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名著选读》之儒家学派(荀子)·ppt苏教版整理.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157728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诸子名著选读》之儒家学派(荀子)·ppt苏教版整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先秦诸子名著选读》之儒家学派(荀子)·ppt苏教版整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先秦诸子名著选读》之儒家学派(荀子)·ppt苏教版整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荀子 劝学,先秦诸子名著选读之 儒家学派(荀子),珠海一中:王焕胜,荀况,即荀子,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 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j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两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被楚国春申君任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1、天道观: 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在主张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荀子进一步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2、认识论: 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荀子解蔽),即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进行。认识的过程是通过“天官”(感官)接触外界事物,再由“天君”(思维器官)进行理性的加工(“征知”),即主客体相结合。,3、人性论: 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4、礼论: “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荀子提出,“礼”是“先王”为了调节人们的欲望、避免战乱而制定出来的“度量分界” 。,5、教育观: 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及“化性起伪”人性论的逻辑延伸。他认为,学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学不可以已”。,荀子,名况,战国末思想家,先秦儒家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所以他很重视教育的 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他的思想体现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是后人为其编,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比喻排比,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荀子】礼论,礼有三本(1):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2)。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注释 (1)本:根本,本源,基础。(2)焉:则。无安人:指人们不得安宁。,礼义有三个根源:天地是人借以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本源,君长是统治国家的根基。没有天地,如何有生命?没有祖先,种族从哪里产生?没有君长,怎么能使天下太平?这三样即使缺了一个,人就不能安生。所以礼,上事奉天,下事奉地,尊重祖先而推崇君长。这是礼的三个根本。,译文,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万变不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哉!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损益也。,译文,天地因为礼的作用而风调雨顺,日月因为礼的作用而光辉明亮;四季因为礼的作用而井然有序,星辰因为礼的作用而正常运行;江河因为礼的作用而奔流入海,万物因为礼的作用而繁荣昌盛;爱憎因为礼的作用而有所节制,喜怒因为礼的作用而恰如其分。用它来治理臣民就可使臣民服从依顺,用它来整饬君主就可使君主通达英明;万事万物千变万化而不混乱,但如果背离了礼就会丧失一切。礼难道不是最高的准则吗?圣人确立了发展到高度成熟的礼制而把它作为最高的准则,因而天下没有谁再能增减改变它。,【荀子】乐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音乐,可以使人快乐,它是人的情感绝对不能缺少的东西。人不可能没有欢乐;欢乐了就一定会在歌唱吟咏的声音中表现出来,在手舞足蹈的举止中体现出来;人的所作所为包括声音、举止、性情及其表现方式的变化,就全都体现在这音乐之中了。所以,人不可能不快乐,快乐了就不可能不表现出来,但这种表现如果不进行引导,就不可能没有祸乱。,译文,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古代的圣王憎恶那祸乱,所以创作了雅、颂的音乐来引导他们,使那歌声足够用来表达快乐而不没有节制的放纵,使那歌词足够用来阐明正确的道理而不流于花巧,使那音律的宛转或舒扬、繁复或简单、清脆利落或圆润丰满、节制停顿或推进加快,都足够用来感动人的行善之心,使那些邪恶肮脏的风气没有途径能和民众接触。这就是古代圣王设置音乐的原则啊。,译文,且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穷本极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况且音乐,是协调人情时不可变更的手段;礼制,是治理社会时不可更换的原则。音乐使人们同心同德,礼制使人们区别出等级的差异。所以礼制和音乐整合起来,就能够包容团结人心了。追溯人之为人的本源,穷尽万事万物的变化,正是音乐蕴涵的情感的功能;突出显现诚信,远离、抛弃虚伪,正是礼仪遵循的道理。,译文,【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译文,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都是假的。,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夫薄愿厚,恶愿美,狭愿广,贫愿富,贱愿贵,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故富而不愿财,贵而不愿执,苟有之中者必不及于外。用此观之,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译文,举凡人们想做善事,正是因为其本性邪恶的缘故。那些资财缺乏的希望丰厚,丑陋的希望美丽,狭窄的希望宽广,贫穷的希望富裕,卑贱的希望高贵,如果本身没有它,就一定要向外去追求;所以一旦富裕了就不愿意减少,显贵了就不会满足。如果一旦有了它,必定不会与别人分享。由此看来,人们想行善,正是因为其本性邪恶的缘故。,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疆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生而已,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然则生而已,则悖乱在己。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译文,现在人的本性,本来是没有什么礼义观念的,所以才努力学习而力求掌握它;本性是不懂礼义的,所以才开动脑筋而力求了解它。那么如果任天性自我生长,不加人为的强求、改造,人就不会有礼义,就不会懂得礼义。人没有礼义就会混乱无序,不懂礼义就会悖逆不道。那么如果任天性自我生长,不加人为的强求、改造,在他身上就只有逆乱了。由此看来,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后天假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