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册语文新教材期中复习二.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997341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一册语文新教材期中复习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第一册语文新教材期中复习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第一册语文新教材期中复习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第一册语文新教材期中复习(二)教学目标1体会抒情散文通过精巧、绵密的构思,富有华彩或哲理性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深婉迂曲又自然而然地表现情感的特点。2提高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步骤一、阅读能力培养释要。 本单元以抒情散文为主,包括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 欣赏抒情散文,首先要能由“感”入“悟”,体味文中渗透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于文中表达的情感,通常不是直露的,而是蕴含在写景、状物或叙事当中,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刘勰文心雕龙)。心灵有感于人、事、物或某种情境,叙事状物以表心意,发抒情怀,这就有了散文。 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一个景、同一件物、同一种状况,由于每个人不同的处境、个性等等,往往会产生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情怀,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此我们说,散文中的情,往往打上了作者独特的个性、人格的印记。散文中的情往往带有一定的社会的、时代的烙印,社会的发展变化、时代的风云变幻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作者的心态、情感,这也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的。 由此出发,我们在品味散文作者的情感时,一方面要“披文以入情”,通过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者自身的方方面面,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阅,读个体(鉴赏个体)千差万别,每个个体所感悟的结果可能各不相同。就像我们常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戏剧、小说鉴赏中有这种差别存在,散文鉴赏中,这种差别也是客观存在的。各有所感,各有所悟,真正进入到作者的境界中,与作者同欢喜,共忧患,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怀,才是真正的欣赏,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说一通了事。 欣赏抒情散文,要重视艺术手法的赏析。艺术手法因文而异,有的是借景抒情,如荷塘月色借月下荷塘和塘中月色抒发感情;有的是托物言志,如我的空中楼阁是通过多角度描写心爱的小屋及小屋周围的环境来表达自己的情志;有的是将自己深深的情怀植根于生存环境当中,通过这些环境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追求。每一篇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种独特的地方往往也是需要我们着力思考、探讨的地方,是我们鉴赏的重点。 欣赏抒情散文,对语言的揣摩和品味也是必不可少的。作者深沉的情思、文章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表现出来的。以荷塘月色为例,比喻、拟人、通感的巧妙运用、叠音词的广泛运用,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内容表达的需要,服务于意境美的创设,值得我们仔细鉴赏和品味。 诵读,是教学抒情散文的一个重要环节。诗歌单元养成的诵读习惯在本单元要坚持,要继续不断地做下去。 本单元附有余树森散文艺术的魅力一文,不仅讲述了散文的主要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鉴赏散文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从理性上对抒情散文有更好的理解。二、基础知识聚焦(一)文学常识1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898 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以后的五年里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教书。 在大学时代,朱自清就开始创作新诗,1923 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29 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 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1948 年 8 月 12 日,朱自清病逝于北京。他的一生既是作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逝世后整理出版有朱自清文集(四卷)、朱自清诗文选集。2李乐薇:台湾作家,早期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3史铁生,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返回北京潜心于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等。4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幼年时父母、祖母相继去世,分别由外祖父和舅父抚养,在孤独中长大。他的童年没有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相反地渗入了深刻的无法克服的忧郁和悲哀,内心不断涌现对人生的虚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畸形的家境,寂寞的生活,形成川端康成比较孤僻、内向的性格和气质。1924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开始他的作家生涯。小说伊豆舞女(1925)奠定了他在日本文坛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国(1937)千只鹤(1951)古都(1957)等。这些作品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因此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虽然一度成为新感觉派的中坚,但他继承了大和民族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二)字音 蓊郁(wng) 袅娜(nu) 颤动(chn) 脉脉(m)倩影(qin) 嬉游(x) 眉黛(di) 婀娜(nu) 逊色(xn) 阡陌(m) 芍药(sho) 雀跃(yu)玲珑(lng) 荒芜(w) 坍圮(p) 玉砌(q)剥蚀(b) 灼烈(zhu) 熨帖(y) 嘈杂(co) 步履(l) 倔强(jing) 独处(ch) 隽永(jun) 恪守(k) 告诫(ji) 宿命(s) 阴凉(yn)荫凉(yn) 亘古不变(gn) 猝然(c) 捋着触须(l)壁龛(kn) 绽放(zhn) 邂逅(xihu) 拙劣(zhu) 产崽(zi) 红釉子(yu) 拜谒(y) 翌日(y) 岚山(ln)(三)字形(不要误写成括号内的)眉梢(稍) 寂寞(漠) 色彩(采) 面庞(宠) 树阴(荫) 缥缈(渺) 享福(亨) 弧线(狐) 游目骋(聘)怀一幅(副)图画(四)词义 1幽僻:僻静。幽,深远,僻静。 2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3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句。 4袅娜:柔美的样子。 5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6酣眠,熟睡。酣,指尽兴、畅快。 7注意下面几个成语中加点词的意思虚无缥缈(隐隐约约) 游目骋怀(开畅胸怀)一望无际(边) 若隐若现(似)8剥蚀:物质表面因风化而逐渐损坏。9坍圮;坍,倒塌;圮,毁坏。二者属于同义连用,即倒塌,坍塌的意思。10亘古不变;亘,(时间或空间上)延续不断;亘古,整个古代,终古。终古不改变。 11熨帖:形容心情舒畅就像烙铁烫平衣服一样服帖。12猝然;突然,出乎意外。13沉郁;低沉郁闷。14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狼藉,杂乱不堪。15隽永:(言语、诗文)意味深长。16恪守:严格遵守。17宿命;上天预先决定的命运。宿,前生的。18落寞:寂寞,冷落。19灼烈:急促,猛烈。20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肆,任意妄为。21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22机缘:机会和缘分。23毋宁:副词,表示“不如”,也作无宁。24邂逅:偶然遇见(久别的亲友)。25劳顿:劳累。26翌日:次日,第二天。三、单元测试(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落蕊(ru) 廿(nin)四桥 宁谧(m) 椽(chun)子B窒(zh)闷 噩()梦 潭柘(zh)寺 芍(sho)药C回溯(s) 泥泞(nng) 摇曳(y) 踏莎(su)行D梦寐(mi) 翌(y)日 禁锢(g) 殉(xn)情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婀娜 休憩 虔诚 变幻无穷B点辍 骆驼 憧憬 游目骋怀C玲珑 缥缈 泅水 诩诩如生D落寞 懊悔 颓费 混混沌沌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引人入胜 旗开得胜 不胜枚举 数不胜数B厚古薄今 薄利多销 日薄西山 如履薄冰C春风得意 移风易俗 风声鹤唳 附庸风雅D发愤图强 千钧一发 怒发冲冠 发扬光大4下列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的。 D 无论你来不来,这次文艺晚会还是要如期举行。 C 这就使我想到后人对前人的评价问题,忆古观今,每每发现,历史与现实的“量具”往往不尽一致,有时甚至大相径庭。 D 从大前年开始,通过几次实验,我引种的北方苹果树终于开了花,结了果。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他从旧营垒中冲出来,但一尘不染,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质。 B 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置若罔闻。 C 文成公主是一个胸怀大略、聪明而有智慧的女子,她一离开长安,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唐代比较先进的经验、文化带到藏民中去广泛传播。 D 王羲之的书法气势磅礴、力透纸背,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个真正注重大节的人,是在任何场合下都严于律己,时时处处都要求自己对得起人民,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B 要研究苏轼,就要力争阅读苏轼的全部论著。 C 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让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 D 看乔丹打篮球,就像欣赏一门不可多见的艺术,它会把人带离凡尘。7下面是对古乐府江南曲一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A “江南可采莲”一句是说江南风景秀丽,到处可划船采拾水面的莲叶。 B “莲叶何田田”一句的意思是,那一片片又青又圆的莲叶紧密相连。 C “鱼戏莲叶间”,给人的感觉是,莲叶田田,鱼儿戏水,洋溢着一片盎然的生机。 D 这首诗是汉代流传下来的民歌,描绘了江南水乡多莲的美好景色。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两题。送 春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于规夜半犹 血,不信东风唤不回。8空格上应填的字是 A叫 B啼 C沥 D鸣9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三月时节,是送春之日,残花落的多开的少,已是“绿肥红瘦”的时节。 B 小檐上乳燕欲飞,哺喂乳燕的春燕来往频繁,正为送春忙碌着。 C 夜半的杜鹃在悲切地啼鸣,血泪虽没有啼出来,仍在不断地啼。 D杜鹃坚信用自己的悲啼可以把逝去的春光唤回。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散文要求突出一个“散”字,除了“神聚”以外,形式方面都要“散”,材料要“散”,思路要“散”,结构也要“散”。 B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写于1927年的一篇散文。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之中,所以,文章一开头便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C 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具有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作者李乐薇,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D 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以朴素动人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思索,也能让读者从中获取很多生命感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然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吧?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椎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1本文开头极力描写“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其作用是什么?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母亲”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 答:其作用是 , 母亲的主要性格特点是12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了母亲要推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母亲的用意是 作者这样写,其用意是 结构上的作用是 13根据文意,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之所以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一是因为文中描写的故事都发生在秋天。二是因为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而我则是在秋天获得了“新生”。 B文章第一段写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第三段又写到“她又悄悄出去了”,这两个细节都主要是为了表现母亲对儿子内心痛苦的体谅。 C文章第二段和第五段两次写到“我”对母亲病情的不了解,字里行间隐含着一种深深的自责,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面对精神与肉体双重折磨的母亲的伟大。 D文章第三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时时刻刻在关注着儿子的情绪变化,一个“挡”字,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拳拳爱心。 E文章第六段写母亲临终时,“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两个“艰难”的强调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母亲一生不幸的深深同情。附:参考答案 (一)1、D 2、A 3、B 4、C 5、C 6、D 7、A8、B 9、C 10、A (二)11、表现我得病后的痛苦与绝望,反衬母亲对待疾病的平和心情;自爱(或:慈爱)、坚强。12、调节儿子的情绪,激发“我”战胜疾病的勇气。表现“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照应上文。13、是写母亲在鼓励儿子坚强地活下去,表现出伟大的母爱; 是写儿子对母亲在天之灵的深情告慰,表现了儿子坚强活下去的决心。14、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