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1572893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衢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衢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衢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占跃平( 2008年 10 月)衢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一、衢州市电子政务发展基本情况二、衢州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情况 衢州市电子政务起步很早政府上网工程百城试点全省信息化试点市浙江1、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 衢州市公文交换阅办系统衢州市网上办事大厅系 统浙江省“十五”科技重大计划衢州市机关信息系统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3、政府网站建设和应用的情况 衢州政务网的拳头栏目市长信箱4、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的情况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应用的情况6、电子政务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情况 (1)“十五”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和执行情况 (2)制定“十一五”电子政务(信息化)规划情况7、资金保障和社会化程度情况三、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建议1、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2、制定技术标准3、加强绩效评估4、完善法律法规。一、衢州市电子政务发展基本情况1998 年成立衢州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001 年 4 月调整为市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并设 立常设办事机构,作为本市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市委、市政府2001 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衢委发 200134 号),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 目标,要求全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 2001 年成立由政府领导为组长的衢 州市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小组,全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由市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小组统一协 调,书记、市长经常亲自过问电子政务建设,分管副市长负责抓落实。二、衢州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情况衢州市电子政务起步很早, 2000 年 10 月 12 日,市委办印发了衢市办 200084 号市委办 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启用单位电子信箱的通知 ,给乡镇和各县(市、区)机关单位、 市级机关单位统一配发电子信箱, 用于各级机关单位之间发送、 接收非保密性的文件、 通知、 信函等公文和接收、 发布有关信息, 各单位在每天上下午定时开启信箱接收文件信息, 直到 2003 年正式建立公文交换阅办系统后,普通电子信箱电子政务逐步淡出。市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 架等重要文件和 “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 精神, 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建设按照上级部 署积极展开,本级和上下级办公系统如衢州市(各县市、区)公文交换阅办系统、浙江省公 文交换系统等,应用和联网情况良好。 2000 年 1 月,衢州市被国家经贸委和信息产业部联 合指定为“政府上网工程百城试点”之一;2000年 12月,又被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为全省信息化试点市。1、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衢州市公文交换阅办系统 2003 年 8月 1日,衢州公文交换阅办系统 V1.0 版开始运行, 公文交换阅办系统涵盖了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 2004 年 1 月 1 日,公文交换阅办系统 V2.0 版投入运行并实行电子公文交换单轨运行,全市所有机关单位的所有非涉密、非紧急 性公文一律停发纸质文件,全部以电子版文件在这个系统平台上投递、交换、阅办、归档。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浙江省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也处于先进水平。2004 年 10 月完成公文交换阅办系统 V3.0 的各项开发应用项目。 2005年 6 月,各县(市、 区)系统进入试运行,7月1日,衢州市公文交换阅办系统成功升级到V4.0,并与各县系统对接成功,系统纵向实现市、县、乡、村全贯通,横向实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各部门 及事业单位、有关企业全覆盖应用。 2005 年 4 月 24 日,应中央办公厅要求,衢州市有关同 志在省委办公厅信息中心负责人带领下专程赴京,就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情况作了专题汇报, 并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从 2005 年 8月到 2006年3 月的半年时间内, 中办秘书工 作、新华社内参选编 、国家省信息产业部中国信息化 、省信息产业厅数字浙江 等杂志, 都分别刊文介绍了衢州市公文交换阅办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充分肯定为机关信息化的“衢州模式” 。从 2005年开始, 平均每年各单位向公文交换阅办系统平台投递电子公文达 到 3.8561 万次、 1927.6万份、15420.7万页,各用户在公文交换阅办系统平台发送电子邮件 达到 66.7万次、 325.7万份、667.4万页。系统用户达到 22000多个,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 到 3500 人。该系统市、 县财政仅投入区区几十万元, 而每年全市可节约办公经费 3000 万元, 公文周转时间平均缩短 2 天,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衢州市网上办事大厅系统 2003 年 1 月 1 日衢州市网上办事大厅项目投入试运行,作为 我市电子政务试点工程的核心内容,该项目被列入浙江省“十五”科技重大计划。衢州市机关信息系统主要有: 衢州市公文交换阅办系统、 党政办公业务系统、 网上办事大厅 系统、政务内网、政务外网、教育城域网、数字档案馆、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农业信息 网、农技 110、工业科技 110、工业网、企业质量网、统计信息网、公安专网、工商专网、 交通网、防汛专网、社会保险业务专网、就业服务网等。各信息系统之间,基本以独立运行 为主。 系统之间, 属于同一部门管理的, 能实现局部有限信息共享, 主要通过存储介质拷贝 来进行, 同一机关单位内部内网上的系统和互联网上网站信息共享,基本也是通过存储介质拷贝来实现。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衢州市 1998 年启动政务网站建设,为了达到政府与百姓的互动,先后开设了办事大厅、问 计于民等栏目,政务信息公开内容丰富,栏目设置齐全。市政府及各组成单位遵循“便民、 利民、 无偿”原则, 在衢州政务网上向社会公开除保密规定不允许公开之外的与本单位相关的信息。市县两级政府及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市(县、区)概览、领导简历等 ;各部门的工作职能、 机构设置、领导分工、工作规则、联系方式等。以上各类信息如发生变更,在变更后 24 小 时内在主站点进行更新内容。3、政府网站建设和应用的情况衢州市十分重视政务信息公开, 主要领导对政府网站公开政务信息有明确要求, 在理念、 栏 目、内容甚至在版面设计方面,都亲自过问,从战略方向上提出重要意见。 2004 年,根据 省政府门户网站考核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衢州政务网考核办法 ,明确衢州政务 网作为 “中国浙江” 政府门户网站的子网站, 不但是政府政务公开的总窗口、 提供政府公共 服务的总平台,同时也是市政府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府与公众联络交流的重要渠道。衢州政务网的拳头栏目市长信箱,多年来,市长信箱因权威、迅捷、高效等特点,得到 群众的高度认可,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联系; 2000 年,衢州在全省首次尝试在网上对 人代会议案进行公开办理, 并将办理结果在网上进行满意度投票, 受到人大代表和广大市民 的极大关注; 2001 年,又率先在全国建立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出台前网上公示制度,对拟提 交审议并以市政府令形式发布的所有规范性文件, 在审议出台前在衢州政务网上公开征询群 众意见, 收集的意见建议经汇总整理, 供市政府常务会议决策参考, 同时对群众意见较集中 的问题进行公开反馈,提高了政府民主决策化水平,提升了政府对于民众的亲和力。2003 年 9 月,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对全国259 个地级市政府网站进行研究,衢州政务网( )综合得分位居第九; 2004 年 7 月,衢州政务网获 2004 中国优秀 政府门户网站(地市级)第四名; 2004 年 9 月,衢州政务网在 2003-2004 年中国城市政府 门户网站的排行中,居 300 个普通城市的第十名; 2005 年 2 月,衢州市政府办公室被评为 2004 年度省政府门户网站工作综合考核优秀单位。4、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的情况 2006 年 1 月,根据省政府的部署,印发出台了衢州市电子政务网络技术规范,以“统一的 因特网出口、 统一的公众服务专区、 统一的部门专网” 为目标, 正式启动全市的电子政务外 网建设。其中公众服务专区, 就技术而言, 创造性地在省政务外网公众服务专网基础上设置, 用于物理集中放置市、县 (市、区 )、乡镇三级对外提供公众服务的服务器群,市级各单位及 各县(市、区)原则上不再单独设置公众服务数据机房,方便共享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就 运作模式而言, 政府不投一分钱, 完全运用市场化资金建设, 建成后市场化运营, 同时完整 地实现了政府对公众的一体化服务, 彻底结束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 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 深度整合奠定网络基础。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应用的情况2004 年 7 月,由信息办牵头,完成了衢州市通信和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经 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各县(市、区)也编制了相应的预案。 2004 年 12 月 30 日,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务、 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 “衢州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其办公室设在信息办。6、电子政务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情况(1)“十五”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和执行情况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规划由发改委牵头,信息办等相关部门参与,在 2001 年编制完成,经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由市政府发布实施。在此规划中,包含电子政务 规划的相关内容, 本市没有编制电子政务专项规划。 信息办是该规划实施的牵头单位, 但信 息办对电子政务项目审批和项目执行情况监督方面, 没有任何参与的依据, 掌握的信息很少, 因此,在规划执行中,信息化领导小组很难发挥实质性的作用。(2)制定“十一五”电子政务(信息化)规划情况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由信息办牵头,各相关单位参与, 2006 年编制完成, 由发改委和市信息办联合发布实施。 在此规划中, 包含电子政务规划的相关内 容,本市没有编制电子政务专项规划。7、资金保障和社会化程度情况作为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 我市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 按照“以需促用、 以用促建” 理念, 坚持灵活运用市场化手段整合全市资源, 切实弥补资金和人才的不足, 避免了政府背 上一系列的包袱, 绕开了技术主导的误区, 保障政府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施政创新和服务质 量上,走出了一条“低投入建设、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运行、高水平服务” ,具有自己特色 的电子政务发展之路。 我市党政机关网站一般采取外包开发, 自行管理。 公文交换阅办系统 除市本级和龙游县以外,其他五个县(市、区)均托管在电信或广电 IDC 机房。其他较大 的信息系统, 一般也自备机房和设备; 市县机关单位网站, 多数使用行政首脑信息中心服务 器,也有少数租用电信运营商服务器空间建站。三、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建议1、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包括电子政务建设, 对经济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作用巨大不可限量, 党的十六 大把信息化提高到带动工业化高度,各级各地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但目前, 全国各省、 各市县, 信息化领导管理体制不统一, 导致中央对信息化建设的政令不畅, 对文 件精神的理解有偏差, 政策作用难以发挥, 网络建设大量重复投资, 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 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财政资金浪费巨大。 只有理顺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管理体制, 才能事半功 倍,纲举目张,在较短的时期内,解决政令不畅,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重复建设浪费巨大的 问题。浙江省本级具有相对较好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化领导体制, 即省政府主要领导兼信息化工作领 导小组组长, 与国家对应,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信息产业厅。 但浙江省各市县普遍尚未设立 信息产业局, 对产业的管理省市县各级都没有理顺。 建议全国统一机构设置, 在市县建立信 息产业局, 编制根据各地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可有较大的不同; 各市县信息化工作 领导小组对应国家和省,由政府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设在信息产业局。2、制定技术标准。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明显感到发展很快,甚至超前发展,而标准 滞后;标准应发布应适度走在建设之前。在信息化管理体制理顺后,对新产品、新技术、新 应用可现行试点, 经过对试点的大量调研, 制定相应的标准。 电子政务标准在科学适用的前 提下,宜多搞强制性标准,这样,才有足够的约束力,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 浪费或重复建设。 像办公软件, 完全可以全国选几个特别优秀, 进行标准化提升, 发挥大批 量低成本优势,极其廉价地提供全国各级各地方使用。3、加强绩效评估。全国各地电子政务建设从局部自身总结起来, 到处都是成绩, 但是, 各地从信息化办公室掌 握的情况看, 普遍认为在财政支出项目中, 电子政务是最缺乏监管和最缺乏绩效评估的方面 之一。 以至于没有人能真正说的清全国电子政务到底化了多少钱, 这些钱又发挥了多大的作 用。国际国内网络设备供应商和软件开发商不停的游说, 各级各地信息中心每年都会开大单, 财政有钱多投, 没钱少投, 想怎么建就怎么建, 随意性很大, 有时, 上级文件提出硬性要求, 资金限期到位,一些地区和单位感到压力很大。4、完善法律法规。目前, 在没有设立信息产业局的情况下, 市县信息办要对应国信办、 信息产业部对应下来的 所有工作, 凡是有两个部委或省对应厅局参加的电视电话会议或下发的文件,但是, 面对通信、网络、 信息产业管理管理规范的大量责无旁贷的工作,我们有没有自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权限,因为这个机构社会上很多方面都不了解、不认可。衢州市2001 年初,在研究设立信息办的时候, 由于缺少上级的规范要求, 市委办和市府办在印发 关于市信息化建设领导 小组办公室有关问题的通知 文件, 对信息办工作职能、 人员编制等作出规定后, 编办等方 面至今没有正式予以承认, 很多方面的工作开展得特别不容易。 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应当和其 他方面一样, 在理顺体系的前提下, 完善法律法规, 以一个体系来执法, 而不是以一个部委 来执法,这样的法律才有威严,执法才能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