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萍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反思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2563074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海萍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张海萍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张海萍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10月31日第八周星期四 广州市第一二三中学 张海萍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学习内容学业水平达标要求评价方式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能够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口头表达纸笔测试说出等高线的含义和作用知道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取、计算某地的海拔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说出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高低起伏、坡度陡缓、以及河流流向一、 设计思路 “等高线地形图”是第四节内容的重点,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基础。本节课设计(一)、地面高度的计算、(二)、等高线的特点、(三)、判读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是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上使用的是海拔高度;第二个环节:(二)、等高线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等高线的四个特征,使学生学会利用等高线的特点来判断某地的海拔高低、坡度陡缓;第三个环节:(三)、判读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山体五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形状特点,利用这些等高线形状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来辨认山体五种地形部位。通过这样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思路更清析,重点更突出,难点也得以突破。二、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2、知道等高线、等深线的含义和作用,知道登高线地形图的绘制。3、知道景观图上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名称。(二)能力目标1、能够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取某地的海拔,并根据两地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能归纳等高线的特点,并根据这线判读地形高低起伏、坡度陡缓;3、根据景观图、等高线地形图,归纳五种地形部位各自的等高线形状等特征;4、利用这些等高线形状等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来辨认山体五种地形部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运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三、 教学重点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来辨认山体五种地形部位四、 教学难点山脊与山谷的辨认五、 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教学资源设计意图导入地图的种类很多,上节课学习根据需求选择适用的地图。各种地图(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广州市地图、广东省地图、中国地图等等)地图种类多种多样新课引入这也是一种地图,在这张地图上老师可以看出有两个山峰、一个盆地、一个峡谷,可以看出哪里可能会有河流,哪条河流水流急,可以看出哪里的山坡陡,哪里的山坡缓,这种可以看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地形图,这张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表示的,叫等高线地形图。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图的作用转承:这些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呢?等高线的绘制,首先要知道各地地面的高度,那地面高度是怎么计算的呢?(一)地面高度的计算1、地面高度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归纳:(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的垂直距离。2、图中:海平面的海拔是 ,甲点的海拔是 ,乙点的海拔是 ,甲、乙的相对高度是 。3、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广州白云山海拔382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强调: 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之差。)1、动画“地面高度的计算”2、“地面高度的计算”图1、观看动画对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有一定了解2、通过学案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转承那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表示地面高度的数值是哪一种呢?(海拔)知道了各地的海拔高度后,怎么样利用海拔绘制成等高线呢?强调等高线的数值是海拔(二)、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的绘制、教师解说:实地测量各地海拔,在地面上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叫等高距。把这些等高线垂直投影到一个平面上,获得的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2、图中有几条等高线?归纳: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动画: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让直观地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直观理解等高线的定义等高线的特点读图回答:(1)图中各点的海拔分别是:A_ B_C_ D_(2)图中等高距是_,填写图中D点所在等高线的海拔;(3)A与D的相对高度是_;(4)、甲地海拔大约为_。(5)乙地海拔大于_,小于_。归纳: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点,海拔 。(相同/不同)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 (相同/不同)等高线:数值大,表示海拔 数值小,表示海拔 循序渐进,通过读出各点海拔、计算相对高度来归纳出等高线的3点特点。转承陆地表面有高低起伏,那么海底是否也有高低起伏?海底也有高低起伏,那么海水有深有浅,那我们把海水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什么线?(等高线)让学生根据等高线的定义举一反三,理解等深线的定义读图(下半部分图):(1)。这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多少?(2)。图中兰色、红色区域的等高线疏密程度有什么不同?(兰色区域等高线密)(3)等高线疏密不同在实际地形上会有什么不同呢?(读全图)归纳: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 留有悬念,学生看到全图时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转承了解了等高线的四个特点后,就可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体的五种部位了(划书,关键词“地形部位”)包含有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景观照片有个整体印象(三)、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五种部位等高线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1、 等高线形状有什么特点?2、 等高线数值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归纳:等高线闭合中心,数值中心 ,四周 。 一般用“ ”符号表示。 每个部位的景观图、素描图、等高线图并排放置,先在直观的景观图上辨认,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观察该部位的等高线形状的特点。学生上台在景观图上描出山脊,教师引导观察并讲解:1、 山脊是山坡向上隆起的部位;2、 古代军事防御系统长城修建在山脊上的原因;3、 山脊中间高,两侧低,降水向两侧流。4、 山脊处的等高线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归纳:等高线向 凸出 也称为_ 线教师引导观察并讲解:1、 山谷是山坡向上凸出的部位;2、 山谷中间低,两侧高,降水后从两侧向中间流。3、 山谷处的等高线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归纳:等高线向 凸出也称为_ 线常发育有_ 教师引导观察并讲解:1、 鞍部位于两山顶之间;2、 鞍部两侧高中间低,与马鞍类似引导学生归纳:两个山顶 的部分教师引导观察并讲解:1、 陡崖处的等高线有什么特征?2、 一般用“ ”符号表示。引导学生归纳:等高线 ;用类似于尺子上“刻度”符号表示。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认五种部 位在课本P25图中适当位置填写:山峰、鞍部、陡崖、山脊和山谷;引导学生归纳:河流的位置一般在 (部位)。 学以致用教师引导观察并讲解:1、 两图等高线凸出位置似乎一致;2、 两图是否完全相同?哪里不同?3、 等高线凸出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归纳:山脊处等高线往_凸出;山谷处等高线往_凸出。难点突破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内容:(一)地面高度两种计算方法,等高线是用 来表示地面高度的;(二)、等高线的四个特点、(三)、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关键要辨认清楚山脊与山谷。边总结边板书:总结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主要方法课后练习:略教学反思在透彻研究课标的基础上,在“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指导下,本节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点: 1、充分关注初一学生发展水平,师生互动强,学生参与程度高;2、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效果好;3、善于对问题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不足:某些教学环节节奏略快,可以预留多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突出之处:1、能根据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内容设计循序渐进,巧妙设计课堂活动,补充了大量直观的景观图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2、能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重组,重新归纳整理后层次清晰,环环紧扣,内容逐渐递进,重点突出。本课教学内容正文的叙述部分仅300多个字,但包含有等高线地形图、海拔与相对高度、等高线与等深线、山体五个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多个地理概念,附“地面高度的计算”、“等高线示意”、“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等3幅图,呈现的内容似乎简单,但课标要求较高;经过有效重组,使地理概念容易理解掌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效果好;3、巧妙设计学案,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重视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