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政法干警考试时间丨考试公告丨历真题

上传人:huo****ian 文档编号:128803181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政法干警考试时间丨考试公告丨历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甘肃政法干警考试时间丨考试公告丨历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甘肃政法干警考试时间丨考试公告丨历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甘肃政法干警考试文综(地理)讲义甘肃政法干警考试网上报名及考试分为专科、本科(专升本)、法硕三大类。文化综合是政法干警专科层次的必考内容【建议备考政法干警(专科)的考生下载此文,作为学习资料】【免费下载】(一)宇宙中基本的天体1、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古代人把它们认为是固定不动的星体,叫作恒星。2、星云 (Nebula) 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星云是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结合成的云雾状天体。它们的主要成份是氢,其次是氮,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星云的体积十分庞大,常常方圆达几十光年。所以,一般星云较太阳要重的多3、天体系统 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3.1地月系 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3.2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它包括太阳、八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冥王)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3.3银河系 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人们可以观察到太空有一条如云的光带,称为银河。这条光带实际上是由数以千亿颗恒星和星云组成。这些恒星分别组成许多恒星系。太阳所在的这个恒星系称为本星系。所有恒星系都围绕银河系中心转。3.4总星系 银河系、河外星系都是宇宙中的一部分,用最先进的观测手段观察宇宙,已经能够观察到距地球200亿光年的天体。以此距离为半径所绘的大圆球,就是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所有的星系和在一起,构成了最大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但并非宇宙边界。太阳在分类上是一颗中等大小的黄矮星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中局部区域各种不同活动现象的总称。包括:太阳黑子 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光斑 耀斑 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太阳风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造成了地球上的极光 。(二)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1.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1.2、第一个证明地球形状的人:麦哲伦(葡萄牙人)。1.3、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质量=60万亿亿吨2.1、地轴 地球自西向东地自转所围绕的一根假想的轴。2.2、南、北极 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2.3、赤道 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将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2.4、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2.5、本初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2.6、经度 从0经线算起,向东、西各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表示方法:“120E”读做“东经120度”;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表示方法:“20W”读做“西经20度”。2.7、东、西半球 习惯上,自20W经线顺时针地(或自东向西地)到160E经线这部分叫做西半球。自20W经线逆时针地(或自西向东地)到160E经线,这部分叫做东半球。2.8、经线的特点 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且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2.9、纬线 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纬线长度不等。所有的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叫纬线圈。2.10、纬度 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分别作90度,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北纬90度就是北极,南纬90度就是南极。表示方法:“22N”读做“北纬20度”;“40S”读做“南纬40度”。赤道是周长最大的纬线圈,长度约4万公里。南、北极点是最短的纬线圈长度等于0。人们根据纬度的不同,称030SN为低纬地区;3060SN为中纬地区;6090SN为高纬地区。2.11、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交,就构成经纬网。经纬网的用途: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坐标,即具体位置。如: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位于40N、116E的交点附近。确定两个地点的相对方向。如根据经纬网就可以看出拉萨城在南京城西边稍偏南一些。3、地球上的时区和日界线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图略)规律: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E、算时区:经度数/150 (四舍五入)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东十二时区比西十二时区早24小时,即早一天。但钟点相同。国际上规定以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但实际两者并不完全重合。(2)、地球的运动(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一) 自转运动:(二) 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3)速度: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 =3600/24小时 即150/小时 10/4分钟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 V= 2cos R(周长)/ 24小时(时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产生地方时差 (3)产生偏向(二)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2)公转轨道与速度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每日东进10平均线速度,约30千米/秒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为900;在晨昏线上为00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冬至日-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春秋分日- H由赤道向南北逐级递减。随季节变化规律: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大。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小值。每年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大值。结论:H=900-(为某地的纬度,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冬半年取-)(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时段分析:北半球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秋分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冬至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二分日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时刻处处不等。(4)引起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三个月(5、6、7三月)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三个月(11、12、1三月)传统四季:四立划分气候四季: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5)形成地球五带:回归线与极圈划分五带。*补充:物体的影子 规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除北极点朝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南(除南极点朝北)*学会绘制太阳日照图:掌握方法: 1、先确定直射光线位置(画奇数根) 2、画出晨昏线位置(过地心) 3、绘出夜半球(三)地图 :(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2.地图上的方向:(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震线、等降水量线)等值线的概念:是某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值线图的一些特点: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缓急、递变方向及分布特点等。(一)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1、判读规律:(1)数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2)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3)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 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2、实际运用:(1)与气候结合: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2)与河流水文结合:a.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b.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3)与地区规划结合:A.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B. 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C.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3、地形剖面图: (用途:表示某条线上的地面起伏和坡度和缓。)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要基本掌握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 我国西部沿87030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 沿0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南纬300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 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二)等温线的判读: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1、判读规律:(1)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 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2)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密集-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平均?30.60C,海南岛160C以上,温差达480C。)分析原因:A、纬度因素:北方冬季太阳高度小,且昼短夜长。 B、冬季风因素: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由于受重重山地 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一月份00C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稀疏-夏季我国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漠河160C,海南280C,南北温差只有120C。)分析原因:北方虽太阳高度较南方小,但夏季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夏季最冷出现在青藏高原80C(地形因素)(3)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 (“高高低低”规律)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三)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目标:(1)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2)判断风向(3)分析天气变化1、判读规律:(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四)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著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五)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 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六)等震线的判读:等震线上地震裂度处处相等。(四)地壳和地壳运动1、陆地:山地 丘陵 平原 高原和盆地五大类。海底地形的种类: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底(洋盆 海沟 海岭)2.地球的内力作用(1)力的来源地球内部作用力来自热能、化学能、重力能以及地球旋转能等。由地球内部这些力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地球的内力作用。(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褶皱断层。地震等。1.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或大地构造运动,是指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物质变位的一种运动。例如,海侵、海退、隆起和拗陷,等等。根据地壳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基本形式。地壳物质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即沿着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进行运动,叫水平运动。它主要是由于地球水平方向作用力引起的,表现为地壳岩层的水平移动,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挤压力和引张力,产生褶皱和断裂构造。我国的昆仑山、祁连山等以及世界上许多山脉,就是通过挤压褶皱而形成的。所以,有人将水平运动称造山运动。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缓慢的升降运动称垂直运动。升降运动通常表现为大规模隆起和相邻地区拗陷,引起地势起伏或海陆变迁,故有人将垂直运动称造陆运动。水平和垂直运动虽有区别,但实际在时空上常有联系。2.岩浆活动 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释放可能表现为岩浆活动。地球内部热能累积到一定程度,变为灼热的岩浆产生巨大压力,它冲破地壳薄弱常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包括气体、熔岩、火山灰等,通过火山口喷出,其中大部分火山物质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火山锥。大洋底部同样有火山喷发,有的火山物质堆积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如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3.地震地壳自然快速颤动叫地震,它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经常发生的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地下发生地震处称震源,它在地面下的深度即震源深度。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一点叫震中。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传播,称地震波。地震时纵波速最快,故人们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而后横波到达,人们才感到左右摇晃。地震强度以震级和烈度来表示。震级是地震能量等级和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地震在一定地点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破坏程度的度量。地震的诱发因素有多种,由地下岩石的构造活动而引起的叫构造地震,最常见,波及范围广,并可造成巨大破坏;由火山喷发而引起的叫火山地震,(4)褶皱和断层 褶皱和断层是地壳内力作用引起地壳运动的重要证据,它使地壳变形成岭、谷和盆地。1.褶皱 沉积岩层原始状态呈水平层状。经地壳运动,原始岩层受挤压,产生波状弯曲,称为褶皱。褶皱的基本形式分为背斜和向斜。背斜是指褶皱中心岩层向上隆起,两侧岩层向外倾斜;向斜是指褶皱中心向下凹陷,两侧岩层向中心倾斜。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也可能出现背斜是谷,向斜成山的地形。这是因背斜中心部分岩层向上变曲产生张力,导止岩层破裂,易受风化和剥蚀,被蚀成谷,称次成谷;向斜部分受挤,凹地接受风化崩落物堆积,基岩受保护,最后反而残留成山,称次成山。有的背斜一侧可能岩层软硬相间,软岩易受蚀成谷地,硬岩抗蚀力强,突起成岭。所以背斜和向斜应根据岩层倾向和向新老接触关系来判别2.断层岩层受力产生破裂称为节理,破裂所在的面称为节理面。地壳运动沿节理面两侧岩块发生相对位移,称为断层。断层种类很多,最基本的是正断层和逆断层(图131)。断层可能组合出现,两侧断裂上升,中间陷落成为陷落谷地。研究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现象对建设有重要意义。例如,地下水常在断层带出露;电站、桥梁、水坝不宜设在有断层的部位,因断层带岩石破碎,地基不稳。(5)板块构造说 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说的进一步引伸,三者彼此联系,形成全球大地构造体系。板块说认为漂浮于软流圈之上的地球岩石圈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例如海岭、岛弧、水平大断裂)所分割,形成不连续的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共划分六大基本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完全是水域外,其余板块包括大陆和领近的海洋。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两个相邻板块交接带,正是地壳活动带,火山、地震活动强烈频繁。两个板块相碰撞,岩层受到挤压形成山岭,同时有岩浆侵入与火山喷发。喜马拉雅山正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受到亚欧板块抵抗而隆起的,今日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就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接带,称为地缝合线;印度洋板块斜插到亚欧板块之下,两个板块相叠加,从而造成青藏高原巨厚地壳。太平洋板块从东南方向由岛弧外海斜插到亚欧板块之下,受到亚欧板块抵抗,从而造成我国东南部一系列北东走向山岭,同时产生大面积岩浆侵入与火山喷发。(7)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一是环太平洋的沿岸和岛屿地带;二是地中海沿岸向东经喜马拉雅山与环太平洋带汇合;三是大洋海岭带、大陆裂谷带(8)外力作用:指由太阳辐射、重力、日月引力等来自地球外部的营力(通过大气、水、生物等)所引起的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空气、水、太阳能和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使岩石产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按性质不同,风化作用可分为三类:(1)物理风化作用,主要指岩石受热膨胀、冷却收缩,使岩石产生破裂,天长日久,岩石由大块变为小块,小块变成细粒;(2)化学风化作用,主要指岩石在空气和水的作用下,产生氧化和分解,例如长石经过风化后形成高岭土,成为良好的陶瓷原料;(3)生物风化作用,主要指植物根系对岩石产生机械破碎、微生物对岩石的生物化学作用。这三种风化作用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结合,同时同地进行。侵蚀作用: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产生的破坏过程,称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风化、侵蚀产物,通过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将物质转移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经流水等外力搬运途中,因流速、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等等因素的影响,使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称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地壳中的岩石,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风化过程和改造,通过侵蚀、搬运又在一定环境下沉积,再经过成岩作用变成岩石,这一过程叫固结成岩作用。风力侵蚀:蘑菇石,风蚀柱,风蚀洼地风力堆积:沙漠和黄土流水侵蚀:河谷,沟壑,喀斯特地形流水沉积: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冰川侵蚀:冰川谷,角峰,冰蚀湖冰川沉积:冰碛平原,冰碛丘陵,冰碛湖(五) 地球上的大气天气: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主要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气温的日变化:由于大气中的热量累计相对于太阳辐射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比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落后2小时左右(如图84)。由于夜晚地面在没有太阳辐射热能补充的情况下,不断放出长波辐射热能,日出前地表储存的热能达到最少,随之气温也达到最低值。气温年变化: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比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时间落后12个月,大陆上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海洋上为8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海洋上为2份月)。一年中月平均温度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称为气温年较差。年较差大小也随纬度、地面性质、地形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纬度气温的年变化情况是:在赤道附近,在春分和秋分后气温最高,夏至和冬至后最低,年较差最小,全年气温都高;随纬度的升高,冬夏季节变化明显,而且气温的年较差越来越大。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降水的形成:形成降水,尤其比较大的暴雨,必须具备二个条件: 一是大量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雨区; 二是这里存在使地面空气强烈上升的机制,如暴雨天气系统,使暖湿空气迅速抬升,上升的空气因膨胀作功消耗内能而冷却,当温度低于露点后,水汽凝结为愈来愈大的云滴,上升气流不能浮托时,便造成降水。降水的类型:对流雨:每当盛夏,或者在热带地区,近地面空气层因局部地区增热而膨胀抬升,引起空气强烈的对流,使空气中的水汽,因高空温度低而冷却凝结并致雨。对流雨降雨范围小,雨时短,但强度较大。这种雨的规律性很强,只要条件适合,几乎每日午后都能发生地形雨:暖而湿的气流在遇到高山等地形阻挡,被迫沿山坡抬升,上升时水汽因冷却而凝结成云,并导致降水。通常在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甚少,形成雨影区。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而增加,这一范围叫最大降水带;其后因水汽减少,降水量也减少。我国西南山地和东南丘陵的地形雨最为显著。锋面雨:也称“气旋雨”。由于锋面或气旋活动引起的降水。每当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暖而湿的空气沿着锋面上升冷却凝结便可形成锋面雨。锋面雨的降水时间长,雨区范围广,是我国降水的主要型式之一。世界降水的分布:1、赤道多雨带:大于2000毫米赤道附近地区是降水最多的地区,因为这里气温高,蒸发强,上升运动强烈,以对流雨为主,所以降水就多。 2、副热带少雨带: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气温仍然较高,但降水较少。当然又不是都少,我们分成西中东三部分来看。东岸降水较多。东岸由于有海风的吹拂,海风从海洋中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较多的降水。中部降水较少。中部得不到海风的吹拂,所以降水较少。西岸降水最少。西岸地区一般盛行离岸风,虽然在海边,但离岸风从陆地上吹向海洋,没有形成什么降水。降水最多的地点:怀厄莱阿莱乞拉朋齐降水最少的地区:阿塔卡马沙漠 3、中纬度多雨带:中纬度总体降水较多,但中部降水还是比较少。归纳起来,在中纬度地区是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这是因为形成降水需要大量的水汽,而水汽的来源主要来自海洋。所以,沿海就湿润些,降水就多些,内陆干燥些,降水就少些。4、极地少雨带:极地总体降水偏少,南极洲内陆一般小于200毫米。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季风环流。形成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地形)。运用气温、降水的图表资料,归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气候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高温高湿; 热带草原气候:分旱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分干温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湿润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亚热带沙漠气候:基本与热带沙漠气候相似,但冬季气温稍比热带沙漠气候低; 亚热带草原气候:基本与热带草原气候相似,但分布在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冬季严寒,夏季酷暑;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较暖,冬季较温和; 温带阔叶林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草原气候:夏暖冬寒; 温带沙漠气候:极端干旱,温差较大;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 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 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冷,夏短而凉;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严寒。(六) 地球上的水自然界的水循环。海水的盐度。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海洋表面温度的分布。风海流。寒流、暖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河水的补给: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河流径流的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