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doc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987768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马克思主义 五观 教育主题班会 凉州户镇学校八年级二班 一 马克思主义 五观 国家观 民族观 历史观 文化观 宗教观 二 四个认同 即 祖国的认同 中华民族的认同 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 强化祖国的认同 就是要深刻认识到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 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2 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 就是要深刻认识到 中华民族是我国 56 个民族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3 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 就是要深刻认识到 我们伟大的祖国 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智慧 勤劳 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 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 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4 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就是要深刻认识到 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 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三 三个离不开 即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 各少数民 2 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四 马克思的 五观 1 马克思的国家观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是使一切被支配的 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这是 V I 列宁对 K 马克思 F 恩格 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 最准确的概括 它包括 3 层含义 国家是 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 不是从来就有的 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是私有 制出现 阶级形成后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同样 国家也必 然伴随着阶级 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 这是国家的产生 发展 消亡的客观规律 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 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 是哪个阶级的统治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 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 而一个阶级的经济 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 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 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 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 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 现的 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封建制国家的本质 是地主阶级的统治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 社会 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 国家是机器 它形象地指出 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国家组织与其它 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 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 能力 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 干部 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 警 3 察 法院 监狱等强制机关 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 债 这 3 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 即特殊的社会权力 2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第一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有它自身形成 发展到消亡的客 观规律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 体 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 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 第二 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 民族问题与阶 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 在阶级社会里 民族内部包含着不 同的阶级 存在有阶级斗争 所以在阶级社会里 民族问题往往同 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 剥削阶级总是将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打上阶 级的烙印 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在社会主义时期 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民族问题基本上是 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 如果把民族问题的实质归结为阶 级问题 那就只能严重脱离以至伤害少数民族群众 不但不可能正 确处理民族问题 加强民族团结 反而会给敌对势力帮忙 第三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民族问题从来就 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是革命和建设总 问题的一部分 民族问题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进程中 才能得到 解决 如果我们在整个革命建设中重视民族问题 正确认识和处理 4 民族问题 它就对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果 忽视或者错误地处理民族问题 她可能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巨 大的破坏力 使整个革命事业受到挫折乃至失败 第四 各民族平等的联合 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是解决 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各民族无论大小 都一律平等 每个民族都 是人类物质财富和历史 文化的创造者 各民族应在完全平等的基 础上团结起来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全世界 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 同一切被压迫民族实行 不分国界和民族的亲密联合 共同进行斗争 推翻实行民族剥削和 压迫的反动统治阶级 3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由下列几方面内容构 成 宗教的本质 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中对此问题作了回 答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 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在这种反映中 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 量的形式 宗教的发生和发展 马克思 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形成和 完善为揭示和阐明宗教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 具 恩格斯对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宗教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展现的 历史形态 先后提出过三种图式 第一种为从原始社会的 自发宗 教 到阶级社会的 人为宗教 第二种为从 部落宗教 到 民族 5 宗教 再到 世界宗教 第三种为 自然宗教 到 多神教 再到 一神教 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消亡的条件 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 宗教存在的最深刻的根源是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合理 使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人成为盲目起作用的 异己的力量 只有 当实际生活的关系 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 极为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 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 只 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 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 物 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 它才会把自己神秘 的纱幕揭掉 但是 这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 件 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 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 宗教的社会功能 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 宗教是维护经 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本质上是历史上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统治秩序 的工具 但也不否认被压迫人民在历史的特定阶段利用宗教进行反 抗斗争的事实 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 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 宗教将随着其消亡的历史条件逐渐成熟而消亡 宗教对于国家来说 是私人的事情 实行政教分离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 但这不是马克思自己用的 名称 此名称乃马克思的朋友恩格尔在一八七七年始用的 在一八 四八年的 共产党宣言 里和在一八六七年出第一卷的 资本论 6 里 都有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 而公式的发表出来 乃在一八五九 年的经济学批判的序文 在此序文里 马克思似把历史和社会对照 着想 他固然没有用历史这个名词 但他所用社会一语似欲以表示 二种概念 按他的意思 社会的变革便是历史 推言之 把人类横 着看就是社会 纵着看就是历史 喻之建筑 社会亦有基础 与上层 基础是经济的构造 即 经济关系 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的或人类的社会的存在 上层是法制 政治 宗教 艺术 哲学等 马克思称之为观念的形态 或人类的 意识 从来的历史家欲单从上层上说明社会的变革即历史 而不顾 基础 那样的方法不能真正理解历史 上层的变革 全靠经济基础 的变动 故历史非从经济关系上说明不可 这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大 体 5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就 文化 的界定 提出了 扬弃 的原则 此后 马 克思主义经过了列宁等革命导师的发展而得以补充 马克思主义就 文化 的界定亦得以不断完善 但是 总而言之 经典的较为公 认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采取批判性继承的原则 这实际上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扬弃 的观点在文化中的通俗体现 文化是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的历史性的情况密切相关的 可以 说 历史造就了文化 文化就某方面展现了历史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条件下 某个社会群体或 者是某些社会群体 集团所处的文明的外在表征 7 文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性 这是显而易见的 封建社会时代与资 本主义时代的文化所反映的社会文明是不同的 而原始社会的与后 工业文明时期的文化 其本质各异 同时 文化具有一定的空间性 这一点亦显而易见 譬如 所 谓之 欧美文化 与 东方文化 其类型不同 而 燕赵文化 较 之以 江淮文化 其形态亦各异 阶级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文化亦有此之别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 观点 先进阶级是那些更符合社会的科学发展规律的社会集团 其 就生产力的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 那么 其所属的文化即为先进文 化 与先进文化相对而言的 则是落后文化 先进文化是一个动态 开放性体系 具体而言 所谓先进文化 又可以以某些标准划分为 某些 亚子类 在这些亚子类文化之间 与落后文化之间 均存在 广泛联系 先进文化是鲜活的的 不断吸收正向的有力性促进发展 的因素 自身才得以不断前进 这种吸收是一种选择性的吸收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这也 就是马克思主义之 扬弃 之说之体现 也即是 批判性吸纳 原 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