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图5-1,镜头衔接的出入画,复习,图5-2,另外,在表现人物或物体从镜头1画面下方落出画面,下一个镜头应是从画面的上方落入。 如果人物或物体从画面的45度角度左下方出画,下一个镜头该人物或物体应从画右的45度方向入画,如图5-3所示。,图5-3,图5-4 上一镜出镜方向,图5-5 下一镜入镜方向,为了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和方向的一致性,相连镜头的画面也需相应匹配。 1位置的匹配 2运动方向的匹配 3视线的匹配,镜头间的画面匹配,前面讲到的视觉连续与方向感问题:出画入画、画面人物位置、动作方向、视线等,这些问题解决了之后,如果没有处理好两镜头之间的动作连续,以及动作之后动作之前的衔接,仍然会使镜头的衔接不流畅,产生阻断和生硬的感觉。,镜头间的动作衔接,1动作剪辑点,同一主体的连续动作形成的一组镜头,也称之为“连续构成”。 分镜人员在处理这组镜头时,为了使画面连贯流畅,避免视觉产生跳动或生硬感,找准动作的转折即动作剪辑点,来进行镜头的转换,是使分镜头流畅的一个好方法。,原画在设计动作时,有这样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 起始动作:动作尚未开始时的姿势。 预备动作:动作前的预备,视动作的大小之分,会有预备动作的大小之分,小到抬手、低头、大到转身、跳跃等。 动作本身:包括刺激、反应动作和动作的极至。 缓冲动作:动作本身的延续、余波。 跟随动作:物体附属物的动作,如人物服装的飘带,动物的尾巴等。,如恐龙喷火的动作,为了加强其视觉效果,将这一连贯动作分成两个镜头:镜头1(近景):恐龙向后抬头预备动作;镜头2(特写),恐龙向前喷火(动作本身),如图5-14所示。这样不仅连接顺畅,而且可把中间过程略作减少,显得紧凑、明确。,图5-14,2动接动、静接静,这种衔接方法不适用于同一主体的同一行为的相连镜头,即“连接构成”的一组镜头,而多用于“对列构成”镜头的衔接。 “对列构成”镜头表现不同的主体,由于两个不同主体镜头的连接,必然包含着呼应、对比、隐喻和烘托等关系,“动接动、静接静”的手法,主要是针对这一类镜头。,这类镜头的转换流畅,需要利用动作节奏上的一致性来衔接镜头。 如Flash动画片woobiboy中,表现一方投掷铁片,砸向另一方时就是用这种“对列构成”中的动接动的方法,如图5-17所示。,图5-17 动接动,拍摄主体是运动镜头,如某人转动头部在看环境,下镜头表示主观视点的镜头也应顺着人物的视线方向作摇镜头处理。 上镜头某人走或跑的跟移镜头,下镜头如拍摄景物,也应是运动镜头。 如果是固定镜头,那么这二个镜头之间便没有什么联系了。,如某人的视点是固定静止的,下镜头表现他所看到的物体的时候,当然也是静止的。 这种静止是相对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上镜头的结束与下镜头的开始的静止状态。 这种镜头切换前后的部分画面所处的状态相对静止的“静接静”,还包括在场景段落转换处和各种运动镜头之间在头尾静止处的组接。 它强调的是镜头的连贯性,不强调镜头的连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