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6章-货币与通货膨胀.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5505707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第6章-货币与通货膨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经济学原理第6章-货币与通货膨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经济学原理第6章-货币与通货膨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第6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6.1 货币的定义、职能及其衡量 6.2 现代银行体系 6.3 货币供给 6.4 货币需求 6.5 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变动 6.6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6.1 货币的定义、职能及其衡量,6.1.1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货币(money)是指作为支付手段被普遍接受的任何商品或者符号。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是指某些商品或符号所具有的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的职能。,6.1.1货币的定义与职能,货币还具有以下三种职能: 货币是交换媒介 货币是计价单位 货币是价值储藏,6.1.2 货币的衡量,当今世界的货币属于“信用货币”或称“法定货币”。 今天的货币包括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和在商业银行中的存款。 根据资产的流动性程度,我们使用M0、M2和M2衡量一国的货币数量。 M0: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和硬币,最有流动性,是最狭窄意义上的货币。,6.1.2 货币的衡量,M1: 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即由个人及企业持有的现金)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是狭义的货币。 M2:M1加上定期存款,是广义上的货币。 我们书中使用的货币概念一般是指M1。,6.2 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银行体系主要包括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6.2.1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接受储户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各类存款构成了银行的主要负债。 一小部分资金留在银行内部,用于应对储户的现金提款要求,这被称为银行的准备金。 银行的准备金由其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的余额构成。 各国的中央银行都要求各商业银行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准备金,且其数量占存款数额的比例不得低于某个比率,这个最低比率被称为法定准备金率。,6.2.1 商业银行,大部分资金用于投资有价证券与发放贷款以获取较高的利息收入,这些构成了银行的主要资产。 由于现代货币主要由存款构成,因此,在研究货币供给时,以商业银行为主要代表的存款机构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6.2.2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指向其他银行和政府提供银行服务,同时监管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公共权力机构。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6.3 货币供给,6.3.1 银行创造货币的基本思想 允许商业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制度被称为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 在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下,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创造出存款。,6.3.2 货币乘数,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是货币总量变化与货币基础变化的比率。 货币基础(monetary base)是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现金。,6.3.2 货币乘数,简单的货币乘数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 假设银行会将超出法定准备金的资金全部贷出,并且,个人或者企业会将自己得到的货币全部存入银行。 用D表示获取存款,用R表示初始存款(即新增准备金),用r表示法定准备金率,则有D=R/r。进一步的,有:D=R/r。这个1/r被称为货币乘数。,6.3.2 货币乘数,事实上,货币乘数的大小除了取决于法定准备金率之外,还取决于另外两个因素: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 商业银行经常持有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s)。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被称为超额准备金率,可以用e来表示。超额准备金率越高,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越差,货币乘数就会变小。,6.3.2 货币乘数,个人或者企业通常愿意以现金形式持有一部分财富。现金从银行体系的流出称为现金漏损,现金漏损率是指漏损现金与存款的比率,可以用k表示。现金漏损率越高,则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越差,货币乘数就会变小。,6.3.3 货币基础、货币创造乘数与货币供给,如果用MB表示货币基础,用Cu表示非银行部门持有的现金(即流通中的现金),用R表示准备金总额,则有MB = Cu + R。 M1与MB的关系为 根据定义,有 即:,6.3.3 货币基础、货币创造乘数与货币供给,已知现金漏损率是 Cu/D、表示为k,实际准备率是R/D、等于法定准备率r加超额准备率e,则得货币创造乘数,6.3.3 货币基础、货币创造乘数与货币供给,其它条件不变时,法定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 其它条件不变时,现金漏损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货币乘数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提供了一国的货币基础与货币供给之间的联系,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基础来控制货币供给 。,6.4 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量是指以一国货币单位衡量的货币量,通常用M来表示。 实际货币量是指货币能买到的东西来衡量的货币量,它等于名义货币量除以价格水平,通常用M/P来表示。 我们书中所说的货币需求量如果不加特别说明,指的是实际货币需求量。,6.4.1 影响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多少不取决价格水平的变动。 名义利率的变化会引起人们改变其计划持有的实际货币需求量。 名义利率就是以货币形式、而不是以生息资产形式持有财富的机会成本。 名义利率上升(下降),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下降),人们会减少(增加)其计划持有的实际货币量。,6.4.1 影响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实际GDP增加,会增加整个国家的计划支出的数量,因而人们为应对这些支出而需要持有的货币量也要增加。 金融创新也会影响着人们计划持有的货币量。 金融创新的影响比较复杂,但是,一般来讲,会减少人们计划持有的货币数量。,6.4.2 货币需求曲线,货币需求曲线是指当影响人们计划持有的货币量的其它因素不变时,实际货币需求量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 在其它因素不变、名义利率发生变化时,货币需求量沿着货币需求曲线上下移动。 利率上升(下降),则实际货币需求量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上(下)移动,实际货币需求量下降(上升)。,图 6-1 货币需求曲线,实际货币M/P,利率,0,r,6.4.2 货币需求曲线,在名义利率不变时,如果影响人们计划持有货币量的非利率因素发生了变化,整条货币需求曲线会发行移动。 如果实际GDP减少,会降低实际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曲线因此向左移动。 如果金融创新发生,通常来讲,由于针对任意水平的利率水平而言人们计划持有的货币量会减少,货币需求减少,货币需求曲线因此向左移动。,图6-2 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0,MD0,实际货币M/P,利率,MD2,r,6.5 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变动,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就达到了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名义利率的自发调整会使得整个货币市场在某个利率水平上货币需求量恰好等于货币供给量。这个使得货币需求量与货币供给量相等的利率,被称为均衡利率 。,6.5.1 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供给曲线是实际货币供给量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它表现为一条垂直线。 货币需求曲线是实际货币需求量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它向右下方倾斜。 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相交的点对应的就是均衡利率,此时,既没有货币供给过剩,也没有货币需求过剩,货币需求量与货币供给量相等。,MS,图6-3 货币市场均衡,r0,r,0,m0,实际货币M/P,利率,6.5.2 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当非利率因素发生变化,货币供给或者货币需求就会发生变动,货币市场的均衡状况因而会发生变化,市场会由旧均衡向新均衡调整,直到整个市场再次稳定在新的均衡利率及均衡实际货币量上。 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下降。 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上升。,MS1,图6-4 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下降,r0,r,0,m0,实际货币M/P,利率,MS2,m1,r1,MS,图6-5 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上升,r0,r,0,m0,实际货币M/P,利率,r2,6.6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在长期中,货币数量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以相同的比例增加。 这种长期中货币量增加引起价格水平同比例上升的观点,被称为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6.6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货币数量等式表示货币、实际GDP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即: 货币供给 货币流通速度 = 价格水平 实际GDP 令M表示货币供给,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价格水平,Y表示实际GDP,则上式可以表示为: MV=PY。,6.6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如果货币量不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实际GDP的话,货币数量等式表明,货币量的增加只会造成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且,货币量增加的比例越高,价格水平上涨的比例就会越高,后者意味着更严重的通货膨胀。,6.6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用增长率重新表述货币数量等式,得到: 货币增长率 + 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 = 通货膨胀率 + 实际GDP增长率 则通货膨胀率可以表述如下: 通货膨胀率 = 货币增长率 + 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 实际GDP增长率 如果我们不考虑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有: 通货膨胀率 = 货币增长率 实际GDP增长率,6.6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在长期中,通货膨胀率的波动等于货币增长率减去实际GDP增长率。在长期,经济会实现充分就业,在经济增长路径上,实际GDP增长率等于潜在GDP增长率,而潜在GDP增长率不受货币量的影响。因此,货币增长一定比例,必然会导致在长期上通货膨胀增加相同的比例,即:货币供给增加越多,通货膨胀就会越严重。,6.6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总之,在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不会影响到实际变量; 名义货币增长是决定通货膨胀的唯一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