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考化学复习 课时训练4 溶液的形成 溶解度练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8712799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中考化学复习 课时训练4 溶液的形成 溶解度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省中考化学复习 课时训练4 溶液的形成 溶解度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南省中考化学复习 课时训练4 溶液的形成 溶解度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中考化学复习 课时训练4 溶液的形成 溶解度练习1xx淮安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A牙膏 B蔗糖 C面粉 D豆油2xx青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外界条件不改变, 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改变条件, 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3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NH4NO3固体 BNaOH固体CNaCl固体 D浓硫酸4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5xx雅安高氯酸钾( KClO4 )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20406080溶解度/g1.683.737.313.4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B20 时, 将2 g高氯酸钾溶于98 g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2%C60 时, 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7.3%D80 的高氯酸钾溶液冷却至40 肯定有晶体析出6xx安徽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图K41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K41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B在超临界水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450 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 gD450 时,可得到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7xx邵阳根据图K42中A、B、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图K42(1)t1时,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3)将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不会析出晶体的是_。8xx苏州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实验1 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实验操作及现象步骤1振荡后静置:(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步骤2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实验2 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实验操作图示实验结论或解释(3)由图乙所示现象可知:碘_(填“不”“微”或“易”)溶于水(4)图丙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的_(填“强”或“弱”)反思与应用(5)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填“分层”或“不分层”)。“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能力提升1xx怀化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2xx兰州如图K43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形管内液面a低于b,不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图K43A生石灰和水 B铁粉和稀盐酸C硝酸铵和水 D纯碱和稀盐酸3xx重庆B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下实验,图K44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图K44(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填序号)。(2)上述实验可以判断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如图K45中对应的_(填序号)曲线。图K45(3)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_(填序号)。(4)根据图K45,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_g的M固体。参考答案夯实基础1B解析 牙膏不溶于水,牙膏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蔗糖放入水中,蔗糖分子能扩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面粉不溶于水,面粉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豆油不溶于水,豆油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2C解析 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A解析 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NaOH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NaCl固体溶于水,没有明显的吸、放热现象,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4B5D解析 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肯定有晶体析出,若是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6C解析 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不指明温度则无法比较;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超临界水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450 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 g;450 时,CaCl2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0.04 g,则该温度下CaCl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0%。7(1)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2)ABC(或CBA)(3)C解析 (1)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温、加入溶质A、蒸发溶剂都可以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2)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3)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 的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会析出晶体;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t2 的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变成C的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8(1)紫红(或紫或红)(2)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3)微(4)碘的汽油溶液强(5)不分层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解析 (1)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紫红色。(2)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汽油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B试管底部的固体全部溶解,试管中的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3)由图示提供的信息可知,碘微溶于水。(4)图丙中的液体分层,上层为紫红色,溶液是碘的汽油溶液,说明碘易溶于汽油,则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的强。(5)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所以用酒精代替汽油,振荡后液体不分层;“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该液体与水不互溶,且碘在该液体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能力提升1C解析 形成溶液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定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2C解析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铁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均能使广口瓶内压强增大,使液面a低于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U形管内液面a高于b。3(1)丁(2)A(3)乙(4)8解析 (1)由图可知,从盛水的烧杯到最后一个烧杯丁,不停地往烧杯中加M,所以丁烧杯所盛溶液的质量最大。(2)乙烧杯中已经有固体析出,说明乙烧杯中的溶液已经达到了饱和,但加热到30 时,丙烧杯中没有固体,说明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再加入5 g M,丁烧杯中依然没有固体,所以M的溶解度在加热到30 后会有一个明显增加的趋势,曲线A符合题意。(3)由图可知,四个烧杯中只有乙烧杯中有剩余固体,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4)由A曲线可知,30 时,M的溶解度是46 g,实验中溶剂(水)的质量为50 g,达到饱和状态共需溶质23 g,还需要加入M固体的质量为23 g5 g5 g5 g8 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