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19861870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随着老年患者的增多,肿瘤和慢性疾病发病率的提高,静脉治疗新理念、新 工具、新技术的推广,静脉导管等血管通路装置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临床常用静脉导管主要包括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catheter,PVC、ICC、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 输液港等。规范导管维护对减少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冲管与封管1、护理评估在使用/维护导管之前,进行认真、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患者全身及穿刺 局部状况、导管功能、治疗方案等,以保证患者导管留置期间的治疗需求及安全。护理人员可依照静脉导管维护评估清单(表2)进行评估。表2静脉导管维护评估清单 整体评估A.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种类、严重程度、意识、 出凝血功能、自我护理能力等。B. 评估患者导管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维护间隔,穿刺局部是否存在静脉炎、 堵管、导管相关性血栓等并发症或者并发症史。C. 评估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否实施输液、输血治疗;输注药物的种类、性质、 用药剂量、用药频率、输注方式等,输血的种类、量、频率等。 局部评估A.评估导管穿刺血管局部情况:评估穿刺局部皮肤完整性,上肢有无红、肿、 热、痛等炎症表现,臂围有无变化,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血栓、外渗/渗出等并发症。B.评估导管功能:评估导管管腔内有无血液残留;评估导管是否存在脱出、移位、打折、折断等情况;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宜回抽PICC、CVC、输液港有无回血,确定导管是否通畅。2、时机与目的 间断输液及每次输液(输血)前及治疗结束后,应回抽并冲洗导管,以评估 导管功能,并将附着在管腔内的药液、血液冲入体内,降低堵管风险;采用正 压封管方式进行封管,以减少血液反流入管腔,降低堵管、导管相关性血流 感染等风险。 输液(输血)治疗过程中,输注黏稠、高渗、中药制剂、抗生素等对血管刺 激较大的液体后,宜进行冲管;连续输注的药液不相容时,应在2种药物输注之间进行冲管,以免产生沉淀堵塞导管。3、溶液与浓度 应使用不含防腐剂的生理盐水进行冲封管。不应使用无菌注射用水冲洗 导管。 冲管液宜使用一次性单剂量的生理盐水;特殊情况下使用袋装生理盐水 时,应保证有效消毒,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溶液,防止交叉感染,严格 执行一人一用一弃。 输注药物与生理盐水不相容时,应先使用 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再使用 生理盐水。 外周静脉导管:宜使用生理盐水封管,尤其是对于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系 统疾病及肝功能异常的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PICC/CVC可用0 10 U/ml 的肝素溶液封管。根据输液 港导管的结构选择封管液的种类,可用 100 U/ml 的肝素溶液封管。4、工具与操作 一般选择10 ml注射器或10 ml管径的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一次性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可减少导管相关感染和回血率,但不应使用其稀释药物。 应采用脉冲式冲管,即“推-停-推”方法冲洗导管。 无损伤针针尖斜面宜与输液港港座出口方向相反,使其冲管效果最佳。 采取正压封管方法,防止导管内血液反流。5、量与频次 导管冲管液量应以冲净导管及附加装置腔内药物为目的,原则上应为导管及附加装置内腔容积总和的2倍以上。倍。 暂不使用的外周静脉导管,应间隔24 h 冲封管1次。治疗间歇期的PICC,至少1周冲封管1次,治疗间歇期的输液港,一般4周冲封管1次。 双腔及多腔导管宜单手同时冲封管。6、抗菌性封管液 当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封管液,不宜常规预防使 用。 联合使用抗生素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封管液更换次数。 对长期使用中心静脉通路、多次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史、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革兰阳性菌感染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高危患者 及采取预防措施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仍较高的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封管。 封管期结束后应将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内腔中的所有抗生素封管液抽出,不可 将抗生素冲入血管内。敷料更换与导管固定1、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局部情况和过敏史。 评估患者自我管理导管的能力和向医护人员报告穿刺处异常的意愿。 每日评估敷料/固定装置的完整性,患者的皮肤情况、舒适度及皮肤损伤 的潜在风险。2、更换指征/时机 应根据敷料的种类确定敷料及固定装置更换的频率。纱布敷料至少每2 d 更换1次,透明敷料至少每57 d更换1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 及敷料出现卷边、松动、潮湿、污染、完整性受损时应及时更换。 辅助外固定装置一人一用一更换。3、皮肤消毒 选用浓度05%的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应慎用)、有 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聚维酮碘溶液或2%的碘酊溶液和75%乙醇溶液,以 穿刺点为中心擦拭消毒皮肤,并自然待干。 对于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患者,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再用05%的聚维 酮碘溶液消毒,自然干燥。 皮肤消毒面积应大于敷料面积。4、敷料选择 应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透明敷料覆盖穿刺点,注明敷料的使用日期或更 换日期。 患者出汗较多、穿刺点出血或渗液时可用纱布覆盖,待出汗、出血和(或)渗 液问题解决后再使用其他类型敷料。 对粘胶过敏、皮肤病变及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患者,可选用纱布敷料,必要 时可选择水胶体等治疗性敷料。定方法 导管固定应不影响观察穿刺点和输液速度,且不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压力 性损伤及神经压迫,并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敷料或固定装置应与皮肤紧密贴合。透明敷料采用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 力放置、塑形、抚压的方法固定。 外周静脉导管和输液港无损伤针使用透明敷料固定;中心静脉导管使用 粘胶类敷料或缝线固定,透明敷料覆盖;PICC可使用具有粘胶剂的固定装置固定,透明敷料覆盖 皮肤病变、过敏或禁忌使用医用胶粘剂的患者,可使用纱布敷料保护穿刺 点,管状纱网固定导管。6、穿刺部位保护 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固定装置(部位保护用具或物理固定装置)来增加导管 固定的牢固度,但不建议常规使用。 应明确辅助固定装置的使用指征,定期评估并记录,使用时应不影响观察和 输液速度,且不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压力性损伤及神经压迫,一旦情况允许, 尽早移除。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物理固定装置的必要性、方法和注意事项,必要时签署 知情同意书。 应对携带静脉导管的患者做好健康教育。输液接头1、种类输液接头包括无针接头、肝素帽和三通接头。无针接头按内部机制可分为分 隔膜接头和机械阀接头;按其功能可分为正压接头、恒压接头和负压接 头。另外还有新型抗菌涂层接头,如带有纳米银涂层的无针接头。2、应用 应以螺口设计保证血管通路装置与输液接头紧密连接。 外周静脉导管末端宜使用无针接头。 宜选择结构简单、外观透明的无针接头连接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患者可使用新型抗菌涂层接头。 加压输注液体时(35 ml/s ),应评估输液接头能承受的压力范围。 应根据输液接头功能类型决定冲管、夹闭以及断开注射器的顺序。 需要快速输液时,不宜使用无针接头,因其会降低输注速度(包括晶体溶液 及红细胞悬浮液等)。 为降低感染风险,应减少三通接头的使用。 可用预连接无针接头的三通接头或用带无针输液接头的多通路连接管, 代替三通接头。3、消毒 合适的消毒剂包括:75%乙醇溶液、浓度0.5%的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聚维酮碘溶液。 每次连接前应用机械法用力擦拭消毒输液接头的横截面和外围。A. 无针接头应选用消毒棉片多方位用力擦拭 515 s并待干,消毒和待干时间根据无针接头的设计和消毒剂的性质决定。B. 抗菌性的无针接头应同样采用机械法用力擦拭。 使用含有乙醇或异丙醇的消毒帽可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 消毒帽应一次性使用。4、更换 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静脉留置针一同更换;PICC、CVC、输液港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 7 d更换1次。 更换无针输液接头的频率不应过于频繁,一般 57 d更换1次。 以下情况应立即更换输液接头:输液接头内有血液残留或有残留物;完整 性受损或被取下;在血管通路装置血液培养取样之前;明确被污染时。 三通接头应与输液装置一起更换。静脉导管拔除1、拔除的时机 临床治疗不需要使用静脉导管时,应及时拔除。 不宜仅以留置时间长短作为静脉导管拔除依据。 中心静脉导管出现不能处理的并发症时应拔除。 外周静脉导 管出现并发症 时应拔除。2、拔除人员的资质 外周静脉导管应由具有执业资质的医护人员拔除。 中心静脉导管(包括PICC、CVC、输液港)应由 接受专业培训的医护人 员拔除。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时的体位 拔管时应将导管出口部位(如颈部、手臂)置于低于患者心脏水平处。 拔管时宜将患者置于头低仰卧位或仰卧位。 拔管时指导患者屏住呼吸, 在拔除导管的最后部分时进行V 作(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 ,或在患者呼 气末屏气状态下拔除4。、中心静脉导管拔除后的处置 应用无菌敷料密闭穿刺点至少 24 h,24 h 后评估穿 刺点愈合情况。 应评估拔除导管的完整性,必要时与置管记录的导管 长度比较。 患者拔管后保持平卧 30 min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