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技术操作常规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01414768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科技术操作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科技术操作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科技术操作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科技术操作常规针灸疗法常规一般工作常规1、凡经临床科(或门诊)诊断,需要针灸治疗者,可开出医嘱,由本科(或门诊)医师、护士执行,或填写申请单,送针灸科、室(或理疗科),或直接挂导就诊。2、申请单上须填写诊断、病情摘要、针灸目的及要求等。3、针灸科、室(或理疗科)医师接申请单后,首先了解病情,作必要的复查,然后辨证,确定处置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治疗种类、方法、部位或穴位、刺激量、治疗时间和疗程等,均填入治疗单内。4、对首次治疗患者,须说明治疗种类、方法、疗程、次数、可能出现的发应,注意事项等,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后再施术。5、每次治疗后,施术者应详细记录治疗次数、日期、穴位、刺激量、方法及时间等,并签名。急性病每治疗1-3次,一般疾病每治疗7-10次,应记录病情及治疗反应1次。6、医师应对治疗患者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穴位,将复诊结果记入治疗单;疗程结束或因病情变化停止治疗时,应及时做出小结,并将效果与建议事项写入小结内,并送回临床科纳入病案。在本科治疗者,应将针灸治疗效果填入病程记录或门诊病历。7、每日治疗工作结束后,应对用过的各类针具进行检查修整。针具用后,须经严密清毒方再用。针具消毒用高压蒸汽法,梅花针、挑治针可用器械消毒液浸泡。传染病、皮肤病患者用过的针具应分别放置,另行消毒。体针疗法适应症 适用于临床各科,针刺穴位见各种疾病的治疗常规。禁忌证一般无绝对禁忌证,但以下情况应特别慎重。 1、妇女妊娠期,禁刺腰腹部及引起强烈反应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有流产史的孕妇忌针。2、神阙、乳中穴及婴儿头部、幼儿臼门部位禁针。3、有严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或应用肝素者)应禁针。操作方法 1、患者取舒适体位,利于准确取穴与操作,必要时用棉垫支撑、垫平。治疗中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如有不适应及时反映,以防引起滞针、弯针、端针。2、针刺前术者应将手洗净。选准穴位后用75%乙醇消毒,如用针刺放血,须用碘酊、乙醇消毒。3、根据针刺穴位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长度及粗细的针,并注意检查,凡发现针尖卷曲、变钝、体针弯曲、生锈、蚀痕、针柄松动等情况,均应经修理后方可使用。4、进针进针尖应迅速通过皮肤,然后逐渐刺入,待有针感后,按病情施行不同手法。针刺深度应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的胖瘦和部位而定,体针至少留体外0.5cm.5、留针时间一般5-20min。6、出针时,先将针轻轻捻转向上提起,至皮下后即迅速推出。针眼出血者,用无菌棉球轻压针眼,但眼区、头皮部位及太阳穴等易出血部位不管有无出血,均应多压一些时间,以防出血。注意核对毫针数,防止遗留在患者身上。7、每日或隔日1次,视病情而定疗程,一般多以10-15次为一疗程。注意事项 1、应熟悉重要器附近的穴位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切实掌握针刺深浅与方向,尤其是肩颈、胸背、季肋下的穴位,如风府、哑门、肩井、天突、期门、肺俞等,应严格掌握操作方法。 2、针刺应避开血管与瘢痕,针眼眶内穴位时,不应捻捣,防止出血。针脐下、耻骨上穴位时应先排尽小便。腹部穴位深刺时,宜缓慢进针,小幅度捻转。出针时操作要轻柔,禁止提插,以免刺伤内脏器官。 3、进针手法要轻柔,对敏感穴位禁止强刺激。对初次接受针刺者,手法不宜过重,以免引起滞针、弯针、晕针,甚至断针。对心脏病或重症虚弱者,应切实掌握刺激量,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4、遇过劳、过饱、大汗等情况,暂不针或休息片刻后再针,饥饿时不宜针刺。 5、针刺胸背及肩劲部位的穴位后,如患者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应立即检查胸部,如发现气胸,应按气胸治疗常规处置。 6、针刺发生异常情况的处理晕针:应立即起针,将患者置于平卧位,服温开水,指压人中、合谷等穴。如症状较重或有休克现象者,应按休克常规急救。滞针:嘱患者放松肌肉,按摩穴位四周或艾灸1-3min,缓慢起针,禁止用力快速拔针,必要时在附近另扎一针,然后将滞针起出。若肌纤维缠绕针体,应将针向相反方向捻转,然后缓慢起出。弯针:针身弯曲不严重者,可顺其弯曲的角度缓慢退出,不可捻转;如针体弯曲角度较大或不只一处,应轻轻摇摆针体,然后顺针柄倾斜方向,逐渐分段推针,切忌猛提以防断针。体位移动所致的弯针,嘱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即可把针退出。断针:嘱患者保持原有体位。如针体尚有部分外露,可用镊子钳出,针体残端已深入皮下或肌肉层,须外科手术取出。头针疗法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有脑血栓形成及脑溢血等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颅脑损伤、颅内炎症后遗证及舞蹈症、震颤麻痹、梅尼埃病、耳鸣、精神性多尿、遗尿症、神经性头痛等。脑溢血患者昏迷期、病情未稳定者不宜用。操作方法1、一般取坐位,根据病情亦可采用平卧或测卧位。2、刺激区定位:首先准确定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二条标准线,然后正确判定所需刺激区。3、分开头皮,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按常规消毒。4、选6-8cm的26-28号毫针,针与头皮约成30度角,沿所选头皮刺激区斜向捻转进针,沿皮下或帽状腱膜下快速推进该区相应长度后,快速持续捻转,不提插。刺运动区、感觉区全区时,要按上、中、下三部分各刺1针。5、捻针时用示指桡侧面与拇指掌侧面夹持针柄,以示指掌指关节连续神屈,使针体来回快速旋转200次/分左右,持续捻转2-3分,间隔5-10分,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在捻转两次即可出针。也可用低频脉冲电密波刺激,每次通电15-20分。6、出针时,捻转快速退出,用无菌干棉球揉压针眼1-2分,以防出血。7、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1疗程。需要时,休息3-5天后继续第2疗程。注意事项 1、明确诊断,正确选区。 2、行失捻转手法时,患者如有明显疼痛感,应调整针的深度及位置。 3、针刺时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和询问患者感觉,以防晕针。发生晕针时,同体针疗法处理。 4、中风后遗症患者,留针期间宜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可提高疗效。火罐疗法适应证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疥与痈已形成脓肿者、肌炎、落枕、关节炎、腰腿痛、神经痛等。禁忌证重症心脏病、浮肿、出血倾向、孕妇下腹部及腰部,拔缺罐部位有皮肤病、静脉区长或癌肿者。操作方法 1、根据病情和部位选用大小不同的罐子,罐口边缘必须圆滑。治疗部位毛发多时,应涂凡士林。2、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倾斜,另一手用棉棒蘸95%乙醇点燃后,在罐内绕一圈立即抽出,并迅速将罐扣在治疗部位,此为常用之闪火法。其他尚有投火法、架火法、抽气法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3、治疗结束,一手持罐,另一手轻压皮肤,使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取下罐子。4、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10-20分,隔日或每日1次,5-10次为1疗程。注意点 1、棉球蘸取乙醇不宜过多,以免乙醇滴落。燃烧时,勿将罐口边缘烧热,以免烫伤皮肤。 2、不宜在骨突部、瘢痕、心脏部位拔罐治疗、局部淤血斑明显时,一般不宜在原部位重复拔罐。 3、注意患者全身和局部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起罐,卧床休息,或与晕针同样处理。 4、拔罐不要过紧或时间过长,如有紧痛工灼热感时,应即时起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