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全部教案(共8个课时)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341504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全部教案(共8个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21年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全部教案(共8个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21年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全部教案(共8个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全部教案(共8个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1课。本课内容的设计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研究的兴趣。第一部分,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对不同种子的外部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认识种子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不同。第二部分,不同植物的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却都能生长成一株植物。“种子里面有什么?”“每粒种子都是这样的吗?”“解剖开一粒种子看一看。”这几个问题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教科书意在引领学生在对种子外部形态观察和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进行思考后,能提出一些问题,能运用自己的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推测,能想办法对自己的推测进行验证,最后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知道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第三部分,利用不同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小学生对植物的种子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种子能长成植物,还知道有些种子可以吃。他们虽然具有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但对于种子和植物之间的联系以及种子的内部结构却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关于植物生长的诸多知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植物的种子多种多样,不同植物的种子颜色、大小、形状等各不相同。l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有些植物种子中有胚乳。l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幼苗是由胚发育来的。l 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科学探究目标l 能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l 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l 会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l 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l 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科学态度目标l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植物的种子,知道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难点: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知道种子内部每部分的生长情况。【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镊子、放大镜、白纸,浸泡好的黄豆种子、凤仙花种子、豆角种子、南瓜种子、丝瓜种子、黄豆种子等。教师准备:种子萌发的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同学们,课前你们认识了哪些种子朋友呢?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种子朋友有什么特点吗?2.学生汇报、介绍。3.(教学课件播放种子图片)同学们,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新的种子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4.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吗?学生回答,教师点击种子图片和植物图片,帮助学生加深印象。5.你能说说种子的作用是什么吗?6.种子真神奇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种子的秘密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二、观察种子的外形1.现在,我们和这五个种子朋友近距离接触一下。仔细观察这五种种子,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和小组成员交流并记录观察结果。2.教师发放种子,学生分组观察、交流。3.学生汇报:种子在形状、颜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三、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1.刚才我们观察了种子的外形,你还想知道种子的哪些知识?2.我们怎样才能看见种子的内部结构呢?猜一猜种子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的,把你的猜想画在活动手册上。3.如果要想很清楚地观察到种子的内部结构,需要采用什么方法呢?4.这里有用水泡了四天的种子。在学习了解剖种子的方法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试一试。(播放实验小短片,介绍解剖种子的方法)5.说一说:解剖种子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6.师生汇总。(1)用镊子小心将皮剥下,尽量保持完整。(2)小心将种子两边分开,并列放在一起。(3)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内部结构,并将观察结果画在实验记录表上。7.学生解剖种子,教师指导。8.学生展示记录结果,交流发现。9.教师介绍种子内部各部分的名称。10.同学们,你知道种子内部的各部分将来会怎样生长吗?11.学生猜测、交流。12.师生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种子的胚根可以长成植物的根,胚芽能长成植物的茎和叶,子叶为胚根和胚芽提供营养。那你能说一说,我们在挑选种子的时候应该选什么样的种子吗?四、总结评价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种子的秘密还有许多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的科学研究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还应该在生活中多多观察。希望大家课后可以解剖不同植物的种子,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是否一样。另外,还可以查找资料,搜集种植种子的方法,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种植种子。【板书设计】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种皮种子 胚根植物的根 胚 胚芽植物的茎、叶 子叶提供营养【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学生活动手册中记录种子内部结构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用图画的方式画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记录没有浸泡过和浸泡过的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教师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要强调突出种子结构的主要特征,不要过于追求图画的艺术美。对于没有浸泡过和浸泡过的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的观察记录,除了要画出种皮,还要重点关注胚根、胚芽部分。课后拓展做种子贴画,可以先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设计图,再将种子粘贴上去;也可以根据设计图,在另一张纸上制作种子贴画。种植凤仙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种植凤仙花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2课。在学习了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后,种植凤仙花是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开始。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将要对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进行详细的观察,根据凤仙花生长的过程同步学习后面的课程内容。本节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会挑选种子,了解如何种植凤仙花;第二部分通过交流讨论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并制作种植杯观察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第三部分研讨怎样完成种植凤仙花的观察记录,拓展研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用种子繁殖的,有的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观察和种植植物有着一定的生活基础,他们喜欢亲近自然,也比较喜欢种植活动。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如何种植植物的课前研究,学生已经初步知道怎样种植植物,但这仅限于书本知识,大部分学生没有种植植物的体验;对于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学生们也不是很清楚;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养蚕活动时,有过长期观察并记录的经验,但长期观察植物并进行记录还是第一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科学探究目标l 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l 能利用种植杯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l 能在教师指导下制订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科学态度目标l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萌发过程的探究兴趣。l 乐于运用长期观察记录的方法完成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意识到植物生长依赖于适宜的环境条件,具有保护土壤和周围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播种”,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2.引导学生制作种植杯,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在种植凤仙花的同时,种植其他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教学难点】1.制作种植杯,从不同角度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2.了解种子不同的繁殖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用多种方式做好记录,收集资料、整理信息。【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花盆、土壤、凤仙花种子等种植材料。透明杯子、卫生纸、蚕豆种子、大白纸等。教师准备:播种活动视频、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交流怎样播种学生交流怎样种植植物。引出科学词汇:大家交流的种植植物的方法,都是将种子种在土壤里,我们将这种方法叫“播种”。我们一起来明确播种方法:(1)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2)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左右,每个洞里放1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3)往花盆中浇些水,直到看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2.教师给每小组发种子,请同学们每人挑选10颗种子。应该挑选什么样的种子呢?学生交流:颗粒大而饱满的种子,这样的种子更容易发芽生长。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你知道种子播种下去后如何发芽吗?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小短片来了解一下。大家边看边思考:种子发芽又叫什么?种子发芽的条件是什么?2.学生交流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科学词汇:种子发芽又叫“种子萌发”,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适宜的温度。三、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是怎样萌发的呢?(通过小短片了解种子萌发长大的过程。)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交流种子萌发长大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需要:水、空气、适宜的温度。)2.制作观察的种植杯。(1)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观察到种子在土壤里发生的变化呢?(学生讨论交流。)(2)教师引导学生将普通盆换成透明材质的盆栽培植物。提问:土壤也会让我们看不到种子的生长情况,怎么办呢?教师指导学生,知道土壤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用纸巾代替土壤,种子也可以发芽。3.现在,我们做一个观察杯,更方便大家比较观察种子的萌发。制作方法如下:(1)准备一个透明的杯子,把纸巾放到杯子里四面包住,再放入土壤。(2)在土壤中洒入适量的水,使纸巾保持湿润。(3)在纸巾与杯壁的中间,放入4颗植物的种子,种脐的方向分别朝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请同学们开始制作种植杯,随后持续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完成观察记录。4.观察杯不适宜植物生长,不方便更进一步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所以课后学生应用老师提供的种子,在花盆或庭院中种植凤仙花,观察种子萌发及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种植凤仙花要了解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种植活动。同时,学生还需要及时记录凤仙花的生长情况,完成凤仙花的观察记录可以用绘画、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另外,学生还需要一个观察记录总表,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的全部过程。四、课堂拓展1.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同凤仙花一样用种子繁殖呢?教学课件图片出示带芽眼的土豆块、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大家想一想,如果将以上植物种到花盆里,它们会怎么样呢?2.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种子繁殖?你知道有哪些不用种子繁殖的植物吗?3.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相关资料来证明我们的想法。五、课后延伸1.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及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2.观察根部的生长情况,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3.找一找:有哪些植物不用种子也能发芽。4.做一做:观察不用种子的植物怎样发芽,用照片、绘画的方式记录其生长过程。【板书设计】种植凤仙花 准备花盆、土壤、清水 挑选种子,进行种植 播种、生长条件 种子萌发 制作观察的种植杯 制订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种子长出了根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3课。教科书中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本课的研究任务:植物根的生长变化、类型和作用。书中安排了大量的主题研究活动:1.研究植物根的生长。这是一个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观察前一课中已经种下的种子的变化,因此前一节课的课后延伸与本节课的课前作业是一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凤仙花根的发展变化的过程。2.分析归纳根的类型。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带根的植物,让学生全面观察,利用简单的表格对根进行记录、分析、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研究根的作用。我们从教科书中遴选部分资源,再结合本地植物根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了解植物不同的根以及根的作用。【学生分析】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植凤仙花两课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单元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一课,承上是需要用到前两节课学生种植后对植物的观察记录,启下是为后面能够有序地研究茎和叶的变化及作用做好铺垫。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观察经验,已经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但存在对植物观察、描述不够具体的现象,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让学生聚焦观察植物的根部变化,从根的生长、类型和作用三方面进行观察与思考,引发学生对植物根的生长变化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种子可以萌发成幼苗。l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l 根能够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维持植物生存。l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科学探究目标l 能够基于观察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l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根吸收水分的实验现象。l 能以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为依据说明根的作用。科学态度目标l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l 乐于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知道环境影响植物生存,具有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并做好记录,知道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难点:通过实验验证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前一节课的课后观察记录表,凤仙花种子发芽实验观察杯,一些带根的植物。教师准备:种在玻璃杯中的凤仙花的种子,一些带根的植物。【教学过程】一、聚焦观察、寻找规律1.谈话:通过精心培育,我们播下的凤仙花种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凤仙花种子萌发的情况。(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1)通过交流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先长小芽,这个小芽逐渐长大就会变成根,凤仙花的根就是由这个小芽长大形成的。(2)大家能不能给这个小芽起个名字呢?学生:对,这个小芽叫根芽!教师:你知道根芽是种子里的哪部分变成的吗?(胚根)2.上节课,大家观察了不用种子也能发芽的植物。现在,我们来交流讨论一下自己的发现。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总结出,根生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我们发现,根都是向下生长的。也就是说,不管我们种的时候怎么放种子,它的根永远是向下生长的。同时我们还发现,根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几天时间就长出来了。3.研讨:为什么刚才汇报的同学有的说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二、针对问题、分析归纳1.说一说,除了刚才观察的凤仙花的根,你还见过哪些植物的根?(学生回答)2.老师课前让大家带一些比较完整的植物的根,大家带了哪些呢?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葱、菠菜、香菜、狗尾草、胡萝卜、甘薯等常见植物的根。3.观察植物的根,填写实验观察表。植物名称根的形态特点4.先根据植物根的形态特点进行分类,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起个名字。5.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出直根系、须根系、变态根这三种根的类型。6.留心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的根,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根。三、实验总结、发展思维1.同学们想想,植物为什么能固定在土壤中?它的什么部分起了关键的作用?2.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证明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3.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8页右下图,种子萌发先长出了根,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拿出课前布置的根的作用实验记录表,观察记录表上的数据和我们画图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并思考:试管中的水位变化说明了什么?4.同学们都养过花,在养花的时候是需要细心呵护的,例如定时给花浇水施肥、松土等。想一想,我们给花浇的水、施的肥到哪里去了呢?5.小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的作用。四、拓展应用、实践体验1.课后了解植物根的有关知识。2.制作不同植物根的标本。3.不同植物的根,形态特征不同。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根的图片并分类,说说根在维持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4.继续观察实验瓶里植物吸水的实验,想想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再把它画出来。【板书设计】种子长出了根 胚根根芽根 生长变化 根向下生长 速度比较快 直根系植物的根 类 型 须根系 变态根 固定植物作 用 吸收水分【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学生依据实验活动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获得这个结论,教师指导学生要及时、客观的记录实验现象。活动手册中,要求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水位的变化,这样能更直观呈现实验现象。在两个方格中,左边记录实验初始阶段的状态,要画出植物与试管,同时要用红色笔标记出水的高度;右边记录实验第2天、第3天或更长时间的状态,在画出植物、试管和第一次水位的基础上,再用另一种颜色的笔画出实验第2天、第3天或更长一些时间的水位,呈现水位降低水量减少的事实。同时,要画出茎和叶有红色痕迹出现,说明水进入植物体内的事实。探究根的吸水作用实验记录表实验材料:一棵带根的植物、试管、植物油、滴管、水、笔。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放入有红色水的试管中;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的水中;3.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4.观察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5.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名称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水位(cm)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我们的发现: 实验前 实验后实验现象:一周后,试管里的水位( )了。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 )的作用。学校 年级 班 记录员 日期 茎和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茎和叶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4课。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茎和叶的作用。教科书从观察一株完整的凤仙花入手,聚焦到茎和叶的作用上。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工具解剖,对茎的内部构造进行观察,并通过实验现象,推想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过程,通过课前给叶片上套塑料袋和用黑色卡纸遮住叶片这两个实验,引发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的分析与推测,得出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科学研究要尊重证据。【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观察经验,已经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但存在对植物观察、描述不够具体的现象。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前,要让学生聚焦观察植物的茎、叶的变化,利用“把植物的茎泡在红墨水里、用黑色卡纸遮住叶面、用干燥的塑料袋罩住大的叶子”等课前准备活动,引发学生对茎、叶是否会变化的思考及持续观察的动机,激发学生对植物茎、叶的研究兴趣。通过学生对植物的茎和叶的对比观察、解剖,知道茎和叶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从而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增强学生热爱植物、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茎和叶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l 不同环境中植物的茎、叶外部形态不同。l 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l 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l 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科学探究目标l 能基于观察描述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发现其生长规律。l 能够基于观察及已有认知推测茎与叶的功能。l 能够利用实验收集证据验证推测,得出结论。科学态度目标l 对茎与叶的作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l 尊重事实,能依据事实调整自己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意识到环境影响植物生长,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植物的茎和叶的作用。难点:1.引导学生用横切和纵切的实验方法探究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2.通过观察探究,引发学生科学思维,推测叶的作用。【教学准备】1.选取一段浸泡过红墨水的凤仙花的茎,一把小刀。2.课前一周,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用黑卡纸遮住。3.选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其中一片叶子上套上干燥的塑料袋。4.课前导学:学生观察凤仙花形态特征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种植的凤仙花,茎越长越高,叶越来越多,你们想过茎为什么会长高,叶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吗?它们对植物生存分别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探究植物的茎和叶。1.学生汇报课前所观察到的凤仙花的形态特征。2.教师引导学生推测茎和叶的作用。2、 学习新知(一)探究茎的运输作用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把植物的茎浸泡在红墨水中。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茎有什么变化?2.学生回答:茎的内部变红了。3.提问:茎为什么会变红?这个红色是从哪里来的?4.学生猜想。5.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茎的内部呢?6.可以有几种切茎的方法?7.学生交流、徒手演示。8.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切茎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横着切,这种方法叫“横切”。你能猜出来第二种方法怎么切吗?可以竖着切,这种切法叫什么?科学上这种切法不叫“竖切”,我们把它叫做“纵切”。教师强调注意事项:(1)先横切,再纵切。(2)在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着手。(3)切完后,认真观察切面茎内红色的部分,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并画在实验记录表上。(4)实验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桌面的整洁。9.学生分组探究、观察并交流。10.小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二)研究叶的蒸腾作用1.大家想一想,茎把根部吸收的水分运送到哪里去了?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选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叶片上套一个干燥的塑料袋。你们在塑料袋内发现了什么?(塑料袋内壁有小水珠)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小水珠是哪里来的?3.小水珠是从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在科学中,我们称叶子这种散发水分的本领叫蒸腾,叶的这种作用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面温度,对植物起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湿润周围的环境。(三)研究叶的吸收阳光作用1.7天前,老师安排同学们在凤仙花上选一片叶子用黑色卡纸遮住,使它见不到阳光。现在,猜一猜这片叶子和其他叶子相比,会有什么变化?把你们的猜想记下来。2.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底吧!(取下黑卡纸,进行观察)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4.小结:叶有吸收阳光的作用。三、研讨交流1.不同植物的茎叶各不相同,你见过哪些?学生交流汇报。2.(播放教学课件)观察这些不同形态的茎,说说它们的特征,并给茎分类。3.(播放教学课件)观察不同形态的叶,说说这些植物的叶子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它们分别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举例说明哪些植物适合生活在水中、沙漠等环境里。四、拓展延伸1.植物的茎和叶除了运输水分、吸收阳光、蒸腾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繁殖后代)。2.课后,我们还可以进行小调查,看看哪些植物可以用茎或叶繁殖。【板书设计】茎和叶 支撑茎的作用 运输水分 吸收阳光叶的作用蒸腾水分【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第一部分,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凤仙花叶子在茎上的分布样子。要求画面呈现出叶子之间的位置关系,用简单的线条记录也可以。第二部分,推测植物生活的环境并说明理由,教师指导学生用文字记录下来。图1植物是浮萍,生活在水中,推测的理由是它的根细小,在水中生活的植物不需要根吸收更多的水分。图2是橡胶树,生活在雨水丰富的热带环境,推测的理由是它的叶片很大,可以蒸腾更多的水分。图3是仙人球,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推测的理由是叶子呈针状,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图4是胡杨树,生活在缺水的戈壁滩,推测的理由是它的根很长、根系很发达,可以深入土壤吸收更多的水分。茎和叶课前导学任务单请同学们从以下方面认真观察凤仙花,并完成记录单。1. 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2. 数一数凤仙花上叶片的数量。3. 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在茎上的分布情况。4. 画出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植株高度(cm)叶片数量从侧面看到的凤仙花从上面看到的凤仙花我的发现:叶是( )分布在茎上的。茎是 ( )生长的。学校 年级 班 记录员 日期 茎和叶观察记录单(一)把植物的茎放入有红墨水的量杯中,过一段时间观察植物的茎发生的变化。我的发现:植物的茎变成了( )色。用小刀分别把茎横切和纵切,我看到:茎的横切面茎的纵切面我的发现:植物的茎有( )的作用。学校 年级 班 记录员 日期 茎和叶观察记录单(二)课前1天,选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叶子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观察塑料袋内壁上的变化。我发现塑料袋上有( )。我推想它来自( )。说明叶子具有( )作用。茎和叶观察记录单(三)课前7天,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将这片叶子用黑色卡纸遮住,使其不见阳光。我猜想,7天后,这片叶子和其他叶子(a一样 b不一样)。我猜想这片叶子会( )。7天后,取下卡纸发现( ),说明叶子具有( )作用。学校 年级 班 记录员 日期 茎和叶观察记录单(四)推测下面植物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陈述你的理由。植物叶的形状我的推测我的依据学校 年级 班 记录员 日期 茎和叶课后研究任务单课后小调查在植物相应的繁殖方式下打“”。植物名称繁殖方式茎繁殖叶繁殖学校 年级 班 记录员 日期 凤仙花开花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凤仙花开花了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5课。本课主要是以凤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通过本单元前面四课的观察探究,学生已经了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的作用,有了对植物根、茎、叶的初步认识,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观察花的基本结构,知道花主要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并了解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为下节课果实和种子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前期观察,终于看到凤仙花开了。学生对凤仙花花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学生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特征及作用,但对凤仙花的知识理解得不够多,会产生一些疑问,如凤仙花只有一种颜色吗?凤仙花可以做什么?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恰当的引导,顺利地完成教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会开花。l 植物的花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l 完全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l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顶端,雌蕊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科学探究目标l 能利用解剖的方法由外到内有序的观察花的结构。l 能通过观察比较概括花的共同特征。l 能根据花各部分的结构特征及花开花谢的现象推测花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科学态度目标l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花的结构与功能表现出探究兴趣。l 能以事实为依据描述观察结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意识到植物的外形特征与环境相关,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能运用工具观察、测量并记录数据。难点:认识凤仙花的构造及作用。【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课前导学任务单,各小组自带一盆凤仙花或凤仙花的花朵。不同颜色的凤仙花或照片、镊子、白纸、放大镜、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表。教师准备:解剖刀、凤仙花模型、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引发思考1.谈话:同学们,前段时间大家观察、收集了不同颜色的凤仙花,你们都收集到几种颜色的凤仙花呢?(学生展示带来的花或出示照片)2.看看老师收集的不同颜色的凤仙花,你们都见过吗?3.课件出示不同颜色的凤仙花。4.凤仙花的花有不同的颜色。今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研究不同颜色的凤仙花,看看它们究竟有哪些共同特点呢?5.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二、探索观察、激发欲望1.四个小组分别观察白色、粉红色、红色、黄色凤仙花。2.小组讨论,你们观察到凤仙花的花有什么特点?3.画出凤仙花的外形特征。4.小组交流展示。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也画出了凤仙花的外形特征。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凤仙花的内部构造呢?我们通过解剖凤仙花来进一步了解它的内部结构。三、研讨特征、了解构造1.取出凤仙花,观察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并猜测每部分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外到内进行观察。组成: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利用鲜艳的色彩吸引昆虫前来帮助传粉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3.指导学生解剖凤仙花,将各部分分别粘贴在记录表上,并标注上名称。(1)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将花的各部分撕下来,将它们分类排列在纸上,并标注上名称。(2)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4.观察更多植物的花,比较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5.用放大镜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各有什么特点。雄蕊上有花粉雌蕊上有黏液雌蕊下端是子房孕育种子6.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为什么花都有花蕊呢?(2)花的哪一部分将来有可能发育成果实?7.小结。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雄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传粉的过程。只有完成传粉,植物的花才有可能发育成果实。四、回归生活、知识延伸1.持续观察凤仙花,它的哪一部分会发生变化?把发生变化的部分画出来。2.课外延伸活动,大家可以选择下面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研究。(1)制作凤仙花的模型。(2)凤仙花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对,它还叫指甲花。指甲花可以染指甲,它是纯天然的“指甲油”。课后,我们可以进行不同颜色凤仙花染指甲实验,看看不同颜色的凤仙花染出的指甲颜色是否一样。(3)凤仙花除了可以染指甲,还可以染什么呢?(4)研究自己熟悉的一种花,指出它与凤仙花的相同与不同之处。(5)根据你对凤仙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的观察、研究与了解,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板书设计】凤仙花开花了结构 作用 萼片 保护花朵 花瓣 吸引昆虫 雄蕊 制造花粉 雌蕊 接受花粉果实和种子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6课。本单元的知识编排由植物的生长顺序逐步展开,关注植物一生所发生的变化。本课安排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从聚焦问题开始,思考果实是如何形成的,果实对植物来说有什么用,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第二部分为探索新知部分,通过学生对凤仙花植株上不同阶段的果实进行观察、比较、解剖,描述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通过学生对成熟的凤仙花果实的解剖,使学生了解植物果实的秘密;通过观察更多植物的果实,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总结果实的共同特征;第三部分为研讨活动,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果实的果皮和种子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植物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引导学生分辨经常吃的食物是植物的哪些部分。课后也可以让学生继续讨论如何收集凤仙花的种子,以及制作凤仙花果实模型,学生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对本单元后续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本课所探究的果实和种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大部分植物会开花结果,但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和果实各部分的作用的认识却是比较模糊的,让学生理解花、果实、种子有繁殖的作用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植物生长过程,花凋谢后会结出果实。l 果实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l 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繁衍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科学探究目标l 能基于观察获得的信息描述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l 能运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果实的结构。l 能基于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已有认知,分析果实和种子的作用。科学态度目标l 能持续保持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l 尊重事实,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接纳他人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果实的共同特征。难点:对植物的果实进行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1.有果实的凤仙花植株、彩笔、小刀。2.课前导学任务单、课前观察记录表。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西红柿、豆角、山楂、小刀、塑料盘、凤仙花图片、学生活动记录表。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交流分享果实的形成过程1.谈话:同学们,你们持续观察凤仙花了吗?凤仙花有什么变化呢?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预设1:凤仙花凋谢了。预设2:长出了果实。)2.请学生分析课前观察记录,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绘画、模型、记录表等。学生通过展示观察记录发现:凤仙花会慢慢凋谢,子房变大,结出果实。学生互相补充交流观察所得,形成结论: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3.教师出示课件:花凋谢,结出果实,果实慢慢长大。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4.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梳理果实形成的过程。(板书:果实)(凤仙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花朵凋谢、子房变大、才能发育成果实。)活动二:探究果实的共同特点(一)探究凤仙花果实的特点1.学生观察自己带的凤仙花植株上的果实,说一说它的特点。预设1:形状是锥形的。预设2:小的果实是绿色的,大的果实有一点黄。预设3:果实的外面有小刺毛。2.汇总:凤仙花的果实的形状可以称为倒水滴形。凤仙花果实内部可能会有些什么呢?3.学生交流猜想。预设:有果肉,有果汁,有种子4.教师先出示一颗凤仙花果实,提问:同学们,凤仙花果实外面的皮,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果皮)接下来,我们需要探究凤仙花果实的内部结构,可以怎么做呢?预设1:用手掰开果实。预设2:可以用小刀割开。教师:想一想哪种方法更科学呢?预设1:绿颜色的果实用小刀割开,因为发黄的果实用手一触碰就炸裂了。预设2:用手掰会破坏果实的内部结构。教师:根据我们的经验,为了防止凤仙花果实炸裂,在选择要解剖的凤仙花果实时,绿色的果实较为合适。5.为了更好地观察凤仙花果实里面的结构,我们选择用小刀割开,科学上这种方法叫做“解剖”。在解剖果实时,我们要做到:(1)小刀刀尖不要对着自己或同学;(2)用小刀解剖果实的时候从果实的中间切割开;(3)切开后,仔细观察果实内部结构。6.教师出示教学课件,提示学生在解剖凤仙花果实的的内部结构时,应及时填写实验记录表并遵守操作指南。帮助学生明确在解剖凤仙花果实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绘图任务,把整体果实外形图和内部结构图画出来。7.学生分小组解剖操作,教师巡视。8.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种子个数。交流总结:凤仙花果实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果皮和种子。9.小结:通过解剖,我们知道了凤仙花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果实和种子”。(二)探寻果实的共同特征1.大家猜一猜,凤仙花的种子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繁殖后代)。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植物的果实?学生交流,列举苹果、桃、梨、花生、青椒、黄瓜3.你能说出这些果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吗?学生交流:都有果皮,都有种子,有的里面可以吃,有的里面有果汁等。4.大家说的这些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经验,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果实?课件出示:西红柿、豆角、山楂。教师:大家知道通过什么办法来寻找答案吗?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解剖的方法来进行。教师:对!那大家说一说解剖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注意要把这些果实的外形图和内部结构图都画出来,并做好记录,然后小组交流果实各部分的特点。(课件出示实验记录表)5.分发果实和记录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解剖与记录。6.组织交流。(1)通过解剖这些植物的果实,我们发现果实有什么特征?总结:西红柿里有果肉、果汁、种子,豆角只有果皮与种子,山楂里有果肉和种子。(2)尽管这些植物果实的结构不相同,但它们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什么?总结:这些植物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板书:果皮 种子)(3)果皮的作用是什么?总结:保护种子和内部结构。(板书:保护种子)(4)种子的作用是什么?总结:繁殖后代。(板书:繁殖后代) (5)小组讨论:从种子的数量上你有什么发现?总结:种子的数量比自己本身多,这样更有利于繁殖后代,使自己的后代更多一些。7.小结:同学们都说得有道理,通过刚才的解剖操作,我们发现果实的不同之处有哪些?总结:它们的颜色、大小不同,有的果实有果肉,有的果实还有果汁,比如西红柿、山楂,有的果实没有果肉。我们还知道了果实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有果皮和种子。板书:果实的共同特征:外有果皮,内有种子8.根据果实的共同特征,判断这些食物是不是果实呢?教师课件出示各种食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香蕉、草莓)香蕉、草莓是果实吗?学生交流讨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认识特殊的果实。(课件出示无籽西瓜)无籽西瓜是不是果实呢?学生交流讨论,还可以课后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活动三:植物与人类及动物的关系1.同学们,你还能列举一些我们经常吃的植物的果实吗?(花生、桃、西瓜、杏)2.我们吃的花生是果实的哪一部分?(种子)你还能举出我们吃的食物是果实种子的例子吗?(瓜子、黄豆、豌豆、松子)3.同学们,果实来源于哪里呢?(植物)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学生交流植物与人、动物之间的关系)。4.千姿百态的植物果实给人类、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所以植物是人类和动物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植物,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我们要保护好植物,保护好它们的果实,特别是种子,让更多的植物繁殖后代,让人与植物成为好朋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活动四:总结交流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同学们对这句诗如何理解呢?活动五:课外延伸1.对于植物的种子,还能继续研究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有什么好的方法收集种子,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成长过程,等等。2.请大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的果实进行研究,完成课后活动手册记录表,了解它是如何延续后代并壮大家族的。3.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凤仙花的果实,看看它有什么变化,然后制作凤仙花果实模型,并尝试收集凤仙花的种子。4.请大家收集更多植物的种子,看看它们有哪些特征,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板书设计】凋谢果实和种子果实雌蕊 果皮 种子 保护种子 繁殖后代【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中的内容应在课后学生对更多植物果实观察后使用。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几种不同的植物果实,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内部结构,并标出果皮和种子的部分;再用数字记录每个果实中的种子数量,培养学生持续对植物进行观察的兴趣。果实和种子课前导学观察单1.果实是由哪部分发育而成的?2.果实的形成过程。观察时间观察图片观察时间观察图片学校: 年级 班 记录员 时间 果实和种子课后研究任务单活动一 请你制作凤仙花果实的模型作品展示学校: 年级 班 记录员 时间 活动二 研究感兴趣的果实活动目的:寻找不同植物果实的共同特征。(完成活动手册记录表)果实的名称果实的结构种子的数量学校: 年级 班 记录员 时间 活动三 收集凤仙花的种子,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活动四 寻找身边植物的果实,并取出它的种子进行观察,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植物名称果实形状种子形状学校: 年级 班 记录员 时间 种子的传播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种子的传播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7课。本课是在观察了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学生将在这节课中认识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植物果实的特征,推测其生长环境,进而总结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第一部分:凤仙花种子的传播方式教科书以前面研究过的凤仙花作为观察对象。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有什么特点,期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凤仙花果实呈椭圆形状,容易开裂。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然后观察已经散播出来的种子,观察凤仙花种子的特点,联想日常生活中哪些植物的种子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传播。第二部分:其他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在这部分,学生将认识其他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以及种子的传播方式和自身结构、生活环境的关系。教师在让学生了解各种植物种子的同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分析植物果实的形态构造和其传播方式的关系上。第三部分:让学生了解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的意义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植物种子成熟后,如果都掉落在自身的近旁,种子可能会被一些动物吃掉。若果实不被动物吃掉,大量的种子聚集在一起,种子成活的机会很小。因为大量同种植物的种子在发芽成长时会一起竞争,导致植物因缺少养分、阳光等生长要素而影响生长。【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的科学课程,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科学研究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他们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种子的传播方式没有特别关注,因此本节课在学生认识种子的形态结构、生长环境的基础上,进而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l 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或种子的形态结构有关。l 种子的传播方式包括动物传播、水传播、风传播和弹射传播等。科学探究目标l 能依据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推测种子的传播的方式。l 能通过制作种子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方式。科学态度目标l 对种子的传播方式表现出探究的兴趣。l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意识到植物的生存、种群的延续与环境息息相关,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种子传播方式。难点:知道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设计思路】本节课尽可能地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实物,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或实际观察来认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的果实与种子有什么特殊结构,它们具备的这些结构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它们将种子散播到远处去。同时,搜集素材、制作课件、安排活动、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植物结构与功能联系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收集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说一说这些种子有什么特点。2.学生交流分享。3.现在,我们来读一首儿歌,学生齐读植物妈妈有办法。想一想,这首儿歌中提到了哪种植物?学生:蒲公英。二、共同探究(一)风传播1.出示蒲公英。你见过蒲公英吗?蒲公英的果实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蒲公英的种子在哪里吗?2.观察。(1)猜一猜,蒲公英是如何散播种子的?板书:风传播(2)它为什么可以靠风来传播自己的种子呢?特点:蒲公英轻、小、有绒毛。3.小结。蒲公英正是有着降落伞式的结构,才能利用风把种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生根发芽,繁殖后代。4.拓展。像蒲公英这样的靠风传播种子的植物还有哪些?找一找你收集的种子里有没有像蒲公英一样靠风传播的?5.学生汇报交流。(二)弹射传播1.出示凤仙花果实。教师:这是什么植物的果实?学生:凤仙花果实。2.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凤仙花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并把讨论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3.思考交流。(1)你们观察到凤仙花的果实有什么特点?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医学试题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