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基层公务员群体性焦虑及其解决路径(2)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6626596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基层公务员群体性焦虑及其解决路径(2)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州基层公务员群体性焦虑及其解决路径(2)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州基层公务员群体性焦虑及其解决路径(2)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基层公务员群体性焦急及其解决途径摘 要 广州基层核心词 :基层;公务员;群体性焦急ABSTRCTKEY WORDS目录前 言据人社部数据记录,国内公务员队伍90%是科如下干部,60%在县如下机关工作。 这些基层公务员是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直接实践者、执行者,在基层工作面向群众,是公共行政的基石。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政府公权力的权威;其行政工作能力决定了政府管理的有效性;其精神状态和职业形象都呈现了政府的形象。基层公务员在数量上占据了公务员群体的多数,是党政联系民众的直接纽带,她们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政府的执政水平,其重要性不厌而言。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的进一步,基层公务员面临着工作、生活、自身情感、人际关系、社会文化诸多方面的压力。由压力而导致的焦急问题在基层公务员群体中也日益凸显。轻度的焦急状况可以通过个体的自我调节解决,但重度或长期的焦急则有明显的现实危害性。从个人发展角度而言,基层公务员的焦急状态可导致精神萎靡、工作倦怠与心理疾病,这让人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工作效率减少,不利于基层公务员自身的个人发展和所在组织的团队建设。从政府建设的角度而言,基层公务员的焦急现象也许会浮现蔓延或互相影响,形成组织整体氛围紧张和压抑,不利于正常的公务工作,容易导致工作过程中浮现工作失误或有不当行为发生,一方面直接损害了民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也有损服务性政府的形象,影响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政府中的贯彻与履行。 因此但愿通过选题的研究和探讨,以海珠区政府为切入点分析基层公务员群体性焦急的现象和成因,由此来摸索这一现象的解决途径。以此引起对于公务员群体的多角度思考,增进基层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发展和提高政府整体形象。第1章基层公务员群体性焦急的内涵11基层公务员和群体性焦急的含义111基层公务员的概念界定 在目前学界对“基层”这一概念的界定没有统一定义,而政府层面也未给出法定解释。从行政学的角度,一般将国内中央、省、市、县(区)、乡镇等五级政府行政体系中的最基层的神经末梢即县(区、县级市)和乡镇一级政府定义为基层。 根据这一设定,本文的重要研究范畴为广州地区县(区)级如下,涉及乡镇及街道办事处,且以海珠区政府为例进行进一步研究。 按照对“基层”的界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务员法对公务员概念的法定界定,将“基层公务员”界定为在公务员群体中县处级如下,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承当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州辖区内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工作的县处级如下的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承当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且以海珠区政府公务员为重要研究对象。基层公务员在权利和义务上与其她更高档别的公务员在法律上没有差别。112“群体性焦急”的定义 焦急重要是对危险、威胁和需要特别努力但对此又无能为力等苦恼的强烈预期产生的一种由紧张、焦急、忧虑和恐惊等感受交错而成,普遍存在于人类当中,明显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复杂情绪反映。 在心理学界有不同的流派对于焦急问题予以了充足的研究与论述:第一,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学者Freud开创了在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焦急理论。从本能决定论出发,她觉得焦急既是先天遗传的又是后天习得的。第二,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Watson与Pavlov觉得恐惊和焦急都是有机体(涉及和动物)为了规避有害刺激的应急调节机制。第三,存在主义学派有关焦急的见解来源于Kierkegaard,其后不断被不同的学者补充和丰富。Fisher基于前人的理论,从现象学的视角来解释焦急,觉得焦急不仅仅源自于自身忧虑的体验,更与她人的焦急经验息息有关。第四,生理学方面有关焦急的理论重要源于实验,通过度析实验成果,对实验的各方面进行研究,从而论述从生理学视角对于焦急的见解。生物学对焦急的理解一般基于对中枢神经系统上有关恐惊、惊恐等情绪有关的研究摸索。Gary就生物学角度提出了隔阂-海马系统作为焦急等情绪的基本,且大脑内的其她区域也与焦急有所关联。 焦急是一种有机体的情绪反映,那么群体性焦急即某一群体内具有普遍性地产成焦急情绪反映的社会现象。第一,群体性焦急具有同质性和广泛性。同一群体往往是处在同一社会背景下的同一社会阶层,因此虽然群体内个体的焦急事件和焦急限度有所不同,但群体大体上会存在趋同的现象,在性质上存在着相似的共性,其实质是相类似的。并且焦急的情绪在群体内个体之间大范畴普遍地存在,具有了代表性和影响力才干称之为群体性焦急。第二,群体性焦急具有悲观性和传染性。焦急是一种悲观的负面情绪,容易导致不安,在工作、生活中难以集中精力,严重者甚至有生理上的疾病症状,例如睡眠障碍,高血压等。即不利于工作、生活的良好体现,也不利于与人良性沟通,进而影响人际关系。焦急情绪如果得不到疏导很也许导致恶性循环。而焦急情绪往往容易在群体间传播,感染到心志不坚的人。正如存在主义学派的观点,焦急不仅仅源自于自身忧虑的体验,更与她人的焦急经验息息有关。试想群体处在焦急和担忧的氛围当中,虽然原本没有焦急情绪的人也容易受到渲染而产生焦急感。或对身边相似境遇而又有焦急问题的人有代入感,而被“感同身受”地传染。第三,群体性焦急具有复杂性。个体的焦急事件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从生活、工作、个人情感、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遭遇了让人忧虑的事件或问题,形成多重压力而导致焦急。且群体内个体间的焦急事件有具有差别性,因此群体性焦急是一种多成因多角度的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群体性焦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的时期内将长期持续需要长期疏导,而无法在短时期内被消除。第四,群体性焦急具有隐蔽性。因焦急是一种悲观的负面情绪反映,而人们都但愿呈现出正面的形象,因此焦急问题在群体内缺少交流,往往具有不被承认或者被忽视。而在群体层面上,焦急缺少足够的注重和对的的结识,往往要等到发生因焦急引起的影响广泛、后果严重的事件后群体或组织才会有所行动。根据以上各流派对于焦急的研究,本文将群体性焦急定义为:12 国内目前有关基层公务员心理状态和群体性焦急研究的重要观点 121有关“公务员心理”的观点以中国知网为例,从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是从社会学、行政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角度出发,运用单一学科的视角和理论用以指引研究。对广义上的国家公务员或某一地区、某一性别的公务员整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分析与研究。(一)公务员整体心理方面的有关研究 目前有有关公务员群体心理的研究专著开始逐渐地丰富,其中代表的性的著作涉及:刘东强所著的中国现代官员心理健康的社会学分析()重要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政府官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初步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略。 而薛泽通所著的现代公务员心态健康讲座()则着重从生活与工作的实际体验中剖析现代国内公务员所面对的心理问题。对公务员队伍的心理状态分析作出了合理化的梳理工作。 黄训美则在其所著的。公务员心理保健一书中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本,结合公务员群体的职业特殊性对公务员心理进行了全面地剖析和论述。较为具体地从心理的产生与发展机制、人格与公务员施政、公务员的自我意识、公务员的政治心理、公务员的人际交往心理、公务员的挫折心理、公务员的心理评估措施等方面作出了精辟的论述。 在论文研究方面,湖北大学的孟灵姗在其研究生毕业论文目前国内公务员心理问题及其调适研究中觉得公务员心理问题的产生因素分别来自于社会、工作与家庭三方面。涉及公务员热带来的不合法竞争和社会上公务员高曝光率而形成的压力等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压力和职责压力、公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冲突和制度缺失等工作因素;工作外的家庭方面因素等。 (二)对于某一地区公务员心理方面的有关研究国内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区不平衡的现象,东西差别、城乡差别等地区性社会经济发展差别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社会问题,这样也给国内各地区的公务人员形成不同样的工作压力,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大不相似。其中张万英和郑雪的广东省领导干部人格特性状况研究()中以588位广东省在岗领导干部的人格特性状况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其中心理健康者约为67.10%、生活满意者仅为22.13%。 虽然广东省处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但是其公务员队伍的心理健康与生活满意度水平却不容乐观。这体现了经济发展与公务员心理健康的非一致性现象。在朱敏贞、韩铁光、邹宇华、何桂香等在进行的深圳市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中通过一般健康问卷对三个政府机关的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受调查的556名公务员当中,有6.48%心理健康处在高危状态,11.69处在重度危险状态。此外还就不同职务级别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记录对比,发现科级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最差。 而于发布的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的总结性成果中提到甘肃省处级如下公务员心理问题除了源于社会转型等客观环境影响外,重要来自于公务员工作自身带来的压力。其中觉得公务员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化解,必然会影响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工作,之后发生连锁反映影响到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影响政府的公众形象,甚至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对于某一性别公务员心理方面的有关研究 就中国社会而言,老式观念上的社会分工使得女性在工作、生活等场景中一般处在弱势地位。且两性间在心理和生理上同样有着巨大差别。把性别作为划分原则以细化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常征、王娟所著的女性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北京市H区为例()中以北京H区内的200女性公务员为调核对象,通过问卷、访谈等措施从多方面收集资料。以此分析该地区的女性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态,并据此调查提出要建立政府、妇联、和女性公务员自身三方面共同努力的心理健康体系。 霍团英在女性公务员心理状况调查与对策分析一文中通过对H市市直属机关的74个部门内1231名女性公务员进行了有关怀理状况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的调查成果进行记录分析。 记录显示,42.1%的女性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处在较差或差的水平,其中有有关压力来源的前三位是社会环境、赡养与子女教育、工作压力。 122有关“群体性焦急”的观点 (一)有关新生代农民的群体性焦急分析 李贵成在其所著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焦急及其消解机制探讨一文中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焦急”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因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共卫生、住房等制度性社会排斥以及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而产生的不满、烦躁、压抑、非理性冲动等紧张心理。” 她觉得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焦急具有如下几种特点:1、不拟定性,即此群体的群体性焦急产生与将来的不拟定性有关。诸多社会的不拟定因素和社会问题的刺激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上处在高度紧张和不适的状态,进而缺少安全感产生焦急。2、普遍性,即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在物质与精神各方面处在不同限度的焦急状态。从群体的范畴到焦急事件都具有普遍性的特性。3、风险性,即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核心转型期,社会变革进程中浮现群体性焦急是不可避免的风险后果。群体性焦急通过长时间积累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张力,最后会导致社会冲突或以其他方式得到释放。这样会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风险。 其后,此文还分析了从就业权利保障缺失、精神生活贫乏、城乡文化冲突和难享均等化公共服务等四方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焦急的成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二)有关青年群体的群体性焦急分析 雷开春觉得青年白领群体社会焦急现象的本质是地位身份威胁所带来的焦急,重要来源于职业威胁、收入威胁、财富威胁、教育威胁、消费威胁和制度威胁等若干方面。 并从青年白领这一群体社会焦急的心理机制入手分析其成因与危害,建构了青年白领群体社会焦急的模型。从模型上看,职业竞争加剧,收入差别模糊,现实财富缩水,教育名誉下降,消费品质减少,身份转换受阻等现实威胁使得青年白领们形成了对上层群体羡慕而对低层群体回避甚至恐惊的心理机制。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拟定性,自身社会地位的威胁感以及对自身低效能的评估使得青年白领产生了从众、恐慌、弱势等心理,进而形成社会焦急。如果这样的社会焦急无法得到有效排解,则会导致这一群体产生对阶层认同的偏差,滋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甚至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无独有偶,张艳丽、司汉武也在青年群体的社会焦急及成因分析一文中觉得青年群体存在身份认同的焦急状况,且其中一种因素也是由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的不拟定性。其觉得青年群体的社会焦急重要表目前生存与发展、人际关系、身份认同和婚姻等方面。而青年群体的社会焦急成因重要来源于青年的成长经历与社会转型期的大量不拟定性这两大方面。 根据对国内部分学者的观点研究,不难发现,社会各群体都存在着不同限度的社会焦急,而不同群体的社会焦急根据其身处的社会阶级、社会环境与自身素养等不同因素而各有侧重。群体性焦急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激荡所形成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2以海珠区政府为例的公务员群体性焦急调查2.1目前海珠区公务员所处的社会背景 从行政区划上看,海珠区占地为102平方千米,辖内有18个行政街和25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8个行政街是:赤岗街、新港街、昌岗街、江南中街、滨江街、素社街、海幢街、南华西街、龙凤街、沙园街、南石头街、凤阳街、瑞宝街、江海街、琶洲街、南洲街、华洲街、官洲街。作为广州过去的工业区,海珠区内还遗留了诸多城中村、旧工厂和批发市场,外来人员较多,管理难度较大。 从经济发展上看,以上半年为例, 海珠区经济状况呈现如下: 第一,GDP增长平稳 上半年,海珠区GDP实现540.02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值0.87亿元,增长23.9%;第二产业72.08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467.07亿元,增长10.4%,对经济增长奉献率达96.4%。三次产业构造为0.2:13.3:86.5。 第二,财税收入保持增长 上半年,海珠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90亿元,增长10.4%。税收总收入91.55亿元,增长8.8,其中国税收入43.09亿元,增长11.7%;地税收入48.46亿元,增长6.4%。 第三,工业增速小幅回升 工业生产在经历了一季度的低迷之后,二季度部分公司产能浮现释放,部分重点公司生产状况好转。(注:工业生产增速放缓重要源于旧厂房改造)上半年,海珠区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产值113.28亿元,增长7.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第四,固定资产投资较为平稳 上半年,按法人在地口径,海珠区完毕固定资产投资227.29亿元,增长10.2%,其中建设改造133.63亿元,增长12.5%;房地产开发投资93.65亿元,增长7.1%。 第五,商业保持高位增长 上半年,海珠区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359.82亿元,增长32.7%,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916.12亿元,增长37.2%;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443.70亿元,增长16.1%。海珠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93亿元,增长14.0%。 第六,外贸进出口下降 上半年,海珠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4.89亿美元,同比下降0.8%。其中出口额11.30亿美元,下降0.3%;进口额3.59亿美元,下降2.4%。合同运用外资1.79亿美元,增长1.6倍;实际运用外资1.15亿美元,下降6.9%。 图2-1 -海珠区GDP图2-2 -海珠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图2-3 广州市各区财政收入对比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海珠区是广州六大中心城区之一,作为旧工业区辖区内有众多旧厂房、批发市场和城中村。从到,GDP和财税收入稳步增长,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增速在广州各区中应当属于前列水平。但从图2-3看出,海珠的财政收入总额在12区(县级市)中属于靠后水平。总体来说,海珠发展势头良好,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辖区内社情复杂,管理难度较大。2.2海珠区政府公务员的心理状态调查 (一)研究对象 本调查以海珠区政府公务员为研究对象,在海珠区政府范畴内随机进行抽样调查。共派发120份问卷,回收问卷110份,问卷回收率91.67%,其中有效问卷104份,有效率94.55%。 (二)研究措施 本调查重要通过派发问卷和访谈进行数据收集。 编制基层公务员心理焦急状况调查问卷,收集性别、年龄、公务员职级、个人月均可支配收入等个人信息,以及从工作、人际情感、家庭、社会承认等方面的焦急事件理解海珠区公务员的焦急状况。 (三)调查内容 1、个人基本信息调查 (1)抽核对象中男性人数为44人,占受访者总数的42.31%;女性人数为60人,占受访者总数的57.69%。 (2)受访者年龄分布重要集中在2030岁区间,属于青年公务员群体。而其她年龄段受访者较少。图2-4 受访者年龄分布 (3)受访者的公务员职级重要集中在办事员和科员,属于政府机构的末梢。另一方面是乡科级副职与乡科级正职。图2-5 受访者职级分布 (4)受访者的个人月均可支配收入 个人月均可支配收入指受访者每人每月除去杂项扣费后实际可支配的收入。大部分在五千元如下,占到受访者总数的84.62%。而只有2.88%的受访者个人月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七千元以上。图2-6 受访者个人月均可支配收入 (5)在受访者当中52.88%为独生子女 (6)有62.5%的受访者觉得从家庭总收入的角度,自身家庭属于中档收入阶层;同步,超过三成受访者觉得自身家庭属于低收入阶层;而觉得自身家庭属于高收入阶层的仅为1.92%。图2-7 受访者家庭收入阶层分布 (7)近九成受访者觉得自己存在心理焦急;其中觉得自己“常常焦急”的受访者为14.42%,“长期焦急”为11.54%;只有10.58%的受访者觉得自己没有心理焦急.图2-8 受访者自觉心理焦急状况 2、工作焦急事件调查 (1)超过8成受访者在不同限度认同“在工作过程中,会时常由于工作效率下降而心烦气躁。 (2)大部分受访者在不同限度觉得其常常由于工作超负荷而力不从心。而只有不到两成的受访者表达不认同。图2-10 “您常常由于工作超负荷运作而力不从心”之受访者分布 (3)大部分受访者满意自己的工作状态;有16.35%的受访者表达对自己的工作状态有所不满,而1.92%的受访者对此非常不满。 (4)超过八成受访者不同限度觉得自己的工作压力大,其中觉得比较大的占到受访者总数的26.92%,5.7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 (5)78.85%的受访者不同限度认同“工作考核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当理解到工作考核成果将一定限度上影响前程时会心烦意乱。”图2-11 工作考核带来的工作压力 (6)八成受访者不同限度认同自己的工作内容比较机械枯燥,49.04%受访者觉得有些机械枯燥;21.15%觉得比较机械枯燥;10.58%觉得非常机械枯燥。 (7)超过五成受访者认同十八大后来“反腐”所带来的一系列改革使得工作压力加大。 (8)超过三成受访者不满意自身的晋升空间和职业前景,其中4.81%对此表达非常不满。 3、人际情感焦急事件调查 (1) 78.84%受访者觉得与同事关系非常融洽或比较融洽,18.27%受访者表达对此比较冷漠,2.88%则觉得与同事关系非常不融洽或比较不融洽。 (2)超过六成受访者觉得上级对手头工作直接干涉会让其感到烦躁。 (3)72.11%的受访者不同限度认同公务员工作圈子局限,让其人际关系很单一。 (4)超过五成受访者不同限度觉得频繁的工作应酬使其感到力不从心,其中10.58%的受访者表达常常如此,而2.88%觉得诸多时候如此。 (5)在加强对公务员行为规范的状况下,37.5%的受访者会尽量避免与朋友的约会等联谊方式以避嫌;而12.5%表达常常如此。 (6)超过七成受访者不同限度觉得工作压力大使其没有太多时间放在感情的经营上,其中26.92%受访者觉得比较符合,6.73%觉得完全符合。 4、家庭焦急事件调查 (1)75.96%的受访者表达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经济问题在不同限度让她们感到烦恼,其中超过两成的受访者觉得经济问题常常使其烦恼。 (2)近六成受访者表达兼顾公务员工作和家庭事务让其不同限度感觉力不从心。 (3)超过九成受访者认同成为公务员满足其家人对其的盼望且其家人但愿其长期在公务员的岗位上。 5、社会承认焦急事件调查 (1)大部分受访者不同限度认同如果让其离开公务员岗位到公司中任职会让其感到焦急和不安。图2-12 离开公务员岗位到公司任职感到焦急状况 (2)76.93%的受访者不同限度认同听到或看到有有关公务员不实的负面报道会评价会让其感到不甘和焦急,其中近三成 表达比较或非常不甘和焦急。 (3)75.96%受访者不同限度觉得社会民众对于公务员群体有所误解且此误解会对其导致压力。 (4)近五成受访者对公务员的职业形象持乐观态度,但仍有12.5%的受访者觉得“相对悲观,仍需改善”,1.92%的受访者则持有很悲观的态度。图2-13 受访者对于公务员职业形象所持态度 (5)大部分受访者表达“经济问题”、“工作问题”、“个人前程及职业前景问题”是导致其心理压力的前三大因素。2.3海珠区公务员群体性焦急分析2.3.1海珠区政府公务员群体性焦急的产生因素,即“为什么”根据实地调查,通过派发调查问卷、进行访谈交流等方式收集了若干数据和理解了部分海珠区政府公务员有关自身焦急和基层公务员群体焦急的想法。分析导致海珠区政府公务员焦急心理的焦急事件后,就其因素,总结为如下几种方面。(一) 工作压力的忧虑 基层工作内容繁琐而职责划分不明晰,导致了基层公务员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基层公务员作为庞大政府机构的神经末梢,处在政府接触民众的第一线。因此基层公务员承当着都市管理综合执法执行第一线的任务。为了使得基层管理综合管理更加高效,基层工作既需要贯彻贯彻上级部门布置的工作和传达精神,也需要像民众宣传政府的方针政策。同步基层公务员干部还面临多种考核压力和签订多种“责任状”,其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以海珠区的城管执法部门为例,她们有300多项的行政执法职权。其内容与执法根据波及100多部法律法规,涵括市容卫生、城乡规划、环保、市政园林、燃气、水务等十多种方面,其中关系交错,具有相称大的管理难度。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也许会浮现责任与权限不对等的状况,导致了基层公务员没有足够的强制力执行工作内容。另一方面,如果按照300多项的行政执法职权进行分工,虽然满编在岗,各中队每名执法队员也要承当二三十项执法职责。如果按照管辖面积进行划分,虽然满编在岗,各中队一名执法队员要负责0.5平方公里左右区域内的300多项执法职责,这是很难兼顾的。在街道城管执法力量有限的状况下,难免浮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状况。而一旦浮既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状况则很容易导致民众的误解,形成“选择性执法”、“无作为”等的舆论压力。 再者,基层公务员常面临“运动式治理”、“突击检查”等事件性、阶段性突发工作任务带来的工作量骤增。这样的状况往往发生在某一会议或是某一活动等事件之后。一般为了贯彻某一会议精神或是为了短时间达到某一任务指标而发起的“疾风骤雨般”的急冲锋。如此带来的“任务重,时间紧”常常使得基层公务员应接不暇,劳于奔命。且此类事件往往牵涉部门广,需要多部门协同运作,由此而来的“文山会海”,“迎来送往”让基层公务员的休息时间常被占用,减少了公务员工作的效率,还打破了平常工作的连贯性。 然而“运动式治理”、“突击检查”等治理手段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初期声势浩大,调动了大量的各方资源,到了后期要么后续无力而不了了之,要么达到指标后撤去资源恢复原样。很少有能持续有效运作下去的状况。长期以往,由于没有形成长效有效的运作机制,基层公务员很容易感到身心俱疲,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无力感,滋生工作懈怠和群体焦急心理。 (二)个人期许与现实际遇的落差 随着公务员招考制度的完善,加上近十年的公务员的报考热潮,如今进入基层政府工作的公务员队伍都具有相称的学历背景和良好的受教育水平。总体而言,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较好。据不完全记录,海珠区政府机关大院有大概一千一百多名公务员,其中本科学历占到总人数的六成,研究生或博士以上的占三成五,仅有5%是专科或专科如下学历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往往拥有更加清晰的将来规划和更高的人生目的。拥有高学历背景的基层公务员对自身定位高,有更多的需求和更丰富的对将来的设想。特别是受访者中更有过半数为独生子女,她们身上比非独生子女承载着更多的责任。因此拥有高学历这部分基层公务员关注自己的前程和职业前景,期待基层公务员的待遇能支撑起其自身的需求,寻找自我价值实现与满足社会价值之间的契合点。 然而,如今基层公务员的待遇并不可观。据问卷调查得知海珠地区基层公务员个人月均可支配收入 大部分在五千元如下,占到受访者总数的84.62%。而只有2.88%的受访者个人月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七千元以上。而据南方人才市场于11月发布的-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称广州平均工资6830元。相对之下,基层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与广州地区整体薪资水平相比并不具有优势地位。因此在调查中,“经济问题”成为了最使受访的基层公务员感到焦急的问题之一。 另一方面,据访谈理解,高学历基层公务员的同窗、朋友的圈子往往也拥有较高的学历和较好的个人素质。其中,一部分人选择加入公务员队伍,一部分人进入公司工作。在进入职场初期,基层公务员的起薪和公司人员的起薪相比应无太大差距,基层公务员更由于薪资稳定、职位动乱小、福利较为优厚等优势受到青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层公务员的收入也许与圈子里同期在公司任职的人开始拉开差距。从而形成基层公务员心理的巨大落差。(三) 晋升前景的不明确 虽然国家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晋升作具体的规范,对晋升的年限作了资质的规定,这些努力都使得公务员晋升有法可依,一定限度上体现了相对的公平。但是现行公务员制度仍然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历史遗留的“人治”、“官僚习气”的不良影响使得基层公务员晋升前景不明确。不尽合理的公务员职位和职务设立使得基层公务员晋升缓慢且途径单一。 据访谈理解,受访者普遍觉得领导的赏识是晋升的核心。受到领导的赏识,就有也许保存晋升岗位的编制,以待资历、年限等符合规定之后顺利晋升;受到领导领导的赏识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可调动更多的资源;受到领导赏识往往能获得更多施展个人才华的工作环境。而“领导的赏识”是一种很主观、不可控且不明确的因素,因此要获得领导的赏识要能敏锐地领略领导的意图,与直接上级保持良好的关系且时刻保持警惕满足领导的需求等。在现实中,诸多青年基层公务员在没有加班报酬的状况下,由于上级的任务安排而常常处在加班的状态,并但愿以此得到领导的嘉奖。由于基层公务员晋升前景不明确使得基层公务员在晋升的压力下处在紧张的状态。 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设立的原意是由于领导职位有限,但愿通过设立非领导职务以使得公务员有更多的晋升空间。但是在现实中却有形同虚设的状况。由于非领导职务在职级上相称于行政正副职的职务,如果让其承当部门领导职责的话就会使“非领导职务”名不符其实。而处在非领导职务的基层公务员往往但愿担任领导职务,由此非领导职务往往设立虚化,要么成为跳板,要么成为临近退休年限的领导“退居二线”的闲职。最后公务员的晋升途径仍旧单一。 并且公务员级别分明,采用编制制度,俗话说“一种萝卜一种坑”,只有增长编制、原在岗的公务员离职、升迁、调离或者退休等仅有几种状况才会浮现职位的空缺和晋升的机会。而公务员这一职业以“安稳”著称,人员流动较少,因此浮现空缺和晋升机会也随之较少。晋升途径单一并且渠道不畅势必导致基层公务员晋升缓慢,浮现十几年的“老科员”、“老科长”。以海珠区街道城管执法队为例,由于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有限和工作领域的特殊性,街道城管执法队员很难得到交流和晋升的机会,全区街道执法队达到50以上的科员有11名,在岗以上的科员有17名,有些已到退休年龄了仍然是科员。这使得执法队员长期处在心理压抑和焦急的状态,大大影响了执法队员的工作能动性。(四) 社会期许与舆论的压力 为了理解一般民众对于基层公务员公众形象的态度和评价,笔者在广州大学城范畴内随机派发了150份有关公务员公众形象的态度与评价调查问卷,成功回收有效问卷105份。通过对问卷成果进行记录分析,发现民众对于公务员的公众形象有如下几种特点。1、 大部分受访者对公务员的印象受舆论的影响。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对公务员公众形象的信息来源除了亲身接触外还来自身边人的口口相传、老式媒体和新媒体。其中超过两成的受访者觉得若听到有关公务员的负面新闻,会觉得公务员的公众形象不佳或对公务员群体非常失望无法信任。2、 大部分受访者觉得公务员具有优越的社会地位。对公务员群体有刻板印象。近九成的受访者不同限度觉得公务员是一份光鲜体面,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的工作。近八成受访者不同限度觉得公务员群体属于特权阶级。3、 大部分受访者会以更高的道德原则看待公务员群体。95.24%的受访者不同限度认同公务员应当是社会的楷模,与这一群体的规定应当更高。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一般民众一方面对公务员存在刻板的印象,觉得其是特权阶级,在情感上存在疏离;另一方面又觉得公务员光鲜体面,会以她们获得更多而以更高的道德原则对公务员群体进行规定。并且一般民众对公务员群体的印象很容易受到舆论的影响。在某些媒体为了销量等物质利益刻意夸张、渲染公务员负面事件以吸引关注的状况下,公务员群体在社会舆论中处在相对劣势。 再者基层公务员在接触民众的第一线。为了 满足政府形象的建设需要和公众对公务员的角色期许,往往会有对基层公务员有更多细化的规定,并且这些规定会列入考核当中,稍不留神就也许会影响前程。由于民众会以更高原则看待公务员而基层公务员长期与民众密切接触,因此基层公务员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以防一不小心就成了“典型”,可想而知压力不可谓不大。 然而由于社会舆论对公务员群体的既定印象和公务员自身的优越感,大部分公务员往往不得不在其社交圈子内“撑”起这份符合公务员身份的“体面”。甚至连家人因期许她们长期留在“铁饭碗”里而缺少沟通。基层公务员遭遇的不如意和承受的压力无法向身边的人倾诉,情感上得不到共鸣,内心的压抑无法得到有效缓和和合理疏导,从而产生孤单、不安、无助的负面情绪,催发出不同限度的焦急。2.3.2海珠区政府公务员群体性焦急的具体体现,即“怎么样”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测等措施,笔者理解到了海珠区政府公务员焦急的若干中体现形式,通过归纳总结后体现为如下几点:(一) 从身体上看,1、受访者(二) 从心理上看,(三) 从工作体现上看,(四) 从生活状态上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