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批改的思考和探析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0949518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作文批改的思考和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关于作文批改的思考和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关于作文批改的思考和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作文批改的思考大凡懂得写作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那么就学生而言,“改”文章的主体是谁呢?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传统作文批改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讲究精批细改,眉批、总批一应俱全。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教师费力不少,而学生却收效甚微。可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既这样要求,也按这样的标准检查评价教师作文教学,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当然也就乐此不疲。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这种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它不可忽视的无病。其一,传统作文批改模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要求教师精批细改,把“批”的主导作用和“改”的主体地位混为一谈,让教师在作文批改中独揽了大权,在幕后舞台上唱了一曲不受学生欢迎的独角戏。这无异于让教师顶着石臼唱戏吃力不讨好。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工作苦不堪言,而学生却成了局外人,写作能力的提高当然就甚微了。这样的模式,怎么不酿成少慢差费的后果呢?其二,传统作文批改模式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现代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决不去做。我认为传统作文批改模式中的“精批”是我们教师应该继承和发扬的,至于“细改”大可留给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从教师的精批中品味到自己作文的佳处,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自己的细改实践中,训练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当教师提出大体适应某一语境的几个同义词或略有区别的几句话让学生品味的时候,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思维敏捷,表达流畅,其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积极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试想,倘若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和盘托出,学生只需录音机式或照相机式地记下,就势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化。哪还有什么素质培养可言呢?第三,传统作文批改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传统作文批改模式由教师一改底,学生无须思考,无须修改,滋生了学生的惰性,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学生呢?叶圣陶先生说:“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这话说得再透彻不过了。要修改“思想”,靠教师显然不行,只能靠学生自己。所以叶圣陶先生主张“作成文篇之后,要放在那里,反复看几遍,有不妥之外,就自己改,改正不妥当的意思和不正确的语句”。当然,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的,需要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一定的方法,创造一定的环境,以促成学生良好修改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倘若好的修改习惯尚不能养成,何以能够达到修改是为了修改的教学境界?综上所述,传统作文的批改模式,既有其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华,也有其必须剔除的诸多弊端。怎样才能吸收其精华,革除其弊端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把作文批改理解为教学过程的两个环节,“批”以教师为主导,“改”以学生为主体,两个环节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形成初中作文批改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侧重,又相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教学过程。其具体做法如下:初级阶段为七年级上学期。这个阶段的作文批改以教师的精批细改为主,目的是给学生以作文批改的示范,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作文应该如何批,怎样改。同时交给学生作文批改的一般标准,引导学生试着按一般标准改一两篇作文,以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认识,积累经验,为顺利过渡到中级阶段作好准备。当然,这里所说的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如何批,怎样改,并不仅指教师要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计划提出要求。提出要求是必要的,惟其如此,学生才能把批改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在某一方面;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因为一般学生,特别是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学生,往往意识不到所要批改的习作与教师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什么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提供范文。组织学生围绕批改标准讨论范文,使学生逐渐明确教师的批改要求在文章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比较抽象的“标准”,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标准”,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批改文章。同时在选文上也要有所讲究。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的毛病不十分突出,在体现标准上较差,在此次作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批改。选这样的文章,一是不至于因文字上的毛病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二是便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体会教师的训练要求上,三是便于引起联想,有助于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有时,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此外,还要指导学生批改的步骤。一般说来,批改文章,首先应着眼于全局,全局的问题批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问题批改完之后,还应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从全局出发,看一看批改是否恰当,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才算定局。中级阶段为七年级下学期和整个八年级。这个阶段以教师的精批为主导,以学生的细致为主体。精批的任务和目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批出学生作文中的精妙之处,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坚持鼓励的原则,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学生的文章 ,多用激励、赞美的评语,激励他们成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他们对写作产生了兴趣,乐于去写,才能写出精美的文章。这样,不但能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欣赏别人,发现别人作文佳处的鉴赏能力和健全的人格。为此,我在批出学生作文中的精妙之处后,常常忘不了要写上“精彩”、“贴切”、“富有创造性”、“可视为警句”、“经典”、“启人心智”、“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巧妙”、“高远”、“匠心独运”、“别出心裁”等之类激励性的评语。二是批出所给一般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多用请求、商量的语气,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兴趣,养成学生字斟句酌和乐于修改自己文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我常常在学生作文中存在问题或值得商榷的地方,写上“此处不够贴切,请修改”、“此处可以这样改_”、“此处换种说法或换个例证,也许会好些。你同意吗?”、“此处这样修改,也许会更好。你说呢?”这样做的结果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往往一篇作文发下来都会有许多同学找我理论,我们彼此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们也在争辩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受到了师生的平等,增强了民主气氛和民主意识。高级阶段为整个九年级。这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语文素养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完全可以相信学生,把精批和细改的大任放手交给他们。我是这样做的,每次作文只需要要求学生向我推荐佳作,然后教师仔细地阅读确认,将优秀作文和推荐者的简短评语誊写或打印张贴在“学习栏”中,并附上作者和推荐者(我取名为小伯乐)的姓名,供学生鉴赏。推荐者的评语一般要求在100150字之间,做到评价准确、客观,语言流畅精美,富有激励性。这样,对于推荐者来说,既是批改鉴赏别人的文章,也是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真正起到了一石双鸟的作用。有时我还把一篇佳作交给几个同学去评改,看法也不会完全一致,从而激起学生活跃的思考,甚至争论,形成交往互动的学习气氛,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会多角度、全方位鉴赏作文的目的。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的热情很高,有些精巧的批语和修改思路令教师叹服,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写作热情。另外,我还安排了24次佳作赏评,通过赏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语文素养也得到了相应程度的提高。然后,我又把这些佳作结成集子,装上精美的封面,发给学生人手一册留作欣赏和纪念,选最优秀的推荐给校刊发表或作文刊物,引起了学生很大的震动,一时间写作的热浪席卷了全班,波及到了整个校园。至此,作文批改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顺利完成,基本上达到了修改是为了不修改的教学境界。唯有这样,才能把教师从繁琐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作文的主体作用,养成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把语文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作文应该怎么改?对作文批改的几点思考与做法说起作文批改,凡是语文老师,特别是高段语文老师,会有一肚子的苦水倒:一个班级五六十号人,批改一篇作文,既要着眼于学生的遣词造句,又要注意文章的篇章结构,最后还得写一段煞费苦心的评语。如此改来,一摞作文本,批改完毕,少则两三天,多则一星期。可以说,高段的语文老师,有大量的时间花在了作文批改上,其中的苦衷、枯燥、无可奈何和精力浪费,有目共睹。可为了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多少年来,老师们一如既往,埋首改、改、改,不敢有丝毫造次。难道作文非得如此批改吗?特别是我们的“精批细改”,真的是我们正确而有效的作法吗?关于怎样进行作文评估,新课标有如下语句:“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由此看来,新课标中比较软化的作文评估要求,其意义不但是给作文评估更为正确和科学的方法,还是在给语文教师们“松绑”、“减负”!有了以上的学习认识,我找到了理由撑腰,重新审视我一直在进行的“精批细改”的作文批改方式。“精批细改”的作文,红笔改得是密密麻麻:圈出错别字、把不完整的句子删删补补、重新修订;把老师认为有失偏颇的地方直接作修改或间接写上提示语如此这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纠错功能,也指出了学生语法结构上的不足及改正方法。可如此改法,真的是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吗?真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弊?未必!依我看来,它至少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弊病:弊病一:“精批细改”的作文易缺少个性,走向同化。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所以,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一百个学生,就有一百种思维,就有一百篇不同个性的作文,有着不同的用词,不同的表述方式,不同的自我意识的表达,而我们的教师却只有一个!面对不同学生的习作,教师只能按照他自己的同一思路去批改。教师是人不是神,没法做到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做个性批改。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思维无形中被同一个教师的思维模式所引导,试问:学生的习作是走向更多的精彩还是变得更加地统一?答案是:我们的学生被同化了,他们的作文看起来精彩纷呈,语言生动活泼,可这已是批量生产下的产物了,是按照同一思维模式统一生产出来的事物!危言耸听?不,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子:例一上海有份登载作文教学的报纸,有篇特级教师给小学生讲作文的文章写道:“用词要规范。我们在遣词造句方面要掂掂词语的分量,不能随便用。如写妈妈生气时对你说话的神态能用恶狠狠吗?一般不用,用上严厉比较妥当。”我有点不解。如果妈妈明明是用恶狠狠地对“我”说话,为什么就不能用恶狠狠呢?不是说“我手写我心”吗?为什么就不能表达我真实看到的呢?教师用自己的说教来纠正孩子们的不妥,这样的批改下,学生的作文“乖”多了,作文本中出现的“老师批评时的目光”一般是“温和而含着责备的”;“妈妈的笑”一般是“欣慰”的;“我做了好事”,一般都写“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好像在夸奖我”;“比赛时,运动员的身影是矫健的”这样的句子,在学生的作文本中俯首即是,不胜枚举。我们看到,作文里越来越多整齐划一的描写,好像遵从着同一种模式,我们学生的作文走向了同化,缺少了个性的表达。例二以本人的作文批改为例。我曾布置过一篇题为我与作业的作文,一个学生写上来的作文中例举了作业之多令其不胜繁杂,大谈作业之弊,觉得作业剥夺了自己的自由,并直言不讳地对老师提出作业要改革,洋洋洒洒,写了满满三页。我一看,觉得这样的思想可要不得,写下评语:“作业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的方法之一,你应该思考作业带来的好处,从正面入手。”还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我的同桌的写人文章,一生写自己的同桌是学校的小霸王,于是就细数其做的调皮捣蛋、鸡飞狗跳之事,我一读,又觉不妥,婉转写上评语:“作文是否应该写些好的方面,从正面入手?”这样的批改,不止我,相信很多教师都做过。学生领会了老师的意思,作文描写上多的是做好事、赞美景,写个不亦乐乎,很少看到不一样的声音。现在想来,我不禁汗颜,我在把我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学生,使学生走向同化。以上两例中,教师都用自己的说教作为衡量学生作文的标准,这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广度、词语范围和素材运用。特别是小学生,无论观察事物的视角、理解事物的方式,还是心理的成熟与生理的表现,都与我们成人有极大的距离,他们的视角方式更表现出一种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就像孩童的书画一样,只是我们这些肉眼凡胎的成人尚无法窥见其中的奥妙罢了,而教师如此好意的“精批细改”却是束缚了他们!弊病二:精批细改着眼于学生的缺点,忽视了对学生的肯定。小学生学作文,犹如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磕磕碰碰,所以作文中难免会有不少的错误。批改后,学生看到的是各种勾勾叉叉,他们会想些什么?他们会对自己出现的错误感到沮丧不已,甚至在下次作文提笔时战战兢兢,害怕出现类似的错误,我们老师的精批细改是否变成好心办坏事了呢?再说,在许多时候,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想象力已经大大地超前于文字表达,而他们的语言文字的“建筑材料”相对贫乏,严重滞后,驾驭文字的能力相对稚嫩。所以,就必然会有词不达意、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还是不要对学生的文章自作主张地用我们成人的理解进行体无完肤式的修改。看起来,教师的修改十分经典,但实际上却传达不了学生原来要表达的意思。学生也是十分聪明的,长此以往,他们也揣摩到了老师们喜欢怎样的表达,出现了刚才说的同化现象,作文变得四平入稳,一点也透不出学生应有的可爱劲儿来。其次,学生的感受是直接的,他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缺点被指出,很少尝到成功的滋味,于是,对作文的态度如一块燃烧的炭火,由火热逐渐冷却,慢慢地由喜欢到不喜欢,甚至是害怕习作。现在,新课标提出的比较软化的作文评估,不对学生的文章作明确的是非定夺,而是更多地采用疑问式、商量式、建议式和比较式的评估方法,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学生形成他们的写作个性和表达特色都有极大的帮助。以上是我对以往作文“精批细改”做法的一些质疑及思考,并继续思考在我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来进行作文批改比较恰当:新课标提出的非常宽松评估手段,也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把作文评估年卡得那么死,非要那么地量化,非要那么一分半分地抠,非要把学生分个高下三等不可,而要让学生尽量淡化对分数的注意,而强化对习作本身的兴趣和信心。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尝试:一、 改变作文方式,增加学生的评改自主权。以前布置作文都是有规律的,除了单元习作,还有周记,并且统一上交批改。这样做,对我的工作量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于是,我把周记改成轮流作文的形式,既把学生分成十个组,每组六个学生,以组为单位,准备一本作文本,周一至周六,每天一篇,组内学生轮流作文,记在本组的轮流作文本中。讲评时间就在早读课或语文课前几分钟。这样相当于教师每天批改十篇作文,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但学生的习作强度没有减少,既兼顾到批改,又考虑到了学生的作文至少一星期被讲评一次。对学生来说,每星期都能看到对他自己作文的一个正确的评价,比以前老师与学生只能通过文字批改、交流的效果是大大增强了。对老师来说,工作量被分散,提高了效率,却能更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学生的变化。另外,由于轮流作文本是组内公开的,六人为一学习小组,定期举行组内作文评议会,让学生自己对习作进行评改,并且交流,不用说教,让他们在比较学习同学的作品中得到提高,相当于把评改权还给了学生,学生更乐于接受。这样试行了两个学期后,效果非常好,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翻开他们的轮流作文本,题材各异,写作生动,不同的文章一比较,优劣顿现,学生会有所思,有所改,有时还有学生组内交流后所批改的痕迹呢,比老师的“精批细改”更容易接受。二、运用多种评改手段,使评改事半功倍教师“精批细改”完一篇作文后,有多少学生会去认认真真地去看老师的评改并且进行再次思考与作文呢?学生缺失了对自己作文的热情,并且也会越来越依赖老师,长此以往,就会缺乏学习的责任心。我想,教师的作用,在于用最有趣、最轻松、最易让学生接受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在这点上,作文评改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1、抓紧学生作文时的“巡视评改”。在学生作文时,老师不应该空着,这是指导学生写作的的一个大好机会。一看学生作文中的错字、错句,发现问题作个别交流,马上解决;二看学生作文是否开好头。作文的开头比较重要,如果发现特别好的开头和特别糟糕的开头,可与小范围的学生细细探讨一番。这时,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次良好的交流,也是作文的再指导。“巡视评改”,及时发现问题,比批改后发现问题再提出来的“马后炮”好了很多,是作文批改中比较重要的一环。2、轻松有趣的作文评改会。一般放在在学生完成作文后的不久,时间不要隔得过长,学生还记忆犹新,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老师此时的角色与学生是平等的,在学生朗读自己作文后,请同学发表对自己作文的意见。讨论时引导学生先着眼于具体的词句,然后再延伸到文章的结构、详略、主题表现等,尽量肯定文章的优点,对文章存在的缺点,提出自己的异议,求同存异,使气氛轻松友好,学生易于接受。3、对作文进行“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一篇作文完成并评改完后,过一段时间,抽取恰当的时间,再把以前写的作文拿出来,让学生自己进行评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作文,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能进行一个冷静的反思。这样,更易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以上几点,是自己平时作文批改时的一些做法,并有所收效。由上看来,作文批改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而不单单是“精批细改”,教师的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但批改的力度却是明显加大了,既是如此,那何乐而不为呢?关于作文批改的几点思考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已经开始进入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进作文批改的方法势在必行。作文批改是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作文批改问题历来是许多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多年来各种批改方法中存在的或多或少的缺陷和弊病阻碍了作文教学的发展。为了克服和避免这些弊病和缺陷,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关于作文批改有了几点思考。一、传统作文批改方法之弊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存在着以下几个弊端:1、费时、繁琐首先,一个语文教师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每两周一次大作文(随笔、小作文就更不用说了),一百多篇作文,每星期批改五六十篇,篇篇精批细改,这需要多少时间呢?其次,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思想内容、写作特色,篇篇面面俱到,无侧重点。这样教师批得很辛苦,学生却受益不大。2、学生互批中存在的弊端一个班中,每个学生的作文基础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这种差异尤其明显,他们的作文批改能力相差甚远,极个别的甚至根本谈不上作文批改能力。因此,势必造成批改方向把握不准,甚至无从下手的后果。这样,一方面,一些作文得不到正确的评价,另一方面,有些学生面对他人的作文自觉相形见拙,对作文学习失去信心。那么,提高写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成了一句空话。3、无阶段性、无层次性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四个年级的写作能力要求是不同的,但教师批改一律按中考要求,造成作文批改的无阶段性。其次,学生的作文基础有差异,但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却“一视同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过高,不利于调动他们的作文积极性 ,使得他们每次作文总是“望洋兴叹”。4、无效批改首先,教师评语公式化,学生不爱看。其次,教师批改得很细,而学生只是大致地扫一眼;或者仅仅注意自己的作文分数,便弃之一旁;更有甚者,连看都不看。再次,作文评语批评多、鼓励少,评语不经思考轻意落笔,我们常常用教师的眼光和功力来评价学生的作文,教师的审美眼光、经验、功力等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这样,教师的批改就是无效劳动,无益于作文能力的提高。二、对作文批改的几点探索和尝试基于上述认识,使我觉得有必要对“作文批改”的概念重新认识。批改,应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批”就是批评、评论,是指对学生作文进行评论,指出优缺点,既有表扬,也有批评,并分析原因。一般地说,属于思想内容、篇章结构上的问题批。改,是修改文章,属于字、词、句、标点符号等的错误和毛病都应该改,要求改通、改好。明确了“批”和“改”的关系,针对传统作文批改存在的弊病,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几点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1、点面结合,改进费时、繁琐的方法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不允许篇篇精批细改,我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以改进传统作文批改的费时、繁琐。何谓点面结合?我的做法是:刚接任一个新班时,第一次作文批改全批,以摸清每个学生的作文基础,以便因人而异、因材施“批”;根据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本学年的写作能力要求,每学年批改一篇由教师重点布置的作文。其余每次作文,浏览全班作文,选出优、中、差各三分之一进行批改,每次轮流。这样由点及面,有利于教师根据本次作文要求进行分析评讲,既节省了时间、明确了重点,又顾及了大多数。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省时、简便。2、改进学生互批的方法 学生互批的方法有一定的可取性,但需改进与优化。学生批改的深度有限,所以我限定了学生批改的具体任务:改错别字,改正标点符号,改能够看出来的病句,再写一个总批的草稿。这样要求有利于学生把握。我先让程度较高的学生修改程度较差的学生的作文,最后由教师校阅。同学改的作文,切合学生实际,容易理解。既培养了程度较高的学生的细心和耐心,也增强了程度较差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学生互批中,除了以上要求,我还落实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借学生互改作文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求学生讨论同学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思想是否积极,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等等。在学生互批中,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文道统一”有了新的途径。这种方法,一部分学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一点工作压力,而且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3、批改应有阶段性、有层次性根据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各个阶段的作文要求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批改作文要有阶段性,而且目标要明确。每篇作文有具体的要求,教师批改时,要针对这些要求批改,找出其优缺点,而不能期望过高。同时,教师批改时,要分层次批改,即对你选出来的优、中、差三等作文区别对待。优等作文要求要高,主题立意、遣词造句、篇章结构等方面要精益求精。中等作文要求适中,要凝练词句,明确中心。差等作文要求要低,首先,在字、词、句方面下功夫,使他们能少写或不写错别字,语句基本通顺;其次,要求有一定的中心,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然后再在其他方面提高。另外,在极大部分采取书面批改的方式的同时,佐以少量的面批。许多问题不易讲清楚,往往学生只知其一,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学生进行当面指导,引导学生思考,找毛病和修改的方法。事实证明,面批的效果极佳。因此在一学年里,有计划地对每个学生都能进行至少一次的面批,以有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4、作文批改课堂化作文批改需要有课堂化的成分。何谓作文批改课堂化?就是说,把习惯的教师课堂外批改“移师”至课堂内,师生共同完成作文的批改。首先,回顾写作时的要求以确定批改标准。其次,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具体做法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寻对子,交换作文;然后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仔细地读手中的文章,看是否落实了要求;接着,再读文章,找出所读文章中的精彩部分,把它划下来品位;在这个基础上,对整篇文章作点评,以写优点为主,但必须把明显的缺陷、甚至错误指出来。最后是自由交流、评论、各抒己见,作者作自我反思。再次,进行全班交流,教师作针对性的点评、指导。这样的作文批改有针对性,目的性比较强,也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5、作文批改要有鼓励性,避免无效劳动批改学生作文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劳动作充分的肯定。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程度差的学生的作文要竭力挖掘他的闪光点,加以表扬,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从而调动写作积极性。教师批改要多就少改,尽量保持学生作文的“本来面貌 ”,绝不能大批大改,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尽量少改或不改。袁微子老前辈曾主张:“写作文提倡学生自己修改,老师检查了重点加批语。少去改它,改得越少越好。”批改学生的作文必须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否则,若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一方面改变了学生原意,不能表达学生的真实思想;另一方面,也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尤其引起注意的是,在当面批改时,由于学生往往有一种恐惧心理,教师的态度必须诚恳热情、和蔼可亲,多鼓励、少批评。鼓励性这一原则、方法,确实使广大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提高不少。6、评语的魅力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从内容到形式做出的整体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就一篇作文所进行的心理沟通,也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呼唤。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水平的逐步提高,同教师准确而全面、公正的评语密切相关。好的评语,应具有欣赏性。但要写好评语,也非轻而易举的事。评语切忌公式化,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评语要间洁、切题、幽默、富有煽动性,让学生爱看。同时,在人称上也要变一变,第二人称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幽默、富有煽动性的评语,学生不仅爱看,而且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如,某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人物形象不丰满、缺乏具体描写的毛病,我的评语是:“他太瘦了,请给他增加营养,让他“胖”起来。“当教师看了半天,仍不知道他在写些什么时,我的评语是:“请不要让我雾里看花!”当读到精彩的句子时,我会写上:“妙极了,太棒了!”当读到富有哲理的佳句时,我的评语是:“这一句可以成为格言。”等等。评语,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因此我适时适量地组织交流评语,交流教师的评语,也交流学生的评语,使同学间相互了解,以增强竞争意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们说,写作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工作,作为教师必须以一颗宽容之心去对待学生的作文。无论作文写得如何,学生都渴望被认同,那种“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评价方式必然将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尽量去挖掘其闪光点,从总体上进行认同,特别是作文基础薄弱生,更应如此。同时,我们切不可用陈旧的眼光看学生有发现的文章,否则会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不管是点面结合,还是鼓励性原则,以上所述的种种方法均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促使了各层次的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提高,看来是切实可行的。谈谈对初中生作文的批改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作了很好的概括: “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家的文学创作能力,虽然也不应当排斥少数中学毕业生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可能性,并且应当注意发现是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张志公先生所强调指出的是“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般的写作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正确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生提出了具体明确的作文目标: “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清晰,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本文仅从作文批改方面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为什么要对作文进行批改 作文批改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是必要的。初中生的作文,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书写上、语言上、结构上、认识上和思想上等方面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通过教师的批改,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加以巩固和发扬,缺点和不足加以重视并及时得到纠正,通过教师的批改,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细致而有条理。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关心身边的事,积极投身社会生活,通过教师的批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行为和表达习惯,提高认识能力,辨别能力和思维水平;通过教师的批改,还可以养成学生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治学习惯。这些都有利用于初中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文批改就是要引导。帮助。激励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有用的知识见闻和健康的思想感情。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妮娜的开头,据说是经过了二十几次的修改,最终才确定为“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作为开头。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据称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反复修改,才最终定型的。大家所熟悉的我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的“绿”据传先后换过“过”字“满”字等最终才选定“绿”字。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中的“每幅浮雕只有 20 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一句,原句是“每幅浮雕只有 20 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形象都不相同”,显然是经过修改了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不 是经过作者反复修改才最终定型的,由此可见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名家对自己的作品尚且要进行反复修改,何况初中学生的作文呢。只不过名家的作品是自己修改,而学生的作文主要靠教师修改。有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它揭示出了作文修改在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如何批改呢? 二、灵活多样的批改形式 作文批改既然是要引导、帮助、激励学生达到正确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有用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那么,作文批改的形式就应该灵活多样。这也是学生本身的写作能力不是整齐划一决定的,同时也是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性决定的。 从批改者的角度,可把作文批改分为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三种类型。其中以教师批改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自己批改为追求目标,以师生共同批改为最佳形式。就初中生作文而言,应当以教师批改为主,可适当少量的就共性的方面进行师生共同批改,有计划、有具体要求地分步训练学生自己批改。由于初中学生受思想水平、生活阅历、认识水平的限制,教师批改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 从批改的方式来看,教师批改又可分为精批细改(全批全改),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三种类型;学生批改也可分自己批改、相互批改和分组批改三种类型。就教师批改而言,本人倡导精批细改,但不反对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就学生批改来说三种类型各有所长,可交替运用,但教师在进行这类批改训练时,要求必须明确具体。就批的位置而言,只批不改还可分为总批(或首或尾)、旁批、眉批。就同一篇作文而言,三种批法可同时进行,也可只用一种或二种,这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就改的量上来看,不批只改也可分为总体和局部改两类。就改的内容来说,总体改可再细分为改主题、材料和结构三类;局部改可再细分为语言(字、词、句、段)和标点两类。就初中生作文实际来看,多数情况下运用的是局部改,少数时候对个别作文可进行总体改。但从尊重学生劳动方面看,以局部改动为佳。 到底采用哪种批改方式最好最有效呢?这要针对具体学生具体作文而定。方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仅就初中生作文批改方式而言)。 三、倡导精批细改,允许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 作文批改应遵循针对性、时效性、客观性等原则。就初中生作文而言,一学期作文训练六次,整个初中段共三十六次。这样的作文训练次数显然是达不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目标的。太少,达不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需要;太多,则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就初中生每学期作文训练六次来看,每个学生的每次作文都“精批细改”,教师艰苦些,通过努力是能达到的,但是有这个必要吗?如果六次作文训练达不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目标,势必增加作文训练次数。一个学期十次,相当于一学期每两周一次。再加上片断写作训练,假设为每学期 5 次(实际情况不止 5 次),一个语文教师按规定需上 2 个班的语文课(有部分学校的部分教师上了 3 个班的语文课),一个班按 55 人算,那么,每个教师每天就要“精批细改”十一篇作文(片断作文除外)。如果每篇作文“精批细改”需要 20 分钟, 那么一个教师一天仅用于批改作文的时间就要 220 分钟。还有备课、写教案、上课、阅读训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所需要的时间呢?教师受得了吗?学生喜欢吗?能真正发挥引导、帮助和激励学生达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批改目的吗?这种所谓的“精批细改”只是看到了作文本上“红霞”无数,而未能见到作文批改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客观性,劳而无功。 本人所倡导的精批细改是“针对作文里重要的优点、缺点、错误、切中肯綮、要言不繁,要有启发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的批改”(张志公语)。而不是那种让教师出力不讨好的只要求表面数量的“精批细改”。 精批细改要求的是“要有启发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的批改质量,而不是教师在作文本上批改的数量。每一次作文训练目标是具体的,较为单一的,不可能一次作文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一次作文训练就能达到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作文训练是阶段性和连续性有机结合的过程,只有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分步实施,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和达到目标。为此,教师对作文的批改不可能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都全面地具体地精批细改,这样会使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笼统,学生不易把握训练重点,相反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此次作文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况且每篇作文都采用一种批改,也就达不到批改的目的,发挥不了批改应有的诱导,帮助和激励学生努力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对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都“精批细改”。 只要“富有启发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的批改,都应当认为是精批细改。只要针对性强,时效性好,能充分发挥教师批改功效的批改形式均可采用。就一篇作文来说,既可只采用一种批改方式,也可以多种批改方式综合使用。没有必要规定非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批改方式。但坚决反对借“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之名而马虎了事,草率对待学生作文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四、批什么,改什么 主要批的是: 第一、作文里突出的优点或严重的缺点。学生作文里有突出的优点,如书写工整,结构严谨,描写生动形象,比喻贴切新奇,说明准确生动,议论有理有据,情有所寄,意有所寓等等,必须要让学生意识到,通过批,使学生自觉地去巩固并进一步发扬这一优点。严重的缺点,如自相矛盾、结构混乱、语意不流畅、思想消沉等等,必须让学生认识清楚,自觉地纠正这一缺点,要批,但不要越俎代庖。 第二、重要的修改。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有些修改,包括对材料的结构的和选词用语等方面的修改,学生可能意识不到,体会不出这修改的道理,通过批,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给学生启示。 如果作文里没有突出的优点,严重的缺点,结构组织的重要毛病和对教师的修改一看就明,那么,这篇作文就没有批的必要,可以不批。 主要改的是: 第一、错别字。 第二、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语意不畅的句子。 第三、语意零乱,缺乏条理性,不能很好服务中心的语段。 第四、错用的标点符号。 第五、错的书写格式。 在对作文进行批改之前,最好先通览全文,做到心中有数,再动笔修改,这样做效果会更好。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对学生作文可起到示范的作用。如对学生掉笔、多笔、部件倒置。同音混用的字一一加以修改,连一个错用的标点都修改到,学生就会被教师的这种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所影响,作文就会认真对待,真正写不来的字,就会问。就会查,从而养成一种踏实、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把这种习惯迁移到生活、工作中,那么,学生将会终身受益。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修改只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最根本的还得从阅读教学、基础知识训练和口头表达训练入手。说得流畅也就写得有条理,基础知识扎实也就不会“以”和“己”不分,“板凳”变“板橙”写错用错字,阅读能力强也就会借鉴他人之优到自己的作文里,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作文批改作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客观公允,富于针对性、时效性,同时也要充分注意到它的示范价值和激励作用。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习惯魏书生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需要不需要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看法就不一致了。有的领导,有的学生家长,也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在一些地区,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个别教师刚刚引导学生自批或互批几篇作文,立即受到指责批评,全盘否定。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千百年来,许许多多高水平的老师,认真负责,不辞辛劳,斟酌权衡,仔细批改,引导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写出了上亿篇好文章,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无缘得遇良师,无钱能进学校,他们便刻苦自学、多读勤写,自思自悟、自批自改,却也能够无师自通,写出大量的好文章,好作品,有许多甚至是世界名著。我觉得两者都不应以自己的成功为论据,来否定对方存在的价值,那势必使自己的思维进入狭隘的片面的误区,互相指责,一团混战,共同堕入偏见的狭谷而离真理的高峰越来越远。双方都应在自己的成功与对方的成功中得出这样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可以各异,殊途能够同归。通俗一点儿说,就是一件事儿有一百种不同的做法。这些年来,我用的便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方法,边指引学生写作文,边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教两班语文课,每班作文都收上来,往前面一摆,我常觉得,它们像两座大山,于是我们便每天挖山不止。愚公移山,尚且感动了上帝,派了两个神仙把两座山搬走了。可我们面前这两座山搬去又搬回,非到退休那一天方能有尽头。最遗憾的是,越是中下等学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书包里随便一塞了事,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为了提高学生的批改能力,我从1979年3月起,发动我的上帝学生们一起来搬这两座山。开头有人议论纷纷,说我偷懒的有之,说学生水平低批不好的有之,说作文水平会下降的有之。但我心里有数,因为学生在批改过程中积极性很高,批改得比我还认真、还仔细。批改后,学生们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我写的批语的程度,有的还为一条批语是否准确展开热烈的争论。既然这样,学生成绩一定能提高。果然,半年以后我们班的作文成绩在全县就遥遥领先了。领导、家长所关心的无非是成绩,学生成绩高了,又学得积极主动,你采用的方法,尽管他们不理解,也就不再干涉了。自那时到现在,我已经有16年零6个月的时间没批改过一篇学生作文了。我心里清楚,这种一篇不批的方法绝不是最好的方法。倘若我批1/咸或1/10,学生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得更快。但我为了证明教师不批,学生作文水平一样能提高,就一直坚持不批一本。学生能学会批改吗?回答是肯定的。后进学生也能学会吗?也能。怎样批改作文?我从易到难,列出十条要求,第一次批改只提一条要求,大家觉得很简单,会做了,第二次,再提第二条要求。这样10几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就都能围绕一篇作文,从10个方面写出批语了。以下10个方面,每个方面给5分,一篇作文满分为50分。1格式是否正确刚入学,我喜欢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2卷面是否整洁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3错别字几个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我们就搞流水作业: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学生批改之后,我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4有几处病句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7看文章的选材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9看表达方式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减分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处理。由于我讲课用的时间极少,批改作文的任务多数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老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十个方面的批语,一般情况一篇作文的批语都在200字以上。有一次我们班学生写作文仙人掌,这篇文章的平均字数才600,可全班同学批语的平均字数却有260字。有一位同学用红笔写满了两页作文纸,仍意犹未尽,在第三页又写了几行,批语竟达560字之多。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学生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有一名学生问我:“老师,您猜我最爱上什么课?”我说:“不是体育,就是音乐!”“都不对,我最爱上批改作文这节课。”“为什么?”“我特别愿看别人的作文,又很愿给人家挑毛病。”1984年,我让我担任班主任的两个班的学生投票表决:是老师给批改作文好,还是互相批改好。共106名同学投票,98人认为互相批改好,只有8名同学认为老师批改好。同学们分析,这8名同学为什么愿让老师批改呢?同学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刚转到班级不久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尝到互相批改的甜头。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有什么好处呢?十几年的实践,使我觉得有五点好处: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第三,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每次又都抽签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第五,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如果认真找,还可以找出互批作文更多的好处。不能否认,世间万事万物有一利便有一弊,有一得便有一失,互相批改作文既然有好处,便也一定有弊端,特别是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的班集体,弊端可能会更明显,倘组织引导不好,会弄得一塌糊涂。正因为如此,试行学生互批作文的教师才更应认真思考,细致分析,耐心具体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以兴利除弊。16年学生互批作文的实践告诉我,互批作文,利大于弊,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我是不会再重走被两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老路了。如果有变化,那就是再探索更好、更科学、更节省时间的作文批改之路。 魏书生老师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学好语文一是阅读二是写作几乎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魏书生老师却把作文课让学生上得轻松快乐且有收获,主要有两点做法:一是让学生坚持每天一篇日记,一年365篇日记。二是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学生如何能?经过反复实践反复研究,魏老师指导学生从十个方面写评语、打分,就是差生也能学会改作文。()格式是否正确。刚入学,让学生感觉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也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任何人的。打开作文一看正确,拿出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不减分,此文为满分。()卷面是否整洁。这一条大家都看得出来。后进同学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错别字几个。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找不出来,怎么办?便搞流水作业。甲、乙、丙、丁轮换着批一篇文,甲批错别字6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100字的说明书。丙又发现本文错字是8个,那么甲、乙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100字的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