌的启动因子 证据:证据:乙肝患者和携带者患癌率比正常人高乙肝患者和携带者患癌率比正常人高217倍倍 肝癌组织检测有肝癌组织检测有HBV 的的DNA整合整合 动物模型动物模型(4)HBV与与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多样性多样性v急性肝炎急性肝炎:受感染肝细胞不多,细胞免疫应答正常:受感染肝细胞不多,细胞免疫应答正常v慢性肝炎慢性肝炎:v重症肝炎重症肝炎:受感染肝细胞很多,:受感染肝细胞很多,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应答过于剧应答过于剧烈,烈,引起大面积的肝细胞引起大面积的肝细胞死亡死亡v无症状无症状HBsAgHBsAg携带者携带者:婴幼儿:婴幼儿感染感染HBVHBV,免疫系统尚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发育成熟,形成免疫耐受,形成免疫耐受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vHBV抗原、抗体检测:抗原、抗体检测:ELISAv血清血清HBV-DNA检测:检测:PCR,q-PCR(一一)HBV)HBV抗原抗体检测抗原抗体检测(乙肝五项乙肝五项)ELISAELISA法法-目前临床诊断乙肝最常用方法目前临床诊断乙肝最常用方法 HBsAg:已感染或曾感染过:已感染或曾感染过HBV,见于,见于HBV急性急性/慢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或 无症状携带者无症状携带者 抗抗HBs:中和:中和Ab,感染过,感染过HBV或接种过疫苗或接种过疫苗 HBeAg:新近感染:新近感染HBV或体内或体内HBV正在复制正在复制-强传染性强传染性 抗抗HBe:已获得一定免疫力,传染性降低:已获得一定免疫力,传染性降低 抗抗HBc:表示病毒在体内复制表示病毒在体内复制,急性肝炎急性肝炎IgM(+)-强传染强传染性性(二)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二)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HBsAgHBsAgHBeAgHBeAg抗抗-HBsHBs抗抗-HBeHBe抗抗-HBc结果分析结果分析IgMIgGHBV携带者或感染者携带者或感染者 急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急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带者(传染性强(传染性强“大三阳大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或慢性乙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或慢性乙型肝炎(型肝炎(“小三阳小三阳”)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状携带者 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既往感染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三)(三)HBV抗原抗体检测用途抗原抗体检测用途p诊断诊断HBV感染者及乙型肝炎,也可判断预后感染者及乙型肝炎,也可判断预后及疗效;及疗效;p筛选献血员;筛选献血员;p人群人群HBV感染及流行病学调查;感染及流行病学调查;p检测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检测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n综合性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综合性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n特异性预防:特异性预防:第三节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1989年命名,属于黄病毒科一、一、HCV的生物学性状的生物学性状1、形态结构、形态结构n黄病毒科,黄病毒科,50nm,球形,有包膜,肝细,球形,有包膜,肝细胞内复制。胞内复制。nssRNA,9.5kb,6个基因型。个基因型。n分型:分型:6个基因型,个基因型,11个亚型个亚型-亚洲亚洲II型型为主为主2、抵抗力:、抵抗力:不强不强,煮沸、紫外线,甲醛可,煮沸、紫外线,甲醛可灭活灭活 包膜蛋白抗原性易快速变异包膜蛋白抗原性易快速变异,造成免疫逃逸,病毒,造成免疫逃逸,病毒持续存在,此为感染易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持续存在,此为感染易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HCV基因组基因组二、二、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的致病性与免疫性1 1、传染源:、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2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主要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 也可通过母婴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密切接触密切接触,性传播性传播3 3、致病性:、致病性:n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n易慢性化易慢性化:4050%n与与肝硬化肝硬化(20%)肝癌肝癌相关(相关(抗抗-HCV阳性率阳性率5070%)n肝内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肝内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4 4、发病机制(类似、发病机制(类似HBVHBV)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免疫病理作用(主要原因)免疫病理作用(主要原因)5 5、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不牢固丙型肝炎的特点丙型肝炎的特点v我国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在我国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在2%-5%v随着年龄的增长,丙肝病毒携带率亦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丙肝病毒携带率亦增高v易慢性化:易慢性化:易感人群感染易感人群感染HCV后,慢性化比后,慢性化比例高达例高达50%以上以上v乙肝患者容易重叠乙肝患者容易重叠HCV感染感染1 1.ELISA.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抗抗-HCV-HCV 用于丙型肝炎的诊断、筛选献血员和流行用于丙型肝炎的诊断、筛选献血员和流行 病学调查病学调查 2.2.RT-PCRRT-PCR技术检测病毒技术检测病毒RNA RNA 用于丙型肝炎的用于丙型肝炎的早期早期诊断诊断、筛选献血员筛选献血员 因因HCV易发生变异,目前尚无可用疫苗易发生变异,目前尚无可用疫苗三、三、HCV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缺乏有效疫苗缺乏有效疫苗 缺乏特效药物缺乏特效药物 最常用的药物最常用的药物 IFN-主要预防措施主要预防措施 筛选供血员筛选供血员 控制血制品控制血制品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第四节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1977年发现,又称年发现,又称 抗原抗原球形颗粒球形颗粒核心:核心:-ssRNA、HDAgHBsAg构成外衣壳构成外衣壳 是缺陷病毒是缺陷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感染方式:、感染方式:同时感染同时感染(coinfection):HDV/HBV同时发生,引起同时发生,引起急性乙型肝炎和急性丁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和急性丁型肝炎 重叠感染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慢性乙肝或慢性乙肝或HBV携带者携带者发生发生HDV感染,表现为感染,表现为 慢性肝炎或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或重症肝炎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我国丁肝感染率在我国丁肝感染率在1.6%-5%,西南地区感染率高,西南地区感染率高三、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三、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1、诊断:、诊断:抗抗-HDV:持续高滴度持续高滴度,是慢性是慢性HDV感染的主要感染的主要血清学标志。血清学标志。HDAg:HDV感染的感染的证据,但维持时间短证据,但维持时间短。HDV-RNA2、预防:、预防:患者隔离至肝功能正常,或患者隔离至肝功能正常,或HBsAg阴转。阴转。接种乙肝疫苗,也可以预防接种乙肝疫苗,也可以预防HDV感染感染五种肝炎病毒比较HAVHBVHCVHDVHEV病毒结构+ssRNAdsDNA+ssRNA-ssRNA+ssRNA传播途径 粪-口血液、性、垂直传播粪-口病情轻偶尔严重 亚临床,慢性多见需HBV协助孕妇重慢性及携带者无 有无实验室检查抗HAV IgMHBsAg-Ab HBcAb HBeAg-Ab 抗HCV HCV-RNA抗HDV IgM抗HEV IgM预防疫苗疫苗无同HBV预防为主肝炎病毒传播特点肝炎病毒传播特点vHAV、HEV 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 急性肝炎急性肝炎vHBV、HCV 血液传播血液传播 急急/慢性肝炎慢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相关肝硬化、肝癌相关vHDV(缺陷病毒)(缺陷病毒)vHGV 血液传播血液传播 慢慢/急性肝炎急性肝炎 vTTV思考题1.试比较HAV、HBV、HCV、HDV和HEV五种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及传播途径的异同。2.试述HBV的感染类型及致病机制。3.简述HDV的结构特征及致病特点。4.试述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第六节、肝炎相关病毒第六节、肝炎相关病毒一、庚型肝炎病毒一、庚型肝炎病毒单正链单正链RNARNA病毒病毒经输血等肠道外途径传播经输血等肠道外途径传播常与常与HBVHBV或或HCVHCV合并感染合并感染二、输血传播肝炎病毒二、输血传播肝炎病毒负单链负单链DNADNA病毒病毒经输血或消化道途径传播经输血或消化道途径传播可与可与HCVHCV重叠感染重叠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