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维修第11章液压基本回路的故障排除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6664286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维修第11章液压基本回路的故障排除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液压维修第11章液压基本回路的故障排除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液压维修第11章液压基本回路的故障排除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章 液压基本回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1.1 压力控制回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压力控制回路时运用压力控制阀来控制系统压力的回路,可用来实现调压(稳压)、减压、增压、多级调压等控制,以满足执行元件在力或转矩上的规定。11.1.1 压力控制回路故障分析的基本原则压力控制系统基本性能是由压力控制阀决定的,压力控制阀的共性是根据弹簧力与液压力相平衡的原理工作的,因此压力控制系统的常用故障及产生因素可归纳为如下几种方面。(1)压力调不上去溢流阀的调压弹簧太软、装错或漏装。先导式溢流阀的主阀阻尼孔堵塞,滑阀在下端油压作用下,克服上腔的液压力和主阀弹簧力,使主阀上移,调压弹簧失去对主阀的控制作用,因此主阀在较低的压力下打开溢流口溢流。系统中,正常工作的压力阀,有时忽然浮现故障往往是这种因素。阀芯和阀座关闭不严,泄漏严重。阀芯被毛刺或其她污物卡死于开口位置。(2)压力过高,调不下来阀芯被毛刺或污物卡死于关闭位置,主阀不能启动。安装时,阀的进出油口接错,没有压力油去推动阀芯移动,因此阀芯打不开。先导阀前的阻尼孔堵塞,导致主阀不能启动。(3)压力振摆大油液中混有空气。阀芯与阀座接触不良。阻尼孔直径过大,阻尼作用弱。产生共振。阀芯在阀体内移动不灵活。11.1.2 调压回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二级调压回路中的压力冲击图111(a)所示采用溢流阀和远程调压阀的二级调压回路。二位二通阀安装在溢流阀的控制油路上,其出口接远程调压阀3,液压泵l为定量泵。当二位二通阀通电右位工作时,系统将产生较大的压力冲击。这个二级调压回路中,当二位二通阀4断电关闭,系统压力决定于溢流阀2的调节压力p1;二位二通阀换向后,系统压力就由阀3的调节压力来决定了。由于阀4与阀3之间的油路内没有压力,阀4右位工作时,溢流阀2的远程控制口处的压力由pl下降到几乎为零后才回升到p2,这样系统便产生较大的压力冲击。图111(b)所示,把二位二通阀接到远程调压阀3的出油口,并与油箱接通,这样从阀2的远程控制口到阀4的油路中布满压力油,阀4切换时,系统压力从p1降到p2,不会产生过大的压力冲击。这样的二级调压回路一般用在机床上具有自锁性能的液压夹紧机构处,能可靠地保证其松开时的压力高于夹紧时的压力。此外,这种回路还可以用于压力调节范畴较大的压力机系统中。2.在二级调压回路中,调压时升压时间长在图112所示的二级调压回路中,当遥控管路太长,而由系统卸荷(阀3处在中位)状态处在升压状态(阀3左位或右位)时,由于遥控管通油池,液压油要先填充遥控管路,才干生压,因此升压时间长。解决措施,尽量缩短遥控管路,并且在遥控管路回油处增设一背压阀(或单向阀)5,使之有一定压力,这样升压时间可缩短。 (a) (b)1.定量液压泵;2.溢流阀;3.远程调压阀;4.两位两通换向阀图111 采用溢流阀和远程调压阀的二级调压回路1.液压泵;2.先导式溢流阀;3.换向阀;4.溢流阀;5.单向阀图112 二级减压回路3.在遥控调压回路中,浮现溢流阀的最低调压值增高,同步产生动作迟滞的故障产生这一故障因素是从主溢流阀到遥控先导溢流阀之间的配管过长(例如超过10m),遥控管内的压力损失过大。因此遥控管路一般不能超过5m。4.在遥控调压回路中,浮现遥控配管振动及遥控先导溢流阀振动因素基本同上,可在遥控配管途中a处装入一种小流量节流阀并进行合适调节,如图113所示,故障便可解决。5.压力上不去在如图114所示回路中,因液压设备规定持续运转,不容许停机修理,因此有两套供油系统。当其中一种供油系统浮现故障时,可立即启动另一供油系统,使液压设备正常运营,再修复故障供油系统。图中两套供油系统的元件性能、规格完全相似,由溢流阀3或4调定第一级压力,远程调压阀9调定第二级压力。图113 遥控调压回路图114 两套供油系统原理图但泵2所属供油系统停止供油,只有泵1所属系统供油时,系统压力上不去。虽然将液压缸的负载增大到足够大,泵1输出油路仍不能上升到调定的压力值。调试发现,泵1压力最高只能达到12MPa,设计规定应能调到14MPa,甚至更高。将溢流阀3和远程调压阀9的调压旋钮所有拧紧,压力仍上不去,当油温为40时,压力值可达12MPa;油温升到55时,压力只能到10MPa。检测液压泵及其他元件,均没有发现质量和调节上的问题,各项指标均符合性能规定。液压元件没有质量问题,组合液压系统压力却上不去,应分析系统中元件组合的互相影响。泵1工作时,压力油从溢流阀3的进油口进入主阀芯下端,同步通过阻尼孔流入主阀芯上端弹簧腔,再通过溢流阀3的远程控制口及外接油管进入溢流阀4主阀芯上端的弹簧腔,接着经阻尼孔向下流动,进入主阀芯的下腔,再由溢流阀4的进油口反向流入停止运转的泵2的排油管中,这时油液推开单向阀6的也许性不大;当压力油从泵2出口进入泵2中时,将会使泵2像液压马达同样反向微微转动,或经泵的缝隙流入油箱中。就是说,溢流阀3的远程控制口向油箱中泄漏液压油,导致压力上不去。由于控制油路上设立有节流装置,溢流阀3远程控制油路上的油液是在阻尼状况下流回油箱内的,因此压力不是完全没有,只是低于调定压力。如图115所示为改善后的两套油系统,系统中设立了单向阀11和12,切断进入泵2的油路,上述故障就不会发生了。图115 改善后的两套油系统原理图6.调压不正常(1)溢流阀主阀芯卡住在图116所示系统中,液压泵为定量泵,三位四通换向阀中位机能为Y型。因此当液压缸停止工作时,系统不卸荷,液压泵输出的压力油所有由溢流阀溢回油箱。系统中溢流阀为YF型先导式溢流阀。这种溢流阀的构造为三节同心式,即主阀芯上端的圆柱面、中部大圆柱面和下端锥面分别与阀盖、阀体和阀座内孔配合,三处同心度规定较高。这种溢流阀用在高压大流量系统中,调压溢流性能较好。图116 定量泵压力控制回路示例将系统中换向阀置于中位,调节溢流阀的压力时发现,当压力值在10MPa之前溢流阀正常工作,当压力调节到高于10MPa的任一压力值时,系统发出像吹笛同样的尖叫声,此时,可看到压力表指针剧烈振动。经检测发现,噪声来自溢流阀。在三节同心高压溢流阀中,主阀芯与阀体、阀盖两处滑动配合。如果阀体和阀盖装配后的内孔同心度超过设计规定期,主阀芯就不能圆滑地动作,而是贴在内孔的某一侧做不正常的运动。当压力调节到一定值时,就必然激起主阀芯振动。这种振动不是主阀芯在工作运动中随着着常规的振动,而是主阀芯卡在某一位置,被液压卡紧力卡紧而激起的高频振动。这种高频振动必将引起弹簧,特别是先导阀的锥阀调压弹簧的强烈振动,并发出异常噪声。此外,由于高压油不是在正常溢流,而是在不正常的阀口和内泄油道中溢回油箱。这股高压油流将发出高频率流体噪声。这种振动和噪声是在系统的特定条件下激发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压力低于10MPa时不发生尖叫声的因素。可见,YF型溢流阀的精度规定是比较高的,阀盖与阀体连接部分的内外圆同轴度,主阀芯三台肩外圆的同轴度都应在规定的范畴内。有些YF型溢流阀产品,阀盖与阀体配合时有较大的间隙,在装配时,应使阀盖与阀体具有较好的同轴度,使主阀芯能灵活滑动,无卡紧现象。在拧紧阀盖上四个固紧螺钉时,应按装配工艺规定,按一定顺序拧紧,其拧紧力矩应基本相似。在检测溢流阀时,若测出阀盖孔有偏心时,应进行修磨,消除偏心。主阀芯与阀体配合滑动面有污物,应清洗干净,若被划伤,应修磨平滑。目的是恢复主阀芯滑动灵活的工作状况,避免产生振动和噪声。此外,主阀芯上的阻尼孔在主阀芯振动时有阻尼作用。当工作油液温度过高黏度减少时,阻尼作用将相应减小。因此,选用合适黏度的油液和控制系统温升也有助于减振降噪。(2)溢流阀回油口液流波动1、2.液压泵;3、4.溢流阀;5、6.换向阀;7、8.液压缸图117 双泵液压系统在图117所示液压系统中,液压泵1和2分别向液压缸7和8供压力油,换向阀5和6都为三位四通Y型电磁换向阀。系统故障现象是:启动液压泵,系统开始运营时,溢流阀3和4压力调节不稳定,并发出振动和噪声。实验表白,只有一种溢流阀工作时,调节的压力稳定,也没有明显的振动和噪声。当两个溢流阀同步工作时,就浮现上述故障。分析液压系统可以看出,两个溢流阀除了有一种共同的回油管路外,并没有其她联系。显然,故障因素就是由于一种共同的回油管路导致的。从溢流阀的构造性能可知,溢流阀的控制油道为内泄,即溢流阀的阀前压力油进入阀内,经阻尼孔流进控制容腔(主阀上部弹簧腔)。当压力升高克服先导阀的调压弹簧力时,压力油打开锥阀阀口,油液过阀口降压后,经阀体内泄孔道流进溢流阀的回油腔,与主阀口溢出的油流汇合经回油管路一同流回油箱,因此,溢流阀的回油管路中油流的流动状态直接影响溢流阀的调节压力。例如,压力冲击、背压等流体波动将直接作用在先导阀的锥阀上,并与先导阀弹簧力方向一致。于是控制容腔中的油液压力也随之增高,并随之浮现冲击与波动,导致溢流阀调节的压力不稳定,并易激起振动和噪声。上述系统中,两个溢流阀共用一种回油管,由于两股油流的互相作用,极易产生压力波动。同步,由于流量较大,回油管阻力也增大。这样互相作用,必然导致系统压力不稳定,并产生振动和噪声。为此,应将两个溢流阀的回油管路分别接回油箱,避免互相干扰。若由于某种因素,必须合流回油箱时,应将合流后的回油管加粗,并将两个溢流阀均改为外部泄漏型,即将通过锥阀阀口的油流与主阀回油腔隔开,单独接回油箱,就成为外泄型溢流阀了,就能避免上述故障的发生。(3)溢流阀产生共振在图118(a)所示液压系统中,泵1和2是同规格的定量泵,同步向系统供液压油,三位四通换向阀7中位机能为Y型,单向阀5、6装于泵的出油路上,溢流阀3、4也是同规格,分别并联于泵l、2的出油路上。溢流阀的调定压力均为l4MPa,启动运营时,系统发出鸣笛般的啸叫声。1、2.液压泵;3、4.溢流阀;5、6.单向阀;7.换向阀;8.液压缸图118(a) 双泵供油系统经调试发现噪声来自溢流阀。并发现当只有一侧液压泵和溢流阀工作时,噪声消失,两侧液压泵和溢流阀同步工作时,就发生啸叫声。可见,噪声因素是由于两个溢流阀在流体作用下发生共振。据溢流阀的工作原理可知,溢流阀是在液压力和弹簧力互相作用下进行工作的,因此极易激起振动而发生噪声。溢流阀的入出口和控制口的压力油一旦发生波动,即产生液压冲击,溢流阀内的主阀芯,先导锥阀及其互相作用的弹簧就要振动起来,振动的限度及其状态,随流体的压力冲击和波动的状况而变。因此,与溢流阀有关的油流越稳定,溢流阀就越能稳定地工作。上述系统中,双泵输出的压力油经单向阀后合流,发生流体冲击与波动,引起单向阀振荡,从而导致液压泵出口压力不稳定。又由于泵输出的压力油本来就是脉动的,因此泵输出的压力油将强烈波动,便激起溢流阀振动。又由于两个溢流阀的固有频率相似,便引起溢流阀共振,并发出异常噪声。排除这一故障一般有如下几种措施。将溢流阀3和4用一种大容量的溢流阀替代,安顿于双泵合流处,这样溢流阀虽然也会振动,但不会很强烈,由于排除了产生共振的条件。1、2.液压泵;3、4.溢流阀;5、6、9、10.单向阀;7.换向阀;8.液压缸;11.远程调压阀图118(b) 双泵供油系统将两个溢流阀的调节压力值错开1MPa左右,也能避免共振发生。此时,若液压缸的工作压力在1314MPa之间,应分别提高溢流阀的调节值,使最低调节压力满足液压缸的工作规定,并仍应保持1MPa的压力差值。将上述回路改为图118(b)的形式,即将两个溢流阀的远程控制口接到一种远程调压阀11上,系统的调节压力由调压阀拟定,与溢流阀的先导阀无直接关系,只是要保证先导阀的调压弹簧的调节压力值必须高于调压阀的最高调节压力。由于远程调压阀的调节压力范畴是在低于溢流阀的先导阀的调节压力才干有效工作,否则远程调压阀就不起作用了。11.1.3 保压回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保压回路重要用在压力机上。在液压机中,常常遇到液压缸在工作行程终端规定在工作压力下停留保压一段时间(从几秒到数十分钟),然后再退回,这就需要保压回路。保压回路常用的故障有如下几种。1.不保压,在保压期间内压力严重下降这一故障现象是指:在需要保压的时间内,液压缸的保压压力维持不住而逐渐下降。产生不保压的重要因素是液压缸和控制阀的泄漏。解决不保压故障的最重要措施和措施也是尽量减少泄漏。而由于泄漏或多或少必然存在,压力必然会慢慢下降。当规定保压时间长和压力保持稳定的保压场合,必须采用补油(补充泄漏)的措施。具体产生“不保压”故障的因素和排除措施如下。液压缸的内外泄漏,导致不保压。液压缸两腔之间的内泄漏取决于活塞密封装置的可靠性,一般可靠性从大到小为:软质密封圈、硬质的铸铁活塞环密封、间隙密封。提高液压缸缸孔、活塞及活塞杆的制造精度和配合精度,利于减少内外泄漏导致的保压不好的故障。各控制阀的泄漏,特别是与液压缸紧靠的换向阀的泄漏量大小,是导致与否保压的重要因素。液压阀的泄漏取决于阀的构造形式和制造精度。因此,采用锥阀(如液控单向阀、逻辑阀)保压效果远好于处在封闭状态的滑阀式的保压效果。此外必须提高阀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虽然是锥面密封的阀也要注意其圆柱配合部分的精度和锥面密合的可靠性。采用不断补油的措施,在保压过程中不断地补足系统的泄漏,虽然比较悲观,但对保压时间需要较长时,它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措施。此法可使液压缸的压力始终保持不变。有关补油的措施,可采用:小泵补油或用蓄能器补油等措施。此外在泵源回路中有些措施也可用于保压,例如压力补偿变量泵等泵源回路可用于保压。图119与图1110分别为用小泵补油和用蓄能器的保压回路。图119 油泵补油回路图119中,快进时,两台泵一起向系统供油,保压时左边的大流量泵靠电磁溢流阀控制卸荷,仅右边小流量高压泵(保压泵)单独提供压力油以补偿系统泄漏,实现保压。图1110 蓄能器补油回路图1110中,蓄能器的高压油与液压缸相通,补偿系统的泄漏。蓄能器出口前单向节流阀的作用是避免换向阀切换时,蓄能器忽然卸压而导致冲击。一般用小型皮囊式蓄能器,这种措施节省功率,保压24h,压力下降不超过0.10.2MPa。2.保压过程中浮现冲击、振动和噪声如图1111所示的采用液控单向阀的保压回路,在小型液压机和注塑机上优势明显,但用于大型液压机和注塑机在液压缸上行或回程时,会产生振动、冲击和噪声。产生这一故障的因素是:在保压过程中,油的压缩、管道的膨胀、机器的弹性变形储存的能量及在保压终了返回过程中,上腔压力储存的能量在短暂的换向过程中很难释放完,而液压缸下腔的压力已升高,这样,液控单向阀的卸荷阀和主阀芯同步被顶开,引起液压缸上腔忽然放油,由于流量大,卸压又过快,导致液压系统的冲击振动和噪声。解决措施是必须控制液控单向阀的卸压速度,即延长卸压时间。此时可在图1111中的液控单向阀的液控油路上增长一单向节流阀,通过对节流阀的调节,控制液控流量的大小,以减少控制活塞的运动速度,也就延长了液控单向阀主阀的启动时间,先顶开主阀芯上的小卸荷阀,再顶开主阀,卸压时间便得以延长,可消除振动、冲击和噪声。图1111 采用液控单向阀的保压回路3.保压时间越长,系统发热越厉害,甚至常常需要换泵如图1112所示的回路,为了克服负载F,并需要保压时,系统需使用大的工作压力,并且1YA持续通电,液压泵要不断机持续向液压缸左腔(无杆腔)供应压力油实现保压。1.液压泵;2.溢流阀图1112 采用三位四通电磁阀的保压回路此时,泵的流量除了补充液压缸泄漏外,绝大部分液压泵来油要通过溢流阀2返回油箱,即溢流损失掉。这部分损失掉的油液必然产生发热,时间越长,发热越厉害。解决措施:可以将定量泵1改为变量泵(例如恒压变量的压力补偿变量泵),保压时泵自动回到负载零位,仅供应基本上等于系统泄漏量的最小流量而使系统保压,并能随泄漏量的变化自动调节,没有溢流损失,因此能减少系统发热。此外在保压时间需要特别长时,可用自动补油系统,即采用电接点压力表来控制压力变动范畴和进行补压动作。当压力上升到电接点高触点时,系统卸荷;反之当压力下降到低能点时,泵又补油,这样可减少发热。也可在保压期间仅用一台很小的泵向主缸供油,可减少发热。4.蓄能器不起保压作用在图1113所示的回路中,采用蓄能器6和单向阀4起保压作用,使夹紧液压缸7维持夹紧工件所需的夹紧压力。夹紧压力值由减压阀3调定。阀2为主油路的溢流阀,与节流阀9、二位二通阀l0构成卸荷回路。回路故障是当主油路进给液压缸迅速进给时,发现工件松动现象。1.液压泵;2.溢流阀;3.减压阀;4.单向阀;5.电磁换向阀;6.蓄能器;7.夹紧缸;8.压力继电器;9.节流阀;10.二位二通换向阀图1113 采用蓄能器的保压回路工件松动阐明夹紧液压缸不能保压。单向阀4密封不严,夹紧缸内泄漏,蓄能器容量小,都易形成夹不紧的故障。检查单向阀、液压缸工作正常、蓄能器的规格也符合规定。调试系统时发目前电磁换向阀5换向时,夹紧缸7在完毕夹紧和松开时动作缓慢。检测蓄能器发现进气阀漏气,导致气囊内气压很低。这个回路是运用蓄能器和单向阀的保压回路,它合用于多缸系统中一种缸动作不影响其她缸压力的场合。例如,组合机床液压系统中,进给液压缸迅速运动时,不许夹紧缸压力下降。回路中设立蓄能器6和单向阀4,当进给液压缸迅速运动时,单向阀关闭,夹紧油路和进给油路隔开,蓄能器的压力油就能补偿夹紧油路中的泄漏,使其压力保持不变。压力继电器8起顺序控制作用,即在夹紧油路压力上升到设定压力值时,发出电气信号使主油路中换向阀工作,液压泵1输出的压力油进入进给液压缸。这种回路保压时间长,压力稳定性也好。但在整个工作循环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向蓄能器内充压力油。当蓄能器不起作用,主油路迅速运动时,系统压降很大,由于单向阀和保压有关元件内外泄漏,导致夹紧压力减少。此时减压阀前压力较低,不能保证减压阀的正常调节作用,以至使工件松动。对损坏的蓄能器要进行修复,拆卸修复时一定要按操作规程进行,不能修复应更换新件。在拆下蓄能器前一定要打开截止阀,将其内的压力油放出来再拆。蓄能器、单向阀构成的保压回路是一种较好的保压措施。比较简朴的保压措施还可用液控单向阀来构成保压回路,但这种措施保压时间短,压力稳定性不好。由于运用油液的压缩性和油管、液压缸的弹性来保持该密封空间的压力,不可避免地会因泄漏而使压力逐渐降下来,因此长时间保压须采用补油的措施来维持回路中的压力稳定。11.1.4 减压回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减压不稳定在图1114所示的系统中,液压泵为定量泵,主油路中液压缸7和8分别由二位四通电液换向阀5和6控制运动方向,电液换向阀的控制油液来自主油路。减压回路与主油路并联,经减压阀3减压后,由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控制液压缸9的运动方向。电液换向阀控制油路的回油路与减压阀的外泄油路合流后通人油箱。系统的工作压力由溢流阀2调节。系统中主油路工作正常,但在减压回路中,减压阀的阀后压力波动较大,使液压缸9的工作压力不能稳定在调定的lMPa压力值上。1.定量泵;2.溢流阀;3.减压阀;4.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6.二位四通电液换向阀;7、8、9.液压缸;10.压力表图1114 减压阀出口压力不稳定系统示例图在减压回路中,减压阀的阀后压力即减压回路的工作压力波动较大是常常浮现的故障现象,其重要因素有如下几种方面。减压阀的阀前压力起伏变化。减压阀阀后压力能稳定在设定的压力值上的前提条件是减压阀的阀前压力要高于阀后压力,否则阀后压力就不也许稳定。由于液压系统主油路中执行机构的工况不同,工作压力变化较大,变化的最低压力值高于减压阀的阀后调定的压力值时,不会对减压阀的阀后压力产生影响。由于在减压阀的阀前压力提高时,也许要使减压阀的阀后压力瞬时提高,但经减压阀的调节作用,能迅速恢复到减压阀的阀后调定压力值;反之,当减压阀阀前压力减少时,却会使减压阀的阀后压力瞬减少,但减压阀将迅速调节,使阀后压力升到调定值。如果减压阀前压力的最低值低于阀后压力值,则阀后压力就要相应减少,而不能稳定在调定压力值上。因此,当主油路执行机构的最低工作压力低于减压阀的阀后压力时,回路设计就应采用必要措施,如在减压阀的阀前增设单向阀,单向阀与减压阀之间还可以增设蓄能器等措施,以避免减压阀的阀前压力低于阀后压力。执行机构负载不稳定的减压回路中,执行机构具有足够负载的前提下,减压阀的阀后压力才干保持稳定值。也就是说,减压阀的阀后压力仍然要遵循压力决定于负载这一规律。没有负载就没有压力;负载低,压力也低。如果阀后压力是按某种负载工况下调定,但在工作过程中,负载减少了,阀后压力就要减少,甚至可降为零压。负载增大时,阀后压力随之增大,当压力随负载增大到减压阀的调定压力时,压力就不再增大,而是保持在减压阀的调定压力值上。因此在变负载的工况下,减压阀的阀后压力值是变化的,其变化范畴,是在零压和调定值之间。液压缸的内外泄漏。减压回路中,压力油经减压阀减压后,再由换向阀控制压力油的流动方向,进入液压缸推动负载运动,来完毕一定的动作。这时,如果液压缸内外泄漏,特别是内泄漏,即高压腔的液压油经活塞与缸筒的间隙或渗漏孔洞流入低压腔,再由管道流入油箱。此时,虽然负载未变,但泄漏也要影响阀后压力的稳定。影响的限度,要看泄漏量的大小。当泄漏量较小时,减压阀可自动调节,阀后压力不会减少;当泄漏量较大,并且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和流量不能补偿减压阀的调节作用时,减压阀的阀后压力就不能保持在稳定的压力值上。液压油污染。由于液压油中污物较多,使减压阀内调节件运动不畅,甚至卡死。如减压阀的主阀芯卡死,阀后压力就要高于或低于调定值;如果减压阀的先导锥阀与阀座由于污物而封闭不严时,减压阀的阀后压力就要低于调定值。因此常常检查油液的污染状况,检查、清洗减压阀是很必要的。外泄油路有背压。减压阀的控制油路为外泄,即控制油液推开锥阀后,单独回油箱。如果这个外泄油路上有背压,将直接影响推动锥阀压力油的压力,从而导致减压阀的阀后压力的变化。不难看出,系统中电液换向阀5和6在换向过程中,控制油路的回油量和压力是变化的。而减压阀的外泄油路的油液也是波动的,两股油液合流后产生不稳定的背压。经调试发现,当电液换向阀5和6同步动作时,压力表10的读数达l.5MPa,这是由于电液换向阀在高压控制油液的作用下,瞬时流量较大,在泄油管较长的状况下,产生较高的背压。背压增高,使减压阀的主阀口开度增大,阀口的局部压力减小,因此减压阀的阀后压力降不下来。1.定量泵;2.溢流阀;3.减压阀;4.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6.二位四通电液换向阀;7、8、9.液压缸;10.压力表图1115 为了排除这一故障,应将减压阀的外部泄油管与电液换向阀5和6的控制油路回油管分别单独接回油箱(图1115所示),这样减压阀的外泄油液便稳定地流回油箱,不会产生干扰与波动,阀后压力就会稳定在调定的压力数值上。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系统设计、安装的过程中,在理解各元件工作性能的同步,认真考虑元件之间的多种关系,与否会互相干扰,是非常重要的。2.多级减压回路在压力转换时产生冲击现象如图1116所示的双级减压回路,它是在先导式减压阀3遥控油路上接入调压阀4,使减压回路获得两种预定的压力。如果将阀5接在调压阀4的前,两级压力转换时会产生压力冲击现象(与图111所示采用溢流阀和远程调压阀的二级调压回路的故障因素类似,请读者注意分析对比)。1.液压泵;2.溢流阀;3.先导式减压阀;4.远程调压阀;5.二位二通换向阀图1116 双级减压回路11.1.5 增压回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增压回路(如图1117所示)中采用单作用增压器或双作用持续增压器,构成增压回路,以提高系统中某一支路压力,此压力高于液压泵提供的压力。当1YA通电时,泵1来油经阀3左位阀4工作油缸9右腔增压缸8左腔,推动缸9活塞左移,缸8活塞右移,缸8中与缸9左腔回油经阀3左位流往油箱。缸8右腔回油经阀5阀4缸9右腔,加快缸9活塞左移速度。当缸9活塞左移到位时,压力升高,顺序阀6打开,缸8活塞左移,使缸9右腔增压,此时阀5、阀4关闭,实现增压动作。当2YA通电,缸8、缸9作返回动作。调节减压阀7,可调节增压压力的大小。这种增压回路浮现的故障与排除措施如下。不增压,或者达不到所调增压力增压缸8故障:a缸8活塞严重卡死,不能移动。b缸8活塞密封严重破损,导致增压缸高下压腔串腔。通过拆修与更换密封予以排除。液控单向阀故障:由于阀芯卡死等因素,导致增压时阀4未能关闭。此时应拆修液控单向阀4。a缸9活塞密封破损,导致缸9左右腔串腔,此时应拆开缸9,更换密封。b溢流阀2的故障,无压力油进入系统。可参阅溢流阀的故障因素与排除措施的有关内容。不能调节增压压力的大小这重要是由于减压阀7的故障引起,可参阅减压阀的故障因素与排除措施的有关内容。增压后,压力缓慢下降1.液压泵;2.溢流阀;3.换向阀;4.液控单向阀;5.单向阀;6.顺序阀;7.减压阀;8.增压缸;9.工作油缸;10.电接点压力表图1117 增压回路阀4的阀芯与阀座密合不良,密合面之间有污物粘住,可拆开清洗研合。缸9与缸8活塞密封轻度磨损时,可更换密封。缸9无返回动作因断线等因素,2YA未能通电。阀4的阀芯卡死在关闭位置。增压后由于缸9右腔的增压力未卸掉,阀4打不开。油源无压力油等。可根据上述状况一一予以排除,此外可在图1117中的a处增长卸荷回路,卸荷后,阀4便可打开回油。11.1.6 卸荷回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机械的工作部件短时间停止工作时,一般都让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泵空载运转(即让液压泵输出的液压油所有在零压货很低压力下流回油箱),而不是频繁启闭电动机。这样做可以节省功率消耗,减少液压系统的发热,延长液压泵和电动机的使用寿命,一般功率不小于3KW的液压系统大多设有实现这一功能的卸荷回路。1.采用换向阀的卸荷回路故障不卸荷如图1118(a)所示,也许由于二位二通电磁阀的阀芯卡死在通电位置,或者因复位弹簧力(错装弹簧)不够、折断或漏装,不能使阀芯复位;图1118(b)则也许是由于电路故障,电磁铁未能通电的缘故。应分别查明因素,酌情予以解决。不能彻底卸荷产生这一故障因素是阀2的规格(通径、公称流量)选择过小。如阀2为手动换向阀则也许是由于几种工作位置的定位(钢球定位)不准,换向不到位,使PT的油液不能彻底畅通无阻,背压大。可酌情解决。需要卸荷时有压,需要有压时却卸荷如图1118(a)、(b)所示,产生因素是阀2的阀芯装倒一头,即图(a)的阀2错装成O型,图(b)中的阀2则错装成H型。此时可拆开阀2,将阀芯调头装配即可。产生冲击1.液压泵;2.换向阀;3.溢流阀;4.液压缸图1118 卸荷回路图1118(c)的三位四通阀用在高压大流量系统中,容易产生冲击。此时阀2应选用带阻尼的电液阀,通过对阻尼的调节减慢换向阀的换向速度,可减少冲击。图1119 采用电磁溢流阀的卸荷回路影响执行元件换向如图1118(c)采用M型电液换向阀,运用中间位置卸荷的回路,由于中位时系统压力卸掉,再换向时,会因控制压力油的压力不够而使电液阀2自身不能换向,从而影响执行元件4的换向。为保证一定控制压力,可在图(c)中的“A”处加装一背压阀,以保证阀2能有一定的控制油压力,使换向可靠。但这样也增大了功率损失。2.电磁溢流阀使液压泵卸荷的回路如图1119所示,这种状况与上述采用二位二通换向阀卸荷回路状况基本相似,只是此处采用电磁溢流阀方式卸荷时,二位二通电磁阀接在先导式溢流阀的遥控口上而不是接在主油路上,其规格可选得小某些。产生的故障(不卸荷、卸荷不充足、产生冲击、影响执行元件换向)和排除措施基本同上所述。3.用蓄能器保压、液压泵卸荷的回路如图1120所示,当蓄能器4的压力上升达到卸荷阀(液控顺序阀)2的调定压力时,阀2启动,液压泵l卸荷,单向阀3关闭,系统维持压力(保压);当系统压力低于阀2的调定压力时,阀2关闭,泵l重新对系统提供压力油。溢流阀5此时起安全阀的作用。这种回路的故障重要是卸荷不彻底,存在功率损失而使系统发热。产生因素是当压力升高时,卸荷阀2犹如溢流阀同样仅部分地启动,启动不到位,自然就不能彻底卸荷。解决措施重要是解决阀2的彻底启动问题,除了消除阀2的卡阀现象外,在回路上可做些改正。1.液压泵;2.液控顺序阀;3.单向阀;4.蓄能器;5.溢流阀;6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图1120 采用蓄能器保压的液压泵卸荷回路采用图1120 (b)的卸荷回路,运用一小型液控顺序阀2作先导阀,用来控制主溢流阀5的启动;用可以小某些的先导压力控制主阀,主阀自然能保证阀5卸荷时的全开。采用图1120 (c)所示的回路,靠蓄能器(系统)的压力先打开二位三通液动换向阀7,然后使二位二通液动换向阀6完全启动,从而保证了主溢流阀5完全启动的可靠性,使泵1充足卸荷。此外,要注意溢流阀卡阀现象(例如因油中污物)导致的系统不卸荷的现象。4.“蓄能器+压力继电器+电磁溢流阀”构成的卸荷回路图1121所示的蓄能器回路中采用压力继电器3来控制液压泵的卸荷或工作,是常用的回路之一。然而这种回路容易出目前工作过程中,产生系统压力在压力继电器3调定的压力值附近来回波动的现象,导致泵l频繁地“卸荷一工作一卸荷”的故障,使泵和阀的工作不能稳定。这样会大大缩短液压泵的使用寿命。1.液压泵;2.单向阀;3.压力继电器;4.蓄能器;5.电磁溢流阀图1121 采用蓄能器压力继电器与电磁溢流阀构成的卸荷回路解决措施是采用图1121(b)所示的双压力继电器,进行差压控制。压力继电器3与3分别调为高下压两个调定值,液压泵的卸荷由高压调定值控制,而泵重新工作却由低压调定值控制。这样当液压泵l卸荷后,蓄能器继续放油直至压力逐渐减少到低于低压调定值时,液压泵才重新启动工作,其间有一段间隔,因此避免了液压泵频繁切换的现象。5.双泵供油时的卸荷回路如图1122所示,系统迅速行程时由两泵同步供油,工作行程时低压大流量泵2卸荷,高压小流量泵l供油。采用这种回路的液压设备会产生下述故障。1.高压小流量泵;2.低压大流量泵;3.单向阀;4.液控顺序阀;5.溢流阀图1122 双泵供油的卸荷回路电机严重发热甚至烧坏产生因素是在工作时,即由高压小流量泵1供油时,单向阀3未较好关闭,高压油反灌,负荷大,电机超载而发热,甚至烧坏电机。系统压力不能上升到最高产生因素一是单向阀3未好好关闭,另一种是卸荷阀4的控制活塞因磨损,控制压力油经控制活塞外径间隙进入阀4的主阀芯下腔,将阀芯向上推而打开了泵2出口与回油O的通路,泵1、泵2联合供油时压力上不去。一般更换控制活塞后,故障便可解决,如图1122(b)所示。6.卸荷回路的其她故障从卸荷状态转为调压状态所经历的时间较长,压力回升滞后。影响压力回升滞后的因素诸多,重要决定于卸荷回路中的压力阀(重要是溢流阀)的压力回升滞后状况,即压力阀阀芯从卸荷(全开)位置位移到调压(一般为关闭)状态的时间,这中间涉及阀芯行程S、主阀芯关闭速度的快慢、阀芯阻尼孔尺寸和流量的大小及阀的其她参数和因素。卸荷工作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现象产生因素重要出在遥控管路(例如长度、大小等)以及阀芯间隙磨损状况,可查明因素进行排除。11.1.7 顺序动作不正常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图1123(a)所示的系统中,液压泵l为定量泵,液压缸A所属回路为进油节流调速回路。液压缸A的载荷为液压缸B载荷的一半。液压缸B前设立顺序阀4,其压力调定值比溢流阀2低1MPa。规定液压缸动作的顺序是缸A动作完了缸B再动作。但当启动液压泵并使电磁换向阀3通电以左位工作时,浮现液压缸A和B基本同步动作的故障,不能实现缸A先动作缸8后动作的顺序。1.定量泵;2.溢流阀;3.电磁换向阀;4.顺序阀;5.调速阀;6、7.单向阀图1123 顺序阀选择不当的系统示例系统中,虽然液压缸A的载荷是液压缸B载荷的一半,并且缸B前安装了顺序阀,仿佛应当能实现缸A先动作,缸B后动作的顺序。但其实否则,由于通向液压缸A的油路为节流阀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系统中的溢流阀2起定压和溢流作用。因此溢流阀的阀前压力是恒定的,并总有一部分油液从溢流阀溢回油箱。变化节流阀5的开口度,进入液压缸A的流量相应变化,于是液压缸A的运动速度得到调节。由于液压泵为定量泵,一部分油液经节流阀进入液压缸,另一部分油液必然要溢回油箱。液压缸B前安装的是直控顺序阀,也称内控式顺序阀。在溢流阀溢流时,系统工作压力已达到打开顺序阀的压力值,因此在液压缸A运动时,液压缸B也开始动作。这阐明直控顺序阀4在回路中只能起到液压缸B不先动作的作用,而不能起到后动作的作用。如果将回路改善一下,如图1123(b)所示,将直控顺序阀4换成它控顺序阀,并且将顺序阀的它控油路接在液压缸A与节流阀之间的油路上,这样,控制顺序阀启闭是由液压缸A的负载压力决定,与顺序阀的入口压力无关。因此将它控顺序阀的控制压力调得比液压缸A的负载压力稍高,就能实现缸A先动作、缸B后动作的顺序。动作过程是:启动液压泵,调节溢流阀的阀前压力,电磁换向阀通电后左位工作,压力油一部分通过节流阀进入液压缸A,推动缸A运动,一部分由溢流阀溢回油箱。当液压缸A运动到终点时,其载荷压力迅速增高,并达到它控顺序阀的控制压力时,它控顺序阀主油路接通,液压缸B开始动作。这里有两点应当注意:一是它控顺序阀的控制油路不能接在节流阀前;二是液压系统中溢流阀的调定压力应按液压缸B的载荷压力调定,否则将不能排除上述故障。因素是由于液压缸B载荷是液压缸A载荷的二倍,液压缸B的工作压力是液压系统的最高压力,因此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应按液压缸B能正常动作来调定。11.2 方向控制回路的故障排除方向控制回路是控制执行元件的起动、停止及换向的回路。此类回路涉及换向和锁紧两种基本回路。换向回路的功能是可以变化执行元件的运动方向。一般可采用多种换向阀来实现,在闭式容积高速回路中也可运用双向变量泵实现换向过程。锁紧回路的功能是使执行元件停止在规定的位置上,且能避免因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漂移或窜动。11.2.1 方向控制回路故障分析的基本原则在液压系统的控制阀中,方向阀在数量上占有相称大的比重。方向阀的工作原理比较简朴,它是运用阀芯和阀体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实现油路的接通或断开,以使执行元件启动、停止(涉及锁紧)或换向。方向控制回路的重要故障及其产生因素有如下两个方面。(1)换向阀不换向电磁铁吸力局限性,不能推动阀芯运动。直流电磁铁剩磁大,使阀芯不复位。对中弹簧轴线歪斜,使阀芯在阀内卡死。阀芯被拉毛,在阀体内卡死。油液污染严重,堵塞滑动间隙,导致阀芯卡死。由于阀芯、阀体加工精度差,产生径向卡紧力,使阀芯卡死。(2)单向阀泄漏严重或不起单向作用锥阀与阀座密封不严。锥阀或阀座被拉毛或在环形密封面上有污物。阀芯卡死,油流反向流动时锥阀不能关闭。弹簧漏装或歪斜,使阀芯不能复位。11.2.2 换向回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液控单向阀对柱塞缸下降失去控制图1124(a)所示回路中,电磁换向阀为O型,液压缸为大型柱塞缸,柱塞缸下降停止由液控单向阀控制。当换向阀中位时,液控单向阀应关闭,液压缸下降应立即停止。但事实上液压缸不能立即停止,还要下降一段距离才干最后停下来。这种停止位置不能精确控制的现象,使设备不仅失去工作性能,甚至会导致多种事故。检查回路各元件,液控单向阀密封锥面没有损伤,单向密封良好。但在柱塞缸下降过程中,换向阀切换中位时,液控单向阀关闭需一定期间。若如图1124(b)所示,将换向阀中位改为Y型,当换向阀中位时,控制油路接通,其压力立即降至零,液控单向阀立即关闭,柱塞缸迅速停止下降。2.液压缸运动互相干扰图1125(a)所示回路中,液压泵为定量泵。缸1为柱塞缸,缸2为活塞缸。液控单向阀控制柱塞缸下降位置。两缸运动分别由两个电液换向阀控制。这个回路的故障是:当柱塞缸1在上位,液压缸2开始动作时,浮现柱塞缸自动下降的故障。回路中当电液换向阀控制液压缸2动作时,液压泵的出口压力随外载荷而升高。由于液控单向阀的控制油路与主油路相通,因此此时液控单向阀被打开,缸l的柱塞下降。由于柱塞自重及其外载作用,使柱塞缸排出的油液压力不小于缸2的工作压力,于是进入缸2的流量为泵的输出流量与缸1排出的流量之和,形成缸2运动速度比设定值还高。如图1125(b)所示,将控制柱塞缸的先导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直接通向油箱,在缸2运动时,液控单向阀的控制油路即无压力,柱塞缸l的柱塞就不会下滑运动。图1124 电磁换向阀与液控单向阀控制的换向回路1.柱塞缸;2.活塞缸图1125 双缸液动换向回路3.换向失灵图1126(a)所示的回路中,定量泵输出的压力油由三个三位四通换向阀分别向三个液压缸输送液压油。有时浮现电磁换向阀换向不灵的现象。经检测,电磁换向阀各部分工作正常,溢流阀的调节压力比电磁换向阀容许的工作压力低。液压缸有时两个或三个同步动作,有时只有一种动作。液压泵为定量泵,泵的输出流量能满足三个缸同步动作,因此流量比较大。某一时刻,只有一种缸动作时,通过电磁阀的流量就大大超过了容许容量值,这时电磁阀推动滑阀力超过了设计容许的换向力,电磁铁推不动滑阀换向,导致换向失灵。同步,过大的流量进入一种液压缸也易导致缸运动速度失去控制。为此,如图1126(b)所示,在换向阀前安装节流阀,来控制进入液压缸的流量,此时,相称于进油节流调速回路。若只有一种缸工作时,泵输出流量一部分由节流阀调节控制液压缸的速度,一部分由溢流阀溢回油箱,这样通过电磁阀的流量便得到控制,也就排除了因流量过大而导致换向失灵的故障。图1126 三缸换向回路4.快退动作前发生冲击现象在图1127(a)所示的系统中,液压泵为定量泵,三位四通换向阀中位机能为Y型。节流阀在液压缸的进油路上,为进油节流调速。溢流阀起定压溢流作用。液压缸快进、快退时二位二通阀接通。系统故障是:液压缸在开始完毕快退动作时,一方面浮现向工作方向前冲,然后再完毕快退动作。这样将影响加工精度,严重时还也许损坏工件和刀具。在组合机床和自动线液压系统中,一般规定液压缸实现快进工进快退的动作循环。动作速度转换时,规定平稳无冲击。该系统之因此会浮现上述故障,是由于液压系统在执行快退动作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和二位二通换向阀必须同步换向,而由于三位四通换向阀换向时间的滞后,在二位二通换向阀接通的一瞬间,有部分压力油进入液压缸工作腔,使液压缸浮现前冲。当三位四通换向阀换向终了后,压力油才所有进入液压缸的有杆腔,无杆腔的油液才经二位二通阀回油箱。图1127 快进换向回路因此,设计液压系统时应考虑到三位换向阀比二位换向阀换向滞后的现象。排除上述故障的措施是:在二位二通换向阀和节流阀上并联一种单向阀,如图1127(b)所示。液压缸快退时,无杆枪油液经单向阀回油箱,二位二通阀仍处在关闭状态,这样就避免了液压缸前冲的故障。5.控制油路无压力在图1128所示系统中,液压泵1为定量泵,溢流阀2用于溢流,液动换向阀3为M型、外控式、外回油,液压缸4单方向推动载荷运动。系统故障现象是:当电液阀中电磁阀换向后,液动换向阀不动作,检测液压系统,在系统不工作时,液压泵输出压力油经电液阀中液动阀中位直接回油箱,回油路无背压。检查液动阀的滑阀芯,运动正常,无卡紧现象。1.液压泵;2.溢流阀;3.液动换向阀;4.液压缸图1128 液动换向回路由于电液阀为外控式、外回油,在中低压电液阀控制油路中,油液一般必须有0.20.3MPa的压力,供控制油路操纵液动阀用。 启动系统运营时,由于泵输出油液是通过M型液动阀直接回油箱,因此电液换向阀的控制油路无压力,当电液阀中电磁阀换向后,控制油液不能推动液动阀换向,因此电液阀中的液动阀不动作。系统浮现这样的故障属于设计不周导致的。排除这个故障的措施是:在泵的出油路上安装一种单向阀,此时电液阀的控制管路接在泵与单向阀之间;或者在整个系统的回油路安装一种背压阀(可用直动式溢流阀作背压阀,使背压可调),保证系统卸荷时油路中尚有一定的压力。电液阀的控制油路压力,对于高压系统来说,控制压力就相应要提高,如对21MPa的液压系统,控制压力需高于0.35MPa;对于32MPa的液压系统,控制压力需高于1MPa。这里还应注意的是,在有背压的系统中,电液阀必须采用外回油,不能采用内回油形式。6.液压缸启停位置不精确在图1129所示的系统中,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中位机能为O型。当液压缸无杆腔进入压力油时,有杆腔油液由节流阀(回油节流调速)、二位二通电磁阀(迅速下降)、液控单向阀和顺序阀(作平衡阀用)控制回油箱,以实现不同工况的规定。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换向后,液压油经液控单向阀进入液压缸有杆腔,实现液压缸回程运动。液压缸行程由行程开关控制。系统的故障现象是:在换向阀中位时,液压缸不能立即停止运动,而是偏离指定位置一小段距离。图1129 具有液控单向阀的电液换向回路系统中由于换向阀采用O型,当换向阀处在中位时,液压缸进油管内压力仍然很高,常常打开液控单向阀,使液压缸的活塞下降一小段距离,偏离接触开关,当下次发信时,就不能对的动作。这种故障在液压系统中称为“微动作”故障,虽然不会直接引起大的事故,但同其她机械配合时,也许会引起二次故障,因此必须加以消除。故障排除措施是:将三位四通换向阀中位机能由O型改为Y型,当换向阀中位时,液压缸进油管和油箱接通,液控单向阀保持锁紧状态,从而避免活塞下滑现象。7.换向后压力上不去在图1130(a)所示的回路中,三个泵向系统供油,其中泵1为高压小流量泵,泵2和泵3为低压大流量泵。电液换向阀是规格较大的M型阀。溢流阀7在该回路中作泵1的安全阀用。溢流阀8和二位二通阀9使泵2和泵3产生卸荷和溢流作用。回路中,当lDT通电,液压泵输出的压力油从电液换向阀P口进入,从A口输出,进入液压缸载荷工作腔时,压力不能上升到设定的载荷工作压力。经调试发现,当油温高时不能上升到载荷工作压力,温度较低时能上升到载荷工作压力。检测每个元件,性能参数符合规定。溢流阀7调定值合理,电磁阀13、液压缸l4无异常泄漏。查看电液换向阀后发现,故障是由于对电液换向阀具体构造不清晰,使回路设计不合理导致的。1.高压小流量泵;2、3.低压大流量泵;4、5、6、10、11.单向阀;7.溢流阀;8.先导溢流阀;9、13.电磁阀;12.电液换向阀;14.液压缸图1130 三泵供油的电液换向回路在图1130(a)所示回路中,换向阀12进行压力油换向时(即PA或PB),其内部工作原理如图1130(d)所示。当IDT通电时压力油P与阀口A接通,B与回油口O接通,因此,B与O为低压腔,而P与A以及控制腔K1属高压腔,因此在阀芯与阀体内孔配合部分就有S1、S2、S3三处环形间隙使高压油向回油口泄漏。特别是在S3处有的阀环形覆盖长度设计较短,压力油泄漏便增多。由于泄漏严重,使压力上不去。如图1130(b)所示,将液压缸两腔与电液换向阀的A和B口互换一下,即让B口通缸的载荷工作腔,A口通缸的回程工作腔。这样当2DT通电时,压力油P由B口进入缸的载荷工作腔。此时油液在换向阀内的流动状况如图1130(d)阀芯左位所示。可以看出,只有S1处环形间隙泄漏高压油。因此时电液换向阀的控制油液来自主油路,因此S2形间隙没有高压油向低压油的泄漏。如图1130(c)所示,将电液换向阀的控制油路与低压油路相连,使电液换向阀的控制油路为低压,S3的环形间隙就不会产生从高压向低压的泄漏,从而减少了系统的泄漏量。但此时需将电液换向阀由高压控制改为低压控制,并要保证低压油路中的基本压力值。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图1130(b)所示形式,电液换向阀内泄漏量至少,可以觉得是较佳方案。减少了泄漏量,系统的工作压力就能上升到设计规定值。8.换向时产生液压冲击图1131(a)所示为采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卸荷回路,换向阀的中位机能为M型。这个回路所属系统为高压大流量系统,当换向阀切换时,系统发生较大的压力冲击。图1131 三位四通换向卸荷回路三位阀中位具有卸荷性能的除M型外,尚有H型和K型。这样的回路一般用于低压(压力不不小于2.5MPa)、小流量(流量不不小于40Lmin)的液压系统,是一种简朴有效的卸荷措施。对于高压、大流量的液压系统,当泵的出口压力由高压切换到几乎为零压,或由零压迅速切换上升到高压时,必然在换向阀切换时产生液压冲击。同步还由于电磁换向阀切换迅速,无缓冲时间,便迫使液压冲击加剧。将三位电磁换向阀更换成电液换向阀,如图1131(b)所示,由于电液换向阀中的液动阀换向时间可调,换向有一定的缓冲时间,使泵的出口压力上升或下降有个变化过程,提高了换向平稳性,从而避免了明显的压力冲击。回路中单向阀的作用是使泵卸荷时仍有一定的压力值(0.20.3MPa),供控制油路操纵用。以上分析重要合用于机床液压系统,由于机床液压系统不容许有液压冲击现象,任何微小冲击都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对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来说,一般都是高压、大流量系统,换向阀采用M型较多,为什么不会产生液压冲击呢?这是由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换向阀一般都是手动的,换向阀切换时的缓冲作用是由操作者来实现的。换向阀的阀口也是一种节流口,操纵人员在操纵手柄时,应使阀口逐渐打开或关闭,避免形成液压冲击。液压系统工作机构停止工作或推动载荷运营的间隔时间内,或虽然液压泵在几乎零压下空载运营,都应使液压泵卸荷。这样可减少功率消耗,减少系统发热,延长液压泵的使用寿命。一般功率不小于3kW的液压系统,都应具有卸荷功能。11.3 调速回路的故障排除调速回路的功能是调定执行元件的工作速度。变化输入执行元件的流量、液压缸的有效工作面积或液压马达的排量均可以达到调速的目的,但变化液压缸的有效工作面积往往会受到负载等其她因素的制约,变化排量对于变量液压马达容易实现,但对定量马达则不易实现,而使用最普遍的措施是通过变化输入执行元件的流量来达到调速的目的。目前,液压系统中常用的调速方式有如下三种。节流调速:用定量泵供油,由流量控制阀变化输入执行元件的流量来调节速度。其重要长处是速度稳定性好,重要缺陷是节流损失和溢流损失较大、发热多、效率较低。容积调速:通过变化变量泵或(和)变量马达的排量来调节速度。其重要长处是无节流损失和溢流损失、发热较小、效率较高,其重要缺陷是速度稳定性较差。容积节流调速:用可以自动变化流量的变量泵与流量控制阀联合来调节速度。其重要长处是有节流损失、无溢流损失、发热较低、效率较高。11.3.1 调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