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数学必修教学计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1147056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数学必修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实用】数学必修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实用】数学必修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必修教学计划 数学必修教学计划1(1772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基本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程序.2、过程与方法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学习过程中对比我们常见的约分求公因式的方法,比较它们在算法上的区别,并从程序的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严谨,领会数学算法与计算机处理的结合方式,初步掌握把数学算法转化成计算机语言的一般步骤.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在学习古代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利用算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理性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难点:把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方法转换成程序框图与程序语言.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研究一个实际问题的算法,主要从哪几方面展开?算法步骤、程序框图和编写程序三方面展开.2.在程序框图中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种?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3.在程序设计中基本的算法语句有哪几种?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4.思考1: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5.思考2:对于8251与6105这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由于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较大,利用上述方法求最大公约数就比较困难.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较简单的找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呢?(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辗转相除法思考3:注意到8251=61051+2146,那么8251与6105这两个数的公约数和6105与2146的公约数有什么关系?我们发现6105=21462+1813,同理,6105与2146的公约数和2146与1813的公约数相等.思考4:重复上述操作,你能得到8251与6105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吗?6105=21462+18132146=18131+3331813=3335+148333=1482+37148=374+0以上我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就是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第二步:若=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第三步:若=0,则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0,则用除数除以余数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依次计算直至=0,此时所得到的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思考5:你能把辗转相除法编成一个计算机程序吗?第一步,给定两个正整数m,n(mn).第二步,计算m除以n所得的余数r.第三步,m=n,n=r.第四步,若r=0,则m,n的最大公约数等于m;否则,返回第二步.INPUTm,nDOr=mMODnm=nn=rLOOPUNTILr=0PRINTmEND数学必修教学计划2(980字)一、目标要求1.深入钻练教材,在借鉴她校课件基础上,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确定好每节课所教内容,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2.本期还要帮助学生搞好数学必修内容的复习,一是为学生学业水平检测作准备,二是为高三复习打基础。3.本期的专题选讲务求实效。4.继续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教学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5.本期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整理、类比、相互转化、数形结合等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二、教学措施: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位老师都要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集体备课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在星期一的集合备课中,主要是对上周备课中的情况作补充。每次备课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交流一下前一段的教学情况,进度、学生掌握情况等。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是高中数学新新学案,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习试卷,星期五发给学生带回家完成,星期一交,老师要进行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最好安排时间讲评。试题量控制为10道选择题(4旧6新)、4道填空题(1旧3新)、4道解答题。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本学期第二课堂与数学竞赛准备班继续分开进行辅导。平常意义上的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主要是以兴趣班的形式,以复习巩固课堂教学的同步内容为主,一般只选用常规题为例题和练习,难度低于高考接近高考,用专题讲授为主要形式开展辅导工作。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所以每位老师必须重视搞好辅导工作。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数学必修教学计划3(2327字)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二、教学建议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5、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7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8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9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10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11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1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课时分配(14课时)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4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5.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6.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和特殊点。7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课时分配(15课时)第三章函数的应用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2.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3.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4.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茨、欧拉等)的有关资料或现实生活中的函数实例,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写一篇有关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或应用的_,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课时分配(8课时)3.1.1数学必修教学计划4(4018字)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二、教学建议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5、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7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8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9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10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11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1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课时分配(14课时)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约1课时9月1日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约1课时9月4日|9月12日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约2课时小结与复习约1课时1.2.1函数的概念约2课时1.2.2函数的表示法约2课时9月13日|9月25日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约2课时1.3.2奇偶性约1课时小结与复习约2课时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4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5。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6。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和特殊点。7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课时分配(15课时)2.1.1引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约3课时9月27日30日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约3课时10月8日10日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约3课时10月11日14日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约3课时10月15日18日2.3幂函数约1课时10月19日24日小结约2课时第三章函数的应用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2。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3。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4。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茨、欧拉等)的有关资料或现实生活中的函数实例,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写一篇有关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或应用的_,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课时分配(8课时)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约1课时10月25日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约2课时10月26日27日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约2课时10月30日|11月3日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约2课时小结约1课时考生只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各个击破,夯实基础,规范答题,一定会稳中求进,取得优异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