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平台的概念甄别与构建策略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12680673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平台的概念甄别与构建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新平台的概念甄别与构建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新平台的概念甄别与构建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平台的概念甄别与构建策略引言当今世界,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各方追求的目标。当前科技发展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科研力量分散,科研工作缺少长期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科研规划和重点项目的整合程度不高,难以实现科技资源与成果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相当普遍;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科学研究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研究人员个体和小型研究团队难以完成较大突破的创新,构筑大平台形成创新群体势在必行。近几年,集成创新要素、汇聚创新资源的创新平台建设受到了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广泛关注。在创新平台涵义并未明晰的情况下,大谈创新平台建设,难免会出现概念模糊、外延泛化的现象。这样难以准确把握创新平台的内涵,提出科学的、针对性强的构建策略。在国家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甄别创新平台应有的涵义,识别其特征属性,提出相应的构建策略很有意义。1创新平台的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1.1创新平台的内涵要阐释创新平台这一概念,首先必须对平台的概念进行甄别。“平台”原意是指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在一般意义上平台又是一个空泛而模糊的概念。平台作为一个工程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亨利福特著的ModernMan一书1。书中详细描述了组成汽车的各子系统,探讨了为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易使用性在公司内外出现的技术,其中就用到了平台的概念。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平台一词有了更广泛的称道和新赋的含义,泛指人们进行交流、交易、学习的具有很强互动性质的舞台,如信息平台、建筑平台等等。现在提及平台,自然会联想到计算机平台。虽然我们很难追溯“平台”提法在计算机世界的源头,但起码从B/S和三层结构的软件系统模型之始,就已经有了平台的叫法和基本内涵,最初是基础软件平台,然后是各种应用平台2。平台的本质在于“聚合”与“屏蔽”,一方面,平台无视地域的分割,实现了对需求、信息及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平台实现了对底层实现方式的屏蔽,能够产生网络效应,业务具有足够的差异性,拥有标准接口与框架结构便于客户使用。之后沿用的各类平台概念均蕴含该本质要素。图1创新平台状态翻阅众多文献,“创新平台”概念也缺乏统一的说法。一般而言,从事创新活动的场所均可称之为创新平台。在有限的涵义界定中,美国竞争力委员会1999年在题为走向全球:美国创新新形势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创新平台的内涵主要是指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人才和前沿研究成果的可获得性;促进理念向创造财富的产品和服务转化的法规、会计和资本条件;使创新者能收回其投资的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3。该界定侧重指条件平台,同时又弱于专有性。实际上,“创新平台”这个词语所试图描述的概念,就是如图1的一种状态:创新平台将创新资源与要素汇聚,通过整合,在某个领域进行创新研究,产生应用成果。鉴于我国目前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的形势背景,创新平台(InnovationPlatform)可定义为由政府或某一组织牵头,通过政策支撑、投入引导,汇集具有科技关联性的多主体创新要素,形成一定规模的投资额度与条件设施,便于开展关系到科技重大突破、长远发展、国家经济稳定需要的创新活动,以支撑行业和区域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的集成系统。创新平台是学术原创力向社会延伸的载体,是研发机构创新要素和社会创新要素结合的场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2创新平台的类型及特征要素根据不同的标准或维度,创新平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创新主体的层次性划分,可分为公共创新平台、行业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平台3个层次。按创新活动运作模式划分,可分为虚拟组织创新平台、实体组织创新平台两种模式;按创新平台功能划分,可分为基础条件创新平台、科学研究创新平台和技术开发创新平台;按创新活动的侧重点划分,可分为基础知识研究平台、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尽管以上分类的视角不同,但创新平台具有提供科研基础条件、设计重大创新课题、承担科技攻关任务、实施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广大中小企业、锻炼培养创新人才的功能,其本质是一致的,一般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创新主体的多元性。由于创新活动往往需要多重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创新平台是包括相互关联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市场和金融机构等在内的多元组合主体。在当前协作创新尚未形成主流时,需要政府职能部门或行业协会引导、先导和资助,推动企业与研究机构战略联盟的形成;也可以由拥有核心资源的研究机构组建,吸收集群内的多家企业加盟。(2)集聚要素的关联性。每一创新平台均具有其特定的方向性,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发展目标和重点内容,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及产业指向。因此,加盟平台的各个要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是区域或行业在某个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诸多相关要素的聚合。(3)基础条件的规模性。大项目的承接、大成果的实现、创新的突破均需要成规模的基础设施条件。创新平台能汇聚诸多创新要素的科技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从而使平台拥有的设备设施达到一定规模,使集中、优化配置资源成为可能。(4)创新资源的优质性。创新平台一般依托于区域或行业有强势研究基础、突出人才队伍、良好条件设施的研究所的特色研究方向、大学的重点学科、大型企业的核心领域,因此具有优质的创新资源和先进的创新要素。它在本区域、本行业有先天的优越性,有开展国际前沿领域研究的可能,同时具有招揽其它优势科研资源的环境。(5)平台功能的复合性。创新平台具备着集聚创新资源、设计创新课题、组织联合攻关、提供技术服务、实施成果转化、开展人员培训、传播科技信息等基本功能。尽管各创新平台的侧重面会有不同,但一般均为多项功能的复合。2有效运作的创新平台的构建策略创新平台的以上特征属性,使得它实现创新功能成为了可能,但这并不是说创新平台具有了与生俱来的创新能力。是否能有效地开展创新活动、激发创新活力、发展创新文化、转化创新成果,取决于创新平台能否有效地运作。创新平台的有效运作,一方面,取决于政府政策支撑、资金投入、制度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外部条件因素,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创新平台运作机制、自我成长能力等内部因素。就创新平台自身成长发展而言,创新平台构建策略应包括:2.1战略目标导向策略一方面,创新平台建设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与特色。稳定的目标与鲜明的特色方向是创新平台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应该成为平台建设的工作追求和行动方向。另一方面,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应具有战略性。要能适应国家和区域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瞄准国内、国际重大科学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选择和确定重大的研究领域和创新方向,有效发挥和挖掘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形成能持续发展的创新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战略目标的制定应着重围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的重大专项、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开展。基于战略目标导向策略,创新平台诸多创新要素的汇聚,要努力从个体自发参与向有组织合作转变,从项目合作组建向战略导向聚合转变。2.2创新能力核心策略在创新平台建设中要充分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平台建设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平台集聚创新要素的优势,带动本领域本区域科技进步。创新平台不是大型的生产场所,创新理应成为它的基本属性。从平台目标设定而言,从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应该是创新平台的历史使命以及理应具备的敏锐回应;从平台队伍组建而言,研究团队、平台旗帜性带头人要具备学术领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基础;从平台资源配置而言,要具备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2.3和谐有序聚合策略创新平台由诸创新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优质资源的简单堆砌成就不了运作良好的创新平台,只有通过系统集成、优化配置,产生“聚合”效应,才能保持创新平台整体功能最大化和资源结构最优化。要使创新平台产生聚合效应,首先,要坚持系统原则,正确把握和处理平台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关系,平台系统与其它创新载体的关系,平台系统内部的人才系统、物质系统、信息系统等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其次,要积极探索组织模式的变革,研究各创新要素合作下的人才组织8第7期洪晓军:创新平台的概念甄别与构建策略再造,促进学科交叉、优秀人才联合。第三,要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全面梳理各创新要素的优势、特长、条件基础。根据平台战略需求,通过有选择的综合交叉,把各要素所具有的资源进行最优化的组装,使其具有无穷的可能性和无限的发展潜能。要以开放的思路、市场的方式集聚和配置创新要素,在创新过程中通过使各种管理要素对象、手段、管理主体之间形成超乎一般协调关系的状态,各元素、对象之间不仅互补匹配,而且相互融合,系统有序度达到最大,平台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管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取得聚变放大效果,从而使平台在该领域该区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最优,创新能力最强,服务水平最高,从而提升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2.4科学运作管理策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有效地开展分工合作是保障创新平台运行秩序与活力、提高平台活动效率与效益的必要条件。创新平台成员来自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和专业技能,因此需要有效组织来实现共同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目标。首先,要科学地构建平台的结构系统,避免平台资源的内耗和浪费;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平台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参与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平台资源的最大集成效益;第三,要建立高效的决策与协调机制,鼓励各种力量参与,在制度上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第四,要遵循科学研究、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要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推进“开放、共享、竞争”、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人员流动、竞争创新的制度环境。2.5创新文化营造策略总体而言,创新平台属于学术组织的范畴,成员的知识性、流动性、多元性是其基本属性。因此,平台文化建设至关重要。首先,要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处理好集体价值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大力弘扬团结、友善、自由、民主、勤奋、奉献的团队精神;努力保障平台内部与外部、平台内部各要素之间、成员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渠道畅通,增进成员之间的互信与合作。良好的沟通渠道是平台构建包含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体系的结构要素,是各创新要素、平台内部成员交流与互动的必要条件。其次,要坚持学术自由。遵循学术研究规律,建立学术人才流动机制和学术动力提升机制,努力塑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合作、促进共赢”的和谐环境;第三,要形成学习型平台。按照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开展团队学习,进行系统思考4。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完善平台制度,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氛围,弘扬创新文化,倡导创新精神。2.6持续改进发展策略与其它组织一样,创新平台一般也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因此创新平台建设中要不断提高自我调整、持续改进的能力,要时刻关注平台外部环境系统和内部结构系统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要关注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影响平台健康发展的矛盾、问题和困难,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实际上,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就是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平台自身的运行架构应呈动态开放状,通过及时调整相关的管理参量,保证系统的运行适应外界各种活力要素的流入。围绕战略目标,平台既可以适时向垂直方向发展,吸纳广义创新链各环节上的创新要素,也可以跨区域发展为更大空间范围内同类创新群的联邦式机构,其触角空间甚至可延伸至全球。参考文献:1王毅,等.新产品开发管理新范式J.科研管理,1999(5):612.2黄友瑞.平台:不能承受之重J.中国新通信,2005(11):5759.3吴国林.区域技术创新平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62164.4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