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作用PPT课件

上传人:深*** 文档编号:102713899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4.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地质作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海洋地质作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海洋地质作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海洋地质作用第一节 海洋概述 第二节 海洋的剥蚀作用 第三节 海洋的搬运作用 第四节 海洋的沉积作用 第五节 浊流及其地质作用第一节 海洋概述海洋地质作用是由海水的运动和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一、海水的运动海水的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最主要的动力。造成海水运动的动力主要有风、海水的密度差、温度差、月引力和地震等。海水的运动按其运动形式分为: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一)波浪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运动。波浪要素: 波峰:波形最高处。 波谷:波形最低处。 波长:相邻两波峰的距离。最大波长可达800多米。 波高:波峰到波谷的垂直距离。波高一般不超过4m,波长数十米。大风暴时波高可达1530m。 波周期:第一波过去,次一波到同一地点所需时间。 波速:波形在单位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波长、波高、波的周期和波速称为波浪的四大要素。波浪要素示意图海底大地震和火山爆发可引起非常大的巨浪海啸。传到无风区的波浪涌浪。波浪传播方向有二:向下传播;向岸传播。1、波浪向下传播波浪是一种振荡波,振荡波的特点就是质点不随波形前进,而只是在原地往复的圆周运动,当相邻水质点依次运动到波峰时,波峰则随之向前移动; 深海中波浪传播示意图在风不断吹动下,波浪中的水质点每完成一个圆周运动之后波峰便前进一段距离,成为往复螺旋式的前进运动。水质点的圆周运动半径随水深增加而减小,当达到一定深度后水质点即处于静止状态。水质点处于静止状态的临界面,称波基面。一般波基面深度为1/2波长,依次水域可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2、波浪向岸传播 当波浪向海岸方向传播到达浅水区,水面波形的对称性会遭破坏,表层水质点运动轨迹变成椭圆形,从水面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大椭圆扁率也逐渐增大,在水底则变成水平的往复运动。随着海水深度的变浅,摩擦阻力增大,水质点运动的椭圆形扁率增大,表面水质点速度超过波速时,波峰破碎出现白色的浪花。波浪进入浅滩,波峰明显超前,涌上海滩拍打海岸形成拍岸浪。拍岸浪涌到海岸后,使海岸水面增高,可达数米,海水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海底斜坡形成底流流回海中。(二)潮汐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的现象。由潮汐引起的海水的周期性的水平运动称为潮流。 因地月系统绕太阳运行,当出现新月和满月(农历初一和十五)之后12天,月地日三者位于同一线上,太阳的引力与月球的引力叠加,形成大潮。当出现上弦月或下弦月(即农历初八、九及二十二、三)后12天,月地的联线同地日的连线垂直,形成小潮。涨潮时,潮水涌向陆地;落潮时,潮水退回外海。(三)洋流海洋中沿固定方向流动的水体称为洋流或海流。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 定期到来的信风是引起表层洋流的主要原因。各种海水的温度差对表层洋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赤道地区温度较高的海水流向高纬度地区,是为暖流;高纬度地区的寒冷海水流向赤道地区,是为寒流。暖流与寒流共同构成表层海水的循环。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对海水的吹动(信风)温度(暖流、寒流)含盐度深海环流二、海水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一)海水的化学性质1海水的基本化学组成(1)最主要的元素:氯、钠、镁、钙、硫、钾等;(2)最主要的盐类: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镁等;(3)盐度:一千克海水中溶解的全部盐类物质。世界各大洋的一般盐度为33-38,平均为35 ,盐分的多少随地区的气候不同而变化;(4)pH值:海水的pH值在7.68.4之间。(5)海水中的气体:主要有氧、二氧化碳和硫化氢。2、海水的基本化学性质盐度、PH值、Eh值、二氧化碳和碳酸系等(1)盐度海水中溶解的总矿物的质量与海水总量之比。海水含盐度随深度的增加快速减小,到一定深度后,盐度保持稳定。海水盐度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含盐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海洋生物种属的急剧减少。海水盐分主要来源是大陆,其次是海底火山及洋脊的喷出物等。(2)PH值度量水介质中氢离子浓度的单位称PH值。海水的PH值介于7.58.4之间,属弱碱性。海水的PH值随深度而减小。PH值的大小控制着矿物的形成。(3)Eh值每一吨海水中含有氧857000g,和氢一样,氧也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在海水中还溶解有游离氧,游离氧含量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也控制着海水的氧化还原性质。海水的氧化还原强度用Eh值表示,称氧化还原电位。(4)二氧化碳和碳酸系二氧化碳和碳酸系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平衡系统之一,它在生物大气水之间进行着复杂的循环,与海水的化学性质、生物的生存和海洋沉积作用关系十分密切。(二)海水的物理性质对海洋的地质作用影响较大的物理性质有:(1)海水的温度(2)海水的密度(3)海水的压力三、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依照生活方式,海洋生物可划分为三类:1.固着或在海底生活的底栖类生物,如珊瑚、海星;2.游泳生物。如鱼类;3.漂浮于海水上部,随波逐流的浮游生物,如某些藻类。海洋生物是海洋有机质及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四、海洋的环境分区根据海水深度,并结合海底地形和生物群特征,可将海洋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及深海等4个环境分区。海洋分区示意图(一)滨海滨海是海陆过度的地带,其范围是位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的水域。滨海即受潮汐的影响还受波浪作用的影响,还受地面流水地质作用的影响。滨海区的海水温度有昼夜变化,盐度也随水流通畅的程度及气候条件而变化。海岸带:风暴浪所及的上限到波浪作用所及的下界的区域。海岸带划分示意图(二)浅海浅海是自平均低潮线以下至水深130200m之间的海域。海水运动以波浪作用为主;浅海水温受季节的影响;多数浅海海水盐度正常,且变化不大;浅海海水的含氧充足,海水中悬浮质多;浅海海洋生物丰富,多为底栖生物。(三)半深海位于2002000m间的海域,相当于大陆坡之上的海域。海水运动以洋流为主,生物贫乏,以浮游生物为主。(四)深海水深大于2000m的广大海域。海水运动以洋流为主,悬浮物较少,海洋生物贫乏,以浮游生物为主。第二节 海洋的剥蚀作用海洋的剥蚀作用是指由海浪、海水的溶解作用和海洋生物的活动等因素引起的海岸及海底岩石的破坏作用,简称为海蚀作用。海蚀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机械、化学、生物三种。机械剥蚀作用,海水运动引起,动力以波浪为主,发生于海岸带及海水运动所能影响到的海底部分;包括冲蚀作用和磨蚀作用两种方式。化学剥蚀作用,因含有二氧化碳等溶剂而具有一定溶蚀能力;生物剥蚀作用,海洋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海洋的剥蚀作用以机械剥蚀作用为主,对海岸的改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滨海及海岸带是海蚀作用最强烈的地带。海岸按岩性可分为基岩海岸、砾质海岸、砂质海岸、泥质海岸四类。一、基岩海岸的海蚀作用海蚀槽:由基岩组成的海岸一般地形比较陡峭,在岸壁基部与海平面的接触处,因受波浪的频频冲击可形成沿水平方向展布的凹穴。若形成洞穴则称海蚀穴。海蚀崖:随着海蚀作用的进一步进行,海蚀凹槽不断扩大,其上的岩石因支撑力减小而不稳定发生重力崩塌,形成陡峭的崖壁。波切台:海蚀崖形成后,其基部岩石还继续受海水的剥蚀,又形成新的海蚀凹槽海蚀崖。如此反复,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而被破坏下来的碎屑物质搬运至水面以下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 在海岸线向陆后退和波切台扩展的过程中,由于组成基岩海岸岩性的差异或海岬和海湾的相间出现、地质构造的影响以及海蚀作用方向的不同等原因,海蚀作用在海岸带上可形成海蚀穹、海蚀柱、海蚀桥等地形。海蚀平台因海蚀作用而不断展宽,使波浪冲击崖基时要经过越来越长的距离,致使波能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当平台宽度大到使波浪的全部动能消耗殆尽时,海蚀作用即趋于停止,此时基岩海岸的横剖面成上凸形曲线,线上各点的侵蚀强度趋于零,此剖面称为岩岸海蚀平衡剖面。二、砂质海岸的改造砂质海岸的改造是由波浪和潮流引起的,进浪可携带沙粒向海岸方向运动,海水退回时底流又把部分砂砾带回海中。中立点:一剖面上某点为界,该点沉积物处于不移动状态。海岸带碎屑横向搬运示意图三、潮流和洋流的剥蚀作用潮流的剥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大陆架上一些地形狭窄并有强潮流通过的地方,以及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潮坪海岸。可形成潮流侵蚀谷,潮水沟。洋流的剥蚀作用主要分布在大洋底流分布区,深海海谷是大洋底流的主要剥蚀地形。大西洋深层洋流与深海海谷分布示意图四、海平面的变动与海岸线变迁海平面是衡量陆地地形的高程和海底地形深度的基准面,是陆地上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也是影响海陆分布的基本因素。海平面的变动可分为短期变化和长期变化两种。海平面的短期变化是由海浪、潮汐、海流、水温等因素引起的。海平面的长期变化是由全球性因素引起的,主要有地壳的升降运动、地球上冰川的消长、海盆容积的变化、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动等全球性因数。海平面变动会引起海岸线的变化,也会影响海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的进行。第三节 海洋的搬运作用依据搬运物的性质可分为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机械搬运,碎屑物的搬运;化学搬运,溶液物质的搬运;波浪、潮流和洋流是海洋搬运作用的动力。在滨海及浅海的近岸部分,以波浪搬运为主;在近海有狭窄海道的地区潮流的搬运作用明显增强;在半深海和深海则以洋流搬运作用为主。一、海水的搬运作用方式机械搬运作用方式悬运跃运推运化学搬运作用方式真溶液搬运胶体搬运细粒的物质(粘土、粉砂)粗粒的砂、砾Na、Mg、Ca、K、Cl、S等元素的离子或化合物Al、Fe、Mn、P、Si等元素的化合物二、海水的各种搬运作用波浪搬运,主要在海岸带,横向和纵向搬运两种形式;潮流搬运,主要发生在海峡、河口湾等水道狭窄的海域及泥滩上的潮水沟中,流速快;洋流搬运,在深海区,流速较小。第四节 海洋的沉积作用海洋是物质的最终沉积场所,从本质上说,沉积作用乃是海水地质作用的主要方式,这也是地质历史上海洋沉积物数量很大的原因。 一海洋沉积物的来源海洋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海洋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大陆,其次是火山、生物和宇宙物质。1陆源物质(1)流水陆地上的河流、沟渠等以机械的、化学的搬运方式,把物质送入海中。(2)风风将尘土卷起送入海洋的数量也十分可观。风源物质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物质颗粒较细,而且都是机械碎屑。其二,风力可将尘土直接送入浅海乃至大洋中心。(3)冰川现代冰川供给海洋物质的情况只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发生。(4)滨岸带剥蚀产物 2、海洋生物 有机物质成分是海洋沉积物的重要来源。有时候相当厚的地层全由生物遗体所组成。而且许多重要矿产都与生物有关。除了我们熟悉的蚌壳、动物骨骼、植物残体可以直接沉积之外,微生物的分解物质更不可忽视,由于它们体积微小,常常掩盖了它们数量庞大这个实质。根据估计,每年在每平方米的面积中至少有1kg以上的有机分解物加入。长时间的积累,就会成为一个巨大数字。 3、火山和宇宙物质 由火山作用送入海中的物质很有限,但在成因上却有很大意义。它是近火山的海区及远洋沉积物的主要来源。也是地球内部物质与地表物质平衡的重要方式。海洋中的火山岛及海底火山把大量物质送入海洋。每天有数千万颗来自宇宙空间的陨石落到地球表面,按表面积来说应有3/4数量落入海洋中,但到目前为止,除了在深海的某些沉积物中发现为数极少的细小球粒之外,尚无较大陨石的发现。二、滨海的沉积作用(一)海滩沉积(波切台上、近岸边)砾滩砾石组成的海滩,砾石成分 常与海岸岩性一致,主要是 岩岸海下来的砾石。砂滩最常见的海滩,水岸地区, 砂成分以石类为主。泥滩泥质地面。 海滩中砾石的定向排列(二)沿岸堤、沙坝和沙嘴沉积沙坝、沙嘴沉积波浪、沿岸流的作用形成的由砾堆积的线状岗。沙咀一一端入海的砂岗,常见于海湾处,它的形成主要是沿岸流的作用。沙坝平行海岸离岸有一定距离的垅岗,可露出海面也可在海面之下,波浪与底流相遇,外滨海典型的堆积物。 泥滩中沉积物粒度平面分布示意图沙坝的发育(上)与瀉湖的形成(下)示意图(三)潮坪沉积潮坪是发育在无强烈的波浪作用而以潮汐作用为主的平缓海岸地带,包括潮上带(泥坪)、潮间带(泥沙混合坪)和潮下带(沙坪),其主体主要位于潮间带。(四)潟湖沉积在适宜的条件下,砂坝不断加宽、加高,使海的边缘或海湾与外海隔离或半隔离,则形成了潟湖。潟湖是短暂的地质现象。现代潟湖是第四纪冰后期海侵的产物,其形成仅60007000年历史。潟湖形成以后,接受沉积物的充填。认为,得克萨斯泻湖的平均淤积速率为每百年38厘米。被堤岛或沙嘴分隔的潟湖水体,波浪作用微弱。沉积物多由细粒物质组成。沉积物的来源既有陆源物质,也有海域来沙,同时还有风吹物质沉积于潟湖之中。潟湖被沉积物质填满,便转化成潮滩或低平陆地。 沙嘴、潟湖、堡岛和连岛沙洲潟湖三、浅海的沉积作用浅海是海洋中最主要的沉积场所,由于海水较浅、海底起伏小、生物繁茂离大陆近,陆源物质丰富,所以浅海的碎屑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都很发育。(一)碎屑沉积作用浅海碎屑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大陆,部分来自滨海;沉积物中砾石较少,以砂、粉砂和泥质为主;沉积动力主要是波浪,其次是潮流和洋流。(二)化学沉积作用浅海区是化学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的主要场所。浅海的化学沉积物主要有碳酸盐、硅质、铝、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胶磷石和海绿石等。 海进层序与海退层序示意图残留沉积是指大陆架上那些与现代浅海环境不相适应的沉积,是该地在成为浅海以前形成的沉积物。(1)碳酸盐沉积在浅海化学沉积物中,碳酸盐类所占比重最大,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碳酸盐沉积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这样引起海水中CO2含量减少,重碳酸钙过饱和形成CaCO3沉淀。在海水动荡的条件下,碳酸钙以一定的质点(如岩屑)为核心呈同心圆状生长,形成鲕粒状沉积物,成岩后形成鲕状灰岩。已固结或弱固结的碳酸钙被波浪冲碎并搓成扁长形团块,胶结成岩后,形成竹叶状灰岩。 (2)硅质沉积海水中的硅质一部分来自大陆,它们以溶解硅(H3SiO4-)和悬浮硅两种形式搬运;另一部分硅质来源于海底火山作用、海水的溶解作用及生物活动。当硅胶进入海洋后,在温度较低、偏碱性的环境中,逐步凝聚而沉积下来,形成蛋白石,进一步脱水形成燧石。燧石常呈结核状、透镜状或条带状产出,颜色多样。 (3)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海水中的铝、铁、锰等主要来自大陆。湿热气候区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使Al、Fe、Mn以胶体状态随河流迁入海中,在近岸地带遇电解质而凝聚沉积,在近岸区,因海水动荡,易形成鲕状结构或豆状、肾状结构。海成铝土矿是由铝的氢氧化物组成,铁质沉积物主要为赤铁矿和褐铁矿,而锰质沉积物则以水锰矿、硬锰矿的形式出现。海绿石是一种绿色粘土矿物,是由海水中硅、铝、铁的胶体吸附钾离子而成。 (4)磷质沉积 磷主要以HPO42-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表层海水含磷量低,难以沉积。海洋的下层由于有机物体的分解富含磷质,当富含磷质的海水随上升洋流到达浅海区后,因压力减小,温度升高,CO2的含量降低,磷质发生沉积,形成胶磷石Ca3(PO4)2。胶磷石和其它沉积物共同组成磷灰岩。当含磷量较高时形成磷矿床。 (5)海绿石沉积海绿石是海洋中的自生矿物,是海水沉积物的标志矿物。(三)生物沉积作用由于浅海中生物大量繁殖和死亡,它们的骨骼和外壳就在适宜的环境下沉淀下来,形成生物沉积岩。 主要有:贝壳灰岩、有孔虫灰岩、硅藻岩等,最常见的是珊瑚礁灰岩。 (1)生物礁是指在海底原地增殖、营群体生活的生物,如珊瑚、苔藓虫和层孔虫等的骨骼、外壳以及某些沉积物在海底形成的隆起状堆积体。在浅海沉积中有特殊意义,珊瑚虫对生活环境有较严格的选择,只能生活在20左右的海水中,并且要求水质清澈、盐度正常,水深不超过20m,水流通畅而不激烈动荡。在这种环璋中,珊瑚虫不断繁生,其骨骼逐渐堆积成礁。如果珊瑚环绕岛的岸边生长,形成岸礁;如果珊瑚礁平行海岸分布,与岸间有一个较宽的水道,则成为堡礁;珊瑚围绕海底隆起的边缘生长则形成环状的礁体,称为环礁。 珊瑚礁剖面构造示意图珊瑚礁平面分类示意图(2)生物碎屑沉积生物硬体可直接构成沉积物,生物硬体的成分主要是钙质,其次为硅质和磷质,其经海水搬运沉积时可与其他沉积物混杂或集中堆积。四、半深海的沉积作用半深海是位于大陆坡上的水域,深海是位于大洋底上的水域。这两带为水深大于200米广阔水域,距大陆较远,受陆地因素影响小,水深压力大,海底黑暗,底栖生物极少,海水动力弱,一般只有粒径小于0.005mm的陆源悬浮物在此沉积。仅局部地带有浊流作用。浊流可将浅海堆积的粗粒沉积物带往深海沟沉积。此外,海底火山喷出物、宇宙物质和冰山携带粗粒物可在半深海、深海中沉积。因此半深海、深海带的沉积物多为泥质和生物残骸为主的软泥沉积、浊流沉积、海底热液硫化物和锰结核。1、软泥粒度介于粉砂级与泥质级之间的沉积物。分布最广泛。 (1)蓝色软泥(2)红色软泥(3)绿色软泥2、其他沉积物珊瑚碎屑沉积广泛分布于低纬度区的大陆坡上部,由珊瑚砂和珊瑚泥组成,珊瑚碎屑多来自大陆架边缘的堡礁。五、深海的沉积作用深海是指水深大于2000m的海域,深海海水运动一般不强烈,以缓慢流动的洋流为主,不仅机械作用微弱,化学作用也很缓慢。深海沉积作用与沉积物地来源有密切地关系,深海沉积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一)深海陆源沉积物沉积物来源于大陆,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包括浊积物、冰川沉积物、风运物,另外还有宇宙来源物质如陨石等; (二)深海生物源沉积物可以分为钙质软泥沉积和硅质软泥沉积,其分布范围与生物地种类分布密切相关。1、硅质软泥主要由放射虫和硅藻构成,它们都是硅质浮游生物,在其遗体下沉过程中,大部分溶于海水,只有少量到达深海底。(1)硅藻软泥,湿时呈淡黄色、干时呈白色,疏松,空隙大,相对密度小;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海洋冰川沉积物的外围。(2)放射虫软泥,由暗灰色放射虫残骸与棕色粘土混合而成,堆积于氧化环境,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赤道附近碳酸钙沉积物少的海底。2、钙质软泥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1)有孔虫软泥,以浮游生活为主,底栖生活的极少。也称抱球虫软泥。(2)翼足类软泥,在深海中的数量低于有孔虫软泥,壳体由文石组成,分布面积小。(3)颗石软泥,又称白垩软泥。(三)深海粘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太平洋中部地区,由于远离大陆,各种沉积物都很少,沉积速率较低,因此沉积物中的宇宙物质丰度略高。(四)锰结核 (锰结壳)锰结核是深海沉积的一种多金属元素聚合体,生长在深海底沉积物表面经常含有Cu、Cd、Co、Ni、Mo等元素。呈浑圆、不规则球状或土状,直径小于1 20cm,平均约8 cm ,一般为淡褐至土黑色,比重2.13.1。内部通常围绕核心呈同心圈状构造,核心为生物骨骼、微陨石、红粘土、矿物或岩石碎片等。锰结壳呈皮壳状覆盖在海底岩石上,厚约数厘米。以高Co含量为特征。(五)多金属软泥多金属软泥是一种富含多种金属的为固结泥质沉积物,分布在深海底较浅处,如红海等。多金属软泥中各种金属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其金属含量很高。第五节 浊流及其地质作用浊流是指清澈水体中沿底部运动的一股被泥沙搅和的水团,其相对密度一般在1.52.0以上。浊流形成的原因海震,推动海底碎屑水下滑坡(大陆坡)河流入海重负荷浊流在海底深处难观察,对浊流的重要证据是1929.12.18大西洋底纽芬兰附近的一次地震后海底电缆的破坏。一、浊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强烈的冲刷海底,比重大,流速快,在大陆坡形成横切大陆坡的海底峡谷大量的沉积物(碎屑)在大陆坡角下形成深海扇,浅水生物化石碎屑被带入深海。浊流地质作用示意图二、浊流的沉积作用当浊流流出海底峡谷谷口进入平缓、开阔的大陆裙时,其流速骤减,浊流 搬运物便随之发生沉积。浊流沉积物简称浊积物。浊积物由典型的陆源碎屑组成,以岩屑和石英为主,含少量长石、云母和海绿石等,常含浅海生物群的遗体,但缺少远洋生物群的遗体,碎屑粒度以砂级为主,次为粉砂级,也有泥和砾石;碎屑的磨圆和分选中等至较好。韵律是沉积物质按粒度和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先后分层沉积成岩层的规律。多次浊流沉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称浊积扇,又称深海扇。浊积物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叫浊积岩。浊积岩剖面示意图海底大地震和火山爆发可引起非常大的巨浪海啸。传到无风区的波浪涌浪。波浪传播方向有二:向下传播;向岸传播。1、波浪向下传播波浪是一种振荡波,振荡波的特点就是质点不随波形前进,而只是在原地往复的圆周运动,当相邻水质点依次运动到波峰时,波峰则随之向前移动; 深海中波浪传播示意图在风不断吹动下,波浪中的水质点每完成一个圆周运动之后波峰便前进一段距离,成为往复螺旋式的前进运动。水质点的圆周运动半径随水深增加而减小,当达到一定深度后水质点即处于静止状态。水质点处于静止状态的临界面,称波基面。一般波基面深度为1/2波长,依次水域可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2、波浪向岸传播 当波浪向海岸方向传播到达浅水区,水面波形的对称性会遭破坏,表层水质点运动轨迹变成椭圆形,从水面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大椭圆扁率也逐渐增大,在水底则变成水平的往复运动。随着海水深度的变浅,摩擦阻力增大,水质点运动的椭圆形扁率增大,表面水质点速度超过波速时,波峰破碎出现白色的浪花。波浪进入浅滩,波峰明显超前,涌上海滩拍打海岸形成拍岸浪。拍岸浪涌到海岸后,使海岸水面增高,可达数米,海水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海底斜坡形成底流流回海中。二、海水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一)海水的化学性质1海水的基本化学组成(1)最主要的元素:氯、钠、镁、钙、硫、钾等;(2)最主要的盐类: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镁等;(3)盐度:一千克海水中溶解的全部盐类物质。世界各大洋的一般盐度为33-38,平均为35 ,盐分的多少随地区的气候不同而变化;(4)pH值:海水的pH值在7.68.4之间。(5)海水中的气体:主要有氧、二氧化碳和硫化氢。三、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依照生活方式,海洋生物可划分为三类:1.固着或在海底生活的底栖类生物,如珊瑚、海星;2.游泳生物。如鱼类;3.漂浮于海水上部,随波逐流的浮游生物,如某些藻类。海洋生物是海洋有机质及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潟湖(2)生物碎屑沉积生物硬体可直接构成沉积物,生物硬体的成分主要是钙质,其次为硅质和磷质,其经海水搬运沉积时可与其他沉积物混杂或集中堆积。四、半深海的沉积作用半深海是位于大陆坡上的水域,深海是位于大洋底上的水域。这两带为水深大于200米广阔水域,距大陆较远,受陆地因素影响小,水深压力大,海底黑暗,底栖生物极少,海水动力弱,一般只有粒径小于0.005mm的陆源悬浮物在此沉积。仅局部地带有浊流作用。浊流可将浅海堆积的粗粒沉积物带往深海沟沉积。此外,海底火山喷出物、宇宙物质和冰山携带粗粒物可在半深海、深海中沉积。因此半深海、深海带的沉积物多为泥质和生物残骸为主的软泥沉积、浊流沉积、海底热液硫化物和锰结核。1、软泥粒度介于粉砂级与泥质级之间的沉积物。分布最广泛。 (1)蓝色软泥(2)红色软泥(3)绿色软泥2、其他沉积物珊瑚碎屑沉积广泛分布于低纬度区的大陆坡上部,由珊瑚砂和珊瑚泥组成,珊瑚碎屑多来自大陆架边缘的堡礁。浊积岩剖面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