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ppt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20785699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一、系统自然观一、系统自然观 二、人工自然观二、人工自然观 三、生态自然观三、生态自然观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了解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它 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它和自然 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 的形式;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掌握掌握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认识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方法,认识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是具有是具有 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马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马 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的核心是辩它的核心是辩 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979版 1989版 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绪论”:“历史渊源” 1、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第一章: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第二章: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3、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第三章:人和自然界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 第二章:自然界的辩证发展 第三章:自然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2004版 2012版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2、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3、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系统自然观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生态自然观 第一节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 主义自然观;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本节特点本节特点注重论述历史上每种自然观形成的渊源;注重论述历史上每种自然观形成的渊源;阐述每种自然观阐述每种自然观 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征;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征;评论每种自然观的自身缺陷及其作用;评论每种自然观的自身缺陷及其作用;增加增加 古代中西方自然观的比较。古代中西方自然观的比较。 本节重点本节重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作用。 本节难点本节难点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比较;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比较;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 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关系。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关系。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n n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 基础上的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和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n n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 n n 1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原始人类原始人类 形成的既客观现实、朴素又带有神秘而愚昧色彩形成的既客观现实、朴素又带有神秘而愚昧色彩 的观念(如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等)。的观念(如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等)。 n n 2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哲学和自哲学和自 然科学相融合所形成的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然科学相融合所形成的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和特征和特征 n n 1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自然界是自然界是 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 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 “处于永恒的产生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 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 的运动和变化中的运动和变化中” ” ;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 自然界。自然界。 n n 2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直观性、直观性、 猜测性、思辨性等。猜测性、思辨性等。 (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 1.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水、无限者、数、气、火、种子、水、无限者、数、气、火、种子、“四元素四元素”(土、水、火、气)、原子、(土、水、火、气)、原子、 “四因素四因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等是自然界的本原;(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等是自然界的本原; 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的变化和发展着;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的变化和发展着; 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和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和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源于:万物有灵的信仰源于:万物有灵的信仰 人 物 万物的本源 泰 勒 斯 水 赫拉克里特 火 阿那克西米尼 气 阿那克西曼德 无 限 者 毕达哥拉斯 数 恩培多克勒 水、火、土、气 留 基 伯 原 子 和 虚 空 德谟克里特 原 子 柏 拉 图 理 念 亚里斯多德 质料、形式、动力、目的 伊 壁 鸠 鲁 原 子 卢 克 莱 修 种 子 2 2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道、道、“五行五行”(金、木、水、火、土)、元气、太极等是(金、木、水、火、土)、元气、太极等是 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的本原; 自然界的发展遵循相辅相成、中庸和谐的辩证法则;自然界的发展遵循相辅相成、中庸和谐的辩证法则; 宇宙具有无限性和永恒性,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宇宙具有无限性和永恒性,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 统一;统一; 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其形成了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其形成了“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关系;的关系; 运用运用“阴阳阴阳”、“五行五行”和和“气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 方法认识自然界。方法认识自然界。 年 代 人 物 著 作 生存时间宇宙起源 主 要 思 想 文 献 先 秦 史 伯 管 仲 老 子 庄 子 易经 惠 施 吕不违 前5世纪 前730645年 前65世纪约前 370290年 约前42世纪 前370-300年 前290-235年 金木水火土 精气水 道 道 太 极 小 一 太 一 先王以土与金、水与火、土杂以百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道有情有信自本自根。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道也者,至精也,谓之太一 周语语郑语郑语 管子内业业 老子42章 庄子大宗师师 易经经 吕吕氏春秋 汉汉 魏 晋 淮南子 董仲舒 易纬 王 充 太平经 杨 泉 蜚 颐 葛 洪 前100年 2791年 226249年 267300年 284363年 虚 廓 天 太易 气 元 气 气 有 玄 道始于虚廓,虚廓始于宇宙,宇宙气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 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天物始于元气,元乃气包裹天地八方, 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 天地至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 生以有为己分,则虚无,是有之所谓遗者也。 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 淮南子 春秋繁露 易纬纬 论论衡自然 太平经经合校 物理论论 崇有论论 随 唐 玄 奘 法 藏 柳宗元 邵 雍 602664年 643712年 773819年 10111077年 心 识识 心 元 气 太 极 外法唯识,心外无法。 真理非事,事法非理。 本始之芒,诞者传焉惟元气存。 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 华华厂法界观门观门 敦皇本坛经坛经 柳宗元集 太极图说图说 宋张 载 程 颐 朱 熹 陆九渊 王守仁 10201077年 10321085年 11301200年 11391193年 14721528年 气 天 理 理 心 理 心 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天者,理也;理者,实也、本也。 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万事万物理,不外于吾心。 张载张载集 二程集 朱子语类语类 陆陆九渊集 王文成公主书书 明王廷相 吕 坤 14741544年 15361619年 气 气 天地、水、火、万物,皆从元气而化。 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更无别人。 内台集答何柏斋斋造化论论 坤吟语语 清黄宗义 方以智 王夫之 戴 震 16101695年 16111671年 16191692年 17331777年 心 气 气 气 盈天地,皆心也。 盈天地间皆物,一切物皆气所为也。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明儒学案 天类类气论论 张张子正蒙注大和篇 孟子字意疏证证 3.3.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在认识自然界的本原方面,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见前在认识自然界的本原方面,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见前 表);表); 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 在认识宇宙方面,古代中国侧重研究宇宙的时间和空间等问题,在认识宇宙方面,古代中国侧重研究宇宙的时间和空间等问题, 古希腊侧重研究宇宙的演化等问题;古希腊侧重研究宇宙的演化等问题; 古代中国的古代中国的“元气说元气说”和古希腊的和古希腊的“原子论原子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自是朴素唯物主义自 然观的杰出代表。然观的杰出代表。 (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n n 1 1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古代人从古代人从 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蕴涵着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蕴涵着 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例如,赫拉克利特把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例如,赫拉克利特把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主张自然界不是人创造出来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主张自然界不是人创造出来的 ,是变化和发展着的。他的思想被列宁称赞,是变化和发展着的。他的思想被列宁称赞“ “是对辩证唯物主是对辩证唯物主 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 ” ,他被列宁称为,他被列宁称为“ “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 。 n n 2 2它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它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古希腊人阿利斯塔克的古希腊人阿利斯塔克的“ “日心说日心说” ”、德谟克利特的、德谟克利特的“ “原子论原子论 ” ”和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等分别被近代的哥白尼、道尔顿和达和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等分别被近代的哥白尼、道尔顿和达 尔文等人的科学发现所证实,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尔文等人的科学发现所证实,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 渊源和理论基础。这正如恩格斯所说,渊源和理论基础。这正如恩格斯所说,“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 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 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 (五)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五)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n n 1 1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希腊人的自然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希腊人的自然 观观虽然在总体上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在总体上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但其中,但其中 已经存在着如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已经存在着如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如如 赫拉克利特的赫拉克利特的“ “火本原火本原” ”说和毕达哥拉斯的说和毕达哥拉斯的“ “数本原数本原 ” ”说的对立,德谟克利特的说的对立,德谟克利特的“ “原子论原子论” ”和柏拉图的和柏拉图的“ “ 理念论理念论” ”的对立等。的对立等。 n n 2 2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限制,希腊人只是从总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限制,希腊人只是从总 体上解释了自然界而体上解释了自然界而不能在细节方面科学地、具不能在细节方面科学地、具 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 逻辑体系。逻辑体系。以后,这种自然观受到中世纪神学自以后,这种自然观受到中世纪神学自 然观的冲击,并被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所代然观的冲击,并被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所代 替。替。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n n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是16-1716-17世纪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的自然哲学家们 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概括 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它是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n n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n n 1 1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持有持有“ “原子论原子论” ”。 它主张自然界最初来源于不可分割的原子的机械运动;自它主张自然界最初来源于不可分割的原子的机械运动;自 然界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然界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n n 2 2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培根等人持有唯物主义的等人持有唯物主义的“ “经经 验论验论” ”观点;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观点;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斯宾诺莎等人持有唯物等人持有唯物 主义的主义的“ “唯理论唯理论” ”观点。观点。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 基础基础 n n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牛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牛 顿的经典力学。顿的经典力学。经典力学认为,物体若不经典力学认为,物体若不 受外力作用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受外力作用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物体的所有运动都是机械运动;物体态;物体的所有运动都是机械运动;物体 运动只有速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无质量变化运动只有速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无质量变化 ;物体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受到数学方程式;物体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受到数学方程式 的逻辑规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存在的;的逻辑规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存在的; 世界由不可再分割的粒子构成。世界由不可再分割的粒子构成。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和特征和特征 n n 1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n n 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物质的性质取 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 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 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 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严 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 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n n 2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n n 第一,机械性:第一,机械性: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 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n n 第二,形而上学性:第二,形而上学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 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 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n n 第三,不彻底性:第三,不彻底性: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 仍主张仍主张“ “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 ”、神的、神的“ “第一推动力第一推动力 ” ”和和“ “合目的合目的” ”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 学怀抱中。学怀抱中。 (四)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四)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n n 1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 义思想基础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 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n n 2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 前提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 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 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 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 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 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 然界。然界。 (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n n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架机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架机器, 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抹杀抹杀 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割裂了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它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它以孤立、片面、静以孤立、片面、静 止的思维方式考察自然界止的思维方式考察自然界,否定了辩证法的认识,否定了辩证法的认识 论;它论;它主张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物质的运动和主张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物质的运动和 自然界的合目的性创造都来自于上帝。自然界的合目的性创造都来自于上帝。 n n 因此因此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恩格斯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恩格斯称 为为“ “陈腐的陈腐的” ”、“ “僵化的僵化的” ”、“ “保守的保守的” ”、“ “低于希腊古低于希腊古 代代” ”的自然观。的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n n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是马克思和恩格 斯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 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 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 唯物主义自然观固有缺陷,并唯物主义自然观固有缺陷,并以以1919世纪自世纪自 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 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 渊源渊源 n n 1 1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主张人在自然界面前只虽然主张人在自然界面前只 有受动性而没有能动性,但它能够以感觉经验为基础说明有受动性而没有能动性,但它能够以感觉经验为基础说明 自然界,主张自然界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的本质是肉体感自然界,主张自然界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的本质是肉体感 受性,感觉和经验是外部世界作用于感觉的结果,从而发受性,感觉和经验是外部世界作用于感觉的结果,从而发 展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展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n n 2 2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思想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思想虽然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虽然抽象地发展了人的 能动性,但它主张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并且是不断运动、能动性,但它主张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并且是不断运动、 变化和发展着的,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历变化和发展着的,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历 史过程,并遵循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史过程,并遵循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 法则;时间、空间、运动和物质是统一的,矛盾是物质运法则;时间、空间、运动和物质是统一的,矛盾是物质运 动的根本动力;生命来自于自然界,能动的自我意识是人动的根本动力;生命来自于自然界,能动的自我意识是人 的本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本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 基础基础 n n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星云星云 假说、假说、地质地质“ “渐变论渐变论” ”、尿素的人工合成理、尿素的人工合成理 论、元素周期律、电磁理论、论、元素周期律、电磁理论、细胞学说、细胞学说、 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等自然科学理论。等自然科学理论。它们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它们深刻地揭示了自然 的普遍联系和辩证性质,以近乎系统的形的普遍联系和辩证性质,以近乎系统的形 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使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使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机械唯物主义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机械唯物主义自 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和特征和特征 n n 1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是客观的 物质存在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 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整个自然界被证明 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 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 质和基本方式;质和基本方式;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n n 2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n n 它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了它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了四个统一四个统一:即唯物论和辩:即唯物论和辩 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 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 n n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具有科学性科学性和和彻底的革命性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等特 点。点。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n n 1 1它继承了它继承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 克服了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法国经验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法国经验唯物主义自然观和 德国思辨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德国思辨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实现了自然观发展自然观发展 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 程。程。 n n 2 2它它主张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以客观的态度对自主张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以客观的态度对自 然界的否定性活动,它内含否定性、客观性和革命性的规然界的否定性活动,它内含否定性、客观性和革命性的规 定,定,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特点的自然观,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技为促进科学技 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n n 3 3它它突破了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为自然科学、社 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 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关系: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关系: n n 它们都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认识自它们都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认识自 然界及其与人的关系;然界及其与人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转变都伴随着自然科学它们之间的转变都伴随着自然科学 和技术的变革;和技术的变革;每种自然观的形成都是对前种自然观的每种自然观的形成都是对前种自然观的“ “ 扬弃扬弃” ”即辩证地否定。即辩证地否定。 n n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自然观历史演变过程中,在自然观历史演变过程中, 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过度过度” ”作用,作用,其在方法论方面的其在方法论方面的 作用更应该重视;作用更应该重视; n n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全面吸收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的基础是在全面吸收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的基础是 创建的,创建的,它实现了自然观领域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它实现了自然观领域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 机结合,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标志,机结合,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标志,是马克是马克 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它为人们进一步全面科学地认识和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它为人们进一步全面科学地认识和 改造自然界提高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论前提。改造自然界提高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朴素唯物主义义自然观观机械唯物主义义自然观观辩证辩证 唯物主义义自然观观 渊 源 客观现实 而神秘的原始观念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F培根的经验论 斯宾诺 莎的唯理论 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思想 德国唯心主义辩证 法思想 基础础 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19世纪的自然科学理论 观观 点 无限多样且统一的自然界 不断运到和变化的自然界 人和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 物质运动都是机械运到 时间 和空间是绝对 的 机械决定论 人和自然界相分立 自然界是运动的物质世界 时间 和空间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 式 认识 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人类和自然界是一体的 特征 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强调实 践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性、彻底革命性 缺 陷 只能总体解释自然界 不能具体说明自然界 缺乏科学的逻辑论证 自然界是一架机器 抹杀物质运动的多样性 自然界绝对 不变 否定辩证 地认识 自然界 方法进步但思想落后 作 用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渊源 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为马 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 物主义思想基础 为马 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 法论前提 实现 了自然观发 展史上的革命性 变革 为促进科学技术发 展提供理论基 础和方法指导 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的融合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标志 三 种 自 然 观 的 比 较 第二节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本节特点:本节特点:强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科学技术基础强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科学技术基础( 20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发展 和社会进步);和社会进步);重点讲述重点讲述“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是马克思主义自然 观发展的当代形态;观发展的当代形态;着重指出着重指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自然观 领域中的重要体现,领域中的重要体现,三种自然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三种自然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是科学发展观和 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本节重点:本节重点: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系统自系统自 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形成对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对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的形成的作用和意义。自然观的形成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难点:本节难点:系统自然观的内容本身相对不太成熟;过于抽象和晦涩;涉及到专业性较强系统自然观的内容本身相对不太成熟;过于抽象和晦涩;涉及到专业性较强 的复杂性系统科学知识;的复杂性系统科学知识;人工自然观中的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关系,对相关的人工自然观中的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关系,对相关的 科学技术的认识态度和处理方式;科学技术的认识态度和处理方式;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和非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和非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的关系;的关系;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关系。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关系。 特别强调: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并不代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终极特别强调: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并不代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终极 结果。结果。 一、系统自然观一、系统自然观 n n 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是以 系统科学等为基础,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 概括和总结。概括和总结。 n n (一)系统自然观的思想渊源(一)系统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n n 1 1古希腊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的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近代近代的莱布的莱布 尼茨、狄德罗、康德、黑格尔等都主张自然界是一个系统;尼茨、狄德罗、康德、黑格尔等都主张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系统是自然物质的存在方式,自然界是主张系统是自然物质的存在方式,自然界是 永恒循环和发展着的。永恒循环和发展着的。 n n 2 2古代中国自然哲学家们古代中国自然哲学家们认为,世界是由阴阳和五种认为,世界是由阴阳和五种 元素构成的一个统一的、运动着的整体。元素构成的一个统一的、运动着的整体。这种注重研究整体这种注重研究整体 、协调和协同的思想受到西方著名科学家普里戈金的高度评、协调和协同的思想受到西方著名科学家普里戈金的高度评 价。价。他主张把强调实验、分析和定量描述的西方科学传统和他主张把强调实验、分析和定量描述的西方科学传统和 强调强调“ “自发的有组织的世界自发的有组织的世界” ”的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 “导致导致 新的自然哲学和自然观新的自然哲学和自然观” ”。 (二)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二)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n n 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系统科学理是系统科学理 论。论。它超越了还原论和决定论思想,注重它超越了还原论和决定论思想,注重 研究自然界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及其演研究自然界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及其演 化机制,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化机制,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 等范畴,揭示了系统与环境、系统内部诸等范畴,揭示了系统与环境、系统内部诸 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生命起源的自组织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生命起源的自组织 机制及演化机制,阐明了时间、空间和物机制及演化机制,阐明了时间、空间和物 质的相互联系,论述了自然界的演化和发质的相互联系,论述了自然界的演化和发 展的机制和规律。展的机制和规律。 (三)系统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三)系统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n n 1 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 n n 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 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 的形式演化着;的形式演化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 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系统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系统 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 特点;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特点;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 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 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路径和基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路径和基 础的有序化过程;时间具有不可逆性,时间和物质系统相础的有序化过程;时间具有不可逆性,时间和物质系统相 互关联;自然界经历着互关联;自然界经历着“ “混沌混沌有序有序” ”不断交替的过程,是不断交替的过程,是 无限循环和发展的;无限循环和发展的;人、人类以及社会也都以系统的方式人、人类以及社会也都以系统的方式 存在并和自然界系统发展关联。存在并和自然界系统发展关联。 n n 2 2系统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系统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n n 提出了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强调 了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 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四)系统自然观的意义(四)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n n 1 1它丰富和发展了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中的物质观、运动物质观、运动 观和时空观观和时空观。 n n 2 2它实现了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 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 识非线性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 的发展。的发展。 n n 3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 、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 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一种新的系统 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 n n 4.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二、人工自然观二、人工自然观 n n 人工自然观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是以 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 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n n (一)人工自然观的思想渊源(一)人工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n n 1 1古希腊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论述了等论述了“ “人工客体人工客体” ” 等概念和改造自然界的内容;近代等概念和改造自然界的内容;近代培根和斯宾诺莎等培根和斯宾诺莎等提出提出 了了“ “人为事物人为事物” ”等概念和创造自然界的观点;等概念和创造自然界的观点;康德和黑格尔康德和黑格尔 提出了提出了“ “人为自然立法人为自然立法” ”和和“ “自然向人生成自然向人生成” ”的思想,论述了的思想,论述了 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和马克思和 恩格斯恩格斯提出了提出了“ “人化自然人化自然” ”等概念,论述了以实践改造自然等概念,论述了以实践改造自然 界的观点。界的观点。 n n 2 2古代中国古代中国创立了蕴涵着改造自然界思想的创立了蕴涵着改造自然界思想的“ “五行说五行说 ” ”,提出了,提出了“ “人胜天人胜天” ”、“ “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 ”等改造自然界的思等改造自然界的思 想;想;到到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年代,又提出了又提出了“ “人工自然人工自然” ”和和“ “社会自社会自 然然” ”等概念。等概念。 (二)人工自然观的科学技术基础(二)人工自然观的科学技术基础 n n 1 1人工自然观的人工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科学基础是近现代自然科是近现代自然科 学尤其是学尤其是系统科学、生态科学系统科学、生态科学等。它们共同为正等。它们共同为正 确认识和处理天然自然界与人工自然界的辩证关确认识和处理天然自然界与人工自然界的辩证关 系,减少创造人工自然界的负面后果奠定了思想系,减少创造人工自然界的负面后果奠定了思想 基础。基础。 n n 2 2人工自然观的人工自然观的技术基础技术基础是人类在改是人类在改 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采取技术、加工采取技术、加工 技术、控制技术、输运技术、通信技术和医疗技技术、控制技术、输运技术、通信技术和医疗技 术等以及当代高技术和新技术。术等以及当代高技术和新技术。 (三)人工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三)人工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n n 1 1人工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人工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 n n 人工自然界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 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 它它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 中介性等特征;中介性等特征;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 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人工自然界在总体 上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历 程,它的发展程,它的发展既遵循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既遵循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 自身的特殊规律自身的特殊规律;正确;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 态价值,态价值,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 技术,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技术,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创建资 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n n 2 2人工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人工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n n 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 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四)人工自然观的意义(四)人工自然观的意义 n n 1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关注最能体现人的 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 然的范围,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n n 2 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 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 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 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 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 自然观。自然观。 n n 3 3它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 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 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 命性、科学性特征。命性、科学性特征。 三、生态自然观三、生态自然观 n n 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 的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的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n n (一)生态自然观的思想渊源(一)生态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n n 1 1古希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从生态学和目的论的视角从生态学和目的论的视角主张主张 人和其他有机体共存于自然界系统人和其他有机体共存于自然界系统中;中;古代中国古代中国人提出了人提出了 “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 ”的自然观思想。的自然观思想。 n n 2 2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主张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环环 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要与自然界和谐一致;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要与自然界和谐一致;改革改革 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促进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促进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二)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二)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n n 20 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研究人在生态系统研究人在生态系统 中的位置并以此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科学。中的位置并以此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科学。 生态科学认为,人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人生态科学认为,人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人 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者;人和生物共同遵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者;人和生物共同遵 守守“ “物物相关物物相关” ”、“ “相生相克相生相克” ”、“ “协调稳定协调稳定” ”等生态等生态 规律。生态科学主张以整体、循环、平衡和多样规律。生态科学主张以整体、循环、平衡和多样 性的生态理念,研究生态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研性的生态理念,研究生态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研 究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辩证关究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辩证关 (三)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三)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n n 1 1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 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它是自组 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 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 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 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 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 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生 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 发展的目标。发展的目标。 n n 2 2生态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生态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强调科学技术与它强调科学技术与 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 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四)生态自然观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金融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