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5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 课后限时集训5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5898383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5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 课后限时集训5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5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 课后限时集训5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 第2单元 第5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 课后限时集训5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限时集训(五)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89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导学号:61600022】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反映三教对立的趋势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C理学产生于两宋时期,与魏晋所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三教是指佛教、道教和儒学,材料没有涉及佛教内容,故B项错误;纲常伦理是儒学思想,“天理自然”是道教的思想,魏晋时期政局动荡,道教思想盛行,冲击儒学地位,儒学与道教结合形成新的思想玄学,故C项正确;从材料“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可知,没有体现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2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B道举考试客观上有利于道家思想的传播,会影响到儒家思想,但这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说明为了证明唐朝统治的合理性,而推崇道学,故B项正确;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是科举制度的作用,与考试科目的变动无关,故C项错误;道举客观上有利于推动道学的传播,有益于文化的多元发展,但这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3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 【导学号:61600023】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A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精神上以仁为核心的自由与享受,故A项正确;“孔颜之乐”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治学精神,故B项错误;“孔颜之乐”是对儒家思想精神的弘扬,而不是理学,故C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宽泛,排除。4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指()A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C注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D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B宋代以前儒学服务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则将伦理说成世界的本原,儒学成为人生哲学,把儒学的伦理道德根植于人的内心之中,从而达到维护封建专制的目的,故B项正确。5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强调法治B强调德性修养C重视教育D人性本善B强调法治属于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仁者不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两者共同强调德性修养,锤炼品德,故B项正确;题目中两人均没有提到教育,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没有提到人性,故D项错误。6某思想家认为:“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材料中的思想家强调()A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B“知行合一”是获取天理的关键C“格物致知”才能求得天理D顺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A材料中“致良知”以求仁体现了心学的主张,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获得天理的关键,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故C项错误;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主张而是结果,故D项错误。7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B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D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B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汉代儒学中已产生,故A项错误;宋代摆脱了一味关注现实和粗糙的天命观,将儒学上升到“理”的高度,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以“天理”的观念来维护等级秩序,故C项错误;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目的不是探索自然规律,而是为现实社会服务,故D项错误。8“雕版印刷术始于东汉”说的文献支持最早源自后汉书,即“汉刊章捕张俭等”。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诸人,是为“正解”。这说明()A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B汉代版印技术尚不够成熟C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D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C根据材料的描述,应该是历史解释离不了历史事实,而非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这属于明显的因果倒置,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而非汉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诸人,是为正解”可知,历史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故C项正确;“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属于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故D项错误。9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A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被统治者控制,成为其维护统治的手段,导致我国的天文学研究缺少科学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中“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说明我国的天文学研究是为统治的需要,不是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对自然的态度,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也为农业生产服务,故D项错误。10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放浪不羁,以丑为美,说丑话做丑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接待宾客时故意穿破衣烂衫,“望客而唤狗”;参加宴会时,故意不拘礼节,“狐蹲牛饮”;更有甚者,客人来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美其名曰“通达”。魏晋时期出现的以上行为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A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反映的是对现实社会不满,它更多采取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统治者昏庸残暴,滥杀无辜,残酷的现实使名士们内心的压抑与痛苦越来越深。为了摆脱精神上压抑与苦闷,他们逃避现实,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与浪漫主义风格相符,故B项正确。11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此书体应该是()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A“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符合行书的形态它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即工整清晰,又具有飞洒活泼的特点。12张炎在词源中评价宋词中的某流派时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这表明该流派词作()A构思深细缜密,意境婉媚轻柔B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C视野雄奇广阔,气象恢弘奔放D题材狭隘空虚,缺乏意境创造A材料“簸弄风月,陶写性情”,据此可以判断该宋词流派为婉约派。“意境婉媚轻柔”符合婉约派的特点,故A项正确;B、C两项符合豪放派的特点,排除;婉约派“意境婉媚轻柔”,并非“缺乏意境创造”,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熹理学自上而下,渗入民间。宋代义门现象的兴盛与朱熹理学的大力倡导有很大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把朱熹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落实于行动,成为郑氏家族几百年始终坚持不懈的传统,在乡里传为美谈,并且在乡里间形成良好的睦邻氛围。因此几百年来,历经多次战乱,义门郑氏仍在浦江县保存下来,这一奇迹的生存自有它深厚的社会土壤。根据樊树志回望义门等整理材料二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他在查第格这部哲理小说中说,中国的“理”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原”,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他觉得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一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程利田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兼论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朱熹的哪些思想,他为什么推崇朱熹的思想?(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社会统治秩序、宗族团结、个人道德、统治者的政治目的及文化传承发展角度归纳其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从理学主张、理学特点及影响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和朱熹思想的特点等角度分析。【答案】(1)影响: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理学的世俗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2)思想: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倡导格物致知;强调社会伦理道德建设;重视自然探索;崇尚自然和谐。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反对宗教神学、封建专制的需要;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儒学传入西方,影响巨大;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思想内涵丰富。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史书名称成书年代表彰名教的列传史记西汉汉书东汉三国志西晋后汉书南朝宋列女宋书南朝梁孝义魏书北齐孝感、节义、列女梁书唐孝行陈书唐孝行隋书唐孝义、列女新唐书北宋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宋史元忠义、孝义、列女、奸臣、奸臣、叛臣金史元忠义、孝友、列女、逆臣、叛臣元史明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解析】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如: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宋朝之后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数大大增加,忠排在孝之前;再结合史实说明这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示例一:趋势: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原因:学术上,儒学强调纲常名教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教育上,儒家经典是封建教育及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总之,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纲常名教被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其在正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示例二:趋势:宋朝之后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数大大增加,忠排在孝之前。原因:政治上,宋朝之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思想上,宋明理学形成,理学特别强调纲常名教,维护封建统治;文化教育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总之,宋朝之后,随着理学形成并成为统治思想,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正史中表彰名教的列传数也大大增加,并且把凸显君权的忠排在孝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