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回顾历史,南京条约的签订,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遇到了什么困难?,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敌视的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的时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1954,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被多数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带着以下的问题看视频:1、万隆会议是在哪一年哪里召开的?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谁?2、来参加会议的有哪些国家?3、这次会议的特点和主题是什么?4、会议召开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时间:,1955年,(5)主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2)地点:,印尼万隆,(3)与会国:,众多亚非独立国家,(4)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他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周恩来,(6)求同存异的方针,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讨论:,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课堂小结,一个政策:一个原则:一次会议:一个方针:一位伟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周恩来,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C、1954年日内瓦会议D、1955年万隆会议,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苏联建交ABCD,4、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1)上述材料被称为什么?(2)这一材料是在何时、什么情况下、由谁倡导的?(3)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的。,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派克”的来历,“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