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20课到22课.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9127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20课到22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20课到22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20课到22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 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语文园地六有五项内容,包括口语交际 、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这个话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本次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看图作文,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习作会比画面所反映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生动。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习作时,教师注意指导,讲评时,请学生读一读精彩片段或全文,师生共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日积月累”是一首课外的古诗。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引导学生积累:先读一读,再讲一讲;最后背一背。“成语故事”讲的是“杏林春满”这个成语的典故,教学时,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再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引导学生课外多读书、勤积累。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情感、态度目标:1、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体会爱的真谛。3、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单元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第一课时: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王维与元二生平的材料。2、收集写送别的诗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 下面我们来看看两首送别诗,看看那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解题: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二)预习检查: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ng)、浩(ho)、陵(lng)、辞(c)、唯(wi)。(三)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四)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五)体会诗境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二、指导自学送元二使安西(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悒 客舍 尽 故人 (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2 、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1题:浥:悒(y)湿润。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译文: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4 、试背这首诗。三、拓展练习。我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四、作业练习: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板书: 古诗两首 送别诗李白 孟浩然 广陵王维 元二 安西第二课时: 21、搭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感受乡亲们之间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来体现“美”的。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直接引入。二、检查预习。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四、深入理解课文。出示句子“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三课时: 21、搭石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来体现“美”的。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二、解决质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 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过度: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三、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四、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五、小结本课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 21、搭石 助人为乐美 协调有序美默默无闻 互相谦让美 无私奉献 尊老爱幼美第四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地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血脉亲情。教学重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感悟台湾青年和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难点: 想象两岸的不同场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感“给予是快乐的!” 师:在“5.12地震”的灾难中,你们是怎样帮助灾区人们的? 生: 师:老师知道你们不仅很聪明,而且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物质,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生: 师:有个台湾同胞可是很值得我们学习。二、检查预习。(字、句)三、整体了解课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了解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将写好的感受与同学交流。四、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2、集体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对以下句子作重点感悟理解1、2自然段。(1)结合语句理解:凋零、绽放、几经辗转(2)重点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提示:找出两对反义词;18岁,是绚丽的花季,风华正茂,就像“含苞的花朵”。“面临凋零”文中指的是什么?)(3)感悟读、评价读。第五、六课时:阅 读 课一、创设情境,导入阅读主题助人为乐、好人好事文章。二、明确读书要求。1、读书姿势:坐姿、端书姿势要正确。2、默读,并把有感悟的词、句、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记,把感悟写在旁边。3、不能长篇大论地读,要细读,字数跟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读一些,能力弱的可以少读一些,更具我班的实际情况每次阅读课读1000到2000字左右。4、师生自主阅读时间是30分钟。三、读书交流品读感悟。 1、交流心得,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补充、评价。2、背自己喜欢的句段。3、教师小结。四、写好读书笔记。1、写字姿势要正确。2、字迹工整、页面干净、概括精炼、摘抄丰富。3、感悟深刻。第七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重点:通过学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难点: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地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血脉亲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听写带有生字的词语二、品读课文,交流感受。(一)小组内交流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重点是由36自然段说出自己的感受结合语句理解:步履、袭击、空旷、涓涓流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说出来。文中“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地精神跃然纸上。(二)学习第自然段1、结合语句理解:骨肉同胞过度:两岸同胞地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经久不息,世代相传。2、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三、拓展思维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为什么?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他们的表情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话?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大陆 台湾 生命桥小钱爱之桥李博士、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