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歌剧艺术赏析》课件 (共68张PPT)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974957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音乐《歌剧艺术赏析》课件 (共68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中音乐《歌剧艺术赏析》课件 (共68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中音乐《歌剧艺术赏析》课件 (共68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歌 剧 艺 术 赏 析,一、什么是歌剧(OPERA)?,将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 她是音乐与戏剧的最高形式。 歌剧由于其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和完整性而取得自身的独立性,要完善地展开音乐化的戏剧,音乐(声乐、器乐)必然成为关键性要素。 她是作为一种由音乐构成的戏剧作品,这是一种把戏剧发展建立在独立音乐结构基础上的艺术形式。,二、歌剧的诞生,带有音乐的戏剧很早前就有了,今天被称为“opera”的西欧音乐形态的歌剧,起源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 1600年,诗人O.Rinuccini、作曲家J.Peri和G.Caccini创作了一部抒情性音乐剧犹丽狄茜(Euridice)。这就是西方音乐史上至今得以保存的最早的一部歌剧,1600年被称为歌剧诞生的年代。 当时这类演出形式并无名称,人们直呼为“用音乐表演的戏剧”。直到17世纪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卡瓦利(Cavalli)才首次将抒情性音乐剧称为歌剧。 在文艺复兴的思潮下,产生了歌剧和美声。因此可以说:美声唱法是歌剧的产物,歌剧是文艺复兴的产物,文艺复兴又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初萌牙的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的反映。,三、歌剧的因素,1.文学血缘 题材 由于音乐强调情感的抽象表现,观众更为关心的是这部作品中所抒之情是否真实,是否让他们为之感动。作曲家往往从既有的文学作品或民间文学中取材。 情节 戏剧体现人物性格、揭示矛盾冲突的重要线索。 角色 歌剧的主要人物应少而精,一般只有三至四人,其主角性格格外鲜明;歌剧中角色的设置还须受到音乐形式与布局方面的制约。 语言 从本质上而言,歌剧的台词是附属性的,恰如雨果所说:在歌剧中,诗歌是音乐的温顺女儿。,2. 器乐 序曲、前奏曲、间奏曲等 3. 声 乐 独唱、重唱、合唱 4. 舞 蹈 5. 舞 美,四、歌剧演员的声部划分,1.歌剧与美声 Bel Canto意文词,直译应是“美妙的歌唱”(兼有“美丽的歌曲”之意),在中国一向被译作“美声唱法”。其实她不仅是一种发生或歌唱的方法,还是一种歌唱的风格和流派。 美声的演唱风格与音乐术语中的“甜美、柔和”(dolce)或“充满爱情的”(amoroso)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是同义语。 美声唱法是歌剧的产物,歌剧是文艺复兴的产物,文艺复兴又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初萌牙的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的反映。 美声的技术要求 1、呼 吸 2、起 音 3、 声区的统一 4、声音的连贯 5、音量的控制 6、 声音的灵活性 7、优美的音质 ( 丰满、明亮、有致远力、松弛而圆润) 8、微颤(Vibrato),2.声部划分,人类的嗓子,是一种最富于表现力的乐器。人声按照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异,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每一种人声的音域,大约为二个八度。 (1)女高音(Soprano) 女高音的音域通常是从中央c,即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三组的c。演唱女高音的歌手,由于音色、音域和演唱技巧上的差别,又可以分为抒情、花腔和戏剧三类。 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的音域比一般女高音要高。声音轻巧灵活,色彩丰富,性质有些和乐器中的长笛相似,擅长于演唱快速的音阶、顿音和装饰性的华丽音调,表现欢乐的、热烈的情绪或者抒发理想。 如莫扎特魔笛中夜后的“复仇”咏叹调;霍夫曼的故事中的“木偶之歌”。 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的声音宽广而清朗,音色清柔,细腻的情感处理,演唱流畅起伏的如歌旋律。 如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普契尼詹尼.斯基基中的我亲爱的爸爸;德沃夏克月亮颂中的水仙女。 戏剧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声音坚强有力,能够表现强烈的、激动的、复杂的情绪,擅于唱戏剧性的歌调。 如普契尼图兰多中的公主;理查德.施特劳斯莎乐美的女主人公。,(2)女中音(Alto),女中音的音域和音色在女高音和女低音之间。音域通常从中央c下面小字组的a到小字二组的a。上方音区比女低音明亮,下方音区比女高音深厚。 如圣桑参孙与达丽拉中的达丽拉;比才卡门中的卡门。 (3)女低音(Contralto) 女低音是女声中最低的声部,音域通常从中央c下面小字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f。其音色较女中音更为宽厚、坚实,深沉。在歌剧中不多见,通常不是主要角色,可以扮演书童或少年,有时往往与老妇人等联系在一起。 如瓦格纳罗恩格林中的女巫敖德鲁特。,(4)男高音(Tenor),男高音是男声的最高声部,音域通常从中央c下面小字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c。在歌剧发展史上,男高音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男主角多为男高音歌唱家扮演。 花腔男高音(Colorature Tenor)声音清润、明亮,擅于演唱轻巧灵活、富于装饰性的旋律。 如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中伯爵的一首小夜曲“黎明的太阳从这里升起”。 戏剧男高音(Dramatic Tenor)音色强劲有力,富于英雄气概。在戏剧性或悲剧性特定情境中通过声音和表情显示出慷慨激昂的情感。 如威尔第游吟诗人中的曼利可;阿依达中的拉达梅斯。 抒情男高音( Lyric Tenor)强调音色的明亮,气息的流畅,声音优美柔和,富于歌唱性。适合扮演未经世故的男性,如纯情王子、浪漫少年之类的角色。 如莫扎特魔笛中的王子塔米诺;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中的诗人鲁道夫。,(5)男中音(Baritone),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意大利,由于作曲家应用音域的扩展,发展了一种介于男低音和男高音之间的声部。音域一般为Fg1。 炫技性男中音(Bravura Baritone),音域近似抒情男中音,但擅长语言、节奏的快速机智的表演。 如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费加罗,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快速咏叹调“请让开路” 戏剧男中音(Dramatic Baritone),嗓音结实、浑厚、情绪激烈,音域为Ee1。威尔第奥赛罗中的雅戈;罗恩格林中的泰拉蒙德 抒情男中音(Liric Baritone) 是以抒情见长的男中音,音色温暖内在。如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费加罗;比才卡门中的埃斯卡米洛;威尔第茶花女中的乔治.阿芒。,(6)男低音(Basso),这是人声最低的音域,一般为大字组D小字一组d。 歌唱男低音(Basso Chantante)声音流畅、低沉,时而易显轻快、抒情,富于歌唱性。格鲁克阿尔米德才中的军官。 戏剧男低音(Dramatic Bass)以富于戏剧激情而显本色。威尔第弄臣中的老年贵族蒙特罗内伯爵。 深沉男低音(Basso Protondo)音色重浊宽厚,表情庄严沉稳,适合在舞台上扮演帝王将相。如莫扎特魔笛中的大祭司萨拉斯特罗的演唱。,3、歌剧角色的音色配置,按年领结构设置声部 按音色特性安排嗓音类别 音色特性对于人物性格刻画具有微妙的作用 按声部结构平衡原则,巴洛克时期(16001750),音乐史上通常将1600年(歌剧诞生)至1750年(巴赫去世)这150年称为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语baroco,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原用于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形态华丽、色泽鲜明。这个词被用于音乐艺术领域,是指16001750年间的欧洲音乐。 在这期间,音乐上出现了很多新的词汇,如装饰音、变奏曲、奏鸣曲、协奏曲、咏叹调、宣叙调、转调等。 因此,“巴洛克”又是表示某种风格或多样的意思。,意大利歌剧乐派 蒙特威尔第(1567-1643)意大利作曲家,威尼斯歌剧代表人物,歌剧的戏剧性音乐的创始人。 A.斯卡拉蒂(1660-1725),意大利歌剧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那不勒斯歌剧乐派的创始人,一生写了115部歌剧。 法国歌剧 吕利(1632-1687)法国歌剧史上盛极一时的人物,他首创的法国民族歌剧对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有着影响。 英国歌剧 亨利.普塞尔(1659-1695),英国音乐大师,一生只写过一部歌剧狄多和艾尼斯,这部歌剧奠定了英国民族歌剧的基础。 德国歌剧 亨德尔(1685-1759)巴罗克时期,德国最出色的歌剧作曲家,一生所写40余部歌剧。,蒙特威尔第(1567-1643) 意大利作曲家。自幼学习音乐,15岁开始为当地的教堂写音乐。1590年,开始在曼图亚公爵的府中任职;后在威尼斯期间,他创作了18部歌剧,他使威尼斯歌剧达到了顶峰状态。被音乐史称为“确定了近代音乐方向的划时代的伟大音乐家”。这主要是他对歌剧发展的贡献: 1、大胆的革新了沿袭已久的和声运用,使用不协调和弦,加强色彩性配器,丰富了和声的功能。 2、大胆的将管弦乐队引入歌剧的伴奏,扩大管弦乐队的编制,强化管弦乐队的作用。 3、他认为“旋律”直接表现人类感情,他的音乐里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用音乐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忧伤、思念等内心情绪,这种情感化的音乐思维注定了他将成为歌剧史上最重要的第一人。 4、他提出音乐形象必须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脉络,进行广阔发展,而表现灵魂深处的激烈活动,他称之为“激烈的风格”。,奥菲欧,首演: 1607年,在曼图亚宫廷举行。 演出时间:1小时40分钟 乐队编制:小提琴、古中提琴、长号、小号、竖琴等36件乐器 脚本:意大利语。该剧根据希腊的神话传说写成,亚里山德罗.斯特里奇奥作诗。 出场人物:奥菲欧(男中音)、尤丽狄茜(女高音)、女仆(女中音)、音乐的精灵、渡口看守人、冥王及其妻、太阳神、精灵、妖精、牧羊人等。 时间:希腊神话时代 地点:希腊以及天国和地狱 序曲:托卡塔(Toccata)-铜管乐队的号角花彩 序唱:是扮演“音乐”的人物的宣叙调,将观众引入奥菲欧那诗一般的神话世界。全剧共分五幕。 故事反映了奥菲欧能使自己的歌声战胜一切,却无法战胜自己的感情,也显示了他对爱情的追求和对亡妻的哀恸。全局的音乐抒情流畅,旋律精美雅致,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歌剧。,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 音乐中的“古典”一词含有多层含义,它可以包含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原则,可以指各个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作品,可以指1750-1820年间的奥德古典主义音乐,也可以指贝多芬所代表的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成就。 并非巴罗克音乐风格的直接延续,两者在18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平行进行,同时存在。 古典主义音乐在18世纪主要有三种风格:一、洛可可音乐风格,反映了贵族阶层向资产阶级的转变;二、启蒙运动音乐风格,包括理性精神、乐观精神和追求进步的精神;三、狂飚运动音乐风格,它与德国资产阶级追求崇高的理想相映生辉。,格鲁克(1714-1787) 歌剧改革使活生生的人性在歌剧中体现出来,将歌剧融合在一种剧情统一、格调高古的气氛中。音乐上,将宣叙调和咏叹调紧密结合为一体,并在宣叙调中加入了伴奏,替代了以往的清宣叙调,并以性格化的配器替代了公式化的配器原则,使歌剧的全剧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伊菲姬尼在陶里德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创作了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等600多部作品。,莫扎特与歌剧,莫扎特是18世纪歌剧艺术的高峰,他的作品代表了18世纪启蒙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歌剧的题材大多是幻想和现实结合于一起的产物,他将世俗的欢乐和崇高的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他是依托于现实生活的第一个成功的歌剧大师。 在莫扎特的创作中,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正歌剧:伊多梅纽斯、狄托的仁慈 意大利风格的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 德国风格的歌唱剧:后宫诱逃、魔笛,意大利正歌剧,正歌剧源于那不勒斯,情节大多庄重、严肃,题材一般无外乎于悲剧和历史剧,并且有着一套比较严格的规范程序:每部歌剧包含5幕15场,用松散的宣叙调叙事和发展剧情,用咏叹调刻画人物的思想情感。 由于正歌剧是深受王室和贵族喜爱的一种娱乐,他的美学目标不在于创造音乐与戏剧的统一体,而是炫耀歌者的高超技巧。 意大利喜歌剧 意大利喜歌剧由插在正歌剧幕与幕之间演出的短小音乐戏剧发展而成。其剧情富于风趣,常取材于社会生活;音乐生动活泼、短小精悍,包含宣叙调、咏叹调、重唱,说白用无伴奏宣叙调演唱。在表演技巧上运用散文式的歌词,节奏随语言而动,特别是绕口令式的宣叙调十分生动诙谐。,歌剧唱段的类型, 宣叙调 亦称朗诵调,是歌剧演唱音调的一种形态、类型,意文为recitativo。在歌剧中强调朗诵调式、说话似的自然音调变化,在独白、对话中用以表现人物关系和剧情发展,没有固定的结构格式,篇幅短小,具有自由的伸缩性。常用于咏叹调前面的简短叙述,并作为两段咏叹调之间的过渡性段落。 干念宣叙调;器乐宣叙调 咏叹调 是歌剧中的一种独唱形式,既讲究旋律线条的优美动听,又注重发挥声乐表演技巧,意文aria。 卡瓦蒂纳(谣唱曲);卡巴莱塔;浪漫曲、叙事曲、摇篮曲(小咏叹调) 咏叙调 意文为arioso,原意“似咏叹调”。具有鲜明的节奏和富于表情的旋律线条,带有伴奏,是介于咏叹调和宣叙调之间的一种歌唱音调。,费加罗的婚礼,首演:1786年5月1日于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由莫扎特亲自指挥。 演出时间:序曲约四分钟,合计约3小时15分 乐队编制: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圆号 2、小号2、定音鼓2、弦乐器组。 脚本:意大利脚本由洛伦佐.达.蓬特根据博马舍的同名戏剧改编。 时间:十七世纪中叶 地点:西班牙塞维利亚近郊,阿尔玛维瓦伯爵宅邸。,出场人物: 阿尔马维瓦 (伯爵 男中音 ) 罗西娜 (伯爵夫人 女高音 ) 费加罗 (阿尔马维瓦之仆人、理发师 男中音 ) 苏珊娜 (费加罗的未婚妻 女高音) 巴尔托洛 (医生 男低音) 巴西利奥 ( 音乐教师 男高音 ) 凯鲁比诺 ( 伯爵的侍仆 女高音/女中音 ) 马尔切琳娜 (女监护人 女高音 ) 安东尼奥 (园丁 男低音 ) 巴巴里娜 (安东尼奥的女儿 女高音 ) 古兹曼 (法官 男低音 ) 农民们、客人们、狩猎者、仆人等。, 剧情简介 由于理发师费加罗在阿尔马维瓦伯爵的恋爱和结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成了伯爵的仆人;曾被伯爵苦苦追求、终于作了伯爵妻子的罗西娜,现在已经受到了丈夫的冷落;伯爵此时的兴趣在一位名叫苏姗娜的女仆身上,她就是费加罗的未婚妻。这部歌剧的中心,就是费加罗用智谋捍卫了自己的婚姻,最终获得了幸福。 序曲 急板,D大调,2/2拍。用奏鸣曲式形式写成,由管弦乐带出的两个主题一快一缓,很好的交待了全剧幽默、机智、快活的基调。也因其完整、充满活力而且效果显著,颇能调动气氛,这段序曲常常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 经典曲目: 女中音咏叹调你们可知道凯鲁比诺 男中音咏叹调: 你不要再去做情郎费加罗 女高音咏叹调爱神,请您怜悯伯爵夫人 二重唱:晚风轻柔伯爵夫人、苏珊娜,魔笛 莫扎特,首演:1791年9月30日下午7时,维也纳的维登剧院。 演出时间:序曲7分钟,第一幕约1小时,第二幕约1小时10分钟,合计约2小时17分。 乐队编制: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号、圆号、小号、长号、定音鼓、弦乐组等。 脚本:德语。作者 席卡内德 时间:古代 地点:埃及,伊希斯和俄赛利斯神殿的附近。 序曲:柔板快板,降E大调,2/2拍。用带有序奏的奏鸣曲式写成。 交响性序曲 成为幸福主题的集中点。,出场人物: 塔米诺(王子,男高音) 帕米娜(夜后的女儿,女高音) 萨拉斯特罗(埃及祭司,男低音) 辩护者(男中音) 祭 司(第一,男高音) 祭 司(第二,男低音) 祭 司(第三,男低音) 夜 后(女高音) 侍 女(第一、第二,女高音;第三,次女高音) 帕帕基诺(扑鸟人,男中音) 老太婆(以后是帕帕基娜,女高音) 仙 童(第一、第二,童高音;第三,次童高音) 莫诺斯塔托斯(黑人,男高音) 武装男子(男高音) 此外还有:祭司们、奴隶们、随从们。,此剧的特点,德国歌唱剧:用说白和歌唱结合起来的歌剧形式。大部分歌唱剧都以民间生活为题材,音乐风格简朴无华但有感染力。音调亦往往突出城市或乡村歌曲音调风格,歌曲、舞曲和说白在演出中交替进行。 这是一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剧,音乐欢快、明朗。 音乐体裁丰富:有纯朴的民谣,正歌剧的咏叹调,喜歌剧式的音调,维也纳似的小抒情曲,还有教会式的圣咏合唱,是一部综合性的古典歌剧。 经典曲目 男中音咏叹调我是快乐的扑鸟人帕帕基诺 花腔女高音咏叹调我心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夜后 男女声二重唱帕帕基诺!帕帕基娜! 男高音咏叹调多美丽的肖像塔米诺,歌剧中的多声部形式 多声部建立在和声基础上的声部组合,以两个以上的声部组合方式形成多声部织体。 和声 和弦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进行,具有功能和色彩两方面的作用。 主调音乐 以一个旋律声部为主,另外的声部作它的伴衬。 复调音乐 两个以上的旋律性声部按照对位法相组合,或相互对比、或彼此呼应,两者关系平等。,一、重唱 唱腔型:一般咏叹调形式的抒情片断。 剧唱型:亦包括了剧情叙述或人物情感冲撞交流的宣叙性质的片断。,二重唱:有着丰满的和声效果,清晰的线条感。表现内容无外乎两种:情绪的统一或是对立。 同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唱比男声二重唱更为多见。 混声二重唱: 既有音色的对比,又有深情的抒发。几乎每一部歌剧都有“爱情二重唱”。 三重唱: 织体形态自由,时而是对话式、时而是衬托式、时而是柱式,应用十分灵活。 四重唱 :在同一戏剧场景中,四个出场人物的戏用四重唱形式表现各人的心理情感状况,是作曲家的常用手法。 五重唱:通常是将某一戏剧场景中的一段分曲,在人物对话式演唱过程中推向议论或抒发高潮时将声部增至五个层次。 六重唱以上,二、歌剧中的合唱,1、合唱的作用 群体形象 是作为特定人物参与戏剧情节发展过程。 风俗背景与特定气氛 作为风俗性场面的描绘,或是带出规定情境的气氛而布局 叙述剧情 交待人物、叙述故事 结构功能 在歌剧音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2、合唱形式 童声 如卡门中的街头少年合唱 齐唱 如纳布科中的希伯来奴隶合唱 女声 如伊戈尔王的“波罗维茨少女合唱” 男声 如浮士德中的“士兵合唱” 混声 如图兰朵中的终曲合唱,歌剧中的器乐,一、歌剧乐队的作用 唱腔烘托 乐队与歌唱同步的写法是带出情感、造成高潮的最有力手段之一. 形态意象 以特殊的艺术构思和配器手法勾起听众的形象联觉,感受到某种形态意象,这便是乐队的造型功能。 心理刻画 乐队可以通过配器手段为人物的动作加以情感上的“注释”。 环境描写 乐队在交代时空背景、社会人文背景、特定戏剧环境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 动作陪衬 舞台人物的动作往往通过舞蹈加以展示,乐队可以提供一定时间让演员充分表演。 主导动机 是一种音响信号,表示某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短小的音调片段,通常标签式地穿插在人物唱段音调中或伴奏中,用以表示角色、抽象的理念或是人物的动作行为。,二、音乐会性质的器乐曲序曲、前奏曲、间奏曲,1、序曲(Overture) 歌剧全剧正式开演之前,由乐队演奏的一段乐曲。 功能 (1)预示剧种样式(2)先现音乐主题 (3)提示人物形象(4)暗示剧情梗概 结构 奏鸣曲式大型器乐套曲中某一乐章的曲式结构,一般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集锦式音乐自由分段组合的结构形式。,威廉.退尔之序曲,第一段拂晓,行板,用大提琴独奏开始,描绘瑞士阿尔卑斯山区和平、宁静的生活; 第二段暴风雨,快板,用管弦乐描写风和雨,象征瑞士人民经受的苦难和抗击暴政的战斗; 第三段牧歌,行板,用英国管独奏开始,描述风雨过后的田园景色,即人民对自由的向往; 第四段终曲,活泼的快板,用小号引出威风凛凛的铜管合奏,表现人民的胜利进军和凯旋的欢欣.,2、前奏曲(Prelude) 是一种短小的器乐小品,通常是一组套曲的开始曲,或是多幕歌剧中某一幕的前奏。,3、间奏曲(Intermezzo) 在幕与幕、场与场之间带有长短不等的乐曲,用以转折情绪或填补换景空隙,通常称作幕间曲或间奏曲。 优秀的间奏曲,经常作为独立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奏。 比才的四幕歌剧卡门每一幕均有间奏曲; 马斯卡尼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中的间奏曲 戴留斯的三幕歌剧乡村罗密欧与朱丽叶终幕第六场之前的间奏曲“走向天国的乐园”,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从19世纪初开始,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因素逐渐占主要地位,在音乐史上称此后的100余年为浪漫主义时期。整个19世纪充满着自由与压迫、逻辑与情感、科学与宗教信仰等种种矛盾,在这一背景上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音乐,呈现出复杂的面貌。 【音乐家地位的变化】 时代赋予音乐家要求挣脱约束、获得自由和表露个性的精神,音乐家的地位从奴仆一跃为时代的先导。 【”综合”艺术】 浪漫主义与18世纪古典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喜好把眼光投向遥远的往昔和不可知的未来。饱含热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渴望综合一切,成为这一时期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 【音乐中的民族主义 】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音乐色彩的不断增强,音乐家们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注重民族性。特别是在东欧、北欧诸国,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语汇为19世纪音乐增添了新的色彩,并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一股重要力量。 歌剧风格从18世纪意大利居统治地位,发展为意、法、德以及东欧诸国有各自的特点,并相互影响。,意大利歌剧三杰,罗西尼 (Gioachino Rossini,1792-1868) 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二幕喜歌剧,作于1813年。格调轻巧优雅,旋律流畅欢快,是罗西尼第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歌剧。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二幕喜歌剧,生动夸张、幽默诙谐,被认为是意大利风格的喜歌剧最后一部代表作。它有着罗西尼最擅长的管弦乐法的音响效果和流畅美妙的生动曲调,再加上清晰舒适的节奏,将充满讽刺、大快人心的故事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歌剧隐含着一种平民捉弄贵族的快乐情绪,暗示着贵族特权的时代面临逐步的衰弱。 威廉.退尔:是一部史诗性的、英雄主义题材的四幕大歌剧,作于1829年,反映了19世纪被奴役的民族要求独立、自由的心声。用音乐来描写自然力量与政治环境和人民的境遇及心情的关系,音乐简朴有力,有气势宏伟的合唱、动力充沛的重唱、形象鲜明的序曲,成为了19世纪最重要的歌剧作品之一。,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爱的甘醇:二幕喜歌剧,全剧有诙谐幽默的情节,又不乏深情的流露,刻画了一种纯真的爱情信念。精典唱段:“偷洒一滴泪”。 拉美莫尔的露契娅:三幕抒情正歌剧,有着意大利美声歌剧完美的技巧,特别是花腔女高音的优美唱腔。 唐帕斯夸莱:三幕喜歌剧,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爱情故事,音乐轻松愉悦,且有着很强的戏剧效果。,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诺尔玛:抒情歌剧的杰作,诺尔玛是一种理想爱情的化身,剧中具有一种朴素的悲剧力量,是隐含着崇高爱情的悲剧。经典唱段:“贞洁的女神” 梦游女三幕喜歌剧,1831年首演于米兰。剧中有数段柔美细腻的唱段,显示出作者在抒情旋律方面出色的才能。经典唱段:“为我阳光灿烂”、“我心中充满喜悦” 清教徒三幕正歌剧,规模庞大恢宏,充分运用合唱的效果。,德国民族歌剧的兴起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费德里奥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剧,首演于1805年。音乐刚毅豪迈、气魄雄伟,具有哲理性、戏剧性。剧中勇敢而有着深厚爱情的“莱昂诺拉”是贝多芬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代表了一种崇高的爱情和坚定不屈的信念。这是一部前承古典、后启浪漫的作品。 主要人物: 费洛雷斯坦(犯人,男高音) 费岱利奥(莱昂诺拉,女高音) 罗科(守狱长,男低音) 皮萨罗(监狱长,男中音) 唐费尔南多(大臣,男中音) 马赛莉娜(罗科的女儿,女高音) 时间:十八世纪中叶 地点:西班牙塞维利亚城附近的某国家监狱中 序曲:快板,E大调。全曲采用自由而清晰流畅的形式,有极为戏剧性的序奏部和尾声。,韦伯(Carl Maria Ernst Weber,1786-1826) 德国浪漫主义民族歌剧的先驱,一生著有10部歌剧。,自由射手 德国歌唱剧,取材于民间传说。歌剧营造了一种神魔萦绕的气氛,表现了一种幽暗瑰丽、如梦如幻的森林场面。作曲家在作品中努力实现“综合性歌剧模式”的艺术理想,即将文学和造型艺术融合在德国歌唱剧形式中,并通过别具色彩的管弦乐队使剧情发展有声有色。 作品的成功不但使德国歌剧开始可以和意大利歌剧抗衡,而且体现了一种真正的浪漫主义精神,并扩展了人们对于超自然的想象力。,出场人物:,阿加特(库诺的女儿,女高音) 马克斯(猎人,男高音) 奥托卡尔(波希米亚的庄园主,男中音) 库诺(护林官,男低音) 卡斯帕尔(猎人,男低音) 隐士(男低音) 札米尔(恶魔,只有台词) 格伦(富农,男中音) 其他猎人们、随从、农民、音乐师们 地点:波希米亚的某庄园主的领地 序曲:4/4拍,2/4拍,C大调。全曲有序奏,自由的奏鸣曲式。以充实、精练的手法预示了整个歌剧的情节。是众多歌剧序曲中的名曲之一。 经典曲目: 马克斯的咏叹调 阿加特的咏叹调 狼谷场景的音乐 猎人主题的合唱,法国歌剧,一、法国大歌剧的兴起 意大利的喜歌剧和正歌剧被移植到法国以后,产生了法国自己独特的式样。19世纪前半叶,由正歌剧演变成为法国大歌剧,注重华丽多姿的舞台效果和豪华浓艳的芭蕾场面,更能体现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凯鲁比尼(1760-1842),意大利作曲家。 斯朋蒂尼(1774-1851),意大利作曲家。 梅耶贝尔(Giacomo Meyerbeer,1791-1864),德裔犹太人。恶魔罗勃、法国新教徒。非洲女可谓是大歌剧的代表作,长达6小时。 奥柏(1782-1871)法国作曲家,代表作波尔蒂奇的哑女,开辟了法国大歌剧的时代。 哈列维(1799-1862),法国犹太作曲家。最著名的歌剧犹太女。,大歌剧 Grand opera 这一术语起于19世纪的法国,意为规模宏大、排场豪华的歌剧。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剧中不用说白,多用独唱、重唱、合唱、管弦乐、大规模的芭蕾和壮观的群众场面,追求辉煌的音乐效果。 法国喜歌剧 Opera-comique,其意为喜剧性的歌剧,泛指19世纪包括对白的法国歌剧。在此类歌剧中的演唱,咏叹调往往不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而是采用浪漫曲、分节歌、舞蹈歌曲乃至讽刺歌曲及对白等表现世态风俗题材。 浪漫曲(Romanza):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其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较丰富;器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 。 分节歌:歌曲中的常用结构,指多段歌词用同一曲调演唱。,二、法国抒情歌剧流派 法国的音乐相比于意大利和德奥,更有一种纤巧华丽、抒情细腻的风格,更注重感官和视觉。在歌剧上依然保持着这种特征。但由于法国歌剧过于追求表面的形式,故而时常外表华丽而内容空洞。 进入19世纪的后半期,大歌剧逐渐衰退,作曲家又开始探索新的形式,他们结合喜歌剧和大歌剧的要素,形成结构较为自由、题材面向现实生活、特别是没有广阔场面而偏重室内场景的歌剧类型。这些风格的作品形成了法国的抒情歌剧流派。,柏辽兹(Berlioz,1803-1869)特洛伊人是一部气势宏伟的大歌剧。 古诺(Charles Francois Gounod,1818-1893) 浮士德 浮士德精神是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而歌剧则以爱情悲剧为中心,忽略了诗剧的哲理性和象征性,侧重表现玛格丽特的天真纯朴善良以及她对爱情的追求,由此产生的与封建道德观念和宗教意识的冲突,并导致悲剧结局。 罗密欧与朱丽叶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在抒情音乐方面的才能,剧中有着很多优美动人的咏叹调。 托马(Ambroise Thomas,1811-1896)迷娘、哈姆雷特 圣桑(Saint-Saens,1835-1921)在管弦乐方面具有出色的才能,音乐华丽奔放,配器绚丽多姿,由于缺乏戏剧方面的才能,得以传世的歌剧仅此一部参孙与达丽拉。 马斯涅(Massenet,1842-1912)维特取材于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玛侬旋律艳丽简洁、用丰满的管弦乐法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描绘细微的心理。 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采珠者、卡门,卡门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首演:1875年3月3日,于巴黎喜歌剧院。 演出时间:共四幕,约2小时30分。 乐队编制: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长号、定音鼓、打击乐器、竖琴、弦乐等。 脚本:(法语)作者哈莱维、梅拉克 上场人物: 卡门 (吉普塞女人,次女高音) 唐霍塞(青年卫兵下士,男高音) 艾斯卡米洛(斗牛士,男中音) 当凯勒(走私者,男高音) 雷门达多(走私者,男高音) 苏尼加(警卫长,男低音) 莫拉莱斯(下士,男低音) 米凯拉(唐霍塞的未婚妻,女高音) 弗拉斯基塔(卡门之友,女高音) 梅塞黛斯(卡门之友,次女高音) 时间:1820年前后 地点:西班牙的塞维利亚 前奏曲(指一种短小的器乐小品,作为某一幕的前奏),卡门是法国歌剧史上一部真正具有独创性的歌剧,它从浮华的大歌剧中脱离出来,显示了一个真实生命的意象,而她的悲剧性的结局不是建立在一种谴责意义上的,这正是这部歌剧不同于一般的、平庸的爱情故事。 人物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通俗,音乐多用舞蹈歌曲及分节歌曲写成,节奏富有活力,曲式爽朗紧凑。 音乐热情、狂野,具有强烈的民族音乐色彩。赛吉迪亚舞曲、阿拉贡舞曲、吉普赛之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旋律 ;西班牙典型的“斗牛士”和与之相配的风格性歌曲,使得歌剧情境更加真实,色调更加浓艳和丰富多彩 。 经典曲目:卡门的“哈巴涅拉”舞曲; 唐霍塞的咏叹调“花之歌” 埃斯卡米洛的“斗牛士之歌” ; 优美的前奏曲; 尼采在一封信里写道:“昨天,我第二十次听了卡门。我真嫉妒比才,他居然能这样大胆地写出这般富有感情的音乐!这种南方的、晒黑了的感情它作为一种命运,作为一种灾难,天真、残酷,就像大自然一样,霍塞最后喊叫:是我把她杀死了,我亲爱的卡门!像他那样把爱情表现的如此严峻,如此可怕,是我从没见过的。”,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巨匠,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 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依托意大利美声歌剧的传统,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画剧中人物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早期创作 纳布科1842年首演于米兰,是威尔第第一部成功的歌剧。剧中强烈的爱国意识激起了民族复兴的热情。其中希伯来人所唱的“飞吧,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全国广为传唱。 埃尔纳尼取自于雨果的戏剧,表达了一种爱的痛苦、复仇、信义和死亡,是浪漫主义初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1844年在威尼斯首演后,赞誉甚至超过了雨果的原作。 麦克白1847年 ,音乐着重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威尔第 中期创作, 弄臣(利戈莱托)(1851),涉及浪漫主义的善与恶、美与丑、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剧中优美的咏叹调和重唱显示了威尔第丰富的旋律写作才能和戏剧表现力。 茶花女(1853)最为人熟知的悲剧,有着优美动人的咏叹调、合唱、重唱。 游吟诗人(1853),该剧音乐雄壮优美,其中的合唱“铁匠之歌”成为威尔第最著名的合唱曲之一。 假面舞会(1859)剧情涉及当时一系列政治原因和民族情绪,演出获得相当成功。旋律流利,声乐从戏剧需要出发,摒弃主要角色华彩装饰的演唱。 命运的力量(1862) 隐含着浓郁的宿命色彩,表现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力量。歌剧的序曲非常著名,常作为音乐会曲目演出。 唐卡洛斯(1867)具有法国大歌剧风格,剧中深刻地揭示了内心的爱情和现实之间的冲突。 阿依达(1871)作者中期创作的顶峰之作,是一部宏伟壮丽、气势庞大的悲剧,旋律优美、富有异国情调。,威尔第 晚期创作,奥塞罗(1885)该剧是威尔第晚年厚重风格的代表作,是一部深刻的悲剧。优美的旋律不是这部歌剧的主要目的,而是深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极有震撼力。剧中苔斯特蒙娜的著名的咏叹调“杨柳歌”凄婉哀鸣,其深沉的戏剧力量是以往歌剧所少见的。 法尔斯塔夫(1893)这是威尔弟晚年喜歌剧的杰作,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讽刺之作,它的幽默是人性的弱点所造成的戏剧效果。具有快速的节奏,连续不断发展的音乐,绝妙的喜剧重唱,管弦乐勾勒出清晰的人物形象。其出众的喜剧气氛,使意大利喜歌剧达到了顶峰,也为这一歌剧题材划上了句号。,弄臣(利哥莱托),首演:1851年3月11日于威尼斯费尼切剧院 脚本:意大利语,三幕悲剧。根据法国文豪雨果的剧本欢乐的国王改编,剧作者皮亚韦。 出场人物: 利戈莱托 (公爵宠爱的丑角,男中音) 吉尔达 (利戈莱托的女儿,女高音) 曼图亚公爵 (男高音) 斯帕拉富奇莱(刺客,男低音) 马达莱娜(刺客的妹妹,女中音) 蒙特罗内伯爵(男低音) 还有其他贵族、朝臣等。 时间:十六世纪 地点:意大利的曼图亚及近郊 经典唱段:第二幕中吉尔达的咏叹调“可爱的名字”; 第三幕中公爵的咏叹调“女人善变”; 第三幕中的四重唱。,剧中的利哥莱托既是宫廷的玩偶,一个阿谀奉承的小人,又是一个不幸的受害者。歌剧具有警世的含义。 该剧的特征体现于具有戏剧性的音乐之中。在创作上,不使用宣叙调,而是在贯通一体的管弦乐中进行歌唱。对最后一幕在狂风骤雨、雷电交加之中的戏剧性较强场面的描绘,尤为有效。,茶花女(La Traviata),脚本:费尼切剧院的专职脚本作者皮亚韦,根据小仲马脚本改写而成。小仲马作品的原题是茶花夫人,歌剧脚本的原题La Traviata(意大利语),意为“迷途的女人”。 首演:1853年3月6日于威尼斯的费尼切剧院。 乐队编制:长笛(兼短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长号、低音号、定音鼓、大鼓、三角铁、弦乐组、竖琴等。 出场人物: 薇奥莱塔 (茶花女,女高音) 阿尔费雷多(薇的情人,男高音) 乔治.阿芒 (费雷多的父亲,男中音) 加斯东 (费雷多的好友,男高音) 费洛拉 (薇的好友,女高音) 杜非男爵 (男中音) 欧比尼侯爵(男低音) 格伦维尔医生(男低音) 此外还有合唱的人群、绅士、淑女、斗牛士、吉普赛人、及仆人们。 时间:1700年前后,也有的按原著定在十九世纪中叶。 地点:巴黎及近郊。,经典唱段,第一幕 维奥列塔与阿尔费莱德的二重唱“饮酒歌”; 维奥列塔的咏叹调“啊!那就是他吗?” 第二幕 维奥列塔与乔治.阿芒的二重唱 第三幕 维奥列塔与阿尔费莱德的二重唱“可爱的巴黎,我们将离去”,阿依达(Aida),首演 1871年12月24日,在开罗的意大利歌剧院 演出时间:前奏曲约3分钟;第一幕38分钟;第二幕41分钟;第三幕30分钟;第四幕分钟,合计演出约2小时20分钟。 乐队编制: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长号、定音鼓、打击乐组、竖琴、弦乐组等;舞台后面有小号、长号、大鼓、埃及似的小号等。 出场人物: 阿依达 (埃塞俄比亚的公主,女高音) 拉达梅斯 (埃及的年轻将领,男高音) 阿姆内丽丝(埃及公主,次女高音) 阿莫纳斯洛(埃塞俄比亚国王,男中音) 埃及国王(男低音) 兰菲斯 (祭祀长,男低音) 使者 (男高音) 巫婆首领 (女高音) 其他还有僧侣、武士、巫婆、侍女、群众、俘虏等 时间:古代 地点:埃及 经典片段: 第一幕中拉达梅斯的咏叹调“圣洁的阿依达”; 第一幕中阿依达的咏叹调“愿你胜利归来”; 第二幕中辉煌壮丽的”凯旋进行曲“; 第三幕中的二重唱”永别了,人世间“。,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巨匠 瓦格纳(Richard Wabner,1813-1883),“乐剧”的理论 乐剧应是融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的“总体艺术”,乐剧题材采用象征理想的神话。外在动作即观念,用诗的语言表达;而内在动作即情感,由音乐表达。 他认为以往的“分曲”结构破坏了戏剧的连贯性,应取消宣叙调、咏叹调、合唱等固定套式的段落,代之以“无终旋律”。只有在每幕结束时才有稳定的终止,才有明确的结束。没有终结的旋律显示了一种虚无的人生和不可知的命运的律动。 瓦格纳的乐剧使用大规模乐队编制,把乐队的作用凌驾声乐之上。 “主导动机” 即以一段短小的动机或主题代表特定的人物、事件甚至是气氛、情感。主导动机的反复出现成为音乐统一的有效手段,在他的歌剧中使用大量的主导动机。主导动机可以理解为对命运的一种持续的力量和作用,它是一种固定的性格形象的不断延续,并随着音乐的进行来揭示人物的最终命运。 瓦格纳集剧作家、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于一身,不但有歌剧问世,另有大量论文和专著,主要有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歌剧与戏剧、致友人等。,黎恩济(1842)又名罗马的最后一个护民官,是一部有着盛大群众场面、华丽舞蹈的大歌剧。 漂泊的荷兰人(1842)是迈向瓦格纳风格的第一部杰作,剧中主导动机的运用,以及灰暗的舞台造型都是他所倾心希望的、哲学化的命题。剧中第二幕的女声合唱“纺织之歌”以及第三幕水手的合唱都相当出色。 汤豪塞(1845)是瓦格纳试图将音乐走向戏剧化道路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歌剧的序曲非常著名。 罗恩格林(1846)歌剧源于民间传说,由瓦格纳自撰歌剧脚本,该剧达到了音乐与戏剧空前的统一。 特里斯特与伊索尔德(1859)再一次将爱情赋予了激情与毁灭的主题,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激情的死亡是对平庸现实的一次公然的反抗,体现瓦格纳对于极限情感的迷恋。剧中的前奏曲、第二幕中的爱情二重唱以及第三幕中特里斯坦“殉情”的演唱比较著名。 纽伦堡的名歌手(1867)是瓦格纳唯一的一部喜歌剧,从构思到完成经历22年的时间。通过对纽伦堡编年史的仔细研究,真实地表现了16世纪行会歌手的生活与创作。剧中歌颂了富于创造精神的瓦尔特及支持年轻歌手的萨克斯,抨击了墨守成规、扼杀创造的市镇官吏梅瑟。全剧充满乐观的气氛,有一些在其他乐剧中少有的优美唱段,如瓦尔特的“得奖之歌”、合唱“醒来吧,黎明就要来临”。整部歌剧仍基于主导动机,厚实的管弦乐音响,无终旋律不停息地流动。,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剧,由序剧莱茵河的黄金及三部歌剧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组成。是瓦格纳集大成之作,1853-1856年完成前两部,1871-1874年续成后两部,历经20年。整部歌剧使用上百个主导动机描写剧中人物和特定的事物,并用无终旋律使其相连。 该剧是瓦格纳歌剧理想的顶峰,也是歌剧史上无与伦比的创举。剧中贯穿着德国文学中“爱是忧伤的”思想,且流露出德意志民族所追求的勇武、诚实和复仇等思想。因此,可以说瓦格纳通过音乐手段,把德意志民族的性格和德国文学传统引入到综合艺术的世界之中。 帕西法尔(1877)是瓦格纳最后的一部歌剧,也是他一生创作的终结,带着深刻的哲学意味,剧中宣扬了对基督的信仰与爱。歌剧的故事来源于中世纪关于“圣杯”的传说,“圣杯”是基督教世界的一个经典型的象征,暗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神秘的力量和救赎。,民 族 乐 派 的 歌 剧 民族乐派的兴起源于欧洲的革命,它使得民族的意识变得空前的高涨。民族乐派发生的主要地区在东欧及北欧各国,而尤其是俄罗斯、捷克、波兰、匈牙利、挪威、芬兰等各国,都相继为世界贡献出一批伟大的作曲家。,俄 罗 斯 俄罗斯是19世纪民族乐派最主要的地方,音乐家们纷纷取材本国的文学创作或传说,例如普希金有35部作品被106次搬上歌剧舞台。 格林卡(1804-1857) 伊凡.苏萨宁是俄罗斯第一部民族主义歌剧,剧中采取了意大利歌剧的形式和俄罗斯民歌特点浓厚的旋律。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根据普希金同名长诗而作,1842年首演于彼得堡,五幕歌剧。 鲍罗丁(1833-1887) 伊戈尔王是作者唯一的一部歌剧,剧中优美的东方风味的旋律,色彩性的配置效果以及迷人的歌舞音乐令人回味无穷。剧中第二幕的“波罗维茨舞曲”是全剧最著名的一段。 穆索尔斯基(1839-1881) 鲍里斯.戈杜诺夫是一部关于良心的悲剧和一幅俄罗斯人民的肖像画。歌剧的音乐与语言结合紧密,采用民间音乐作为素材,合唱部分成功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形象,颇具新意。 里姆斯基柯萨柯夫(1844-1908) 萨特科这是一出浪漫主义幻想歌剧,全剧场景优美,音乐绚丽迷人,充满着东方情调。 柴可夫斯基(1840-1893)虽然不是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是比较西方化的,但在他的作品中无处不见俄罗斯民间的旋律。 叶铺盖尼.奥尼金(1878)取材于普希金的同名长篇叙事诗,音乐优美动人,但缺乏连贯的戏剧性,曾被人认为是“上演了一部歌曲集”。 黑桃皇后三幕歌剧,作者只用四十四天就完成了作品,音乐情绪起伏跌宕,旋律悠长。,捷 克,斯美塔那(1824-1884)被称为捷克的民族音乐之父,是他将本民族的音乐带给了世界,他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以描写捷克壮丽的山河为世人瞩目。 被出卖的新嫁娘(1863)用捷克语写成的一部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充满幽默乐观精神的喜歌剧。 德沃夏克(1841-1928)他的音乐有一种自然的新鲜感,一生作有九部歌剧。相比于斯美塔那,德更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他还是一个出色的管弦乐作曲家。自新大陆交响曲、斯拉夫舞曲等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水仙女(1901)是一部抒情童话剧,剧中旋律丰富优美,充满着迷人的浪漫主义气息,剧中水仙女的咏叹调“月亮颂”甘美抒情,是歌剧史上最著名的女高音咏叹调之一。 民族乐派的歌剧作品,音乐语言与民间音乐有紧密的联系,与强调和声倾向性的西欧音乐相比,显得清新而更富色彩。作品流露了艺术家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真实主义歌剧 真实主义是在法国自然主义和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能切身体验到的痛苦和欢乐,可以说是对瓦格纳理想主义的反抗。它反对歌剧采用虚幻的神话题材,反对歌剧篇幅无止境地扩展以及音乐的重浊繁杂和夸张。他们细心观察身边人物,特别是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这使得作品满怀同情,旋律优美、和声清晰,有着浓郁抒情色彩。且力求用简洁明快的手法,组织起歌剧强烈的戏剧场面。,马斯卡尼(1863-1945) 乡村骑士(1889)独幕歌剧,描写西西里岛乡村发生的一起情杀事件,剧中人物个性鲜明、音乐优美、效果强烈,可谓是第一部真实主义歌剧。 列昂卡伐洛(1858-1919) 丑角(1892)描述的是19世纪中叶意大利民间一个乡间流浪剧团的生活,亦是一部情杀剧。音乐充满炙热的感情,深刻地表现了艺人的辛酸痛楚。剧中的戏中戏,显得新颖巧妙。,普契尼(18581924) 一生著有12部歌剧,虽然他的歌剧不完全属于真实主义范畴,但也热心于刻画贫穷不幸的人物,追求紧张的戏剧情节和效果。他的音乐创作牢牢扎根于意大利传统歌剧,歌剧中的咏叹调反映出普契尼最擅长刻画的是强烈的恋情、哀婉动人、生死离别的感情状态和歌剧氛围。他也开创了意大利歌剧的一个极盛的时代,并为意大利歌剧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曼侬.列斯科(1893)不属“真实主义”,是晚期浪漫派感伤主义的标本,剧中的唱段充满了普契尼特有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 艺术家的生涯(1896)又称波希米亚人绣花女。是一部感情至深的美丽的爱情悲剧,每一幕都有优美的咏叹调,第一幕中鲁道夫“冰凉的小手”和咪咪的“人们叫我咪咪”是最著名的咏叹调。 托斯卡(1900),这部将爱情和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真实主义歌剧杰作,不但维系了作者一贯的抒情风格,更让人看到了人性的险恶和理想的脆弱。卡瓦拉多西的“星光灿烂”和托斯卡的“为艺术、为爱情”是剧中著名的唱段。 蝴蝶夫人(1904),运用日本的音调和五声音阶描绘出异国情调的气氛。剧中隐含着西方人对弱小的东方民族的一种玩弄心态。剧中第一幕巧巧桑和平克尔顿的二重唱以及第二幕中巧巧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最为著名。,西部女郎(1910)这部歌剧有着真实主义歌剧中的一些要素,真实地描写了下层民众的生活。 三联剧:外套注重写实,有着真实主义歌剧的特征;修女安杰里卡是一部感伤的神秘剧,剧中全是女性;贾尼.斯基基作者唯一的一部喜剧,常被单独演出,剧中劳雷塔演唱的“我亲爱的爸爸”是普契尼歌剧中最受欢迎的女高音咏叹调。 图兰多(1924)该剧历时4年,但作者还没有完成就去世了。剧中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音调。著名唱段:“柳儿,别哭泣”;“今夜无人入睡”。,艺术家的生涯,首演:1892年2月1日,在意大利都灵皇家剧院 演奏时间:第一幕31分钟,第二幕18分钟,第三幕22分钟,第四幕25分钟,合计1小时40分。 脚本:贾科萨与伊利卡(并为托斯卡、蝴蝶夫人作词) 出场人物: 咪咪(贫穷的漂亮姑娘,女高音) 穆赛塔(拉丁区的少女,女高音) 鲁道夫(诗人,男高音) 马尔切洛(画家,男中音) 舒奥纳尔(音乐家,男中音) 科利内(哲学家,男低音) 阿尔钦多罗(政府官员,男低音) 还有男女市民、学生、女工、商人、士兵、佣人、儿童等(合唱) 时间:1830年 地点:巴黎,轻歌剧,常被称为小歌剧。到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代,轻歌剧一般指发生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等地的一种娱乐性较强的通俗歌剧。在20世纪以后逐渐衰弱。 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剧情轻松幽默,常运用对白和咏叹调相叠的形式,音乐大多风趣活泼,常用圆舞曲、船歌、情歌等体裁,体现出一种世俗的浪漫主义情调。 法国 奥芬巴赫(1819-1880)原籍德国犹太人,后移居法国。一生写有几十部轻歌剧,风格典雅生动,被誉为轻歌剧的创始人。 地狱中的奥菲欧又名天堂与地狱,借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来讽刺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的种种弊端,是一部借古讽今的经典之作。 霍夫曼的故事霍夫曼是德国19世纪早期著名的作家和音乐家,歌剧是用霍夫曼的3部小说串联起来的、带有幻想性质的抒情浪漫歌剧。音乐中运用了大量抒情浪漫的旋律,尤其是其中的“船歌”,是作曲家最著名的旋律。 。,维也纳,小约翰.斯特劳斯(1825-1899),一生著有16部歌剧,他的音乐通俗但决不媚俗,是斯特劳斯家族中最有才能的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蝙蝠剧情幽默风趣,音乐优美动听。歌剧的序曲非常著名,而剧中第二幕女仆阿黛拉演唱的咏叹调“笑之歌”轻盈妙曼,是全剧中最出色的一首歌曲。 吉普赛男爵该剧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运用了吉普赛的音乐,也有作者特有的维也纳舞曲和波尔卡舞曲。 莱哈尔(1870-1948)匈牙利人,给维也纳风格的轻歌剧带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 风流寡妇三幕轻歌剧,音乐的旋律轻松、优美、有趣,管弦乐配器显得华丽而赋予色彩。,20世纪的歌剧 在不同政治文化背景和不同音乐观念的支配下,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西方音乐出现了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现象,这些作品都有着强烈的个人和实验特征。,法国印象主义歌剧 德彪西佩利亚斯和梅里桑德 拉威尔西班牙时刻、儿童与巫师 表现主义歌剧 勋伯格摩西和亚伦 贝尔格沃切克 理夏.斯特劳斯萨乐美、玫瑰骑士 新古典主义歌剧 斯特拉文斯基浪子的历程 民族主义歌剧 巴托克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肖斯塔柯维奇姆钦斯科县的麦克白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