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导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3641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登岳阳楼》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登岳阳楼》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重难点】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3、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时伤世,忧【知识链接】(1)江南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与“山东 的蓬莱阁”并成“四大名楼”)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始建于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著名 。 (2)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他一生不为重用。只做过小官。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 (3)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当时杜甫 57 岁,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自主检测】一、诵读、理解相结合。 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深沉缓慢。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 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 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 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通过理解达到背诵的目的。二、整体感知 1(一)字音辨坼( ch ) 乾坤(qin ) 戎马(rng)凭轩(xun) 涕泗(t s) 鸟瞰(kn)(二)词语解释1. 吴楚东南坼 (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2. 乾坤日月浮 (象征天地、阴阳等)3.亲朋无一字(指书信) 4.戎马关山(借指战争)5.凭轩涕泗流(眼泪和鼻涕) 1 【合作探究】1、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2、 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 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3、展示成果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缘景明情】1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置身在这样的诗境,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乾坤摇动、天崩地解,刹那间,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板书 景色特点: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4、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思想感情。 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浦起龙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杜甫为什么“亲朋无一字”,一身是病,只有“孤舟”呢?”因为“戎马关山北”。于是杜甫只能“凭轩涕泗流”了。诗人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伤时忧世的感情。 板书: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尾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4、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b )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课堂小结 此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而是一首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多 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 小结测评】一、找出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c)A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间、空间领域。表面上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B 颔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瀚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C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和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与全诗联系不紧。D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凭轩”与首联中的“今上”首尾呼应。二、拓展提升 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 阅读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回答后面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1、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答:“诗眼”分别“引”“衔”。“引”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2、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3、结合诗歌背景,思考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答:诗人本是流放之人,本应是心情沉重,而尾联诗人醉后竟翩翩起舞,足见诗人心情轻松畅快,两相对比,可见诗人的豪迈之情。4、该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相比,有何异同?可联系诗人的诗风比较。答:两首诗都是在登岳阳楼之后所作,都抒发了观岳阳楼之感,都写出了岳阳楼洞庭湖的雄伟壮阔。但在意境上有明显的不同,可从诗尾看出,一个是“涕泗流”,为国事忧心忡忡,伤感垂暮无力;一个是“舞袖回”,纵是被贬,依旧豪放。在艺术风格上,杜甫注重写实,故诗歌沉郁顿挫,而李白性情浪漫,故在表现上想象奇特。积累诗句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2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二首4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菩萨蛮(其二)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韦庄及其诗歌语言特点。 2、 在诗歌鉴赏中尝试运用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学习时间】 一课时 【预 习 案】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1、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唐代诗人韦应物四世孙。韦庄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 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59 岁举进士,72 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礼部侍郎同平章事。 他的诗词都很著名,因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 吟秀才”。在诗坛上与温庭筠其齐名,并称为“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 集。 2、花间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 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花间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 花间月下,男女之情,还有极少部分是咏史征戍、行旅写景。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浮艳为主,史称 花间词派。 3、写作背景: 45 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军占领黄巢起义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 后辗转浪游到江南。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这首词是他浪 游江南时的作品。韦庄浪游江南时,共写了五文首以菩萨蛮为题的词。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 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这五首词的内容、情意、风格相近。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探 究 案】1、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试分 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 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同时也很含蓄地表达了因家乡弥漫着战 乱烽火而有家不能归的苦衷。 2、作者是如何来写“江南好”的?进而体会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正面描写(白描)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句诗分别从江南的 景色美、生活美、人物美三方面正面描写了“江南好”。 侧面烘托: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词的开篇以大家都说江南好,远游的人就应该在 江南终老,侧面烘托了江南的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的结尾以叮嘱的口吻写“我”没有 老就不要还乡,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以其特有的情感背景表达 了对江南的恋恋不舍,从而侧面烘托了“江南好” 。 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正处在唐朝将灭之际,中原地区烽火连天,今若还乡,目击离乱, 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3、请大家展开想象,看看能不能用优美的散文笔调来描绘一下“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四句诗中所蕴含的意境。 要求: 想象优美丰富;合情合理。江南的水澄明碧绿,可与蓝天媲美;躺在画船上,看江南蒙蒙雨景,听着细细雨声悠悠入梦。【训 练 案】【对比鉴赏】读下列两首同是写江南风景的诗歌,比较白居易的忆江南和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在意境、情感上有何异同?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菩萨蛮(其二)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 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明确: 韦诗表面上似乎盛赞江南的无限风光, 接天秀色, 但无论它水碧于天也好, 人秀似月也罢, 读来总觉那一抹有乡不得还,有家不得归的离愁怨意深切入骨,总也摆脱不得。只合二字中,实藏 了无限凄怆。 而白诗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 白居易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 又通过“红 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 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两首词都写到了江南的美景,但不同在于,白居易的作品是要表达对江南的喜爱,而韦庄的作品却是 以乐景写哀,美丽的景色中带着诗人浓浓的愁绪【相关链接】古人眼中如梦如幻的江南在哪里? 丁启阵 江南,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都是美丽的代名词。 小桥流水,草长莺飞,有活泼俏丽的女子在采莲,在戏水,有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姑娘,走在悠 长悠长的雨巷。 人们心目中的这种种印象, 当然跟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 风土人情有一定关系。 但是, 毋庸置疑,许多生长于北方地区的人们的这种印象,并非来自实地游览观察,而是来自文学作品,尤 其是来自唐诗宋词。 江南在哪里?这大约是很多人都感兴趣的问题。 还是让我们先来读几首古代诗词吧。 江南之美,中国诗人很早就注意到了。 早在汉朝,有一首乐府古词,题目就叫江南,它描写了江南美景和采莲场面,诗是这样写的: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短短的一首诗,简简单单的几个句子,重复的句式。这首诗究竟美在哪里?我同意前人所说的, 美在“芳辰丽景,游戏得时”。那么,诗中的江南在哪里呢?不清楚。好一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道出了江南美丽温柔的无尽魅力。韦庄的江南,有可能是 今天四川成都。因为,京兆杜陵(今天陕西西安)人韦庄,他晚年一直在蜀国做官。 从上边随手撷取的几首诗词,可以看到,令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江南,有在四川成都的,有在湖南 长沙的,有在浙江杭州的,也有不知道在哪里的。几年前,有网站发起“你心目中的江南是哪里”的 调查(评选)。 我不知道发起者的用意是什么,如果是想要跟评选市花国花似的,非弄出一个地方作代表,我认为那是不会有结果的。因为,诗词中令人无比向往的江南,从来就不是指某一个固定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