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28119816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1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岩石圈()A就是指地壳B由岩石组成C全球厚度均一D包括软流层2干热岩位于()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4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界面为古登堡面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6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7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四大圈层。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读下边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下题。8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A全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C大气圈下部、水圈全部D整个大气圈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很少,但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关于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水汽主要集中在平流层水的相变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在同一季节,各地水汽含量是一样的ABCD11大气中固体杂质含量最多的地区是()A海洋上空B公园绿地C水田耕地D建筑工地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示圈层依次为()A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BCD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1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经过F、G交界面时,传播速度减为015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包括地壳和地幔;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由上图中的D和E构成;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BCD据报道,至2019年3月26日俄罗斯勘察加边疆区克柳切夫火山群已爆发了32次。下图是该地区火山喷发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A岩石圈B地壳C地幔D地核17这些漫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度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点中地壳最厚的是()ABCD19假如有一天我们能“遁地”前往地球另一侧去看看,从地垂直钻入地下,保持直线前进,在穿过地心前,我们依次穿过的是()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B地壳-软流层-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C岩石圈-软流层-地壳-地幔-地核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2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与B与C与D与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3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二、填空题24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之间为_,曲线代表的界面是_。25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圈层,最外面的一层称为_,最中心部分称为_,中间一层称为_。26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速度(千米/秒)。 (1)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和通过介质的不同,得以判断(是_波,是_波。(2)图中A-F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E表示_界面,该面以上A代表_,该面以下B代表_(3)图中F面表示_界面,此处波完全_,波速度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4)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 )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见(5)岩石圈的范围包括_三、综合题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最大的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已于2015年完工,它是目前世界最大深水钻井船,也是我国建造的首艘深水钻井船,其钻井深度可达91441m,建成后可以在任何需要深水钻井船的工况下使用。材料二 下图为岩石圈部分构造图。(1)上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2)两层构成地壳,其划分的重要依据是_,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较,_地壳较厚。(3)写出界面的名称及其上部平均深度(指大陆部分)。(4)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序号、圈层名称、构成物质及其状态。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球内部活动是导致地壳厚度和地势起伏变化的根本原因,地球内部活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球内部莫霍界面等深线分布示意图。(1)据图说明莫霍界面深度与地势高低的关系。(2)判断图中河流的大体流向,并依据莫霍界面等深线分布说明理由。(3)推测某地质勘探队利用地震波在该地探测是否有油气资源的最简单方法。参考答案:1B2A1从示意图中可知,软流层以上部分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和上地幔顶部,AD错误;由于陆壳和洋壳的厚度差异,岩石圈在陆地和海洋厚度不一,C错误;岩石圈由岩石组成,B正确。故选B。2结合图,调用必备知识,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干热岩埋藏于地下310千米,位于地壳,A正确;地幔、地核、软流层均位于地壳以下,BCD错误。故选A。岩石圈的岩石: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3B4D3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物质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一般认为,熔岩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B符合题意;地壳位于岩石圈上部,温度条件很难产生熔岩,排除A;下地幔、地核位于地下很深处,其物质很难上升至地表,不是向地表传递热量的熔岩主要分布区域,排除CD。故选B。4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熔岩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分界面,A错误;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时,由于物质密度明显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B错误,D正确;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C错误。故选D。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5C6C5从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分析,等值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同一经度区南北变化较小,BD错误;数值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所以表示地壳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C正确、A错误。故选C。6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地壳和地幔以莫霍面为界,所以地壳最底部即地壳厚度0千米为莫霍界面,C正确;海平面为大气层下垫面;岩石圈底部和软流层中部位于地幔,ABD错误。故选C。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在大陆部分地下平均约33km处的莫霍界面和2900km处的古登堡界面为分界,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一般来说,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壳较薄;海拔高处较厚,海拔低处较薄。7C主要考查了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详解】读图,根据各序号所起作用判断:是供水、蒸发和渗透水分,应为水圈;供给氧气,应为生物圈;为生物圈供给养分,应为岩石圈;产生降水,应为大气圈。故图中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故选C。8D9B8本题主要考查人类赖以生存的圈层结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熟记各圈层分布是解题的关键。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生物圈界于三者之间(海陆空地下都有),所以是A层;水圈是在岩石以上的,所以是B层;岩石圈是最低下,所以是C层。ABC不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9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圈的范围,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B正确,ACD错误。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人类赖以生存的圈层结构和生物圈的范围。理清它们之间的范围是解题的关键。10B11D10大气中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影响对流层天气变化,错;水的相变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正确;大气中的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所必需的凝结核,正确;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错。正确,故选B。11建筑工地灰尘多,大气中固体杂质最多;海洋、公园绿地和水田耕地对大气具有净化作用,固体杂质少,D正确,A、B、C错。故选D。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的复杂多变(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平流层的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3、高层大气主要特征:空气稀薄;有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先降低后增高。12A13B12考查地球圈层的判读,向供水,说明是水圈;向渗透,说明是岩石圈;向降水,说明大气圈;向供氧,说明生物圈,选择A。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话的意思从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这说明土壤(岩石圈)为生物(生物圈)提供营养,结合上题分析,据此判断选择B。本题主要考查圈层之间的关系,体现环境的整体性,学习要了解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14C15B14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所以外部圈层由A、B、C三个圈层组成,C为水圈,A错;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所以内部圈层由D、F、G三个圈层组成,E为岩石圈,B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由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构成,而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岩石圈,C对;F和G的交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D错。故选C。15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而不是整个地幔,错;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对;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对;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而岩石圈除地壳外还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所以岩石圈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但不会缺失,错。综上所述,B对,ACD错。故选B。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 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圈)、地幔(圈)、地核(圈)。16C17A试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16岩浆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下面,属于上地幔,所以C正确。17火山灰物质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喷出地表之后进入大气圈,经过沉降过程落在地表,进入水圈、生物圈;最后在地表沉积,进入岩石圈,A正确。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18A19D18等深线是指在海洋或湖泊中,相同深度的各点连接成封闭曲线,读莫霍面等深线图可知,处厚度38.539,、处厚度3535.5,处37.538,所以图中点中地壳最厚的是,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地球内圈由外向内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所以依次穿过的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D正确,ABC错误。故选D。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为古登堡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突然增加,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地震波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20C21B20读图可知,可为其它圈层供水、能蒸发到其它圈层(大气圈),可以渗透到其它圈层(岩层圈),因此应是水圈;能为其它圈层(生物圈)供给养分、能接受水圈的渗透和降水,应为岩石圈;能为其它圈层供给氧气,接受水圈的供水和岩石圈供给的养分,应为生物圈;能够产生降水,接受水圈的蒸发水汽和生物的供氧,应为大气圈。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根据图中个圈层的关系,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落花”来自生物圈,“化作春泥”是指花经过分解成为无机物,释放到岩石圈中;“护花”是指存在岩石圈中的无机养分,重新被植物吸收;反映了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岩石圈与生物圈之间的圈层关系。B正确。故选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22D23B波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横波只能在固态物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波速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22波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 km深度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D对。岩浆位于上地幔上部,深度浅,A错。体现了物质组成的差异,不能体现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B错。该深度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与地壳无关,C错。故选D。23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B对。传递声音信号的是声波,A错;不能用地震波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测量山峰的高度,C、D错。故选B。24 地壳 古登堡界面【详解】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向里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因此曲线之间为地壳,曲线代表的界面古登堡界面。25 地壳 地核 地幔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难度较低。【详解】地球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即最外面的一层称为地壳;最中心部分称为地核;中间一层称为地幔。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地球各层的压力和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物质的放射性及地热增温率,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近地心的温度几乎不变。地核与地幔之间以古登堡面相隔,地幔与地壳之间,以莫霍面相隔。26 横 纵 莫霍 地壳 地幔 古登堡 消失 突然减慢 D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详解】(1)读图,图中在2900km处消失,是横波。可以穿过所有的介质,故为纵波。(2)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中E表示莫霍界面,地震波经过此界面时,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加快。该面以上A代表地壳,地壳以下B为地幔。(3)图中F表示古登堡界面,因为横波不能穿过此界面,故横波在此处消失,纵波在古登堡界面波速突然减慢。(4)地震发生时,因为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所以农民感受可能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故D正确,选D。(5)岩石圈的范围包括了地壳的所有以及上地幔的顶部。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地球的圈层结构相关知识的掌握。考察了考生的读图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27(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2)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陆地(3)莫霍界面 33km。(4),地幔,岩石,固态。本大题地球部分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特征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外部圈层构成、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壳厚度特征、莫霍面及位置、地幔物质构成及状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图中有海洋、植被、大气,因此图中显示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是通过研究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差异作为主要依据。岩石圈部分构造示意图中显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较,陆地地壳较厚。(3)图中界面位于地壳与地幔之间,为莫霍界面,其在大陆部分平均平均深度约为33千米。(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6千米,而“大连开拓者”号钻井深度可达9 144.1米,因此钻探到最深时可穿过地壳到达地幔。地幔在图中序号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幔上层物质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构成的岩石组成,物质状态为固态。28(1)莫霍界面深度与地势高低呈正相关。(2)流向:自西向东流。理由:河流沿线的莫霍界面等深线数值自西向东逐渐减小,说明地势西高东低。(3)测量该地是否有横波穿过。本题以莫霍界面等深线为载体,考查莫霍界面深度分布、河流流向、油气资源勘探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详解】(1)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地壳厚薄不一,地势较高处地壳较厚,莫霍界面深度较大;地势较低处地壳较薄,莫霍界面深度较小,故莫霍界面深度与地势高低呈正相关。(2)莫霍界面深度与地势高低呈正相关。读图可知,河流附近的莫霍界面等深线数值自西向东减小,说明河流沿线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可判断河流自西向东流。(3)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因为油气资源是液体或气态,所以探测此地是否有油气资源可测定是否有横波穿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