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知识点11: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1、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 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2、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 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 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 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B. 顶级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级群落C. 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D. 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4、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答出2点即可)。(2)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计算出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若要测定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O2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O2含量(B)和乙瓶中的O2含量(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在甲、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本实验中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5、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蚊了幼虫(1)该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绿鹭分别处于第个营养级。(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灭杀,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功能较强。(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填“能”或“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在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鲶鱼的数量比水蚤少,其原因是。6、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t-(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营养级。(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3) 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结构。(4) 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填序号)。空间分布迁入率互利共生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7、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1) 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2) 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4) 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 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8、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2) 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导致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9、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 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2) 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3) 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4) 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大于”、“小于”或“等于”)7.6%。(5) 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6) 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10、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蚓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0-,通常植物根系对NO-的吸收是通过33运输完成的。11、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西黄松生态系统碳量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机质(g/g)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力(g/m2a)异养呼吸(g/m2a)老龄1273025605330470440幼龄146032404310360390*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总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 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 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3) 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填“能”或“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12、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 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2) 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种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3) 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答出两点即可)。13、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猛禽水草浮辭生物搓(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演替。(2) 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3) 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 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5) 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14、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蛹:ii四龄对虫二龄紡虫龄幼虫(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_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容易受到破坏。15、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水生桥物仙炎摊便習一药勒A制泊水休在食鱼鸟类体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药物A,该药物会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属于。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层被分解者分解。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现象,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若药物A只是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导致出生率降低,则该鱼类种群白将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4) 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浄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增长方式恢复。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1、生态金字塔包括三种类型: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2、能量金字塔是以能量为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数量金字塔是以数量为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是以生物量为单位构成的金字塔。3、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有正金字塔形,也有倒金字塔形,而能量金字塔只有正金字塔形。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正确,B、C、D均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金字塔的种类和特点,数量金字塔可能是正金字塔形,也可能是倒金字塔形,再根据题意作答。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鲫鱼在食物链藻类一鲫鱼一鳙鱼中是初级消费者,在食物链藻类一水蚤一鲷鱼一鳜鱼中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营养级高于鲢鱼,所以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后,分解者的有氧呼吸增强,所以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B项,净初级生产量为总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的呼吸量。演替中的群落向顶极群落发展,在此过程中,各层植物均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机会,总初级生产量较高,顶极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有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可能被淘汰,高大树木下层见光的机会少或无,总初级生产量不如演替中的群落高;并且演替中的群落用于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比顶极群落少,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净初级生产量比顶极群落多,净初级生产量大于顶极群落,其生物量增加速率也大于顶极群落。因此,一个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会随着生态系统的成熟而减少,故B项正确。A项,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由热带雨林、亚热带阔叶林、温带针叶林依次降低,故A项错误。C项,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海洋中的生产者主要是单细胞藻类,它们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素少,可以整个被浮游动物吞食和消化,并迅速地转化为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量,且使用单细胞藻类的能量利用效率更高,因此,生物量金字塔会出现倒置,但不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生物链为主,故C项错误。D项,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利用藻类的效率更高,大约是是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利用高等植物的效率的5倍,因此,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比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o4答案及解析:答案:(1)太阳能;初级消费者、分解者;(2) 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生产者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生产者呼吸作用的耗氧量;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植物总光合作用强度与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1)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初级消费者和分解者。(2)C(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C与B(只进行呼吸作用)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呼吸作用的耗氧量。5答案及解析:答案:(1)8;4、5和6;(2) 下降;自我调节;(3) 不能;鲇鱼所处的营养级比水蚤的高,获得的能量较少解析:(1)据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8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绿鹭分别处于第4、5和6个营养级。(2) 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下降,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较强。(3)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能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在该食物网中,鲶鱼所处的营养级比水蚤的高,获得的能量少,因此体形较大的鲶鱼数量比水蚤的少。6答案及解析:答案:(1)生产者;二、三、四;大型真菌、跳虫;无机盐、CO2、H2O;(3)水平;(4) ;(5) c;a-b解析:(1)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结构主要包括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方面;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图,其中草本植物、乔木为生产者,蝗虫、蜘蛛、杂食性鸟为消费者,大型真菌、跳虫为分解者。图2是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a表示乙的同化量,e、b分别表示甲、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d分别表示甲、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一般来说,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以有三条:(1)自身呼吸消耗(2)流入下一营养级(3)被分解者分解。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杂食性鸟以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以蝗虫为食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蜘蛛为食处于第四营养级。(2) 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图1中的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它们可以将有机碎屑分解成co2、h2O和无机盐被生产者重新利用。(3)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因素,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造成了光照强度的不同,使不同地段上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4) 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种群的空间特征即种群的空间分布,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因此属于东亚飞蝗种群的基本特征,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5) 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的摄入量,但是为乙没有消化、吸收的能量,因此不是乙的同化量而是甲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故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乙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图中a为乙的同化量,b为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所以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a-b。7答案及解析:答案:(1)生产者;(生物)群落;(2) 捕食对象/食物;捕食者/天敌;(3) 明显下降;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4) .比例;(5) 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解析:(1)该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的有关知识。种群的增长受食物、天敌等的影响;群落是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该区域所有的生物;群落中不同种生物可能存在竞争、捕食、寄生或共生关系,要根据题意作出判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增加某种生物,既要考虑它的被捕食者,又要考虑其天敌,还要考虑环境容纳量。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作为浮游动物的食物,故藻类属于生产者;水库中的各种生物,就包括了这一范围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2) 为确定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应根据本水库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要调查投放区鲢鱼和鳙鱼的食物,即上一营养级藻类和浮游动物生物积累量,投放适量的鱼苗;为保证鲢鱼、鳙鱼的成活率,还要防止其天敌的捕食,故应捕杀鲢鱼、鳙鱼的天敌。(3) 据图可知,将鲢鱼、鳙鱼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显著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投放鲢鱼和鳙鱼捕食浮游动物和藻类,导致浮游动物减少,银鱼的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银鱼数量下降。(4) 通过投放鲢鱼、鳙鱼,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的生物积累量发生了改变,故人为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比例,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 具体措施是:适量地投放鲢鱼、鳙鱼;适量增加投放浮游动物,确保鲢鱼、鳙鱼有足够的食物来源;为保证鲢鱼、鳙鱼的成活率,应控制鲢鱼、鳙鱼的天敌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库的干扰。8答案及解析:答案:果树一害虫A一鸟C;鸟C;(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 化学信息;性别比例;种群密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信息传递。(1) 由题意可知,害虫A是果园害虫,与果树之间为捕食关系,又因为鸟C与害虫A是捕食关系,所以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为:果树一害虫A一鸟C。其中鸟C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2) 种间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的现象,如害虫A、B均以果树为食,二者之间为竞争关系。(3) 性引诱剂Y是人工合成的,类似于害虫分泌的性引诱剂,即以虫治虫,属于生物防治,其传递给害虫的信息为化学信息。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害虫B的雄性个体,破坏B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进而降低B的种群密度,减轻其危害。9答案及解析:答案:水草甲丁;(2) 丙和丁;捕食和竞争;(3) 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4) 大于;(5) 丁;(6) 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水鸟可以捕食3种鱼,则图1中缺少的食物链为:水草甲丁。(2)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丙、丁;丁与丙都以乙为食,且丁以丙为食,因此丁与丙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3) 图2中乙固定的能量除了流向丁和分解者外,还应该包括流向给丙和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4) 结合图1和图2分析,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水草、藻类,固定的能量是25000KJ/(m2a);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甲、乙,固定的能量应该多于1900KJ/(m2a),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应该大于190025000,即大于7.6%。(5) 根据题意分析,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该农药的含量越高,即丁的农药含量最高。(6) 由于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污染物排放容易导致水质恶化。10答案及解析:答案:(1)有机物;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3)主动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解者的有关知识。分解者是一种异养生物,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吸收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分解者种类很多,有需氧型的,和厌氧型的,有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有微生物和动物,因此利用分解者处理生活垃圾要根据生活垃圾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解者,还要给分解者合适的生活条件。蚯蚓是异养生物,属于分解者,故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生活垃圾的性质以确定能分解该垃圾的分解者、选择能分解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者、调整处理垃圾的理化条件(温度、湿度、pH等)以便适合分解者生活,快速降解有机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离子通常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故对NO3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11答案及解析:答案:(1)恢复力;(2) 基质;360;消费者;分解者;(3) 大于;不能解析:(1)本题以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为素材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能从表格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其特点是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完成的,它们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可循环的。除最高营养级外,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去路由四个部分组成: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与未被利用的能量。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西黄松群落被砍伐遭到破坏后,又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大气中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叶绿体基质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生产的同化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即为表格中的净初级生产力,即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幼龄西黄松群落一部分被消费者食用,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释放,一部分即残枝败叶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质,进而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由图可知,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60/1460=0.25;西黄松老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470/12730=0.04,因此,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360,异氧呼吸消耗量为390,净初级生产力小于异氧呼吸消耗速率,故不会有有机物的积累,即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12答案及解析: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 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 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解析:(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的捕食和驱赶,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据此,以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捕食和驱赶)为切入点并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建立联系,结合题意,对相应问题进行解答。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余下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中,也有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而不能输入到下一营养级,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大部分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2)依题意可知:顶级肉食性动物的引入,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而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进而推知,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乙的驱赶作用而引起的甲、乙的“恐惧”程度不同,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 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由题意中“恐惧生态学”的知识可推知,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该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的直接捕食而导致野猪的个体数减少,二是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13答案及解析: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3)物理;等距取样;(4) 浮游生物类;(5) 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解析:(1)荒地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适于植物生长,则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杂食性鱼类以昆虫为食,同时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水草,所以二者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3)青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呈长方形,则调查蛙卵密度的方法是等距取样法。(4) 水草腐烂后,分解者将其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之后被生产者吸收,则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 由图可知,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若蛙类与猛禽之间存在1个营养级,则该营养级生物以蛙类为食,同时又被猛禽捕食,则处于该营养级的生物有蛇类、鼠类、肉食性鱼类等。14答案及解析:答案:(1)细菌;(2)藻类、大米草;食草虫、线虫、海螺;沼蟹、蜘蛛;(3)一龄幼虫;(4) 减少;细菌一线虫一沼蟹;藻类一线虫一沼蟹;(5) 下降;生态平衡(生态系统)解析:(1)营腐生的细菌是分解者,营寄生的细菌是消费者;(2)能量金字塔由下而上分别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3) 由丙图可知一龄幼虫阶段曲线下降最快(4) 食草虫是蜘蛛的食物,其减少,捕食者蜘蛛会减少;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细菌一线虫一沼蟹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15答案及解析:答案:(1)生物放大;底泥;(2)富营养化;正反馈;(3) 自然增长率;(4) 逻辑斯谛(或S形)解析:由于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放大作用,在食鱼鸟类体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药物A.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底泥层被分解者分解。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正反馈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S型增长方式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