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答案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49761515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答案为学与做人(有删节)梁启超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 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 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 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达德”? 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 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都应 以这三件为究竟。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第一, 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 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 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 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 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 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 暗中摸索。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 专门职业。这就是专门学识。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 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得有根本判断力。以上所说常识和 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怎么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 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 体大都包含在里头。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 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 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 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 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则一 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 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故易经说 君子以自强不息。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 得失。为什么?因为认定这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 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划分,然则哪里有东西可 为我们所得?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 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 可以为我们所得的。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还有何得失可 忧?怎么样才能不惧?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 多了。但这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 有丰富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 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 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至刚。人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 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 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 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意志由刚强变柔弱易,由柔弱返刚 强难。自己做不起自己主,还有何事可做?只有奋斗,才可 得自由。意志磨练到家,自然是看自己应做之事,一点也不 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 做一世人,绝不会有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目的,教 人做到“勇者不惧”。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 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 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 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 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 了自觉,自然会自动。诸君啊,醒醒罢!你成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1922 年12月(选自阅读名篇一一中外演讲辞卷)5作者认为为学与做人应是什么关系? “成一个人”的标 准是什么?6作者认为“怎么样才能不惑”? “仁者不忧”的原因又是什么?试各分点概括。答:7 本文主体部分的论述和论证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答:8 最后两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答:参考答案:5 因果关系。智、仁、勇三者兼备,能做到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6(1)须有相当常识,做事须有专门智识,遇 事能断的总体智慧,有根本判断力。(2)儒家“仁”的人 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因此不做事才算失败, 肯做事便不会失败。由此我们就不会忧成败。儒家“仁, 的人生观认为无一物为我们拥有,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 因此我们便不会忧得失。7 引用孔子的话作为中心论点,先总述,后并列展开 论述,层次清楚;每一层又都以问句起头,不仅条理分明, 而且促人思考。8 设问、排比、呼告等。连续的设问铿锵犀利,促人 思考,三个“便是你因”的句式形成排比,回答斩钉 截铁,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充满激情,气势极强盛。“诸君 啊”的呼告,令人警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