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5950970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课标中两处提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内容不作为考试内容。”因此,初中生学习文言文,重点在于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基本内容,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二)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略读课文,第三单元全是古代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使学生通过文字感受山水之美,提高欣赏和领悟文言山水美文的能力,陶冶热爱自然和祖国的情操,感受古人的忧乐情怀。(三)学生分析我班学生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独立理解文言文有一定难度,所以学习文言文以教师讲解和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四)学习目标:v 1.回顾旧识,掌握文言字词 v 2.了解白描的写法,赏奇景 v 3.理解作者的孤傲高洁品性和文章蕴含的“故国之思”。(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白描手法,赏奇景2、反复诵读课文,理解作者的“痴”,感悟作者的雅情雅趣和故国之思。(六)教学用具常规教具和多媒体等 第二课时二、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就是文人墨客青睐的地方,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杭州的诗句呢?(学生回答)杭州最美在西湖,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欣赏西湖四季的美景吧(出示西湖四季的图片)。(二)明确学习目标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v 1.回顾旧识,掌握文言字词 v 2.了解白描的写法,赏奇景 v 3.理解作者的孤傲高洁品性和文章蕴含的“故国之思”。(三)复习巩固1、重点字词是日: 惟 : 更定: 挐一小船 : 拥毳衣炉火 : 雾凇沆砀 :而已:2、重点句子湖中人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哪能还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别说相公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到了亭子上,(我)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四)整体感知1、理情节(1)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地点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事件看雪,奇遇2、赏美景(1)1、你能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吗?细细品味它的美,说说它们美在哪儿? 明确:景物描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妙处叠词的运用:与云与山与水,通过叠词“与”写出了从上到下视角变化的层次感,营造了一种白茫茫的一片和天人合一的意境。 量词的运用: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通过量词写出了景物的渺小,和大雪后长堤的唯美,一叶扁舟的轻盈感和人在天地自然中的渺小。白描的使用: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通过白描,寥寥几句话写出了大雪三日后天地苍茫一片、万籁俱寂、天人合一的意境。(2)了解白描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教师补充:在写作中是一种描写的方法,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追问:以前学过哪些运用白描描写方法的文章?(天净沙秋思)3、悟深情提问:(1)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词来评价张岱?(2)说说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3)有人说,作者也不是独往,因为还有舟子陪同,你怎么看待“独往”这个问题?明确: (1)痴(2)“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冬寒之态可见一斑,但是作者仍要独往看雪,可见他的痴。且一般而言,即便冬日出游也不会选在晚上,作者却在“更定”出发,更见了他的痴。(3)作者出游是为“看雪”,从人数上看,作者确实不是独往,但从目的上看,舟子未有作者那般的思想与审美情趣。这特立独行的孤傲,也便可说是“独往”了!总结:寒雪夜万籁无声,一人独行看雪,只见天地间是这样一番奇景:白茫茫一片浑然一体,人渺小如沧海一粟,他是多么地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呀。这是个痴迷山水、雅情雅致、特立独行、孤傲自赏、超凡脱俗的人。 4、析奇遇提问:(1)、作者“独游”,却没想到湖心亭竟还有两人客游于此,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何会有这样的心情?(2)、本文语言简练,不肯点下赘笔,但是作者为何要在开篇点明“崇祯”年号呢?又为何点出客是金陵人呢?这样写有什么深意吗?明确:(1) 作者的心情是十分喜悦的,“强饮三大白而别”,“强饮”说明作者本不能喝,但现在因为心情之高兴不得不喝,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 (2) 提示:金陵是南京,明朝开国之都。作者在文中除了表达出自己的孤傲高洁,也含蓄地表达了故国之思。 追问:哪里还可见张岱的故国之思呢?PPT出示张岱身世经历: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精于茶艺鉴赏。 明亡后不仕,并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失败后“披发入山”,著书言志,穷困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书。明亡后写此书时的张岱“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总结:作为明遗民的张岱,经历了从锦衣玉食、华服骏马到破窗碎几、折鼎病琴的巨大人生变故 面对朝代更替、人事巨变,作为一介书生, 他能够做到的,只有,退隐山林,著书立说。在日升日落、雨洒雪飘中重温故国的繁华与秀美,做那永难再现的痴人之梦。 崇祯五年的张岱三十五岁,明亡之时,张岱年至五十,这份拥毳衣炉火西湖看雪的闲情逸致,在张岱写作此文时,已经定格为对往事的美好追忆,定格为旧梦的不断回味。对比眼下的没落凄凉,不难体味这位昔日的富贵才子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五)拓展延伸1、你知道哪些关于雪的诗句?2、你想象中的雪景是什么样的?请根据图片和想象,以“冬天来了,要是有一场雪那该多好啊.”为开头描写一段雪后的瑞林,最好用白描的手法,字数50字以上。明确: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六)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2、请根据图片和想象描写一段雪后的瑞林,最好用白描的手法,字数200字以上。板书: 独行 痴迷山水 孤傲自赏 痴 看雪 奇遇 惆怅伤感 怀念故国三、教学反思评价:这是一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优点主要有:1、教学目标明确,考虑到我班上学生基础薄弱,所以我课前先花了半节课讲授了文言字词、作者和写作背景等,并疏通了文意。因此这节课,适当复习文言字词后,重点放在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上,课文主要围绕“赏雪景”和“品奇人”以及“悟深情”上。2、环节紧凑,过渡流畅。3、课堂有语文味儿。不足:1、内容过多,有些拖堂。2、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活动不足。比如朗读较少。3、悟深情上,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讲得非常深入细致。如果再上这节课,我希望做到以下两点:1、 增加朗读。比如通过朗读雪景的句子,感受天人合一、万籁俱寂的意境;通过诵读“强饮三大白”部分,感受作者他乡遇故国之故人和志趣相投之人的欣喜之感;通过诵读“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品读作者的痴情等。2、 增加作者身世的介绍,增加作者身世对文章内容的融入。心得:在文言文的学习上,适当加入作者的身世背景和时代背景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有利于增强文言文的文学性,但是也不要忽略文言文本身的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的掌握和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