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茶马古道文化旅游项目计划书2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6258943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茶马古道文化旅游项目计划书2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2茶马古道文化旅游项目计划书2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22茶马古道文化旅游项目计划书2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马古道文化旅游项目计划书2 天全地处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西接XX市康定、泸定两县,是汉民族向藏、羌等少数民族的过渡地带,自然风景十分壮观,自古就是“巴蜀屏障,南诏咽喉”、“三十六番出入朝贡必经之地”,素有“茶马重镇”、“康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对于天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生态环境优越、地理位置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的山区农业县来说,如何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找准切合天全实际的发展方式,是我们亟须思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民族团结,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强调民族团结工作,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正是党和国家持续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基于这样的思考,提出打造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构想。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民族政策为指导,紧扣全省“成德绵广雅乐”文化产业带和“藏羌彝文化走廊”项目战略定位,以“汉藏一家”为主题,以“背夫文化”为精髓,以“茶马古道路线”为主线,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培育特色旅游产品、打造茶马文化品牌,加速产业振兴,促进全县产业大融合、大发展,逐步把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打造成为四川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文化 产业园。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对重要项目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扶持的同时,广辟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开发; (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出台产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投资人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投资项目,变民间资金为民间资本,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三)“分步实施、项目招商”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发展思路,可将园区整体招商,也可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招商,吸引有实力、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参与开发。 (四)“全民参与、整体宣传”的原则。动员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支持、配合项目开发,相关职能部门全力为项目建设做好服务协调和管理,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大对园区的对外宣传。 三、园区定位 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以茶马古道文化为核心,以背夫文化为精髓,涵盖独具天全特色的氐羌文化、三国文化、土司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边茶文化等地方文化,着力整合县域文化、旅游资源,构筑集旅游观光、影视演艺、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把天全打造成茶马古道重镇,树立“背夫文化”在茶马古道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把茶马古道打造成民族团结的知名品牌,使之成为四川乃至全 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推动地方经济跨越发展 四、园区内容 以“汉藏一家”为主题,以“茶马古道”为主线,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整合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址,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丰富文化旅游内容,牢固树立天全在茶马古道中的重要位置,“背夫文化”在茶马古道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一道”(茶马古道)为主线、以“一城”(茶马古城)为核心,涵盖“一寨”(石头寨)、“一村”(甘溪坡古村)、“二关”(禁门关、紫石关)、“三山”(红灵山、竹扛山、二郎山),分为茶马文化古城观光休闲区、荼马古道遗址观光体验区、土司文化观光休闲区、佛教文化观光休闲区等四大部分。 (一)茶马文化古城观光休闲区 XX县区城桥头堡至禁门关区域范围即XX县区为茶马文化古城的范围。 1、打造碉门古城楼。碉门(禁门关)为古代康藏通道的重要关隘,兵家必争之地。据天全州志记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南征凯旋,曾驻碉门,姜维带兵驻扎县城解放街(又叫姜门街),后又派高翔管木牛流马、驻守碉门。唐初于碉门设和川镇,派重兵驻防。结合三国文化,在禁门关建城门一座,怀葛楼一座,依山势修栈道一条,塑诸葛亮、姜维、高翔等三国人物雕塑,再现“巴蜀屏障,南诏咽喉”的形象。 2、打造碉门茶马互市。在禁门关建荼马文化主题广场,修建“以茶易马雕像”和“背夫雕塑”,把背夫塑造成茶马古道的开辟者,汉藏友谊的使者,民族团结的桥梁,并打造成茶马古道的标志性建筑,配套“以茶易马”的文化浮雕,体现汉藏一家的深情厚谊。 3、打造茶马古道文化博物馆。把茶马古道的起源、发展、意义、经过的路线以及使用过的工具在博物馆内进行全方位的诠释和展示。 4、打造土司文化景观。唐末高、杨二土司割据天全、碉门即为杨土司驻地。结合土司文化,打造土司衙门、军械库、茶马司、边茶储藏仓库、吉祥寺等历史文化景观。 5、打造仿古民居。对XX县区保存较完好的民居进行修葺,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对新建和改建的均按明清建筑风貌进行建设。 6、打造特色旅游一条街。做好铁匠铺、草鞋市、茶馆、旅店、餐饮等商铺的打造,将农具、花卉、根雕、奇石、纸扇、刺绣、森林蔬菜、茶叶、老腊肉以及具有茶马文化特色的藏汉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和桥头堡等特色餐饮汇聚在这里。 7、打造以荼马文化为主题的演艺剧院、酒店、超市、娱乐等旅游服务设施,做好茶马古道仿古商住楼的开发。 8.恢复藏茶生产厂。修建团结藏茶厂,恢复民族团结牌边茶生产,再现历史盛景。 (二)荼马古道遗址观光体验区 按茶马古道经过的路线,将保存比较完好的、便于游人 观光的遗址串起来,着力进行打造,形成体验荼马古道文化的旅游热线。包括“一村”(甘溪坡古村)、“一关”(紫石关)、“一山”(二郎山)。 1、甘溪坡古村 甘溪坡位于318国道旁,西距县城约6公里。自古就是四川内地通往康巴藏区、进入西藏的人行交通要道,是背茶夫们所走的路线中西出XX县区城的第一驿站。将甘溪坡定位于茶马古道第一村,以背夫文化为主题,对甘溪坡进行改造,拓宽进入甘溪坡的道路,拆除二郎山茶马古道碑,改为甘溪坡,镶嵌于摩岩之中;修建李姓祠堂,改造民居,完善古道,增设标识标牌,开设背夫客栈、饭馆、杂货铺。 2、紫石关古城 紫石关西距县城约20公里,传说古为神禹过化之地,后为诸葛驻足之邦。清咸丰以前,六番招讨司派有重兵把守,常与碉门相提并重,统称“碉紫”。结合历史,拆除重建紫石古城楼,塑大禹雕塑,建农耕文化陈列馆,增添历史文化氛围和民俗气息。 3、竹扛山古道 竹扛山古道西距县城约30公里,这里有茶马古道罕见的,由背夫们歇息时铸就的密密麻麻、很深很深的拐子窝,是最原始的、最具艺术震撼力的古道。将这段道路打通,修建318国道进入古道的停车场和入口,在古道险要处设置栈道、修建观光亭,修建游客休息的凉亭、茅亭,让游客在古道中穿行,体验古道背夫勇挑重担,不怕坚难险阻,与自然 抗争的顽强精神。 4、二郎山古道 二郎山古道西距县城约50公里,1940年前,翻马鞍山至康定,1940年后,翻二郎山到泸定,然后至康定。古道穿行于崇山峻岭和悬崖峡谷之间,有的傍山、有的靠河、有的凿岩、有的搭桥,迂回曲折,崎岖难行,有“出了禁门关,性命交给天”之说。该路段以其地势险要和两旁风景优美而闻名,具有险、奇、幽、丽等特色。同时,这座险山还镌刻了二郎神的传说、蜀相孔明平定西炉的故事、蒙古军南征的史实、红军长征的精神、筑路英雄的英姿,上个世纪50年代,一曲歌唱二郎山使其闻名全国。为此,应把握文化这条主线,从“文化体验”的角度切入,恢复古茶道、古战场等人文景观,做好二郎山“蟠龙道”、二郎山观光索道、二郎山垭口观光等观景设施和平台,展现茶马古道上最壮丽的风光。 (三)土司文化观光休闲区 天全土司,即天全六番招讨司。唐末,高、杨二土司割据天全、高土司建土署于始阳,杨土司建土署于碉门,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设天全州,统治达800多年的天全土司至此结束。今始阳镇破磷村以石头为建筑材料,故名石头寨,东距县城约12公里,有全市唯一保存完整的省级文物明代土司石牌坊,还保留有土司墓葬以及具有藏汉文化特征的民居等,是天全土司文化的见证。将破磷村定位 于土司文化观光休闲区,按八卦迷宫布局,逐步恢复原有布局形式和古朴原始风貌,突出全国范围内都罕见的,以石头为特色的民居,最终打造成土司文化及古村落文化旅游区。 (四)佛教文化观光休闲区 红灵山西距县城约20公里,紫石关古城背靠红灵山,这里不仅集日出、云海、佛光和森林等自然景观于一体,且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地群众和藏族同胞中有很大的影响,是信佛群众心目中的“灵山”,被誉为“小峨眉”,颇有群众基础和旅游价值。将红灵山景区作为茶马古道上最具特色的佛教文化观光休闲区进行打造。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做好红灵山各种传说以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佛教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创作,赋予红灵山神秘的文化内涵;对红灵寺、雷音寺、小西天、王母殿等庙宇群进行恢复打造;大手笔、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道路、索道、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以及观景设施,全面改善可进入条件,方便游人观赏日出、云海、佛光、日月同辉等天文气象景观,再现“小峨眉”的风貌神韵,把红灵山打造成为川西旅游环线上重要的佛教文化旅游圣地。 五、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分析 1、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出,西部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应该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从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建设、人才、帮扶等方面进 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积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2、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民族问题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强调民族团结工作。党的十七大要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党和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二)品牌分析 “茶马古道”穿越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沿线独特的高山峡谷,景色壮丽,森林茂密,民族文化丰富多采,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无论在自然资 源还是文化资源上都是一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古道,它的旅游品牌效应具有不可复制性,拥有巨大的国际旅游市场潜力,对国内外游客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完全具备成为世界级精品乃至极品旅游热线的可能。 (三)资源分析 天全是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原产地。唐开元十九年(731),藏民请开茶市,朝廷允行“茶马之政”,于今城厢镇设碉门茶马贸易市场。宋代以来历朝官府推行“茶马法”,明代(公元13711541年)于四川雅安、天全等地设立管理茶马交换的“茶马司”,清朝乾隆时代,规定雅安、天全、荥经等地所产的边茶专销康藏,称南路边茶。 天全作为“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的发源地,在沟通藏区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茶马古道天全至康定段约180公里,穿越我县全境,古道穿行于崇山峻岭和悬崖峡谷之间,有的傍山、有的靠河、有的凿岩、有的搭桥,迂回曲折,崎岖难行,以其地势险要和两旁风景优美而闻名,具有险、奇、幽、丽等特色。由于古道穿行在陡峭的山峰之间,马帮无法行走,惟有依靠人力的方式运载茶叶,因此天全一带以背夫而闻名。背夫现象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随着一代代背夫前仆后继地行走于古道,背夫们硬是用双脚在崇山峻岭中走出一条道来,他们的拐杖一次又一次地敲击着石板路,石板上竟然形成了密密麻麻的小坑,形成了天全段茶马古道独特的风景奇观,是历史赋予我县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这种独特悲壮的 背夫形式,展示了负重远行、勇攀高峰、不畏艰辛的背夫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伟大风貌。境内有由“二郎山、喇叭河、红灵山、白沙河”四大景区组成的集山水、云海、日出、佛光、冰雪、珍稀动植物景观于一体的二郎山风景名胜区,有碉门茶马互市、青石乡“茶马古道”、紫石乡“茶马古道”、两路乡“茶马古道”等遗址。 天全段茶马古道具备了北纬30度上的地质奇观、生物基因库、民族文化多样性等多重特征,使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具备了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区。 (四)区位分析 天全位于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318国道穿境而过,川藏高速建成后将穿越全境,是318国道与川藏茶马古道“自然人文”双线上的重要区段,处于立体化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是汉民族向藏、羌等少数民族的过渡地带,素有“康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其优越的交通区位、特殊的旅游区位、战略性的文化区位,为天全成为进入藏区的旅游门户区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保障。 (五)潜力分析 由于历史的原因,茶马古道上许多地方迄今仍然是一块净土,大部分旅游资源尚处于沉睡状态,未得到有效、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具备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条件,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六、实施步骤 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2年2013年) 做好前期项目规划,广泛论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的项目资金;切实做好招商引资等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20132014年) 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开发,完成项目规划的编制,做好宣传发动,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景点的打造。 第三阶段(20142016年) 根据各项目的内容和特点,按照“整体规划、分块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有条不紊的推进项目建设,完成园区打造。同时,做好背架子、拐子、草鞋等背夫用具等旅游纪念品开发,推出茶马古道特有的“青杠拐子酒”、豆花饭、锅贴子、菜豆水等特色食品;举办国际茶马古道文化研讨会,邀请国内对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有所研究建树的历史、旅游、文化专家共同探讨茶马古道历史价值的挖掘和利用,并将探讨成果出书成册,申请国家重点开发项目,把产业园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特色文化产业园。 七、效益分析 (一)政治效益 茶马古道是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由汉藏等族人民开辟的这条道路,证明了西藏归属中国的历史必然性,证明了藏区与祖国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证明了藏族与汉族和其它兄弟民族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立足“藏汉一家”这一主题,它的建成 必将进一步强化内地与康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融合,成为汉藏民族团结的象征,就象一座历史的丰碑,让人感受到汉藏情谊的隽永与深厚。 (二)经济效益 荼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将极大拉动全县建材、运输、劳务、建筑等行业的发展,促进旅游、餐饮、商贸、娱乐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随着人流量的迅速上升,将使我县第三产业急剧升温,地方税收将不断增加。2016年,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初步建成后,预测年接待游客可达20万人次,人均消费按500元计算,旅游收入为1亿;以后每年按30%旅游人次递增,每年可增加收入0.3亿以上。 (三)社会效益 荼马古道文化品牌将大大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同时,随着第三产业的升温将使众多失地农民找到生存门路,解决大量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不断扩大XX县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八、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其中:茶马文化古城观光休闲区为15亿;荼马古道遗址观光体验区为5亿(甘溪坡古村为1亿,紫石关为1亿、竹岗山为0.5亿,二郎山为3亿);土司文化观光休闲区为1.5亿;佛教文化观光休闲区为3亿。 九、资金来源 中央财政支持8亿元,省级财政支持3亿,地方配套2亿元,招商引资12亿元。 第二篇:XX县区茶马古道与民俗文化杂文随笔对茶马古道的定义,历来学者的说法较多,但被广泛接受的的观点,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茶马交换而形成的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而“茶马古道”的命名人,著名学者、云南大学木霁弘教授和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周重村,联名发表的茶马古道研究模式以及意义,更倾向于茶马古道给人类所做出的贡献,该文指出,茶马古道有四个方面的横式意义:一是茶马古道是当今世界上地势最高的贸易通道。二是茶马古道从来都是民族融合与和谐之道,它见证着中国乃至亚洲的各民族之间千百年来因茶而缔结的血肉情感。三是茶马古道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它为人类寻找永恒的家园提供了许多实证。四是茶马古道是佛教东传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马古道上,多元文化开始融合。历代学者大都认为,四川是世界上种茶、饮茶的发源地。秦汉以前,只有四川一带有饮茶和茶的商品生产,到唐代盛行种茶饮茶的习惯。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开始,在蒙古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宋代于成都、秦州(天水)各置榷买马司,后汉才提举茶事兼理马政,遂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掌以川茶与少数民族贸易马匹。到北宋,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取地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丰十一月,提举茶场司上奏:阶州(今陇南武都)未立卖茶场务督官,请求以熙宁十年以前税率管理,朝廷批准(阶州直隶州序志)。元丰五年,茶场大提举陆师闵上书朝廷提议:“文、阶州接连,而茶法不同,阶为禁地,有博马、买茶场,文独为通商地”。要求文州(今陇南XX县区)亦禁茶叶民间交易,官买茶叶。朝廷批准陆师闵提议(宋史。食货志)。北宋熙宁以后,便在四川设置茶马司,将四川年产3000万斤的茶叶,大部分运往甘肃、青海等地区,设置数以百计的卖茶场和数十个买马场,并规定名山茶只许每年换买马匹,不得它用,每年买马达15000匹以上。绍兴十二年五月,以郑刚中为川、陕宣抚副使,置陕西诸路(主要在陇南)的茶马场(宋史。高宗本纪)。“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鸟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明太祖实录卷251)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地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民族的主要手段。明初在秦州、洮州(临潭)、河州(临夏)、雅州(雅安),清代在陕西、甘肃、云南等地设置大使职掌与前代。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万历年间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这些现象也反映在当时文人的作品中,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之兴旺与繁荣。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驰,私商茶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直至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废止。 陇南XX县区地处陕甘川交汇之处,是连接内地和西南、西北的重要通道之一。东接陕西汉中,北连天水、陕西宝鸡,南接川蜀,因其地域的独特和物产之丰富,是大陇南文化圈里的一块奇特地带。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历史上的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以及太平天国运动、茶马古道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成为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民间音乐有打锣鼓草歌、木笼歌、毛山歌、唢呐演奏、三弦弹唱;民间舞蹈有羊皮鼓舞、霸王鞭、梅园神舞、康南花鼓;传统戏剧有木偶戏、秦腔演唱等;民间美术有刺绣、氏族家谱绘制等;传统工艺有造纸术、“二脑壳”酒酿造、铸铧等。特别是“女婚男嫁”或“男到女家”的婚俗尤其独具特色。在多变漫长的社会背景下,XX县区民众世世代代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与外来人口一道,创造出了异彩纷呈的民间民俗文化。正如著名民俗文化学者仲富兰所指出的那样,“民俗文化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间社区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它由历史沿传而来,又是在现实中生生不息的,具有一定特色的风俗、习惯、心态、制度等,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外涵相当广泛,反映民间文化最一般规律,反应在建筑、民居、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语言、文字、或者表现为抽象的性格、习惯、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作为一种行为方式、生活模式和文化认同而存在于民众当中。” XX县区是民歌之乡,打锣鼓草歌、木笼歌、毛山歌等民间歌曲经过千百年来历久不衰的口头承传,而渗透于陇南民间各个角落,因民俗文化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点,表现在民歌上,则康南康北的山歌在曲调上截然不同,在取材和内容上,象诗经等中国所有的传统民间歌谣一样,绝大多数篇章为反映爱情生活的。 唢呐演奏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在陇南各地也均有流传,而且是在过去没有电视、录音机、音箱等音乐设备时,唢呐演奏是红白喜丧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使人们陶醉其中,乐此不疲,为结婚和丧葬增添了浓浓的喜悲气氛。1985年在XX县区举行XX市文化现场会上,豆坪乡60人集体演奏的唢呐迎宾曲,成为当时的一大亮点,场面之大、参与民间艺人之多,规模空前。因唢呐在不同的场合要演奏不同的曲调、营造不同的氛围,而主要分为喜调和悲调,结婚喜庆时一般奏喜调,丧葬悲伤时一般奏悲调。喜调如开财门、八仙上寿等,悲调象孟姜女哭长城、秦雪梅吊孝等,都是根据实际需要吹奏。 XX县区木笼歌,是歌者在被囚押途中自编自唱的,所经之处群众边听边学,主要分布在迷坝乡境内,因其内容痛斥封建社会之黑暗,道出了广大疾苦群众的心声,并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群众发生共鸣,而广泛流传下来的,因其体裁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情节生动而易于接受,是XX县区北部的主要民间歌曲之一。 毛山歌主要分布在XX县区南部的阳坝镇、两河镇、白杨乡、铜钱乡、三河乡、秧田乡等地,是山民们自编自唱、口头承传下来的民间歌曲,因其通俗易懂,更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歌,深得广大民众喜爱,其主要特点是,把高兴事和悲凉事都吼出来,其内容主要反映旧社会广大老百姓的苦难生活,如“宁叫天打做磨,不给老地主扛长活。”也有反映忠贞爱情的,如“洞绿盅子喝清茶,啥时候与你成亲家,只要和你成了亲,肉连骨头心连心”。在形式上主要以单唱和对唱为主。 打锣鼓草主要流传在甘陕川交界地带,以前的XX县区南部地区,因其地广人稀,农田荒草严重,农民苦不堪言,为了消灭草荒,争取丰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把敲锣打鼓,喜庆欢乐的场面与劳动号子相结合,一人敲锣,一人打鼓,集体唱锣鼓草歌,众人随锣鼓手的指挥边唱歌边薅草,表演大概分为牵线,扎盖子,起歌头,安五方,说正方,耍歌之,办交接等步骤。节拍有九拍,十二拍、花拍子几种,唱词分为五字、七字、十字等。唱词“一个铜钱滚过街,上场就把话说开。一来不要打呜呼,二来不要撂界子”。就富有诗意,且妙趣横生。 以娱神为主要内容的梅园神舞,是康南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祭祀习俗中形成的的民间歌舞,以歌舞祭祀活动为载体,内涵丰富,包含历史、宗教、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每逢农闲时节,要择吉日对“梅园山神”进行朝拜、祭祀,并以世代相传的各类活动,营造神秘隆重的气氛,以示对山神的敬重,希望通过祭祀山神带来万籽归仓,风调雨顺。其场面往往伴有拼杀、嘶战、翻身旋转、对歌跳舞,热烈激越。 霸王鞭是春节期间深受群众喜爱的社火表演舞蹈之一,俗称棒棒鞭,打钱串子,打花棍。是原生态的民间歌舞艺术表演。表演者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往往身穿舞衣,每人手持一根绑有一串铜钱的竹棍,随鼓点舞动,棍或敲打肩、头、脚尖、手掌,臂腕动作多变花繁,铜钱响动悦耳。舞者边舞边唱,极富观赏性和美感,其腔调运用民间小调形式,唱词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康南花鼓唱腔优美,表演形式简练活泼,又称“三句半”、“康南花鼓”、“农家宝物”,“花鼓一敲水欢笑,花鼓一敲山起舞”。 家谱绘制(一说是氏族家谱绘制),是一种工序很考究的民间工艺制作,绘制要求严密,难度较大,对绘制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其是一个家族兴盛的象征,且在重要的节日要悬挂,供后人祭祀膜拜,以表示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和敬畏之心,绘制时分敬神、备料、绘制、装轴、开光等仪式,复杂的程序和严谨的规则,所以这种技艺不是人人都能够学成的。 “二脑壳”酒酿造工艺,原料是高梁、玉米、红谷、青稞、小麦等,通过发酵、烧烤等多种工序酿造而成,因其不添加任何化学成份,而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保健酒”。 铸铧工艺则通过备料、溶铁、打铧模子等多种流程铸造而成,主要在XX县区北部太石乡一带流传,至今犹存。 流传在康南的太平乡女娶男嫁的婚俗,当地人称为“包儿子”或“当娃”,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的婚俗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男到女家,更名入籍”,即男方嫁到女方家后,一切遵从女方家族的习俗和规矩,改名换姓,与妻子一道称呼女方家族成员。另一种是婚后二门各开的形式,男女各保留原先的姓氏,婚后生育两个子女,双方各一个,各顶门立户。婚前还需要立婚约为字据,一般在结婚仪式上签定婚约,一式两份,双方共同遵守。在财产分配上,若是男方提出离婚,财产归女方,若是女方提出离婚,财产各一半。若婚前男方在进入女方家定居时带有财产,在离婚时财产归男方所有等等。 正是上述所列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现象,构成了XX县区人世世代代的主要生活方式,一直渗透到其生产生活、宗教信仰、为人处世等各各方面和老百姓的骨髓之中,成为陇南民俗文化的一枝奇葩。“由偶然的创造进而成为一种经验;再经由人类语言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开来,变成人们的常识;再经由约定俗成之后,变成民众的生活准则或习惯。”渗透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 XX县区文物工作者于2009年上半年在XX县区望关(XX县区和武都交汇处,交通要道)发现碑刻,使XX县区成为有碑刻佐证的茶马古道途径之地,形成了一条东接汉中、起窑坪,经古兰皋、古散关、白马关、大堡、长坝、望子关,向西经阶州(武都)通青藏;北至兰州,天水宝鸡等地至新、青、宁,经咀台、岸门口、铜钱、阳坝南过利州直通向川滇方向的几条茶马古道。碑刻中“茶马贩通番捷路”,以官方很郑重其事的告示形式警示经商之人,从侧面反映出了这条路线,当时茶马古道是多么的繁荣,商贸往来的人数之多,成为当时西北的主要支线之一,因其地域为“通番捷路”,所以很多茶马商贩都更加愿意走这条捷路。从XX县区的西峡颂到XX县区郙阁颂,两大摩崖石刻,都是通往XX县区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无论从陕南进入甘肃到青海、西藏,还是西安等内地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往来,XX县区望关都是必经之地。繁荣的茶马商贩,带来的不同地域的文化,不仅冲击着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还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茶马古道通过人背马驮,爬山涉水,要涉过汹涌咆哮的河流,巍峨的高山,空气稀薄的高原,茂密的森林及广阔人烟稀少的草原。焦应旂的藏程纪略记载道:“坚冰滑雪,万仞崇岗,如银光一片。俯首下视,神昏心悸,毛骨悚然,令人欲死,是诚有生未历之境,未尝之苦也。”沿途的民居样式、饮食、衣着服饰、民情风俗、所说语言、房前屋后乃至宗教信仰,始终象走马灯一样变化着。商贩们像宗教信徒一样,把一个地方的民俗民风带向另一个不同的地方,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和碰撞,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形成过程的历史见证。XX县区诸多的民俗文化,如唢呐、社火、霸王鞭、男到女家等,也势必夹杂着茶马商贩的传播影迹,他们的路过或到来,或多或少地改变和丰富了当地人的文化生活,也使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更加繁荣兴盛,具有多面性和多样化。 总之,茶马古道作为一条古代人类商贸活动的文化通道,始终伴随着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而不断延续和发展着,不仅是一条古老的文明通道,商贸通道,也是汉族与藏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团结的纽带。XX县区作为有碑刻记载佐证的“茶马贩通商捷路”,从侧面反映出了其历史文化积淀的悠久和深厚,以及其文化的多元性特点,同时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积淀和保留了丰富的原生形态的民族民俗文化。茶马古道不仅是民族多元文化荟萃的走廊,也是民俗文化丰富的宝地,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贝园地。” 第三篇:“中国藏茶之乡”旅游文化季开幕仪式暨“重走茶马古道”开机仪式(1)“中国藏茶之乡”旅游文化季开幕仪式 暨“重走茶马古道”开机仪式、藏茶博览会揭幕仪式 活动名称 “中国藏茶之乡”旅游文化季开幕仪式暨“重走茶马古道”开机仪式、藏茶博览会揭幕仪式 活动概况 时间:2013年4月1日 地点:待定 参加人员: 1、XX县区领导、雨XX县区及XX县区各级领导。 2、著名外籍友人江南、藏茶学者、茶商。 3、新闻媒体。 4、雅安当地居民及游客。 5、演艺人员。 活动背景 雅安是中国藏茶之乡,也是昔日茶马古道的经济走廊,如今雅安已成为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雅安雨XX县区的推广应紧密结合“藏茶之乡”和“茶马古道”概念,力争最大程度提升这两大旅游名片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 活动目的 隆重突出“藏茶之乡”和“茶马古道”两大旅游名片,扩大旅游文化季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观光,刺激雅安及周遍城市的经济发展。 仪式流程 【暖场】 伴随热烈喜庆的音乐,来宾进场签到,就坐。 【典礼致辞】 主持人邀请XX县区领导、雨XX县区及XX县区各部委领导分别上台致辞,并由雨XX县区领导宣 布“中国藏茶之乡”旅游文化季正式开幕。 【文艺表演】 1、藏舞表演:通过喜庆热烈、多姿多彩的藏族舞表演,表现藏族人民在离太阳最近的 地方采撷阳光的热情,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展示生命的伟大和当代高原人新的精神风貌。 2、藏歌会串烧。由受观众喜爱的藏歌会选手带来多支藏歌串烧。 3、配乐诗朗诵:以配乐诗朗诵的形式,由当地藏茶产销企业的职工亲身演绎,通过极 具感染力的诗词表达他们对藏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藏茶产业的无限憧憬。 4、音乐情景剧:以唐代川藏“茶马古道”为背景,围绕藏茶这一元素,通过汉藏人民 间“茶马互市”的贸易往来,体现藏茶成为了汉藏民族团结的纽带。 【开机仪式】 1、现场led播放茶马古道古今对比片段,主持人旁白介绍此次“重走茶马古道”活动 概况:江南与媒体重走茶马古道,在体验茶马古道历史变迁的同时,还偶遇长寿老人,老人 现身说法,突出藏茶健康、生态的价值定位。接着通过媒体的镜头,展现出藏茶的制作工艺 等,令汉藏文化交流通道及藏茶之乡的名号名扬万里。 2、主持人邀请政府领导、著名外籍友人江南、主创人员代表、媒体代表上台剪彩,此 次剪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剪彩,而是由汉族及藏族人民代表分别手持1根红线站在舞台两 端,两族人民代表所持的红线即代表茶马古道,随后政府领导、主创人员代表、媒体代表共 同将这2根红线系在一起,表示茶马古道将两族人民联系在了一起,也代表“重走茶马古道” 正式开机。 【藏茶博览会揭幕】 1、著名外籍友人江南再次上台并与主持人“偶遇”,江南表示自己这次来雅安除了拍摄 “重走茶马古道”,还希望主持人能给他推荐当地好吃好玩的地方,主持人随即向江南推荐 雅安一系列著名景点及美食,在最后着重提醒江南一定不能错过雅安的藏茶,期间江南用一 口流利的川普与主持人进行幽默风趣的交流,并最终表示定要一睹藏茶的风采。 2、主持人带领江南来到舞台正中的揭幕台前,告诉江南现在他就可以一睹藏茶的真容, 接着主持人邀请政府领导上台与江南共同为本届藏茶博览会揭幕 3、活动结束。政府领导、江南及“媒体重走茶马古道”主创人员接受媒体采访。 仪式预期效果 本此仪式为雅安雨XX县区“藏茶之乡”和“茶马古道”两大旅游名片的推广拉开了序幕,利用强大的媒体关注度及名人效应,吹响了全国旅游热潮的号角。 活动亮点 关键词一:重走茶马古道 关键词二:藏茶之乡 关键词三:独特的剪彩仪式 关键词四:江南 第四篇:文化旅游项目商业计划书(精选)文化旅游项目商业计划书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期间也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旅游策划专家认为:旅游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其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关联带动性强,文化旅游是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为结果的,它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这也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给人一种超然的文化感受,这种文化感受以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为载体,体现了审美情趣激发功能、教育启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功能。文化旅游是一个产业,它所涉及的面很广,并且它的关联度很高、能够带动全世界范围内的学习和模仿,综合来说,文化产业应该说是一种综合性产业,极具活力。文化旅游行业的整体消费约占全社会总消费的百分之十。其中文化旅游以庞大的发展规模、丰富的文化蕴涵以及博大的文化底蕴享有旅游行业的最高荣誉,并成为文化产业的最具影响力的产品。 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书 1西沟生态村简介: 西沟生态村位于两省(河南、山西)、三县(辉县、修武、陵川)交界处的薄壁镇境内,面积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95%,河水流径10余公里,是国家级重点生态林和太行猕猴保护区。 西沟生态村主要特征是:高山林立、奇峰怪石;峡谷万丈、壁立陡峭;泉涌溪流、瀑大潭深;古树参天、鸟语花香;野果遍坡,桃梨满园;深秋时节,红叶漫山;名贵药材,亨誉中原;自然冰雕,别有洞天。生态村内现有景点:潭头瀑布、西沟四级瀑、龙浴湖、黑龙洞、黄龙潭、龙王寨、青苔岩、小寨河、千年龟石、香炉石,还有众多奇峰待命名,这里集雄、秀、奇、幽于一体,揽山、水、林、洞于一沟。专家赞誉西沟生态-贵在原始,美在天然-。 一、项目背景分析 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虽包罗万象,但无外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类。我国众多的旅游胜地中,有的以自然资源突出为特色,有的以人文资源突出为特色。随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改变,自然资源成了旅游中最具魅力的优势资源,并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而西沟生态村却隐藏着与世隔绝的自然资源。 (一)国家对旅游产业开发的政策形势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发展旅游产业,争取把中国发展成为旅游强国,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位居世界第7位,但与世界旅游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产业政策。 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中国旅游业将尽快改变政府的主导地位,变政策调节为市场调节,以加速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步伐。 (二)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1.21世纪世界旅游的发展对景区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众多旅游专家一致认为,生态、绿色、极限、人与自然、度假、文化、体育等将是未来旅游业的主题。 2.中国旅游景点的开发将从以政府为主导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 3.旅游市场越来越呈现出细分化的特点。 (三)西沟生态村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1.成功点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良好(景区内的水、空气、植被等未受污染和破坏) (2)近三年来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在XX省内) 2.不足点 (1)配套设施几近空白(住宿、饮食、娱乐等设施匮乏) (2)景区自然景观尚未开发(峡谷内没有步道和安全保护); (3)景区运营机制未制定(国家所有国家开发的运行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4)尚未市场定位。 (四)景区旅游资源优劣势分析 1.优势 (1)景区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合开展一些水上项目,; (2)峡谷内有多处适合速降和攀岩运动的天然石壁; (3)具备良好的植被覆盖,生态环境良好; (4)景区内有林果种植特色农业。 2.劣势 (1)景区内峡谷较窄,地势复杂,汛期水大无路可行。 (2)景点地理位置相对较偏,交通不便。 二、西沟生态村总体开发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生态、倡导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 坚持传统特色与现代理念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坚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追求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三、景区远景规划目标 建设成为“河南著名、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避暑度假区; 1.发展特色运动,如短矩离剌激漂流、拓展等,使自然景区成为河南知名的野外拓展训练基地; 2.成为XX省乃至全国知名的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基地。 3、建一个世外桃园。 四、阶段性开发规划 (一)第一阶段。立足景区现有景点,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开发乡村旅游,加大营销力度,实现景区游客量的较大增长。 1.在景区内统一规范若干个农家旅馆 2.在景区附近建设一座集住宿、餐饮、停车、娱乐于一体的宾馆;(潭头、平甸) 3.对景区内现有游览线路上的泥石路、栈道进行改造或新建; 4.沿游览路线开设数个游客休憩亭,兼营饮品、副食和地方特色小吃; 5.新建景区内的邮电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 6.新建景区内的简便医疗点一个、生态环保厕所若干间; 7.建一烧烤一条街 8.设置两处篝火场。 9.开发乡村旅游(农家乐项目) 乡村旅游,以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换言之,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无论如何理解,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其在旅游业中的产业关联带动、吸纳当地就业和促进改革开放、脱贫致富等诸多方面,都能够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考察国际上流行的绿色旅游、旅游农业等不同的旅游方式,其实质都是以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为背景或载体、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和旅游回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的加强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应视为取得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基本保证。如新加坡为了对有限的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有关部门将高科技引入农业并与旅游事业相结合,兴建了10个农业科技公园,游人不仅可以漫步其中,而且可尽情品尝,如同生活在仙境中,让人大饱眼福和口福。还有日本的观鸟旅游和观光农园及务农旅游、马来西亚的农林旅游区、澳大利亚的牧场旅游、美国的农场旅游、法国的远离城市的绿色旅游、意大利的乡村度假旅游、德国的“森林轻舟”旅游等等。乡村旅游的内容涵盖了上述多种旅游方式,甚至比其更为广泛。 品牌。西沟生态度假旅游庄园。 项目:西沟生态村发展项目 内容: (1)观赏山村田园风光,亲手采摘农家果蔬。 (2)吃住在农家,体验山村饮食文化:品尝有当地特色的绿色民俗风味的“山村农家小吃”,如:擀面皮、决面汤、山豆角咸大米饭、山野菜糊涂面条、小奥馍、发面锅盔等。 10.请专业营销咨询机构或广告公司对景区进行专业策划、宣传。 (二)第二阶段。细分旅游市场,针对特定顾客群,开发特色旅游景点及设施。 1.开发以西沟生态村为主题的峡谷景观 峡谷的命名:* 对峡谷内已有的天然石像、山峰,进行命名并赋予相应的典故传说。并在峡谷内设置相应的说明性文字标志牌。峡谷内设置指示路牌.2.开发道教、佛教文化(周易文化)特色旅游项目 道教、佛教文化旅游,即以现有的道教佛教文物古迹(老爷顶、宝泉庙、平甸玉皇大地、西沟庙、小寨庙)为依托,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独具特色的园林环境,再加上观光游客和香客受到的艺术感染或各自的精神寄托,通过艺术的审美,历史的回顾,得到全方位的精神上、文化上的享受的一种旅游活动。 整合景区内道教文化旅游。设计一条道教文化旅游路线。老爷顶、平甸玉皇大地、西沟小寨山、东寨托福寺、等历史悠久的道教名胜古迹。 3.建设生态休闲活动中心 具体方案: (1)设施建设。开发3-4个水面约500平方米的人工鱼池,(潭头、西沟、小庄沟)同时因地制宜在溪谷中开发若干个天然鱼池,在鱼池周围配备有统一标识的遮阳伞、特色石凳等设施。 (2)目标顾客群。政府机关、企事业等单位有钓鱼爱好的离退休老干部、其他专业或业余垂钓爱好者。 (3)山果超市1-2个(潭头、西沟) 4.开发攀岩、远足、探险、漂流、露营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野外拓展训练基地 (1)攀岩、远足、探险 休闲生活与探险运动现代人随着经济起飞,物质生活不再匮乏,相对的,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声音与想法也越来越多。生活的品质已不再仅是要求温饱而已,更重要的是希望建立工作与身心健康、休闲品质、家庭亲子关系等相对的平衡。攀岩、远足、探险活动,则可以完全满足这些声音与需求,并且完全没有危险性。除了以上这些好处外,这些活动更因为没有体型、性别及年龄上的限制,因此无论男女老少皆可享受攀登的乐趣。目前现代人在饱受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他们可以从攀岩活动中获得成就感,舒解压力。 目的:吸引年轻的,追求刺激与冒险的消费者 成立“探险俱乐部”,组建“远足俱乐部基地”, 在合适的地点建造攀岩基地。 促销。每年举办一次攀岩比赛,来提高知名度。 (2)漂流、露营 对峡谷的某些地段进行适当改造,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局部的漂流项目。 在峡谷沿途附近,寻找几块较平坦的空地作为露营基地。每个露营地都有相应的本地人或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对露营者提供必要指导和应急服务。 通过以上各种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展,将景区局部区域建设成为一个野外拓展训练基地,为省内外的工商企业训练员工队伍团队精神、凝聚员工队伍、提升员工素质服务。 5.开发“森林木屋度假庄园”项目 (1)规划概述:依据峡谷开发附加价值高的特色住所 (2)具体产品的开发 产品。在风景区内建造1-2处木屋度假庄园。 目标消费者:年龄较大的富翁和国内外游客 概述。在风景区内建造1-2处木屋度假庄园,每处仅建造10套木房子。每间房子都有独立的门院,菜地。度假庄园的组建以产权式为主。 品牌:*度假庄园 6.建立“体验贫困”专区 有道是“千金难买少年贫”,少年时代的苦痛经历是一笔财富,对人的健康成长和意志磨练非常有益。 当今许多家庭因为生活条件非常优越,子女长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从不知道什么是苦和累,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优良意志品质的形成十分不利。一些高层次家长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非常渴望能有一个特定的艰苦环境来教育和磨砺孩子。“体验贫困”专区正是针对这一需求而开发的。 (1)目的。通过这个产品,满足一部分人特定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间接帮助贫困山村脱贫。由于此产品在省内很少,所以新闻性较强,易于形成新闻抄做的卖点,这对我们开发整个风景区,会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2)方式:让有条件的家庭和想体验贫困的人,进行一段时期的实际体验。制定一套体验活动程序和相关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如:体验人必须穿上当地人的衣服、同吃同住,并与当地人一起干农活等等。 (三)第三阶段:发挥产业互补优势,大力开发观光生态农业,形成绿色环保产品产业链 1.建设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 建设*果蔬种植基地,组建生态农业观光园供游客参观。游客同时可亲自采摘、品尝或购买绿色无公害果蔬。 这些无公害果蔬既可作为商品提供给景区内的宾馆、饭店,在产量具备一定规模的情况下,还可以成为XX县区各超市无公害绿色食品专柜的紧俏商品。 2.将高科技环保产业与风景区的开发结合起来,打造中国杜绝白色污染的自然风景区,(用当地的精条编制包装)开展生态旅游,建设环保教育基地 在风景区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环保、生态效益至上的理念,发挥高科技环保产业的优势,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加强景区环境管理,杜绝白色污染,在景区开发全过程中、全范围内时刻关注环境保护,传播环保理念,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环保行为,形成环保至上的景区特色管理文化。 将整个景区建设成为青少年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塑造环保行为的教育基地。 通过三个阶段的开发建设,景区将形成一个以生态为特色,集观光、探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河南著名、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 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书 2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纯净的大自然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人们渴望到大自然中去休闲娱乐,也有经济实力和闲暇时间去享受人生,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大自然,享受轻松人生”将是21世纪的旅游潮流,谁拥有丰富、奇特的原始自然资源,谁就可能在旅游业的竞争中取胜。 花亭湖是XX市XX县区境内的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天柱山与司空山之间的崇山峻岭之中。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一直在研究如何使花亭湖旅游成为XX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XX县区的支柱产业。 2005年花亭湖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于开发较晚,相关旅游项目的策划还很少。鉴于此,现对花亭湖风景区进行旅游项目策划。 一、花亭湖风景区简介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位于XX省XX市XX县区城北4公里处,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天柱山与司空山之间的崇山峻岭之中。花亭湖水面开阔,碧波万顷,层恋迭嶂,环湖而峙,朝晖夕照,气象万千。湖岸的绿荫深处,掩映着佛影禅光。狮子山、佛图山、西风洞、龙山宫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