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引下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的行动研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122684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7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指引下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的行动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课标指引下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的行动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课标指引下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的行动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指引下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的行动研究,闵教院惠锦兴,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在课堂中究竟学到了什么,课后得到了什么,这永远都是任何教学所必须追问和思考的,也永远是我们解决上述诸多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在这里为什么特别指出“新课标指引下”?,就是因为不能单纯以应试为目标。为此,我们应做什么样的行动研究?关系到这项教研课题的成败。,有待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1.教研组(备课组)结合教研组建设、创建合格(优秀)教研组等目标,集中课题研究内容中的一个子课题进行突破。2.教研组(备课组)结合二期课改的理念,落实三维目标於课堂教学实践。3.教研组(备课组)结合文献研究,探讨“教学相长”与针对性、有效性之间的辩证关系。4.教研组(备课组)结合行动研究,寻找生长点,提出解决“困惑”的操作机制。,他山之石,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靳玉乐,尹弘飚先生在教学本质特殊交往说论析中指出:教学以何种形态存在?叶澜教授提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教学交往中包含着三对基本矛盾,即教师和教材的矛盾、学生和教材的矛盾、教师和学生的矛盾。它们的运动变化是推动教学发展的基本动力。这其中的主要矛盾是,也只能是体现着教和学之间矛盾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这其中的主要矛盾是,也只能是体现着教和学之间矛盾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学的有效性,潘瑞金先生在浅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的有效性中指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教师“临床诊断”的本领,龙登丽先生在课堂改革:能否基于问题开处方?处方教学的教学设计观中指出:教师“临床诊断”的本领在于“问题”的构建或“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处方”的本领则在于教学中“问题解决”的设计。“学会向知识提问”与“学会向问题解决提问”,体现了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所向。前者体现“知识问题需求感受”的情感逻辑转化线索;后者体现“反思问题调整体验”的情感逻辑转化线索。在此指向下,处方教学设计的“诊断性”就更加明显,诊断的有效性指向学生问题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问题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在教学设计发展的过程中,布鲁纳(JSBruner)提出的“认知结论”理论、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理论、布卢姆(BSBloom)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戴尔(EDale)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奥苏伯尔(DPAusubel)提出的“有意义学习”与“先行组织者”理论、加涅提出的“内外结合”和“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理论、前苏联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对问题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建立都提供了理论基础。,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策略,第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第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第三、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第四、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第五、确立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有效性的确立,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进行苦难教育,培养探索精神4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1)教学要具有适应性(2)教学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3)活动要渗透探究性,如何进行有效的检查,(1)个别检查和小组检查。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以检查小组为主,反之以检查个人为主。(2)课堂内检查和课堂外检查。课堂内主要检查即时效果,课堂外检查持续效果。检查后要及时总结反馈。这样才能督促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学生上课的兴奋度。,对物理课程的评价,首先,评价要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精神状态以及思维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其次,评价方式应采取观察、评议、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再次,要改进评价模式,改传统的单向评价模式为双向评价模式或多向评价模式教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同时,这也体现了教学相长原则,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质量。,科学素质的教学目标,1.在学习知识模式的过程中,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技能)2.利用探究过程,联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能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运用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心智和智慧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3.能具有批判性的审视目光,具有良好的科学兴趣和创造的欲望关心自然,社会,他人和自己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和归纳过程,目的:观察自然现象和科学实验的过程,体验科学事实,注重感性认识的基础.方法:通过比较和分类,概括归纳出同类事物的特点和共性.途径:让学生收集与教学的知识模式相关的现象和实验结果,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分类,再找出同类现象的特点,体验联系各类现象的感觉、知觉和问题.(本能和直觉),阅读和理解过程,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加强学生自学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方法:阅读教材章节或与知识内容相关的辅读资料,指出重点,难点,立论,现象,范围和条件.途径:先找教材中相对独立的简单的部分,明确提出要求和检测标准,然后要求学生查找有关材料,收集相关信息,自己阅读理解并提出问题,推测答案,寻找证据.检测.(多学而识、一以贯之),变式练习过程,目的:使学生能多角度的理解和检测所学知识的应用要求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多样化.方法:按相似情景,变化情景,崭新情景三个阶段精选试题.每类试题的解答要求按正向解答,逆向解答,条件解答分别完成.(试题要少而精)途径:先示范一题多解、同题异解、异题同解的过程;再指导同学在对一题的正向解答后,以答案为条件进行逆向解答;之后练习改变条件进行解答。(教研创新),探索验证过程,目的:培养学习兴趣,能结合所学知识的范围,选择探究活动的课题和研究内容;提高发现问题、预期结果、收集证据、实验验证的水平。方法:要求学生联系教学内容分组选择对某类现象的研究课题。写出研究报告和探究过程的记录。途径:通过课题选择、理论分析(知识应用)、查找资料、收集证据、实验验证、重新审视理论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加深对概念、规律和理论的理解。(中学教学实践),质疑纠错过程,目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批判性求知的精神。也具有提高课堂学习注意力的效果。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预习后听取教师的讲解,并指正教师讲解的谬误和不足。途径:结合阅读理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关注老师或同学的讲解、回答、演示和设问,鼓励发现问题,提出不同意见和见解,给与重要问题辩论和讨论的时间。(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探究性过程的综合运用,1.提出一个有关的其他问题2.猜想这些问题的有关答案3.设计一个验证答案正确与否的试验(步骤、器材、结果),结束语,不管上述方法的确切形式如何,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将会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天,教育科学的发现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整个世界。对于教育方式的变革,人们必需作出决定,并评估这些决定,这就需要仔细地提出问题、寻求证据并进行批判性推理。强调学习过程,要求我们的学生思考我们所知道的那些、为什么知道以及怎样才能知道。它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会提高学生的能力。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