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程考试试卷答案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107461411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理论课程考试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军事理论课程考试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军事理论课程考试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南大学军事理论课程考试试卷时间:120分钟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二三四总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武装力量的 组成局部。 A A、主要 B、重要 C、必要 D、次要2、 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军队规模将向 方向开展。 C A、大型化 B、一体化 C、小型化 D、立体化3、军事航天技术是指为 效劳的航天技术。 D A、侦查 B、通信 C、导航 D、军事目的4、 战争被视为世界第一场交战双方都广泛实施信息战的战争,战争中北约方面广泛实施了战略、 战术级信息作战。 B A、海湾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伊拉克战争5、在我国,领导和管理国防科研生产属于 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A A、国务院 B、中央军委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总参谋部6、 是仅次于中国的最大的开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也是南亚次大陆举足轻重的国家,其政治、 经济、军事潜力巨大。 B A、巴基斯坦 B、印度 C、越南 D、泰国7、在中国周边国家中,俄罗斯、 、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 C A、韩国 B、越南 C、日本 D、巴基斯坦8、在近代,沙俄侵吞了中国东北 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A A、150 B、220 C、300 D、509、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于 。 C A、1927年8月1日 B、1949年4月23日 C、1949年11月11日 D、1966年7月1日10、高技术是 、 的概念,具有战略性、创新性、渗透性等特征。 A A、动态的、开展的 B、静止的、绝对的 C、动态的、相对的 D、静止的、不变的11、中国及其周边不仅是世界人口最密集、大国最集中的地区,也是 和潜在热点最多的地区。 A A、世界热点 B、地区热点 C、中越边界 D、中俄边界12、信息化作战平台是指 所依托的作战平台。 C A、C4ISR系统 B、武器装备 C、信息化弹药 D、卫星系统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1、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2、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拥有的政治组织的总称。 3、被称为世界兵书“鼻祖的是?战争论?。 4、为适应战争形态新的开展变化,中央军委确立了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实现军队建设由半机械 化向机械化跨越式开展的战略决策。 5、微电子技术的开展速度和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高技术进步和武器装备水平的重要标志。 6、武器装备信息化是进行信息化战争的根底和前提,是真正具备信息化战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7、当代高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8、火箭弹缺少制导系统这一要素,所以不能称为导弹。 9、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千米,分为东、中、西三段,争议面积共达12.5万平方千米。 10、第四次信息革命以计算机技术的创造为标志。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1、现代国防的根本特点有哪些?现代国防反响国家综合国力。现代国防的主体是军事力量,但还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与国防相关的非军事力量。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稳固国防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条件,而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趋势,也使得国家的开展离不开国际环境。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从范围上看,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从内涵山可分为生存目标和开展目标。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2.人民战争思想3.人民军队思想4.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3、我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什么?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4、什么是军队自动化和军队自动化系统?在军队指挥系统中,综合运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技术设备,实现军事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自动化,保障对军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一机系统。5、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特点有那些?智能化,网络化,一体化6、什么是雷达侦察技术?雷达侦察主要探测哪些目标?是指利用物体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特性来发现目标和测定目标距离、速度、方位和运动速度的一种侦查手段。雷达主要探测敌方飞机、导弹、卫星、舰艇、车辆、兵器,同时还可探测工厂、桥梁、居民点、云雨等。四、论述题任选两题作答,每题15分,共30分1、结合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谈谈中国国防历史对我们的启示。2、如何正确认识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3、结合中国航天技术的开展历程,谈谈你对高技术在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方面发挥作用的认识。第一题:论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摘要:国家的经济实力,稳定的政局,政治开明,武器装备,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团结统一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支柱。从古至今,有国就有防,囯无防而不立,民无兵而不安。可见国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如果一栋华美的房子缺少了一把锁它在不久就会被洗劫一空,同样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自己强大的国防力量,才不会受制于人,任人鱼肉。我国国防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国家的建立,国防也随之出现。国防历史也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荣辱、兴衰告诉我们:兵者,国之大事,虽可百年不用,但不可一日无备。纵观中国历史,但凡国泰民安,必为兵之强人;但凡丧权辱国,必是兵之弱者。作为世界军事与建筑史上奇迹的万里长城就是国防的一个鲜活的实例。斯时秦刚统一中国,四夷虎视眈眈,天下很不太平。为了强国御辱,秦始皇派遣蒙恬修筑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宏伟工程,北御匈奴。长城也成了中国人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精神象征。在秦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国防一直被各诸侯国当作头等大事来看待,国家财政收入的很大比例都投入到了军队建设。孰欲胜于诸侯,必先兵之强人。秦在统一六国之前就深谙此道,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军队一跃成为了七国之中另人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师。众所周知,秦发源于甘肃一带,原属西域游牧民族一支。资源匮乏,不及泱泱之楚国;人才短缺,比不了济济之齐国。可是秦之统治者高瞻远瞩,从本国国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国策。短短几十年的光阴,秦国便横扫六国。大诗人李白有诗寓此“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国国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出现,国防便产生了。中国古代国防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到清王朝中国开始了屈辱的国防历史,进入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国家利益严重损害,随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的诞生,我国才摆脱了被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命运,新中国建立后又陷入了资本主义列强的重重包围,并进行了屡次对外战争,在中共的英明领导下都取得了胜利,有力的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防平安。下面谈几点中国国防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一、经济实力决定国防力量 一个经济兴旺的国家往往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因为它可以从庞大的国民收入获取更多资源来投入到国防建设上,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力弱,但还要把大量的资源通入到国防里,透支财政,是国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这个政府里倒台已经不远了,新中国初期由于八年内战,国民经济凋敝,党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既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应对国外反动势力的颠覆,最终党英明决断将国防建设放在首位,稳固了新生政权,但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局限。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开展,同时我国国防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开展,武器装备更加先进。 二、稳定的政局是国防平安的保障 政府是组织国防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所以政局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国防平安。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三个月就侵占了东北三省,还厚颜无耻的建立了他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全国的声讨声讨蒋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的压力下,蒋介石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又开始了新的对苏区的武装围剿,侵华日军趁机将魔掌伸向华北,攫取多项侵略权利。中共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得到了许多人士的认可,经过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决定联共抗日并在正面战场积极地防御,使日军快速灭亡中国的方案彻底破产,为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根底,同时证明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不容小视。三、政治开明是国防稳固的根本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稳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但凡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开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根底;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兴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但凡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四、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军队!春秋战国时期,在弱国强食的剧烈兼并战争中,各诸侯国无不崇尚“武备,奖赏军功,鼓舞士气,重视军队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可见国防根本是军队,军队是国防强大与否的象征。古今中外的国防史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支足够数量且有质量的军队,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没有最根本的保证、列宁曾经说过:一支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和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手段和方法。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国防史告诉我们:武器装备及由此决定的兵种战法对于战争胜负,对于国防强弱有重要的作用。从宋朝到晚晴晚清之前,是冷热兵器并用而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在此期间,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学习军事技术,运用新式装备最为成功,战国也最为辉煌!五、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但凡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是稳固、就强大;但凡国家分裂、民族矛盾锋利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开展的平安保障,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可靠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就会在政治经济上受制于人。中国国防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保护国家领土完整,促进祖国统一的强大力量。建立稳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新世纪的大学生,关注国防,了解国防,保护祖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牢记国防兴衰和开展的经验和教训,增强国防观念,自觉地投入到保卫国家平安,维护民族利益,防止外来侵略的国防建设是我们的义务“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正如一位青年评论家所指出的:“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那么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付出。 中国的国防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哀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 邓小平同志指出:开展是硬道理,没有开展就没有一切,中国现阶段的一切精力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主题.唐帝国能在当时扫灭强虏,万国归附,靠的不仅是强大的战争机器,它的经济繁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单单在军事上取胜于人,又怎能征服人心,以至光被四表,功高万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说,必须站在国家平安和开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他强调,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发动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一如既往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队要继续为经济社会开展作奉献。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拼搏.作为一名10届的大学生,我更是深谙此道.经济大战同军事大战同样重要,我们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增强国防意识,关心时局.开拓眼界.经常阅览一些诸如国防时报,环球时报之类的报纸期刊,随时掌握国家动态,了解国际时局.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有关信息,我相信随着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向前开展,中国社会的各方面也将随之不断前进,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日可待!第二题: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快速开展,这场变革的核心,就是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向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的转变。面对这一变革,人民战争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因为战争样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线式作战、接触对抗已难有往日的作为,必须赋予人民战争以新的内涵,创新人民战争的理论和战法,将蕴藏于民众之中的信息战潜力转化为信 息战实力,打好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提高人的素质,突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近期进行的几场局部战争看,精确打击已不乏其例,C4ISR系统的作用人所共知,信息主导、空地一体等新的战法使人耳目一新。可以说,信息战是现代化的人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去作战。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促进了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是人的智慧才能,促进了武器的智能化。因此,在信息战前提下打人民战争,人的作用,尤其是富有政治觉悟和高科技知识的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突出了。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为人民群众参与信息战争提供了新的渠道。未来组织人民群众参战支前,不仅要求参战人民群众具有较高的军事素质,还要求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能够有效地运用手中的先进武器来对付敌人的高技术兵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牵引,不断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科技水平,改革民兵、预备役部队编组和训练方法;借助地方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多渠道、多层次、多途径培养指挥、管理和维修人才;按照“平战结合、军地通用的原那么,扩大信息技术人员和装备的预编预征范围,满足训练和战时需要,努力使其成为一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的可靠管用的武装力量。开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我们强调人民战争的作用,必须重视开展和应用信息技术。武器装备是实行人民战争的物质根底。努力开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促使人民战争手段的现代化是人民战争走向高级阶段的物质技术根底。过去,我军用劣势装备抗击优势装备的敌人,那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迫不得已而为之,为赢得胜利我们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当我军最终不但在数量上取得优势,而且在装备上也得到很大改善后,我们获得胜利付出的代价就小多了。目前,我军的武器装备整体上仍处于落后状态,为了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我们在国力允许的前提下,要开展能够有效遏制和战胜强敌的武器装备。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我们党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体系,是包含了开展先进武器装备、实现军队现代化等内容的。因此,在进行打赢未来人民战争的准备中,一定要重视开展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人与技术的最正确结合。适应信息战争特点,创新开展新战法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和作战手段已不同于传统战争,要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就必须着眼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与时俱进地创新拓展人民战争的克敌制胜之法。要加强对信息化作战问题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以高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形成,使人民群众以信息技术力量支援战争或直接参战成为可能。因此,要注重研究如何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信息力量有效地组织起来,如何利用地方信息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在信息技术敌优我劣的情况下,开展信息战的新战法。要研究在“非对称条件下,如何扬己之长、击敌之短的战法,等等。要加强对科技支前问题的研究。信息化战争作战强度高、手段多,技术含量高,要求参战人员具有较高的军事素质。因而,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的方式既要表达在向前线输送物资、往前方运送伤员上,更要表达在科技支前上。要充分利用地方信息设施和科技人才力量,构建实施对口支援的地方信息作战力量,弥补军队信息战能力。同时,在科技支前中,要发挥群众智慧,把高技术与低技术、土方法与洋方法、正规作战与非正规作战紧密结合起来。要保持与正规作战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形成整体作战的合力,以到达扬长补短、战胜敌人的目的。要加强对心理战战法的研究。在伊拉克战争中,心理战贯穿了战争全过程,战争双方在心理战场上进行了空前剧烈的较量。这充分说明:心理战是现代战争的“第二战场,运用心理手段对敌方展开全方位渗透和影响已成为战争的重要组成局部。要加强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的训练,将其融于民兵各种专业训练和战术演练之中,研究适合民兵预备役部队特点的心理战战法和训法。确立信息发动新观念,切实打牢发动根底目前,我们在国防发动机制上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信息发动,与战时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因此,必须把信息人才、信息装备、信息经济发动摆在突出位置。一是要掌握潜力底数。要把信息发动潜力调查作为国防发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可能担负的任务,对信息技术人才、设备及分布特点进行全方位的登记统计。要建立国防发动数据库网络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为战时实施快捷高效的发动打好根底。二是要突出建设重点。要加强信息发动机构建设,吸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通信、电子、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信息产业单位作为成员,赋予其组织发动的职能。同时,要加强信息发动根底设施建设,搞好信息技术的开发,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潜力的储藏水平,为战时发动打下坚实的根底。三是要健全信息发动法规制度。要以现行的国防发动法规和即将出台的?国防发动法?为依据,制定和完善信息发动方案、方案及有关信息发动法规,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应承当的责任,确保信息发动工作有法可依。第三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进入 21 世纪,科学技术开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愈益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开展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开展重大问题的根本手段,作为开展先进生产力、开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阔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动力,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愈益凸显。因此,科学技术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对人类社会开展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开展中,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经济理论证明,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或者说是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强大驱动力。据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初,兴旺国家的经济增长只有5%-20%是靠技术进步取得的,到了70年代,经济增长已有60%-80%是靠技术进步取得的,80年代以来,产品的科技含量比以往提高了许多倍,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作用。可以说,兴旺国家优势的取得,更重要的是在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开展,已成为现代经济开展的火车头。高科技及其产业可以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建立,同时它也会深刻地改变传统产业的面貌。高科技的作用,从经济开展来讲是生产力,参军事角度来看是震慑力,从政治上来说是影响力,从社会开展而论是推动力。因此,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及其产业的进步与开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是其经济实力的根底,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在新世纪日趋剧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就没有地位。因此,科技实力,特别是高科技就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平安的命脉所在。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进步与开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经济建设中,作出了重大奉献,提供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如在农业科技方面,实施了星火方案;在工业方面,推广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数万项科技成果;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三峡工程关键技术攻关为工程上马提供了技术支撑等。我国还有重点地开展了高技术研究,努力跟踪世界科技前沿,根据我国国情,开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如在高技术研究方面,国家实施了“863方案。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国家实施了火炬方案。同时,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与兴旺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竞争能力还有很大差距。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最近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说明,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下降12位之后,本年度又下滑3位,列第28位。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还很低。在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根底的科技竞争中还处于弱势,一些产业的主体技术还依赖进口,产业技术整体水平特别是高新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还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还比拟弱小,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尚显缺乏,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只有30%,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到达20世纪80年代国际水平的只有20%,其余多为6070年代水平。每年开发的6万件新产品中,到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只占2.5%。我国的一些产品虽然产量已居世界前列,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生产消耗高,单位产出的能源、原材料消耗是兴旺国家的46倍。目前一半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没有建立技术开发机构,而在已经建立的技术开发机构中,又有相当一局部不能进行有效的技术开发,技术开发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引进技术设备资金中用于消化和吸收,特别是用于创新方面的很少。科技创新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三、大力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21世纪经济开展将越来越决定于科技进步因素的推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开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开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开展的关键地位我国是开展中国家,应该更加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开展的跨越。因此,加强技术创新,开展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是“十五期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点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要集中力量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天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平安的高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施重大高新技术工程工程,促进高技术成果转化,力争在亚微米、深亚微米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高性能计算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生物工程药物、生物芯片、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实现产业化。第二,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要选择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假设干重点领域,加快开发能够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开发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技术附加值,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大幅度提高国产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效劳业的竞争力,加强环保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领域的技术创新等。第三,加强根底研究和应用根底研究,为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提供技术储藏。要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开展前沿,选择我国具有一定优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领域,集中力量,重点在基因组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生态科学和地球科学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体制创新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保证。因此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开展规律的新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技术集成,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脱节问题。要从多方面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加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开展创业板资本市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对科技的投入。扩大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支持我国科技企业到国外进行研究工作,促进资源和信息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