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中语文《日喻》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120527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中语文《日喻》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届高中语文《日喻》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届高中语文《日喻》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日喻教案第一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做到熟读课文,对生字新词能读正确,写正确,解释明白。明白用比喻阐明道理论证方法。生字新词:眇:原指一目失明,里指双目失明。扪:摸。揣:摸。龠:古代竹制管乐器,像笛,比笛短。譬:比喻。相:形容,比喻。卒:终于,终究。欤:吗,助词,表疑问。没:能潜。涉:涉水,指徒步涉。题解:“日喻”的“喻”比喻意思,借用生动事物进行比喻说理,议论中常见一种论证方法。作者:,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相关链接:三苏,指苏洵、苏辙,著名古文家;与、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大苏:核舟记中“盖大苏泛赤壁云”中“大苏”指。课文第一、二、三小节。三小节。默读第一小节,试分句:“问之有目者”“问之(于)有目者”向“以为日也” “以(之)为日也”把 当作“与远” 相比差距很大“未曾” 不曾,没有大意: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没有直接观察,道听途说,对事物不可能得到正确认识。: 比 喻(寓深奥的道理于通俗的比喻之中论证方法)盲 人 识 日要亲自观察,不可道听途说,才能正确认识事物问之有目者 得其声 未得其实 未尝见求之人 得其形 默读第二、三小节。比 喻(寓深奥的道理于通俗的比喻之中论证方法)盲人识日要亲自观察,不可道听途说,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导 入 正 题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道可致不可求指出人们“求道之过”理解:“人之未达” 人不能通晓明白(道)。“无以” 没有什么。“无以异于眇”和瞎子不认识太阳没有什么不同。P42注。“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P42注。 “转相之” 辗转形容、比喻它们。 “莫之见” “莫见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从比喻导入正题,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即抽象的“道”比有形日更难捉摸。 进一步阐明盲人识日道理:因辗转“相之”,谬之千里,结果闹出笑话,非常地说明自己缺乏实践经验,无切身感受,只从别人那里转述第二手材料,就不可避免地得出盲目的结论,强调了深入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经验重要性。思考:“盲人识日”否还能从另一个给人以启发?结论:既然天生的瞎子,有人却给瞎子讲太阳,不考虑实际情况,尽管“巧譬善导”,用心良苦,那也白费心机。问的人错在缺乏亲自观察,教的人错在不看对象,无放矢。(道理虽浅,令人深思。)第二、三小节大意: 求道之过应予以纠正,寻求一种正确途径。 以设问自答方式,连用两个历史典故,有理有据地阐述“道可致不可求”。思考:作者基本观点什么?结论:道可致不可求,学以致其道。要勤奋地通过自身学习自然而然地理解、掌握道,不只从别人那里搬一些或没经过自己实践去取巧。思考:何谓“致”? 结论: “致”莫之求自至,使其自至孙武“善成者致人,不致于人” ,“致人”使敌人自投罗网,“于”被。子夏“君子学以致其道”。:由“盲人识日”比喻导入“道之难见也甚于日”,指出人们求道弊病;连用两个历史典故,有理有据地论述“道可致不可求”,“君子学以致其道”。道理要从实践中自然获得,样才真实可靠。:抄写生字新词,解释加点字。一词多义(),“得”“道”“过”“自”“日”。第二目标:进一步理解本文作者基本观点。第四、五小节。北人学没:又深一步以一个“没者”在长期 “没” 实践中“得道”比喻,(“没人”识“之道”,进一步说明实践的重要)。说明“致道”要像“没者”游泳那样,反复实践,长期学习,才能掌握“道”的规律。如果纸上谈兵,只凭听来一点知识轻率入手,势必像“北方之勇者”那样成为“溺者”。由“北人学没”指出读书人“求道”和“务学”偏颇,进一步强调“君子学以致其道”。:比喻北人学没 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化为技能,才真知从正到反 正面立论正反对比 反面告戒士杂学不志于道读书人“求道”和“务学”偏颇 学以致道士知求道不务学:说理性,借用两个事例作比喻,论证“道可致不可求”“学以致其用”道理。总:日 喻比 喻盲人识日 要亲自观察,不可道听途说,才能真正认识事物。导入“道之难见也甚于日” 道可致不可求。指出人们“求道之过”比 喻北人学没 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化为技能,才真知。 指出读书人“求道”和“务学”偏颇 学以致其道。:解释加点字。一词多义():“于”“之”“以”“”。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