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二所第二版教育学基础框架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52523132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十二所第二版教育学基础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十二所第二版教育学基础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十二所第二版教育学基础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认识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学的产生发展一)二)三)一)一)教育的概念定义: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广义,狭义,更狭义)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1、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划分:(非制度化,制度化教育)教育的形态 2、教育系统运行的空间特性划分(家庭,学校,社会)I 3、社会形态的变迁划分(农业,工业,信息社会)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英)沛西能(法)勒图尔诺3心理起源(孟禄)4劳动起源苏联和我国教育历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各阶段教育的特征) 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2、3、教育学的萌芽:学记1条件(1)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3)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 (1 )研究对象:教育问题;(2)形成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范畴的体系。(3)研究方法:科学的(4)研究结果: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一(5 )组织结构:出现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3教育家及著作:培根、夸美纽斯(近代第一本大教学论)、康德、赫尔巴特(现代第一本普通教育学)、 二 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实验教育学:(德)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德)狄尔泰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杜威和克伯屈 制度主义教育学:(法)乌里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L批判主义教育学:(美)鲍尔斯和金蒂斯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多样化;(3)分工发生变化,形成庞大学科体系; (4)研究和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学术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广泛;(6)对自身的反思,形成元理论三)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2.创立标志:、教育学的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1、教育功能 2、的概述 V、个体发展功自能三、社会发展功能;第二章教育功能含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类型作用的对象: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多维度的复合分类:1、2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 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1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1、改善和提咼人口质量、提咼民族素质。(人口)2、文化保存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融合功能,文化创造功能。(文化)3、通过劳动力的生产和生产的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公民和人才的培养,思想传播和制造舆论,促进社会民主化(政治)匕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发展不协调1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教育本体功能的形成2功能行动的发生、3.直接结果的产生:(1)1)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一致 (2)冲突,对立。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八、社会各要素的直接影响与改变过程(2)受教育者的“影响”过程四、功能的实现产品的输入:毕业生和精神文化产品教育功能的释放- 两个环节产品的利用第三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育能、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23、4、2、3、1、含义: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应教育在人才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基本特点:(1)对教育活动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和人的培养具有质的规定性。( 2)社会性和时代性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型教育目的 终极性和发展性 正式决策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内在的和外在的(范围划分)基本类型i(1)(2)(3)-(4)4、门、2、功能:定向、调控、评价 基本依据:社会和人的依据(人的身心发展需要)基本价值取向 (观点代表人物)1)人本位:卢梭,裴斯泰洛奇、康德,萨特,马斯洛等2)社会本位: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涂尔干k 3)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确认(1)L 3、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2)社会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理念;适应与超越;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人的价值取向:社会化与个性化;理性与非理性;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我国的教育目的精神实质: P76、 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德智体美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P77教育目的实现理性把握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全面发展教育观;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 正确处理各育的关系; 防止教育目的实践性缺失。一、教育制度概述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3、现代学校 制度的变革1)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向分支型和单轨学制发展第四章教育制度1、含义及其特点: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和强制性2、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3、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学制类型:双轨(纵向划分一西欧)、单轨(横向划分一美国)、分支型(我国)L2)从横向学校阶段看:各阶段发生重大变化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1、2、13、演变:第一个正式颁布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 1902 年第一个以法令形式推行的现代学制:癸卯学制 1904 年六三三制:壬戌学制 1922 年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形态:(1)学前教育( 2)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4)高等教育学校制度改革适度发展学前教育普及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学制多样化,满足青年选择和社会需要) 发展高等教育(多层次,多类型,向在职人员开放)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教师职业1)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社会作用(人类文化传递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才生产的承担者)一、教师2)地位与作用:个体作用(职业内在价值的体现)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专业地位.3)基本特征:专业性职业、以教书育人为职责,要持续专业化2、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1)内涵:2)、3)过程途径1. 群体的专业发展2. 个体的专业发展(理想的建立,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 从教前关注阶段,早期求生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关注学生 师范教育、入职辅导、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我教育,同伴互助(3、教师的专业1)素质职业与円角色形象2)3)专业素质: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角色:学习者,传授者,培育者,设计者,组织者、朋友,榜样。 形象: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人格形象1、学生2、3、学生本质特征学生地位:社会地位 :权利(教育法)和义务(教育基本法)在教育过程中地位: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认识的客体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 学生的发展r 1)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稳定性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2)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主体性、有明显发展特征(1、(2、三、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活动顺利进行重要条件、学校生活质量重要指标、 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类型: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心理关系I)影响师生关系因素:老师、学生、环境理想师生关系丿2)理想师生关系特征3)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的建立第六章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卩、课程的定义 广义:课程是受教育者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按照_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L狭义:指一门学科。1)2)0、课程理论流派 3)4)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课程的组织1、23、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课程类型4、课程实施经验主义课程论:杜威为代表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匕)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课程标准和教材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隐性教材和显性教材 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把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I 5、课程评价:(1)(2)(3)( 4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2、学生学业的评价和课程本身的评价 课程评价 ,学业评价与测量 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科学实证主义教程评价观与人文自然主义评价观影响其变革的因素: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 学生发展世界课程变革趋势3、我国课程改革未来发展趋势厂1、第七章课堂教学一、教学与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设计2、3、教学定义: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力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 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功能: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全面当代教学变革趋势1)重视教师重视学生 2)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3)重视认知一重发展 4)重结果一重过程、5)重视教法一重学法 6)重继承一重创新【4、当代主要的教学理论流派:哲学取向、行为主义、认知教学、情感教学,建构主义广1、特征:指导性,综合性,操作性,预演性,创造性教学设计程序:(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3)分析学生从始到终应达到的目标 (4)方法方式呈现教材,提供指导(5)方法引起反应和反馈(6)科学的测量和评价 教学设计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需要和特点、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系统分析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知识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教学时间设计: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2、程序与模式T3、71、2、基本内容 3、和方法4、 5、1、定义:P197/ 特征/依据三、课堂教学策略2、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策略-(1)陈述性知识T(2)(3)程序性知识遍略性知识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科学规划单元课时,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防止教学时间遗失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学策略:将新学习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 组织策略:整合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讲授、对话、 指导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1.概述 概念:生活是指个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个体的生存状态相关。人活着就必然先生存着,生活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而不是 个静止的结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始终作为生活的主体而存在着。分类:(1)时间维度:“当下生活”,“过去生活”,“将来的生活”(2)空间维度:“公共空间生活”和“私人空间生活”、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 2生活世界:人生活于其中的关系世界,对人发生意义的世界。 含义:学生生活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不仅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包括了学生身在其中的交往与理解。一3.学生生活 分类:环境划分:(1)家庭生活;(2)学校生活;(3)同辈群体生活;(4)社会文化生活生活场景:(1)现实生活;(2)虚拟生活规范性:(1)日常生活;(2)制度化生活1. 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1)原因:a.三重社会生活环境各有一套价值,规范,存在如何协调,适应的问题b.社会生活经历常与学校生活经历发生矛盾,学生面临各种适应性的困难(2)类型:(状态)a良好适应b.不良适应:、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规范心理上表现为烦躁,焦虑,压抑,挫败感等多种心理问题 行为上表现为学生的失范行为。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 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攻击,退缩,焦虑,恐怖四种 婪型: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 表现:(1)校园暴力,欺辱现象 青少年色情犯罪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行为比例高 新倾向吸食毒品,网络欺凌,不良手机短信的侵害 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原因:a.社会规范失控b.文化商品化c.城市化的影响d.价值观多元化e.人口流动影响(2)学校教育的失误:a.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b.指导思想的偏差c.个别教师素质差d.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薄弱-(3)家庭生活环境的问题a.四过现象b.教育真空现象(1)心理学解释:a.心理缺陷说b.挫折一一侵犯说一 5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2)社会学解释:结构模式:a.差异交往说b.控制缺乏说c.失范说d.手段一一目标说e.亚文化群理论 过程模式:a.标签轮2.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心理疾病和心理异常:3.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2)( 3)( 4)厂(1)4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b.韦伯的关于社会行为的四种理想类型”(目的型,价值取向型,情感型,传统型)-年龄和年级水平厂1 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态度(1)学生自身的特征对学校生活的态度T性别差异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成绩(2) 学校特征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三、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2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1)学生的互动重要他人1(2 )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1)现状:考试,作业量-3.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2)影响:中小学生大量流失,影响国民素质;导致心理问题3)原因:环境因素(分流制教育制度和家庭)和个体身心因素。1.关于知识含义的探讨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_ 2知识价值的探讨四个阶段:科学知识最有价值,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人的思想和精神的发展 3生活经验4终生教育与学会学习T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厂(1 )必然性L(2)可能性西方哲学的专向;杜威与陶行知的“生活”与“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提高师生生活的需要-理论上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过有意义的生活 教育本身即生活-实践上讲:学校生活是一种制度化的生活,要遵循一些规则,但也会把自己的喜好和习 惯体现于日常交往中。重建教育观五、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学校应该采取的措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学校重心的转移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班级组织概念:有一定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依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 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道尔顿制,特朗普制)2、班级组织形成的三个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阶段3、一、班级组织班级组织的特点(1)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班级组织中师生关系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联系的纽带 师生交往的多面性班主任和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开展班级活动(2)(3)(4) ( 5)14、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培养社会角色 满足需求功能;诊断功能:矫正功能班级组织的功能( 1 )社会化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教导社会生活规范 提供角色学习条件( 2)个体化功能促进发展功能1班级组织建设、班级管理的内容 2班级制度管理三、班主任工作3.班级教学管理I 4.班级活动管理1作用2责任3.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1)(2)(3)(4)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1)(2)(3)(4).(5)(1)(2)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 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构建“开放、多纬、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主动构建新型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文化修养4班主任的自我教育(3)有较强的教育理论素养(4)有较强的人格魅力L (5)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2、一、学生评价概述3、f4、1、学生学业评价2、三、学生品德评价第十章学生评价学生评价与教育评价的的概念f 1)教学活动作用划分为:诊断性、形成性、综合性评价相对评价法学生评价的类型f 2)评价标准划分为:绝对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学生评价的功能:诊断、导向、发展、管理 学生评价理论与(1)实践的当代走向(2)*3)(4)(5)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 以质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 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 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认知学习的评价技能学习的评价-(1)(2)(3)口头语言表达技能实验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学生情感学习的评价1) 一般采用观察法问卷法2)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表现,3)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1、品德心理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理论2、常用的方法:整体印象评价法、操行评定、操行计量评定意义(1)(2)(3) 基本原则:3、应注意的问题彳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发展性的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发挥学生评价的引领作用 完善人才的选拔方式导向性,发展性,公平性,多样性,可行性-内容和方法内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力法: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结果由等级性与写实性文字描述表达,辅之以实证材料。已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具有教育研究意识广1、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具备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掌握教育学教学的基本方法独立的教育研究精神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是教育科学繁荣的需要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教师教育研究与理论工作者研究间的区别)教师教育研究 与教育行动研究-3.过程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1)、教师即研究者2、教育研究的意义(2)(4)(5)改进教育的研究与解释教育的研究1.特点*置身教育之中与置身教育之外的教育研究为了教育的研究和关于教育的研究2意义:改进教育教学活动以推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改进为目的,让教师理解在自己的实践中有着内在联系的多种要素的含义,是自身的实践更具理性特征。 l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与策略实践尝试行动策略 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归纳总结1、调查法:问卷和访谈、教师教育研究2、观察法:结构性与非结构性观察 的基本方法3、个案研究: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剖析的研究方法4、收集研究资料: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实际资料的收集 匚5、研究结果的表达第十二章教育改革与发展1、现代教育的曙光:(19世纪末一20世纪初 工业化时代)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杜威,各国教育改革、世纪回顾 2、二战后教育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一70年代):加大教育投资,教育规模扩大,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3、新世纪的教育改革(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当代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当今世界教育 思潮的宏观演变13、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 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值转变 从国家主义教育到国际化教育从阶段性教育到终身教育四、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彳r 1全民教育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全球化I 5教育的个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