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1-4复习提纲人教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5365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必修1-4复习提纲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必修1-4复习提纲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必修1-4复习提纲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必修复习提纲第一部分 集合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重视元素的特征、集合运算(交、并、补)的有关性质和韦恩图的应用4(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2;(2)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的情况;(3)。第二部分 函数1映射:注意 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一对一,或多对一。2函数值域的求法:分析法 ;配方法 ;判别式法 ;利用函数单调性 ;换元法 ;利用均值不等式 ; 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利用函数有界性(、等);导数法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首先将原函数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与外函数;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注意:外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函数的值域。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5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先决条件;是奇函数;是偶函数 ;奇函数在原点有定义,则;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6)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6函数的单调性单调性的定义:在区间上是增(减)函数当时;单调性的判定定义法:注意:作差法,一般要将式子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复合函数法(见二3 (2);图像法。7函数的周期性(1)周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若有 (其中为非零常数),则称函数为周期函数,为它的一个周期。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2)三角函数的周期 ; ; ;函数周期的判定:定义法(试值) 图像法 公式法(利用(2)中结论)与周期有关的结论:或 的周期为;的图象关于点中心对称周期2;的图象关于直线轴对称周期为2;的图象关于点中心对称,直线轴对称周期4;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指数与对数运算(1)根式的概念:性质:1);2)当为奇数时,;3)当为偶数时,。(2)幂的有关概念规定:1)N*;2); n个3)Q,4)、N* 且。性质:1)、Q); 2)、 Q);3) Q)。(注)上述性质对r、R均适用。(3)对数的概念定义:如果的b次幂等于N,就是,那么数称以为底N的对数,记作其中称对数的底,N称真数。1)以10为底的对数称常用对数,记作;2)以无理数为底的对数称自然对数,记作;基本性质:1)真数N为正数(负数和零无对数);2);3);4)对数恒等式:。运算性质:如果则1);2);3)R)。换底公式:1);2)。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指数函数:定义:函数称指数函数,1)函数的定义域为R;2)函数的值域为;3)当时函数为减函数,当时函数为增函数。函数图像:1)指数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且图象都在第一、二象限;2)指数函数都以轴为渐近线(当时,图象向左无限接近轴,当时,图象向右无限接近轴);3)对于相同的,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函数值的变化特征:(2)对数函数:定义:函数称对数函数,1)函数的定义域为;2)函数的值域为R;3)当时函数为减函数,当时函数为增函数;4)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函数图像:1)对数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且图象都在第一、四象限;2)对数函数都以轴为渐近线(当时,图象向上无限接近轴;当时,图象向下无限接近轴);4)对于相同的,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函数值的变化特征:,.,.幂函数: ( 注意五种情况在第一象限的图象9二次函数:解析式:一般式:;顶点式:,为顶点;零点式: 。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开口方向;对称轴;端点值;与坐标轴交点;判别式;两根符号。二次函数问题解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10函数图象图象作法 :描点法(注意三角函数的五点作图)图象变换法导数法图象变换:平移变换:,左“+”右“-”; 上“+”下“-”;伸缩变换:,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倍;,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倍;对称变换:; ; ;翻转变换:右不动,右向左翻(在左侧图象去掉);上不动,下向上翻(|在下面无图象);11函数零点的求法:直接法(求的根);图象法;二分法.第三部分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弧度,弧度,弧度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2三角函数定义:角中边上任意一点为,设则:3三角函数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两切,四余弦;4诱导公式记忆规律:“函数名不(改)变,符号看象限”;5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2)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的递增区间是,递减区间是;的递增区间是,递减区间是,的递增区间是,(3)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和在R上是奇函数,在R上是偶函数(4)函数最大值是,最小值是,周期是,频率是,相位是,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凡是该图象与直线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5)ysinx的图象变换出ysin(x)的图象一般有两个途径,只有区别开这两个途径,才能灵活进行图象变换。利用图象的变换作图象时,提倡先平移后伸缩,但先伸缩后平移也经常出现无论哪种变形,请切记每一个变换总是对字母x而言,即图象变换要看“变量”起多大变化,而不是“角变化”多少。途径一:先平移变换再周期变换(伸缩变换)先将ysinx的图象向左(0)或向右(0平移个单位,再将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0),便得ysin(x)的图象。途径二:先周期变换(伸缩变换)再平移变换。先将ysinx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0),再沿x轴向左(0)或向右(0平移个单位,便得ysin(x)的图象。 (6)对称轴与对称中心: 的对称轴为,对称中心为; 的对称轴为,对称中心为; 对于和来说,对称中心与零点相联系,对称轴与最值点联系。 (7)求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一般先将函数式化为基本三角函数的标准式,要特别注意A、的正负利用单调性三角函数大小一般要化为同名函数,并且在同一单调区间; (8)求三角函数的周期的常用方法: 经过恒等变形化成“、”的形式,在利用周期公式,另外还有图像法和定义法。(9)五点法作y=Asin(x+)的简图:五点取法是设x=x+,由x取0、2来求相应的x值及对应的y值,再描点作图。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8二倍角公式:;。第四部分 立体几何1三视图与直观图:注:原图形与直观图面积之比为。2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柱体:表面积:S=S侧+2S底;侧面积:S侧=;体积:V=S底h 锥体:表面积:S=S侧+S底;侧面积:S侧=;体积:V=S底h:台体:表面积:S=S侧+S上底S下底;侧面积:S侧=;体积:V=(S+)h;球体:表面积:S=;体积:V= 。3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直线与直线平行:公理4;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直线与平面平行: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面面平行线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平面与平面垂直:定义-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直角;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4.求角:(步骤-。找或作角;。求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补形法:补成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接法(利用线面角定义);先求斜线上的点到平面距离h,与斜线段长度作比,得sin。二面角的求法: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作出平面角,再求解;三垂线法:由一个半面内一点作(或找)到另一个半平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求解;5.求距离:(步骤-。找或作垂线段;。求距离)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一般先作出公垂线段,再进行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般用三垂线定理作出垂线段,再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垂面法: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作垂线段(确定已知面的垂面是关键),再求解;等体积法;球面距离:(步骤)()求线段AB的长;()求球心角AOB的弧度数;()求劣弧AB的长。第五部分 直线与圆1直线方程点斜式: ;斜截式: ;截距式: ;两点式: ;一般式:,(A,B不全为0)。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方程 平行的充要条件 垂直的充要条件 备注 有斜率 且 不可写成 (验证) 分式4直线系直线方程 平行直线系 垂直直线系 相交直线系 5几个公式设A(x1,y1)、B(x2,y2)、C(x3,y3),ABC的重心G:();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 Ax+By+C2=0的距离是;6圆的方程:标准方程: ; 。一般方程: (注:Ax2+Bxy+Cy2+Dx+Ey+F=0表示圆A=C0且B=0且D2+E24AF0;7圆的方程的求法:待定系数法;几何法;圆系法。8圆系:; 注:当时表示两圆交线。 。9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掌握几何法)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点在圆上;点在圆内;点在圆外。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相切;相交;相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表示圆心距,表示两圆半径,且)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10与圆有关的结论:过圆x2+y2=r2上的点M(x0,y0)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过圆(x-a)2+(y-b)2=r2上的点M(x0,y0)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以A(x1,y2)、B(x2,y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xx1)(xx2)+(yy1)(yy2)=0。第七部分 平面向量设a=(x1,y1),b=(x2,y2),则: ab(b0)a=b (x1y2x2y1=0; ab(a、b0)ab=0x1x2+y1y2=0 .ab=|a|b|cos=x2+y1y2; 注:|a|cos叫做a在b方向上的投影;|b|cos叫做b在a方向上的投影;ab的几何意义:ab等于|a|与|b|在a方向上的投影|b|cos的乘积。cos=;三点共线的等价条件P,A,B三点共线;第十一部分 概率1事件的关系:事件B包含事件A:事件A发生,事件B一定发生,记作;事件A与事件B相等:若,则事件A与B相等,记作A=B;并(和)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B发生,记作(或);并(积)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B发生,记作(或) ;事件A与事件B互斥:若为不可能事件(),则事件A与互斥;6对立事件:为不可能事件,为必然事件,则A与B互为对立事件。2概率公式: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概率公式:P(A+B)=P(A)+P(B);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第十二部分 统计与统计案例一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的个数为N,通过逐个不放回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且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称这种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注: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随机数法。系统抽样: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均衡的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个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系统抽样。注:步骤:编号;分段;在第一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其时个体编号;按预先制定的规则抽取样本。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有差异比较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使样本更充分的反映总体的情况,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分层抽样。注:每个部分所抽取的样本个体数=该部分个体数二样本估计总体方法1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1)众数、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中间位置上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两位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平均数与方差如果这n个数据是,那么叫做这n个数据平均数;如果这n个数据是,那么叫做这n个数据方差;同时 叫做这n个数据的标准差。2频率分布直方图、折线图与茎叶图样本中所有数据(或数据组)的频率和样本容量的比,就是该数据的频率。所有数据(或数据组)的频率的分布变化规律叫做频率分布,可以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折线图、茎叶图来表示。频率分布直方图:具体做法如下:(1)求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将数据分组;(4)列频率分布表;(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上端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总体密度曲线:当样本容量足够大,分组越多,折线越接近于一条光滑的曲线,此光滑曲线为总体密度曲线。3线性回归回归分析:对于两个变量,当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相关关系或回归关系。回归直线方程:设x与y是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且相应于n个观测值的n个点大致分布在某一条直线的附近,就可以认为y对x的回归函数的类型为直线型:。其中,。我们称这个方程为y对x的回归直线方程。 第十三部分 算法初步1程序框图: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 r=0? 否 求n除以i的余数 输入n 是 n不是质素 n是质数 i=i+1 i=2 in或r=0?否 是注:循环结构分为:当型(while型)先判断条件,再执行循环体;直到型(until型)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2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输出语句: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赋值语句: 变量=表达式条件语句: IF 条件 THEN IF 条件 THEN 语句体 语句体1 END IF ELSE 语句体2 END IF循环语句:当型: 直到型: WHILE 条件 DO 循环体 循环体 WEND LOOP UNTIL 条件3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的值;进位制-各进制数之间的互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